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竞赛促进中医药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
2023-10-31高磊
高 磊
(云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云南 昆明 650500)
当前,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推动各个行业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有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以及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和富有冒险精神的特征,创新型人才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治学方法,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同时,具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1]。在整个国家的发展中,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由此可见,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以此满足我国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从而为各行各业输送高质量、高水平的建设者和中坚力量。然而目前我国主要实施的还是应试教育,本质上是靠死记硬背学习知识,以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这样“填鸭式”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多高分低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差、缺乏创新精神,这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2]。
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和新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完成竞赛任务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研究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系列化活动[3]。在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把加强学科竞赛工作纳入“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这一重要建设内容,并对具备较大影响力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给予资助政策,全面激发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这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科竞赛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4]。如何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学科竞赛当中来,并通过学科竞赛提升人才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助力教师的教学方法完善和教学反思,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
对于中医专业的学生来说,怎样看待中西医的差异及评判其各自价值,是首先要解决好的一个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教师应该长远地从人才培养的视角统筹规划,理顺中西文化与中西医学的差异,分解学生成长需求,紧密结合价值引导路径,有思考、有设计地在教学中使学生巩固专业思想、树立文化自信,彰显中华民族追求“和而不同”的精神品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西医之间的差异,实现学习中的“正迁移”,帮助学生顺利衔接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使其懂得在文化多元的时代,中西医需要在冲突中和解、在差异中共存、和谐发展、守正创新。
近几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展了各种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竞赛活动,如:“广誉远国药杯”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慧医谷杯”全国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等。尽管种类繁多,但竞赛的最终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5]。作为西南地区较具影响力的中医药院校,云南中医药大学也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到这一系列的竞赛活动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体现了学校较高的办学水平。2017 年的“广誉远国药杯”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更是具有重大意义,在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全体教师耗时近1 年,选拔、辅导参赛学生,解读竞赛内容、培训学生竞赛技巧,最终带领云南中医药大学参赛队伍历史性地冲出了西南赛区,并且在全国总决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极大提升了云南中医药大学的知名度,体现了云南中医药大学较高的办学水平和学生较高的综合素质。
然而,在本次“广誉远国药杯”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参赛选手专业知识融汇不足、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不强、竞赛技巧不够丰富等,所以最终竞赛成绩与国内一流中医药院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当前云南中医药大学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崭新阶段,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学科竞赛来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进一步提升学校知名度,为学校“申博、更大”的关键时期添砖加瓦便成为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2018 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开展了相关研究,积极探索影响学科竞赛成绩的相关因素,认为浓厚的参赛兴趣、扎实的专业知识、强劲的参赛技巧是内因,有效的奖励机制是外因。基于这些因素,我们开展了如下的实践。
1 理顺中西医差异 牢固专业思想 树立文化自信提高认同感 培植学生浓厚的参赛兴趣
中医专业的学生面对的是中西医两套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难免会产生“孰优孰劣、孰高孰低”的价值评判。因此从认知的角度,教师有必要帮助其理顺中西医学之间的差异。中医学形成于2000多年以前,主要采用取象比类法、司外揣内法、揆度奇恒法来观察和认识人体,形成了独特的系统观、整体观、恒动观。这决定了中医学以注重宏观、整体、功能、关系为特色,其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治疗以调理为要,以恢复平衡为目的。中医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品格一脉相承。
而现代西医学则形成于文艺复兴之后,主要采用解剖观察法、实验研究法、分析还原法来观察及认识人体,以注重微观、部分、结构、实体为特色。治疗以清除致病的物质实体为目标。现代西方医学体现了现代科技手段的优势和注重实证的科学精神。
正是中西方两大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造就了中西医风格迥异的医学体系。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致使中西医学在对“人”这个观察对象进行研究时,采用了不同的认知方法和思维方法,进而形成了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中西医学各有所长,即使现代医学通过实证的方法,已经揭开了人体的诸多秘密,并成功主导了当代医学。但现代医学也不是万能的,如其在应付心身疾病方面、调整亚健康状态等方面无计可施,表明现代医学需要完善和补充,而中医学在这些方面确有优势。理顺中西医学之间的差异以及各自的优劣,使得中医学生具备牢固的专业思想、强烈的文化自信、高度的认同感,产生对学科竞赛浓厚的参赛兴趣。
2 强化《黄帝内经》理论教学 扎实学生专业知识
每次课前即利用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网络平台将课程基本内容以短视频的方式推送给学生,使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同时利用形成性评价体系来督促学生线上学习,期末成绩的评定包括形成性评价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形成性评价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形成性评价成绩包括授课教师推送短视频的观看完成情况,如果没有完成课前短视频观看,则不能得到相应的形成性评价成绩。以此来督促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解课堂知识,并成功把理论教学课堂延展到线上,丰富了理论课程的教学形式。
