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畏文”到“乐文”:中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
2023-10-31刘会
刘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一提写作文就头疼,出现“畏文”情绪,考试的时候作文卷面常常是一片空白,或者只写出一点点文字,还不知所言。教师要诊断学生“畏文”原因,开展课堂作文训练实现作文的梯度进步,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实现学生从“畏文”到“乐文”的转变。
一、诊断学生“畏文”原因
了解学生“畏文”的原因是帮助学生克服写作困难的前提。教师要根据学生“畏文”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学生逐步克服畏难情绪,提高写作能力和信心。学生“畏文”原因主要是“三不会”。
(一)不会写作文
学生写作时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开始写、怎么写、写什么,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不会审题立意,不能结合作文导读材料分析确定作文写作范围、写作角度,也不能确定作文主旨。不会构思,不知道如何设计文章写作结构,不会组织材料。不会用准确生动的词语表情达意,不会用恰当的修辞使文章生动等。
(二)不会用素材
有的学生即使知道怎么写,也不知道写什么,找不到写作的素材。总觉得没有事件可写。学生主要是不会积累素材,不会运用素材,不能将素材与文章主题和自己的想法相结合。更不会截取素材,不能对素材进行筛选和提炼,保留精华部分。这种情况主要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没有发现和收集素材的习惯和方法。
(三)不会明确写作主旨
部分学生写作就是单纯地为了完成作业或考试,不知道为什么要写作文。不明白写作文是为了抒发某些情感或是阐明某个道理,即不明白写作文要有主旨,然后围绕主旨写作。所以,一些学生虽然作文洋洋洒洒写了很多字,却不知所云,导致偏题、跑题。
此外,如文章结构不合理,逻辑不严谨;语言表达不清晰,用词不当,缺乏文采;选材不具有典型性,不能突出主旨;细节描写缺失,缺少感染力等问题。
二、开展课堂训练实现作文的梯度进步
学生在课堂之内,由教师命题,在规定时间之内,写作成篇。这种课堂作文模式是实现学生作文由“畏文”到“乐文”转变的主要形式。根据学生“畏文”的现状,教师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写作指导,最终实现学生“乐文”。为此,课堂作文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一)初始阶段,实现会写作文
这一阶段的作文教学目标很低,就是消除学生“畏文”心理,实现会写作文。
1.教模板,实现会写
针对学生写作文无从下笔的现状,教师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写作文的模板:开篇点题—中间叙事—结尾点明中心,呼應文题,首尾呼应。模板虽然比较固化,但是能够教给学生写作文最基本的结构思路,让学生知道作文应该怎么去写。这样可以使学生面对作文不再茫然困惑,能够写出简单的语段,拼凑成一篇较完整的文章。如写作《别忘了给生活加点糖》,开头段为:“生活总是枯燥无味的,如果给生活加点糖,生活就会甜起来。所以别忘了给生活加点糖。”中间几段记叙事件。结尾段为:“生活就像一杯苦咖啡,别忘了给生活加点糖,幸福甜蜜自然来。”
2.教观察,实现有素材可写
学生作文没东西可写,这是困扰许多学生的一个难题。殊不知,我们身边就有一个现成的“素材库”——生活。生活中鲜活的人、美丽的景色、生动的事件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学生如果学会了观察,就能把生活截取后搬到作文中去,实现作文有素材可写。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细致入微,把握细节。比如,观察一个人说话时,要注意他的表情神态、动作、语调等,观察细致入微,写出的作品方能生动传神。观察是写作的基础,也是写作的关键。只有会观察,作文才能有素材可写。
3.教目的,实现围绕中心写
教给学生写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情感或是阐明道理,也就是写人写事写景都是为了表达中心思想。在写作中,围绕中心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使文章更有条理性和逻辑性。在写作过程中,要始终紧扣主题,把所有内容都与主题联系起来。如写一篇介绍自己家乡的文章,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就不能离开热爱家乡的中心,选材必须是家乡的景、事、人,首尾以及文中议论抒情句要赞美家乡,描写叙事中也应饱含热爱家乡之情。这样才能中心突出。
(二)提升阶段,实现写好作文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作文初始阶段训练,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作文的写作模板,学会了从生活当中选择素材,也明确了围绕中心写作,逐渐消除了“畏文”心理,对写作产生了一些兴趣。在此基础之上,作文教学可以进入第二阶段,通过教师的指导,提升学生作文质量,实现写好作文的目标。
1.教思考,拓展深度
在写作中,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帮助学生拓展作文深度,并把自己的观点传达给读者。首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写作中,思考不仅要从表面现象入手,还要从多个角度入手,以期获得更加全面的感悟。比如,当学生关注一个孩子与父母吵架事件时,学生可以从个人成长、家庭、社会等多个角度入手给文章立意,确立自己最想表达的主旨。
其次,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发掘问题的本质。思考不仅要从表面现象入手,还要发掘问题的本质,以获得更加深入的思考。比如,当学生在分析一个助人为乐的事件时,可以从社会风气、人的品质、爱的力量等多个方面入手,发掘这个事件的本质。
最后,教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给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作文才能抒发作者心中最真的情感、最独到的见解。只有在思考的基础上才能拓展思考深度,写出有个性的佳作。
