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2023-10-31李明
李 明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与教育行业的不断革新,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人们聚焦的热点话题,核心素养一词亦成为各学科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综合性学习品质,凝聚了知识、技能与学习意识,拥有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将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若想要落实新课程标准,就应当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教育目标,并以此目标为基础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成效。
一、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概述
所谓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与终身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让学生学有所得,提高教育有效性,需要教师以核心素养为依托构建教学活动。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构成,相较传统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侧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与理解,而非单一的结果。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与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发展所需,并结合核心素养内容给予学生引导,确保其能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其信息处理能力,提升其信息敏感度,并对信息可能会产生的影响进行预估和分析。在合作解决问题时亦可与团队伙伴分享信息,发挥信息最大价值。
二、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价值
基于当前应用型社会的时代发展背景,国家建设需要的是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信息技术这一课程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新时代的先进信息技术,也在于培养学生社会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道德情操。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过去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无论是讲解理论知识还是信息技术实践,操作大多由教师演示与口头讲解,而学生则负责模仿学习。这样的方式虽能够达成预期教育目标,但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会限制其思维发展。而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所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师以核心素养为依托,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活动,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予其更多自主思考、探索、交流与互动机会。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发展情况与时代发展趋势,不断调整教育内容;也可以使学生在丰富有趣的环境下掌握技能,提高其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与自主学习意识。所以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能够大大发挥其推动教育革新的作用。
三、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育问题
(一)忽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新课程标准倡导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多数初中生都接触或自主研究过计算机的运用,可以说目前绝大多数青少年都对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操作具备极强的兴趣与好感,也更为期待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但多数初中学校虽然已经关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养成,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是更为侧重软件操作教学,忽略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比如:在解决问题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经验,或是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发展其自主创新能力等。
(二)教学缺乏现代创新特征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过程中,多数教师都比较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想要确保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与记忆的知识足够面对信息技术考试。但这种传统的教学设计没有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习题锻炼的形式将信息技术单一地划分为理论与操作,致使许多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创新思想,只会按部就班地模仿和应用知识,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也会摸不着头脑。当前时代的信息技术教育若想要作出革新,就务必要创新教学设计,将理论与操作相融合,构建易学易用且丰富有趣的知识体系。教师也应注重对教学主题的规划与对学生的指引,为教学活动设计丰富的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四、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一)以问促思,培养质疑能力
思考与质疑是人类文明获得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以问题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形成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和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品质。在质疑的学习状态辅助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也能够得到同步增强,进而逐步强化其批判性思维与思辨意识。
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利用提问与引导的方式来鼓励学生思考和质疑,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向学生发起提问,达到点明教学主题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苏教版七年级“走进信息世界”这一单元的时候,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技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样性。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列举自己所知道的信息都有哪些。比如:学校的铃声可以告诉学生上课或下课,利用网络可以获得娱乐、新闻等信息,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讲解过信息的特征以及信息技术历史之后,可再次向学生发起提问,让学生说一说信息技术之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与同学进行激烈探讨,以此来培养其计算思维。
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造和思考提供充足的空间,比如在学习Excel之前,教师可以结合Excel和Word二者的共性来引导学生掌握Excel的操作应用方式,给予学生一定自主探索时间,引导其发现Excel的使用特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探索,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共享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
(二)以趣导学,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不论是对知识的理解,还是对技能的把握,唯有学生对所学事物抱有强烈兴趣时,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随着近些年新媒体的发展,各类先进技术与信息技术都被应用于教育领域,且获得不小的成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应充分利用新媒体设备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精准判断力和敏锐力。于初中生而言,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构建应贴近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受到微博、微信、短视频等网络平台的影响,当代青少年的信息意识相较过去已得到明显增强。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一优势,借助科学的方式来优化教学环境,并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活动内容,通过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①在课堂导入阶段,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结合微博的热点话题使课堂更趋于生活化,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动画、视频、图片等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②在教学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时候,就需要融入一些贴近生活的案例,以此来传递信息的形式,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此外,教师可以设计P图环节,将生活当中的美图软件当作信息技术教学的辅助工具,融入生活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此方面知识,并营造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③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热门的视频剪辑来开展活动,鼓励学生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创作诸如小品、情景剧等作品,并利用剪辑软件来完成对拍摄视频的后期处理,最后在课堂上展示,看看哪一组学生的作品最完美,满足学生的自豪感。也可以使信息技术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融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
