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党建创新是激活建筑施工企业党建的源泉

2023-10-30安林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党建创新建筑工地激活

安林

摘 要:随着建筑施工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工地党建成为新时代党建领域的新发展方向。在实践中,工地党建因重视度不足、党员流动性大、阵地平台缺失等问题,致使党建工作形同虚设。如何解决工地党建推进乏力、基层党组织涣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党建创新;激活;建筑工地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58

1 建筑工地党建工作现状

1.1 施工单位重视度不高

建筑施工单位以项目为中心,首要目标是追求最大经济利益。在最高等级目标驱使下,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项目安全完工是施工者第一任务。对与项目效益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党建工作认识度、重视度不足,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倾向,未充分认识党建与业务工作的相辅相成作用。在自上而下的思想驱使下,工地党建在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组织力量等资源配置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致使工地党建疲软、乏力,未能最大程度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

1.2 党务人员存在配置缺口

建筑工地人员通常分为三类:行政人员、施工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目前的项目工地较少配置专职党务工作者,党务人才梯度不充沛:一种是完全不将党建纳入工地工作范畴,一种是由行政人员兼管党建。行政人员由建筑施工单位指派至项目点,处理会议会务、文件资料报送、财务审计等行政工作。在既要抓业务,又要抓党建的情况下,行政人员常以业务为先、党建在后。该种情形使得党建力量更为薄弱,党建工作形同虚设。

1.3 工地党员流动性特征明显

因项目工地具有短期性、临时性本质属性,人员、资源、载体等要素随项目变动而变化,呈现出分散性、流动性的特征。工地党员无法固化,根据项目内容和工期变更工作岗位、工作地域,受所属党支部约束不强,较难形成稳定的党员群体。

1.4 工地党员多为劳务派遣身份

工地党员除少量是机关干部外,大多为劳务派遣身份的工人。该类群体流动性强、政治地位处于边缘性、教育管理存在滞后性,整体素质、思想政治水平较机关干部低。

1.5 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明显

工地党组织存在感较低,担当意识不足,作风不扎实,几乎不以党组织的名义开展活动,较难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在业务繁忙情况下,党组织建设弱化虚化,对重点项目领域监管和关键岗位监督乏力。

2 工地党建现实困境分析

2.1 发展党员执行难

相较于党政机关、国企、医院等建立党支部的单位,建筑施工领域发展党员难度较大。

一是工地人员黏性不强。工地人员主体是劳务派遣的工人,该群体流动性强、配合度低、政治觉悟不高,看重经济利益,入党意愿不够强烈。

二是党员管理不便。建筑工人跟随项目处于变动状态,较难针对该类人群制定完整的党员发展计划。同时,工地党支部内部架构常动态调整,党务人员变动频繁、党建知识不扎实,对发展党员缺少系统性、针对性的工作举措,致使发展党员工作衔接不畅。

2.2 教育管理落地难

一是主观学习动力不足。建筑工人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对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表现为“不关心、不过问、不在乎”。相较于普通工人,工地党员虽具有一定的思政基础,但因大多不具备党组织职务且工作流动性大,故主动接受思政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强化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履行党员义务的意愿不深。

二是宣传方式较为传统。工地教育“三会一课”以传统宣讲形式为主,对新型教育形式探索不深、对党员需求挖掘不透,缺乏新思路、新举措、新亮点,较难广泛动员工地党员、普通工人参与到宣传教育中。

三是教育管理与业务矛盾明显。部分管理层未认识到党建与业务有机统一关系,认为教育管理延缓施工项目进度,影响项目经济效益。在此思想主導下,教育活动在建筑工地不被支持开展。

2.3 党建活动开展难

一是党建活动质量较低。受工期及场地条件限制,工地党建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与现阶段党员需求相距甚远,较难激发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热情。

二是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建筑工地党员权利、义务流于形式,党员组织归属感薄弱、组织观念思想淡薄,将党建活动视为“可有可无”,时常处于“隐身”状态。

三是组织开展难度大。由于工地党员的工种、工期要求不同,活动时间、内容、地点较难统一,形成人员组织困难、活动开展困难的局面。

2.4 阵地平台建设难

一是硬件设施条件差。工地场域的活动房通常为临时搭建板房,具有装拆轻便、移动灵活、循环利用的特点,以满足基本办公需求、生活需求为主要目标,场地面积小、设备简陋,难以满足教育管理、党建活动、党员培训活动需要。

二是资金难以保障。活动房在建筑施工完成后将被拆除、清理,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对其的资金投入以节约为标准。资金投入少、资金落实难成为制约阵地建设的最主要的因素。

2.5 党员作用发挥难

党员流动性较强、阵地平台建设弱,使得党的组织要素聚合难。在党组织疲软无力的情况下,党员力量被极大削弱。

一是管党治党责任不严。因工地党员流动性、分散性较强,流出地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对工地党员监督、管理处于“缺位”状态。

二是担当作为不到位。部分工地党员存在“重业务、轻党建;重形式、轻实效;重利益,轻义务”的思想认识,履行党员义务不积极,遇事就躲、遇难就退。在政治权利不发挥、政治义务不履行等因素加持下,工地党员处于政治边缘地带。