每次课程以课前布置给学生查阅的问题为导向,结合之前在课下给学生推送的视频内容,并结合中药、方剂、医案和中华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效率。
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法,将课程的基本知识以视频的方式推送给学生,并布置相应的测试题,根据网络后台提供的数据,在课堂上有的放矢,重点解决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目,进一步巩固课程的基本知识。在课程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向中医经典、中医临床、中医传统知识和中华传统文化等方向延伸,将所涉及的知识点用图文并茂、更加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并辅助板书,更好地突出重点。对重点内容进行提问,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督促学生掌握知识点。
在每一节课讲解结束后,将教学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进行高度概括,使学生对已经学习的知识点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并观察学生的表情及反映,同时收集学生对授课内容掌握情况的真实反馈,来了解其对相关知识点是否已经掌握。
3 组建《黄帝内经》知识大赛指导教师团队 针对性强化学生的参赛技巧
《黄帝内经》知识大赛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同时还要求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及识别竞赛人才的“慧眼”。所以我们在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以及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中药学院、护理学院等范围内,精心组织责任心强且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组成《黄帝内经》知识大赛指导教师团队,并组织团队教师对《黄帝内经》知识大赛所涉及的赛事大纲及竞赛形式、相关题型等,展开定期研讨,从教师层面为《黄帝内经》知识大赛做好相关准备。
《黄帝内经》知识大赛比拼的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具备沉着冷静的精神品质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所以在备赛训练过程当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黄帝内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过硬的临床思维、临床技能以及准确的辨证、处方能力。结合云南中医药大学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按照《黄帝内经》知识大赛的赛制要求,我们挑选了若干大三或大四的学生参赛:根据《黄帝内经》基本理论进行笔试和口试,同时参考选手的口头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以及舞台展现能力,择优录取,按照学生的年级构成、专业构成以及相互之间配合的默契程度,把这些挑选出来的选手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5 名队员(含替补选手1名)。
组织教师团队对选拔出来的参赛学生进行培训,包括《黄帝内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临床技能、辨证、处方、口头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及舞台展示能力等,为大赛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并严格按照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的赛制和流程,组织模拟竞赛,确定参赛队伍,同时保留1~2 支替补队伍,预防突发情况,为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做好保障。
4 制订长效奖励机制 推动学科竞赛可持续发展
学校层面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对于学科竞赛的指导教师,按照指导学生的学时给予相应的绩效奖励,从物质层面保证指导教师劳有所得;同时把教师指导学生竞赛所取得的成绩纳入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的业绩条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以此来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加入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队伍当中来,保证指导教师全身心投入工作,解决指导教师的后顾之忧;对获奖的指导教师开展表彰和展示活动,给予充分肯定,来切实提高其荣誉感。
对于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奖的学生,则根据其获奖的等级,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如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一等奖给予10 000 元的奖金、二等奖给予8000 元的奖金、三等奖给予6000 元的奖金,获得省级学科竞赛一等奖给予8000 元的奖金、二等奖给予6000 元的奖金、三等奖给予4000 元的奖金等,从物质层面激励学生,保证其劳有所获;并改革免推生政策,对于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如果其在不同级别的学科竞赛中取得成绩,就给予相应的加分。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获奖学生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如国家级学科竞赛一等奖可获得5 个学分、二等奖可获得4 个学分、三等奖可获得3 个学分,省级学科竞赛一等奖可获得4 个学分、二等奖可获得3 个学分、三等奖可获得2个学分。在评优评先工作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学科竞赛获奖学生。
通过一系列的奖励机制,自2018年开始,云南中医药大学投入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的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人数逐年增多,所取得的成绩也逐年提高,为云南中医药大学后续组织师生参与学科竞赛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同时极大地提升了云南中医药大学的办学水平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也提高了云南中医药大学的知名度和区域影响力。
通过这一系列实践,我们准备在后续的《黄帝内经》知识大赛中能够更上一个台阶,遗憾的是,受疫情的影响,之后的大赛没能如期开展。所以我们调取了2018、2019、2020 级3 个年级的相关教学数据,结果表明进行了以学科竞赛促进中医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后,学生的成绩以及学生评教得分都有稳步的提升。见表1。
表1 3个年级学生成绩及评教得分情况
5 结语
以学科竞赛促进中医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表明:教学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施以一系列高质量的学科竞赛作为辅助,能够显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学科竞赛推动教学改革,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了今后就业和创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教学改革理顺了中西医差异,有利于牢固专业思想、树立文化自信、提高专业认同感,培植了学生浓厚的参赛兴趣;强化了《黄帝内经》理论教学,扎实了学生专业知识,强化了学生竞赛技巧,促进了竞赛成绩提高。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提高。二者的有机结合不但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也孕育出一种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科竞赛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构建符合本校特色的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中医人才。
学科竞赛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是对学生知识的深入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检验,同时也是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通过学科竞赛,能够找准教与学的痛点,有的放矢,精准地推进教学,助力教学反思。同时学科竞赛作为载体,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在调动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其团队意识、协作精神、组织能力、竞争实力的同时,还可以反向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充分地把课堂延展到了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