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2023-10-31蒋佳萍

考试周刊 2023年42期
关键词:民间故事整本书素养

蒋佳萍

一、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提高语文综合素养。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设置了“快乐读书吧”板块,教师可围绕相关内容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让学生通过读整本书扩大阅读量,提升阅读兴趣,并在教师的引领与指导下真正意义上实现高质、高效阅读。

二、整本书阅读的内涵

语文既是教育课程,也是交际工具,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形成及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相关概念最早由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通过“读整本的书”减少碎片化阅读对学生阅读的影响,提高学生阅读效率与质量。为顺应新课改要求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规律,整本书阅读逐渐呈现出课程化发展趋势。

三、整本书阅读在核心素养培育中的价值

(一)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设置有“快乐读书吧”板块,结合单元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推荐关联度较高的书籍。教师通过整本书阅读指导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全面认知书籍内容,更加投入到阅读活动当中。而且,教师将“快乐读书吧”作为整本书阅读指导的依托,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们可以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以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单篇课文阅读引导为主,且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阅读能力的发展受到制约,难以形成整体化阅读思维与科学化阅读习惯。针对这样的问题,整本书阅读的应用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可以通过整体视角看待整本书阅读,从而促进其自读能力的提升,逐渐构成系统化、独立化的阅读体系。

(三)满足核心素养培养需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进一步加强对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视。在此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书籍,应用多元化阅读方法,并通过不同方式完成读书心得分享。在此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拓宽阅读视野、积累读书量,获取系统、丰富的语文知识,从而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树立文化自信,这也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需求相适应。

四、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与要点

(一)通过阅读导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普遍具有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长时间的阅读活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阅读导入激发其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获得高质、高效的阅读效果。具体来看,实施阅读导入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制定阅读引导方案

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之前,需要事先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了解书籍的背景、内容与意义,结合学情与教学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引导方案。教师在学生阅读前,可以先设置一些与阅读内容相关的问题,充分发挥问题的导向作用,提升阅读的针对性;阅读过程中可通过小组讨论、读写结合等方式实现深层次阅读;阅读完成后学生可分享自己的感悟与体会,对故事内容进行复述、续写、改写等,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提升阅读效果。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也应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生动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猜故事情节,通过强烈的视觉效果唤醒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好奇心与学习兴趣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到阅读引导活动中,认真、细致地完成整本书阅读,并获得相应的阅读收获。

3.设置导读课

为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更顺利地完成阅读活动,教师可以设置专门的导读课。首先,教师可带领学生对书名的内涵进行分析,结合书名思考整本书的内容;其次,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可以对目录、前言、后记等部分进行阅读,做到对整本书内容和主题思想形成初步了解;最后,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到整本书阅读当中,通过有效的导读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质量与效率。

4.展开话题讨论

为提高整本书阅读成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阅读活动后对相关内容进行讨论,形成对书籍主题思想的深化理解。教师可以结合整本书内容设计讨论话题,主要包括故事情节、人物特点、主题思想等多方面,并对讨论结果进行分享,促进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质量的提升。

(二)加强阅读方法指导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为转变学生以往较为被动的阅读体验,教师还应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包括相应的阅读指导,但教师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1.阅读序跋文及目录

序跋文及目录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通过阅读这部分内容,学生可以有效掌握文本整体框架,同时了解作品写作背景与艺术特色,进而为后续阅读打好基础,学生通过阅读序跋文及目录可以形成对书籍的初步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并实现对书籍内容的深入解读。

2.多元阅读方法渗透

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除单纯阅读以外,还应采取多元化的阅读方法,具体如下:①读。通过阅读掌握书籍内容,明确其表达的情感。②查。对书中的生僻字词或不理解的内容应进行查询,还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分析其含义。③画。阅读过程中可以勾画好词好句进行标注。④注。可以在产生共鸣以及感受较深的内容旁边进行批注,表达自己的感悟。⑤摘。将好词佳句摘抄下来作为积累。⑥记。阅读后可通过写读后感等形式记录所看所感。

