APP下载

农业研学旅行基地的开发模式及策略

2023-10-31

旅游纵览 2023年10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设施

颜 毓 张 洋 覃 智

(1.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南宁 530007;2.南宁市群众艺术馆,广西南宁 530031)

引言

研学旅行是以增长见识、丰富体验为特色的教育性新型旅游产品,可以满足市场对于高品质旅游产品的需求,给研学旅行目的地带来更多的客流量[1]。研学旅行基地作为研学旅行活动的载体,中小学校组织庞大的学生团体在研学旅行基地开展日常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提升旅游场所和设施的利用率,提升基地的综合效益[2]。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农业特色研学旅行基地开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各类投资开发建设主体意识到国家研学旅行、劳动教育、“双减”政策措施、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来的巨大机遇,纷纷投身于农业研学旅行基地开发建设,使农业研学旅行成为社会关注和项目开发热点,处于起步期的农业研学旅行基地的开发建设研究的重要价值也随之凸显。

我国关于研学旅行基地的研究从2016 年才逐步出现,主要是教育部等11 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后,研学旅行才作为一个旅游新业态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2]。关于农业研学旅行基地的研究从2019 年才零星出现,2022 年逐渐增多,目前广大建设主体也是边建设边摸索,并未形成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农业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发展策略、规划理念、课程设计等,关于农业研学旅行基地规划建设的研究也多是从景观设计、空间规划的角度进行阐述,如谢雪甜从心理学和设计学两个角度提出了田园研学基地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以及“地域文化植入、互动性景观设计、生态融合多主题立体互动空间规划”的设计策略[3];舒昳颖等从耕读文化视角提出研学基地设计需要遵循“天人合一,尊重自然;以人为本,改善环境;知行合一,劳动教育”的基地设计理念[4]。

农业研学旅行基地开发建设的研究对象也通常以不同层级的行政区划或某一景区、农业机构为主,选取大小不一的空间范围进行实证研究。其中以行政区域为研究对象的,如罗海燕、吴紫滢等以某一县(区)、乡(镇)为例,分析当地农业研学旅行资源和基地建设条件,探索开发农旅研学基地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发展思路、运营策略、推广模式建议[5-6]。以具有农业研学资源的景区、农业机构为研究对象的,如彭万勇等从酉阳桃花源景区打造耕读教育研学旅行基地、拓展农业研学旅行业务入手,并提出复刻历史活化景区、创设耕读研学基地、开发耕读课程项目、营造秦晋文化氛围、完善耕读配套资源、拓展外部产业链、强化条件支持等建议,从而促进景区发展[7];刘佳琼等以清远市连山永和镇新农业发展中心为例,分析其发展背景和田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挖掘其影响因素与设计原则,将农田规划成田园景观,打造成研学教育基地[8]。

综上,有关农业研学旅行基地的现有研究并未涉及开发模式,各种形式的基地在正式运营之前应该如何开发建设,需要把握哪些原则和要点等未见有全面阐述,因此本研究可以在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归纳农业研学旅行基地的开发模式,并结合代表性基地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农业研学旅行基地开发建设策略,使得该领域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这对于提升农业研学旅行基地的开发建设水平和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农业研学旅行基地开发建设的价值

农业研学旅行是以丰富的农业研学旅行资源为基础,注入研学旅行的开发理念,将农业与研学旅游相融合的产业模式。农业研学旅行基地作为利用农业研学资源开展农业主题研学旅行活动的空间和提供相关服务的场所,通过不同的开发建设模式,可以推动研学旅行基地及所在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使城市学生感知农耕文化精髓、掌握农业生产技能、体悟农业劳动精神,提升农业产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农业研学旅行基地的开发建设,充分契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文化发展方向、“双减”背景下素质教育的需求,以及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

二、农业研学旅行基地的开发模式

农业研学基地的开发建设,对于丰富农业教育场所、拓展乡村产业业态、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等具有积极作用。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对我国目前农业研学旅行基地开发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根据基地的开发基础不同,其划分为农业基础、旅游基础、教育基础3 种开发模式。