2.6 “党建”“业务”融合难

个别施工单位抓业务比较硬,搞党建工作比较软,对新时代党建特点规律把握不准、定位不清,未以系统思维认识到党建与业务相辅相成的关系,而是将党建与业务工作剥离,形成党建业务“两张皮”的情况。在实践中,工地党建处于边缘化、弱化的状态,存在感不高、作用发挥不明显,与业务工作脱钩严重,与“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的目标严重背离。

3 工地党建提升路径

3.1 优化党组织设置,把牢政治方向

一是组建“红色堡垒”。由项目管理单位、监理单位、审计单位、施工单位党员组建起工地临时党支部,将不同单位的党员拧成一股绳,凝聚起党建合力。划清临时党组织与项目管理职责界限,选派项目领导担任党支部书记,真正把“支部建在項目上”。

二是强化支部管理。为避免“项目结束、支部结束”的困境,解决项目党支部存续不稳定、党员发展不稳定的现实问题,项目党支部随支部书记项目变动而迁移,保持阵地动态调整与支部静态管理的平衡。

三是深化党员管理。在工地设立红色驿站、党员示范监督岗,激励“口袋党员”“隐形党员”亮身份,着力建设信念坚定、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

3.2 健全机构设置,实现齐抓共管

完善党建、党群部门设置,分管领导齐抓党建、团委、工会,实现资源共享、多方联动,达成“组织领导统一化、活动主体多元化、活动形式创新化”目标。工地党建部门与所在地行政单位联系加强,建立区、街道、社区党建多方联动机制,形成属地行政部门指导协助、建筑单位实施推进的格局。

3.3 拓展党建阵地,搭建实践平台

深化打造特色工地党建阵地平台,把“思政活动”搬进工棚、田间地头、民工学校等场域,突出建设服务型、实践型阵地。工地党员领导干部以上率下,发挥线上、线下红色资源带动作用,利用新型阵地全方面、便捷式满足党员学习需求,进一步推进党员同心发力、同向同行,着力提升党建阵地组织力和凝聚力。

3.4 整合多元资源,引领党建发展

持续推进工地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拓展党建工作覆盖面,整合有效党建资源。

一是组建党建联盟。与工地所在地党政单位、国企、医院、学校建立结对共建关系,通过组织联建、资源共享、人员交流,深化党建工作新格局,激发党建工作活力,弥补工地党建资源稀缺的缺陷。

二是整合信息资源。开展信息化资源共享实践,探索数字化党建资源。鉴于工地的临时性,建立“党委—党支部”可视化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实时性的党建资源查阅。同时深化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拓展信息资源的储量、广度、深度。

3.5 创新教育管理,带动素质提升

紧扣建强党员队伍目标任务,重点在精准施训、激发活力上下功夫。

一是严格调研党员需求。通过走访调研、谈心谈话、实地考察等方式精准获取党员的思想教育需求,以“对症下药”的方式制定教育培养的路线、方案,将教育管理落到实地、取得实效。

二是创新教育形式。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以“线上+线下”双模式引领党员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同时由党校教师、五老人员、优秀人物、杰出青年等组成本土讲师团,深入挖掘教育资源,面向工地党员进行思政教育授课,拓展党员政治理论知识储备。

3.6 创新党建活动,凝聚奋进合力

一是组织开展技能比赛。结合工地项目特点、技术工种,组织开展“争先创优”“技能竞赛”“榜样评选”等技术大比拼、能力大训练、荣誉评选活动,激发党员参与活动热情,提升党组织凝聚力。

二是推进“党建+”发展。通过“党建带群建”“党建带团建”带动团员、居民参与到党建活动中;同时活动模式从宣讲式转向体验式,以“红色讲坛”“红色体验课”等创新的活动形式,强化党员实践教育,提升活动吸引力。

三是参与社会治理。结合社会治理需求,组建工人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动员党员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文明交通指引等志愿服务活动中。

3.7 系统思维抓落实,破解党建业务“两张皮”

全面提升工地党建水平,一体化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坚持方向同频、目标一致,在工作中抓党建,以党建促发展。

一是落实责任主体制。压实压细建筑施工单位党委主体责任,明确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目标,制定落实方案和实施细则,以台账式管理、清单式督办,构建“党委抓总、支部落实、党员参与”的系统格局。

二是抓牢融合发展。聚焦工地中心任务、重点工作,将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研究,做到工作延伸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探索落实“党建+工地质量”“党建+工地安全”“党建+纠纷解决”的党建引领工作路径,提升工程安全监管水平,建立党建引领工地纠纷矛盾解决机制,不断加强党建与业务融合。

参考文献

[1]杨婷婷.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23,(06).

[2]巩萌莉.建筑企业党建工作信息化管理对策探讨[J].发展,2023,(03).

[3]蔡跃军.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管理融合的重要性及路径[J].现代企业,2023,(05).

[4]熊清连.国有企业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22,(19).

[5]李勇谋.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体系的理论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22,(05).

猜你喜欢

党建创新建筑工地激活
建筑工地更需“硬核防疫”
如何做好建筑工地规范化安全管理
建筑工地坠楼案
浅析在双重考验下煤矿企业如何做好基层党建工作
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激活高中语文教学
创设情境,激活政治课堂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关注需求 引领追求
党建创新是助推矿山发展的正能量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非公经济组织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