3.精读略读相结合

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应将精读与略读的方法渗透给学生,这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整本书的内容,又可以避免占用过多时间。完成阅读后,教师还可以留出时间用于答疑,增强学生的思考创新能力。

(三)采用多元化阅读形式

为实现长期性、持续性的整本书阅读,应通过更加多元的阅读形式激发学生热情,使其从不同的角度感受阅读的魅力。具体来看,可以采用的整本书阅读形式主要包括:①亲子阅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现整本书阅读的顺利推进,家长自身应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发挥其对孩子的积极影响,让学生可以爱上读书,自觉参与到阅读活动中。②师生共读。为培养学生持续性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阅读,在阅读中与学生产生思想共鸣,从而产生更多的共同话题,有效拉近师生距离。③全班共读。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期间,可以将班级作为学习共同体共同阅读一本书,并对其中的主要内容、人物特点、思想感情等进行讨论,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以收获更好的阅读效果。④定时阅读。教师应为学生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开展自主阅读活动。教师可安排早读、课前为专门的阅读时间,并鼓励学生在饭后、睡前进行自主阅读,逐渐积少成多,收获显著的阅读成效。⑤读书评比。班级内可定期组织开展读书评比活动,将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表现良好的学生评为“阅读之星”,进一步激发其阅读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阅读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四)组织开展阅读实践交流活动

完成整本书阅读后,学生往往会产生一定的阅读感悟与表达需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进行感悟分享,进一步加深其对阅读文本的理解。

一方面,阅读交流活动可以围绕具体的主题进行深度研讨。主题是分享讨论的基础,学生围绕主题进行交流有助于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度思考,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发展框架。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与书籍内容设计主题,引导学生产生思考,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中的《中国民间故事》为例,教师可围绕不同的民间故事提出讨论主题:对比书中不同的民间故事,对故事情节、叙事方式、主题情感等进行分析,并讨论其异同。学生结合这一主题展开自主阅读,并参与到交流讨论中。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可以增强对中国民间故事的了解,包括共通性的内容情节、生动形象的叙事方式等,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其文化素养的提升。

另一方面,可根据不同章节组织丰富的活动形式。阅读实践交流活动应以文本自身特质为基础,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感悟。书中不同章节在文本结构、文本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学生阅读时采用的阅读方法与思维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进行交流分享时,可以着重体现章节之间的差异,实现活动类型的丰富。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不同故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感受进行讨论。在完成《牛郎织女》的阅读后,教师可以提问:“牛郞和老牛是如何相处的,他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读懂故事,通过找出关键句的方式回答问题。在完成《田螺姑娘》阅读后,教师可以提问:“结合故事内容,谈一谈对姑娘的看法?”学生回答问题后可进一步整理成思维导图,进一步挖掘书中蕴含的学习要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五)落实读写结合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读与写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体现出双向迁移的作用。因此在组织开展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也可以将写作融入其中,更好地掌握语文学习规律,增加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收获和感悟。在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书籍内容设计写作任务,让学生边读边写,发挥写作对阅读的促进作用。写作任务的类型主要包括:①摘要写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章节内容形成摘要,实现对文本的整体解读。②批注写作。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将自己的体会写作批注,在阅读的同时记录感悟。例如,在阅读《牛郎织女》时,有学生批注:“天上与人间的生活很不相同,体现出织女对人间的向往。”③书评写作。完成整本书阅读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书评写作,通过完整的书评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由此可见,写作任务的设计为学生文本研读提供了目标与动力,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阅读,同时还获得了练笔的机会,促进阅读写作能力的同步提升。