(一)农业基础开发模式

基于农业基础开发模式的农业研学旅行基地在开发或创立之初并不具备开展研学旅行服务的功能,这些地方主要承担着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研发等农业相关任务,是为了服务农业产业而建立的。随着研学旅行的发展和农业功能的拓展,这些基地在原有资源和条件的基础上,增添研学相关的教育和服务设施,如研学教室、研学教具、农耕文化展板等,增加研学教育功能,从而形成“农业+教育”的农业研学基地。

我国耕地、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科研院所等不仅承担着粮食生产、农业研究、科技示范等功能,还具有科普教育、研学实践、观光游览的功能。这类基地在维护好我国粮食安全、食品供应、科技发展等的同时,又兼顾研学旅行、劳动教育等,为以中小学生为主的研学对象提供研学服务,拓展了功能业务和服务对象。

成都新希望种子乐园是新希望集团以“种子”为主题打造的农业基础开发模式研学基地。新希望集团作为立足于农牧与食品产业的国内知名企业,将产业链不断向上、下游延伸,拓展到农文旅产业。该基地以新希望集团为依托,建设了亲子俱乐部、多彩农田、鲜花牧场、欢乐草坪、无动力乐园、美好厨房等六大主题板块区域,形成了“一核一心一环三带”的空间结构,根据各主题板块研学课程实施需要将上千项自然装置与园区场地进行了深度融合。户外设置了动物小镇、多彩田园等十大主题教学点,累计研发研学课程上百个,涵盖农业科普、土壤实验、农耕体验、食育等内容,构成农业主题研学课程体系。研学对象在农业主题研学课程中通过乡村农事活动体验、农耕技术展示、乡村民俗活动体验等形式[9],从中了解农场生产知识、农牧产品等,深入感知和体验农业文化与技艺。

(二)旅游基础开发模式

一些以接待游客为主的传统旅游景区,尤其是地处乡村或本身具备农业旅游资源的景区,通过开发景区内或当地的农产品、农耕文化、农业名人等农业研学旅行资源,设计农业研学旅行产品,增添或改造研学教室,配备研学体验用农具,接待中小学生开展农业主题研学旅行活动。

通过将景区改造成为具有农业主题研学教育功能的场所,结合中小学生日常教学计划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等,利用正常教学时间提供农业主题研学接待服务,从而增加客源和非节假日客流量,提升景区综合效益。

桂林东漓古村是将桂北古民居和桂北传统民间技艺相结合的漓江活态传统文化艺术村,是在国家4A 级景区的基础上开发建设的研学基地,于2021年获得自治区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东漓古村将落户其中的10 余个非遗工坊、创意工作室,以及200 多栋具有桂林地域文化特点的各类建筑研学资源进行开发,将古村景区打造成一个集非遗文化展示、古民居建筑艺术、农耕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研学基地。基地与多所高校合作开发了桂北建筑文化“神奇的榫卯”“门簪系列文化研学”,竹文化“竹蜻蜓”“筷子文化”,非遗文化“草木染”“桂陶制作”,漓江渔文化“古老的扳罾”“鱼罩捕鱼”,民俗饮食文化“煮鼎锅饭”“舂粑粑”等独具地方文化特色、参与体验性强的研学课程。

(三)教育基础开发模式

部分有条件的学校教学农场、实训基地等教学场所,开辟规模不一的农业研学场地,满足农业研学、劳动教育、专业实践的教学需要(见表1),这类场所通常以服务本校学生为主,基本只“研学”不“旅行”,与其他类型开发模式的农业研学基地存在较大差异。

表1 教育基础开发模式基地与其他类型基地的异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主要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校内研学基地,依托博览园内的动物博物馆、昆虫博物馆、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土壤博物馆、植物博物馆等组成的专业博物馆群,蝴蝶园、植物分类园、树木园等室内外农业科教资源,以及农业高校的教育、科技人才资源建设而成的农业研学旅行基地。博览园根据区域特色和不同学段学生的研学需要,创新开发出农业主题研学旅行课程,包括探秘昆虫世界、探索树木成长历程、溯源农业科技史、制作蝴蝶相框、我给昆虫画肖像等20 多种农业特色研学产品,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崇尚科学、保护自然的理念[10]。