2.教方法,提升文采
在写作中,文采是提升作文质量的主要因素。它能帮助学生更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提升文章的可读性。首先,引导学生使用生动的语言。生动的语言可以更好地描述场景、人物和情感,提升文章的感染力。比如,当学生描述一处春天美景时,学生可以使用一些生动的语言,如“姹紫嫣红”“杨柳青青”等。其次,引导学生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尤其是比喻、拟人和引用等修辞。比如,当学生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时,可以说“他像一只猎豹一样灵活”,或者说“她像一只小猫一样温柔”。再次,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利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巧妙结合。总之,文采是写出佳作的关键。有文采的作文才能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3.教创新,打破模板
在写作中,创新才能让文章与众不同。它能帮助学生打破作文模板,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和创造力。展示自己高超的写作水平。
首先,引导学生从常见话题中挖掘新意。创新不一定非要写不同寻常的话题,常见话题中也能挖掘出新意。比如,当学生写一篇关于母亲唠叨的文章时,学生可以从母爱、从家庭教育方法、从爱的表达方式等多个方面入手,挖掘出新意。其次,鼓励学生跳出常规思路,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常规思路往往束缚我们的创造力,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能帮助我们打破作文模板,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章。比如,当学生写一篇议论文时,学生可以尝试从反方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出新的见解。最后,引导学生勇于尝试新的写作方式。只有勇于尝试新的写作方式,才能打破传统的作文模板,使人眼前一亮。比如,尝试使用不同的文体,或者结合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的写作结构等,来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文章。
三、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把写作当成乐趣,才能够乐于去写作文,越写越想写,越写越爱写。从而实现“乐写”目标。
(一)发现学生作文闪光点
教师应该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每次练笔,教师要做到篇篇批阅,篇篇讲评鼓励指导。对于学生写作的点滴进步予以表扬,让每一个学生的努力都得到老师的认可。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哪怕学生一节课只写出几行字,教师也要肯定他的进步。可以对他说:“这次已经能够写出几行了,下次你一定能比这次多写一段的。”这样信任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被认可的兴奋和老师的关爱期待,下次会更加努力的。鼓励在学生课堂作文写作过程中是随时随机进行的,如发现某学生一个句子、一个词写得好,就可微笑指出“这句话(这个词)写得好,生动准确,还富有感情。”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以增强其写作信心,激发其写作欲望。
(二)开展作文讲评赏识优点
学生的每一次作文都要进行讲评。不讲评学生不知道自己写得如何,得不到指导自然也不会进步。通过作文讲评赏识优点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作文讲评中,教师应该明确讲评的目的,鼓励学生创新表达、发掘学生的优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形式,如个人讲评、小组互评、全班讲评等。同时,围绕作文的不同方面进行讲评,包括写作技巧、语言表达、思路逻辑等。在讲评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鼓励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适当激励学生,要鼓励学生参与到作文讲评中来,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赞扬。通过讲评展示优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写作的优缺点,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并在互相学习中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汇编班级优秀作文
教师可以从每一次课堂作文中挑选出优秀作品,根据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和思想等方面的标准进行筛选。然后形成电子文档,并对入选的作文进行编辑和校对,确保文章的质量和准确性。还可以设计简单的封面和背景图片、插图等,最后发送到班级群中。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打印装订成册。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作品的价值和潜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还可以为其他学生提供参考和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了解优秀作文的标准和技巧。进行作文汇编时要注意,尽量让不同學生作品登上汇编,让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努力写作,争取文章进入汇编成为班级范文。这样的欲望使学生写作积极性更高涨,在班级形成良好的写作氛围,有助于全班作文水平的提升。要一次一汇编,还要及时汇编,这样效果更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清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