五、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以《中国民间故事》为例

(一)教学目标的提出

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与语文素养。《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是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因此,在开展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应对课程标准进行深度解读,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组织与之相适应的阅读活动,在整本书阅读的带领下实现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推荐整本书阅读书目为《中国民间故事》,进而根据相关内容提出教学目标: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掌握《中国民间故事》主要内容,同时培养阅读兴趣;②通过对比阅读掌握民间故事的情节变化、写作手法,体会其中对固定类型与重复段落的应用;③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故事复述、故事仿写的能力,使学生产生持续性阅读兴趣。将上述内容作为《中国民间故事》的整本书阅读目标,并根据阅读目标设计课程安排。

(二)制订总体阅读计划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板块是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该部分是对整体单元阅读内容的总结归纳,并根据课文特点推荐相应的书目。可以说,基于“快乐读书吧”所开展的整本书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知识内容的掌握,又可以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升。在正式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之前,教师应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订总体阅读计划,具体如下:首先,可以以民间故事为主题,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与故事内容;其次,对各个故事情景进行梳理,对几个经典故事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再次,对喜欢的人物角色进行全面分析,其中包括语言特点、行为特点、形象特点等,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展示;最后,结合整本书理念,学生可以在班级内对自身的阅读感悟进行分享,以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深入解读。在此期间,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使学生收获全新的学习感受与体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通过精简的教学语言、科学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阅读学习环境,全面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三)趣味性阅读导入

教师在教学初始环节就应关注学生课堂阅读表现,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对一本新书进行阅读之前,往往会先提出“这本书讲了什么故事?”“书中的人物角色与任务是什么”“作者有怎样的经历?”等问题,进而可以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趣味性阅读导入。在《中国民间故事》导入课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导入任务:

任务一:猜人物,猜故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任务的具体内容。“各位同学,我们即将进入到《中国民间故事》的阅读中,你平时读过哪些中国民间故事,对其中的人物了解吗?根据图片说出人物角色,并抢答具体的故事名字。”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的感官体验可以被有效调动起来,学生凭借知识积累可以在短时间内说出人物角色(牛郎、织女、梁山伯、祝英台、白蛇、许仙)以及对应的故事名称(《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物上,有利于强化其阅读兴趣。

任务二:自由交流,分享对《中国民间故事》的了解。很多学生对《中国民间故事》并不陌生,在正式开展整本书阅读之前可以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将书籍内容介绍给其他同学,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到课堂中,积极分享对书籍的认识。

(四)阅读内容整体贯通

复述训练是《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的重要任务,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复述形式能加深对故事内容的了解,实现民间故事类文本阅读技巧的渗透。一方面,可通过复述训练实现对阅读目标的深入挖掘,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主题阅读的延伸与提升,真正意义上实现“单篇阅读”向“整本书阅读”的转变,发挥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中的价值。复述训练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流程:

1.故事内容提炼概括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可以从民间故事叙事结构出发,使学生了解不同故事之间的互通性。以学生们熟悉的民间故事《白蛇传》为例,按照起因、经过、高潮、结局的顺序绘制故事情节发展图,分别为断桥相遇借伞结缘—白蛇许仙结为夫妻—盗灵芝草救活许仙—水漫金山诞育麟儿。根据《白蛇传》的情节发展联系其他的民间故事,可以发现民间故事的基本结构,即美好的开始—经历磨难—迎来美好的结局。学生在掌握民间故事的主要脉络后就可以有条理地将故事内容复述出来。这不仅可以实现对其中语文要素的巩固和延伸,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掌握文本提炼方法,并在故事复述中进行归类比较,加深对民间故事特有叙事结构的掌握。

2.换个角度讲故事

民间故事经过长时间的口耳相传,其内容会随着时代、讲述者的变化而出现改变,因此民间故事中也富有个人特色、地域特色与历史时代特征。民间故事的多变性与多元化给学生故事复述提供了更多素材,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讲述角度出发实现个性化表达。基于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故事角色的口吻讲故事,例如从《白蛇传》法海的角度出发,通过独特的视角来阐述故事进程,从而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3.故事对比与创编