(三)学科联合,培养计算思维
信息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学术性较强的学科,所以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会因理解能力不足而无法奠定扎实稳固的信息技术基础。为了解决此问题,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将信息技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联合,使信息技术知识更加通俗易懂,让学生在学科联动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知识脉络,发展其综合素养。
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信息技术知识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与各个学科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信息技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有助于两门学科相辅相成。比如:①在学习计算机的时候,许多学生对晶体和非晶体,以及导体等材料认识度不足,教师可以将这部分知识与初中物理的相关知识相结合,减轻学生的畏难心理。②可将信息技术和数学这一学科进行结合,锻炼学生的计算思维。在学习计算机二进制和十进制的转换时,可以引入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受不同进制在数学领域以及计算机领域所发挥的作用及其价值,为学生建立起更为完善的信息技术知识库。也可以结合函数知识完成对信息技术中的Excel函数计算,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计算思维,在学科与学科之间搭建起坚实的桥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③可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这一学科相结合,利用语文课本中各种文笔优美的文章构建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选择与其适配的背景音乐进行剪辑,并伴随剪辑过的音乐开展小朗读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也可以实现学科交叉,促进学生掌握信息技术。
(四)走近科技,培养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的基本影响力量,人类的思想高度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节点,增强其信息意识教育具有极强的前瞻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工作中随处可见信息技术的身影,同时信息技术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价值与重要性,并激发其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综合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传输理论知识的同时体现信息技术的特点,并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理念,给予学生自主思考、探索与互动交流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增强其信息化意识。
比如:在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苏教版九年级“认识机器人”一课时,本堂课的教育目标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以及机器人的分类,并通过机器人的发展历史与未来发展趋势理解信息技术的价值与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提前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机器人的相关视频,介绍不同机器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特点,让学生对这些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陪护机器人等)产生初步了解,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也为今后的相关知识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五)正确指导,培养自主意识
新课程标准倡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独立性,力求促进其全面发展。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摒弃传统“满堂灌”的教育模式,给予学生更为充足的自主学习与探索时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举一反三,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索,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实现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信息技术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指导与示范,通过讲解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来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其掌握正确的自主学习技巧。
比如:在讲解“设计与制作动画”这一知识点的时候,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微课视频,让学生通过自主观看来了解古今中外的动画产业发展史;并鼓励学生说一说传统动画和现代动画的异同之处,在这一过程当中融入三维动画、平面动画等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对动画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在学习过制作动画的知识点之后,为了使学生学以致用,将知识融会贯通,教师可以开展“创意动画制作比赛”活动,在活动中巩固学生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和学习热情。在活动过程中不限制学生的想象与创造,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所喜爱的内容完成动画制作,并与同学和教师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小灵感,满足学生成就感,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其创新能力。
(六)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优质学习模式。学生与学生相互合作,共享资源,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活跃学习氛围,良性互动也能够推动教学进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懂得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其创新思维,进而达到攻克学习难点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苏教版八年级“设计与制作主题网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平时都喜欢浏览哪一个网站?这个网站有着怎样的用途?通过此网站都学会了什么?网站的布局如何?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调动学生回忆,引发其思考;再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来共同完成网站设计的探讨。并结合Dream weaver这一网页制作软件开展有关知识学习,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确定网站的主题,思考网站整体布局,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此外,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诸如动画设计、flash基础等皆立足于网络,程序设计则为核心部分,存在一定难度,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整体模块分解工作,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呈现知识内容。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让学生小组组长发挥榜样带头作用,共同合作研究程序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实现小组成员能力互补的目标。
五、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需要掌握的基本技术,而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就是为学生奠定基础的重要途径。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与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为目标构建教学活动,并结合当下发展趋势不断调整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力求在向学生传递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增强其信息意识,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综合素养获得同步发展,成为符合国家与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