三、农业研学旅行基地开发建设策略

本文通过对不同开发模式的农业研学旅行基地特点及典型基地开发建设的全面分析,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借鉴,针对农业研学旅行基地的开发建设提出相应建议。

(一)以乡土为基,因地制宜

农业研学旅行基地的开发建设需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并保护乡村自然生态,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地脉、文脉梳理,在保持原有生态系统、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实现功能分区、线路组织、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和谐统一,并体现当地的农业特色和乡土文化特征。

农业研学旅行基地内的设施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材料、造型、色彩、形制等方面体现独特的农耕文化、乡村民俗、乡土生活等,让研学对象在真正的乡土环境中开展农业研学,感受到有别于城市的乡土景观特质。基地造景的植物多采用粮食、瓜菜、林果等生产作物和山林植物、滨河植物、聚落植物、草场植物等乡土植物[11]。植物景观以本地乡土植物为基础,同时兼顾科普性、季节性、观赏性等,合理搭配,建设多彩田园、果实走廊等。

(二)以教育为本,丰富课程

在规划设计之初,便应考虑后期农业研学课程实施的需求,在项目布局、功能分区、产品设计、动线设计等方面突出寓教于劳、寓教于乐的农业教育功能,并配套好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所需的场所与设施[12]。特别是教育性农业设施,应满足农业研学旅行活动开展和研学对象的需求。

教育是农业研学旅行基地的重要功能。因此,基地内的设施除了具有功能性和游览性,还应具有展示、传承、学习、体验等教育功能,实现沉浸式、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当展示农业科普知识、农业生态理念等内容时,尽量采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节能环保材料、色彩等,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理念等。

基于农业生产、民俗文化、手工技艺、民俗节庆等当地农业研学旅行资源,农业研学旅行基地的设施应尽量给予研学对象多重感官刺激,引导其进入更深层次的体验[13]。同时,可结合二维码等信息化标识,设置人机互动,增强体验性与趣味性。

(三)以服务为要,设施完备

开展高质量的农业研学旅行活动、农业研学旅行课程离不开优美舒适的环境和设施,如教育设施、游览设施、景观设施、配套设施等。教育设施除了用于参观学习的农业主题展馆,还应配套适合开展研讨交流的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工作坊等,以及教材教具和研学物料存放的场地空间等。

基地内的讲解设施、展陈设施、导览设施、体验设施等应尺寸适宜、材料环保,满足农业研学需要,如解说牌等导览设施的颜色、造型设计符合农业主题特色,尺度适合中小学生,图文结合,可就地取材,环保自然。

农业研学旅行基地景观设施应尽可能将乡村元素和体验空间融入自然之境,充分利用当地乡土植物进行环境景观营造;优先使用乡土材料和乡土技艺进行建设,在软装上多利用当地文化装饰构建、反映乡土生活方式的旧物;在主题景观、标识设计上考虑与乡村整体环境和风格的融合,并根据农业研学旅行服务对象特点、主题元素等在建筑造型、材料、色彩等方面进行创意设计[11]。

(四)以安全为重,经济适用

农业研学旅行基地的设施应确保安全性,涉及选址安全、结构安全、用材安全、使用安全等诸多方面,如无视觉死角、标识系统清晰易懂、材料无毒无味且防冻防裂、无可能卡住头部或手部的开口、边缘圆滑无尖角等[13]。接待服务设施设计时便应考虑到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的研学对象的特点,如卫生间设置适合小学生使用的洗手池,活动集中区域的道路减少台阶和陡坡等。

为保障研学参与者和游客的安全,需要配套用于安全事故防范与应对的设施,如监控设施、消防设施器材、安全指引、警示标识、疏散通道等。安全指引、警示标示等多使用生动的图示表达、地面展示形式等,便于学生识别和理解。

农业研学旅行基地开发建设应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在空间尺度、标识系统、界面材质、建筑结构、凸起造型等方面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避免选择有毒、有刺、有特殊气味、会掉较大果实的植物,避免研学对象接触较为危险的动物和防疫要求较高的畜禽[14]。要合理规划出入口,进行人车分流设计等。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使用方便,减少重复建设,节约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设施
去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民生设施非“摆设”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不可能旅行
小黑的旅行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