学生在进行《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不同的版本在故事收录、描写细节上均存在一定差异。为加深其对故事内容的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评分表,对不同版本的《中国民间故事》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内容包括环境渲染,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性格等,同时在比较阅读中提高故事复述的能力。

(五)感悟情感,形成高阶思维

完成故事复述训练后,教师应带领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注重实现语文要素的拓展与延伸,帮助学生形成高阶阅读思维,实现阅读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1.探寻民间故事人物塑造特点

《中国民间故事》中蕴含的人物角色十分丰富,不论是好人还是坏人,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人物特征,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完成整本书阅读后,学生对其中的民间故事人物产生了更为深刻的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加以介绍并进行“画像”,同时还可以按照“憨厚勤劳型”“聪明善良型”“贪婪自私型”“奸诈狡猾型”“为民造福型”等给人物归类,从而实现对民间故事人物形象的深度感知,为后续学习人物认识和描写打下基础。通过对人物塑造特点的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故事中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具备一定的相似性,同时还可以从主角遭遇、故事主要矛盾等角度展开思考,这也体现出了民间故事的特点,即对善良、勇敢等美好品质的赞美以及对贪婪、自私等丑恶形象的憎恶。

2.分析民间故事情感内涵

《中国民间故事》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与奇特丰富的想象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师可以进一步对民间故事情感内涵展开深入分析。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民间故事中主人公对幸福生活追求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你是怎样认为的?”“像《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间故事,最终的结局是悲剧,但仍然可以传递出浪漫与美好,这是为什么?”结合相关问题,学生可以对民间故事中的情感表达展开研究,得出民间故事往往寄托着人们朴素的愿望,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心地善良的人们最终会过上幸福生活。学生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民间故事的解读,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情节以及个性鲜明的人物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围绕民间故事展开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实现对文本内涵深入探索的过程以及从“单篇阅读”向“整本书阅读”的跨越。与此同时,整本书阅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启迪智慧,为核心素养的培育奠定基础。

(六)实施教学评价

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在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对阅读全过程的考察,对学生阅读方法、阅读态度、阅读成效等进行评价。在对整本书阅读任务落实期间,可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要保证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完整性与客观性,另一方面应引导学生结合评价结果实现自省自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实现思维意识与自主能力的培养。

1.评价内容层面

分享交流活动中,学生可以对阅读成果进行展示,由教师对学生参与阅读实践活动的整体表现以及参与情况进行记录,并进行评价。例如,学生在完成《中国民间故事》阅读之后,可以选择其中感兴趣的内容制作连环画,将主要的故事情节和发展脉络展现出来。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主观能动性,通过绘画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使其形成持续性的阅读兴趣。学生完成后可在班级内展示,由教师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学生还可以通过交流读后感的形式进行反馈,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连接,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学生在提取其他同学的读后感受分享时,也可以积极思考并做出评价,促进阅读素养的提升。

2.评价主体层面

阅读评价是检验整本书阅读成果以及促进学生发展进步的有效手段,应贯穿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实施及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应结合具体的阅读情境丰富评价主体,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全班共评、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保证评价结果的全面性与客观性,避免因评价主体单一造成评价结果参考价值不高的问题。多主体评价的实施可以直接反映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反馈结果进行后续教学调整,学生也可以实现自我反思和进步,以及实现对学生潜力的有效挖掘。

3.评价方式层面

学生阅读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长期过程,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教师应加强对教学评价的重视,通过动态化方法开展阅读评价,确保评价方式的运用与课堂教学、学生特点及其认知发展规律相适应,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在此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增强评价结果的说服力。

六、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为满足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教师应带领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采用“读整本书”的方式,旨在引导学生从整体视角看待阅读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落实科学有效的阅读指导,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同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真正意义上实现深层次阅读,加深学生对阅读的感悟。同时,教师还应加强阅读活动与任务的设计,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空间,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民间故事整本书素养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漫话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