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彦及其《桐凤集》

2023-10-30杨凡

今古文创 2023年41期
关键词:交游

杨凡

【摘要】曾彦是晚清川籍闺秀诗人,工诗善画,著有《桐凤集》两卷,《虔共室遗集》一卷。学界多对其姊的诗词有较为全面的探讨,而对曾彦的文学著述尚未给予细致的关注和系统的梳理。本文在爬梳文献、挖掘曾彦《桐凤集》的基础上,考证曾彦的生平事迹及交游、版本。

【关键词】曾彦;《桐凤集》;生平事迹;交游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1-005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1.016

一、曾彦生平事迹考述

曾彦,字季硕,华阳人,生于清咸丰七年十月初一,光绪十六年十月卒于苏州,年仅34岁,著有《桐凤集》《虔共室遗集》《妇典》。及笄,归汉州张祥龄,婚后随夫宦游。由于曾彦生平记载资料较少,仅据现存文献资料钩沉如下:

民国《华阳县志》卷一九:“曾彦,字季硕,华阳人,父咏赠太仆寺卿,江西吉安府知府。母左恭人锡嘉,士大夫所尊为冰如老人者也。彦姿颖既绝,而貌又明丽,每轩车过市,望着骈立,吒为神仙。幼承母训,读书引篆,弹丝剪彩,靡不精妙。而五言之作,造诣尤高,汉魏齐梁弗屑也。方笄,择对,得汉州张祥龄子馥嫁之。倾城名士,艳重一时。”[1]249-250

又王闿运《桐凤集序》云:

咸丰中,闻蜀有贤太守妻,安贫抚孤,以画自给,教子女皆成立,有才行。后至成都,汉州张生祥龄为礼堂都讲,传张学使之学,时来讨论。同学多言其妇曾明慧,工诗画,往往为词翰,置诸高材生卷中,辄得高等,询其学业所由,即太守妻之女也。余携四女至蜀中,其长者有标格,略涉经史,曾因来相见,同学相约如兄弟,时出诗歌质余,益读楚词汉诗,兼作篆隶,十年来业术遒进,骎骎过其夫。[2]

可以看出王闿运认为曾彦才思敏捷,几乎超过祥龄而上之,予以高度赞赏。

《清诰封朝议大夫张君曾恭人墓志铭》详细记载了曾彦的生卒年月、葬地、著述等基本情况。云:

曾恭人讳彦,字季硕,父追赠太仆寺卿,道光甲辰进士,吉安知府,讳咏,字吟村。母氏左,讳锡嘉,字冰如。兄光禧,福建崇安知县;煦,山西定襄知县;弟光岷,己丑进士,刑部员外;光文,山西交乡知县。丁巳十月初一子时生,庚寅十月初□丑时卒于苏州,寄殡阊门外,着《妇典》卅卷,《桐凤集》一卷,《虔共室遗稿》一卷。[3]

曾彦《虔共室遗集》中《京都诗感怀三首》也有记录:“我自生京邑,夙龄归蜀乡,悠悠三十载,翩然复来翔。”

由此可知曾彦于咸丰七年十月初一子时出生于京城,同治元年润八月初二父曾咏积劳成疾,病逝于安庆,其母左锡嘉独自前往安庆,曾家眾子女暂留江西,次年八月随母扶柩归蜀,历经数月,于同治三年正月十日才回到四川华阳老家。

同治十一年,曾彦嫁与张祥龄。民国《华阳县志》卷一九云:“(彦)方笄,则选对,得汉州张祥龄子馥嫁之。”[1]时曾彦十五岁,母左锡嘉有诗《送五女季硕归张氏》为证。又,张祥龄有《哀逝诗》云:“结发虽云十九载,松楸千古总是同眠”[4],曾彦逝于光绪十六年,可逆推其与张婚于十五岁。

为了使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同治十一年冬,左锡嘉率众人迁居至成都浣花溪畔,并作《移居》《移居百花潭答赵悟莲》记之。曾彦婚后与张祥龄在此地居住数年,《翰林院庶吉士陈君墓志铭》中有言:“君(陈光明)至,益自喜,同时僚婿袁君学昌、妻弟曾君光岷同居城外百花潭,未明而起,诵读至日暮。散步溪侧,桤林芦叶,间歌啸相闻,不知天地间有身世也。”[5]21此间数年张祥龄与曾光岷、袁学昌、林尚辰等相伴读书,曾彦应是陪伴身侧,未曾离开浣花溪畔。虽然曾彦在闺阁时期过着清贫的生活,依靠母亲“以画自给”,但其母并没有放松对她的教育,而在母亲为她创造的书香环境中,曾彦于诗、书、画无一不通。在母亲的倡导下,成立了晚清成都诗坛著名的闺秀文学社团——浣花诗社,联吟唱和,其乐无穷,令曾氏子女毕生“行之梦寐”。

光绪六年,曾彦从王闿运学诗。王闿运《周甲七夕词六十一绝句》“小园花石洒秋阴”句后自注:“庚辰,携妾成都,小治亭馆,多种花树……杨锐、曾彦诸士女,亦及们受业知名者。”[6]1752

光绪十一年,曾彦夫妇得四川布政使易佩绅赏识。易佩绅在《冷吟仙馆诗稿》序中云:“吾藩蜀,课诸生,奇张祥龄子福之文。逾数,子福登拔萃科,来见,始识其人,磊落不群也。并知其室人曾彦季硕能诗书画,四德俱备也。”[7]5

光绪十二年,张祥龄应易佩绅邀约,携家眷赴苏。《六译先生年谱补遗》:“(光绪十一年)是年,张子馥偕妻曾彦季硕随藩司易佩绅赴苏,因侨居苏州。”[8]684但光绪十一年十二月时,易佩绅已调任为江苏布政使,且曾彦《桐凤集》有诗题为《丙戌岁二月发嘉定道中作》,故《六译先生年谱补遗》述曾彦夫妇赴苏时间为光绪十一年应当有误。出川后,张祥龄进京赴考,曾彦渡江赴湖南拜访王闿运妻、易佩绅妻等。《翰林院庶吉士陈君墓志铭》云:“丙戌,朝考入都,由江而下。”[5]22又王闿运《桐凤集序》云:“(曾彦)顷之,至长沙省吾妻,旋于吾妻俱至吴。”[2]1曾彦沿途有诗《滞雨不发隔舟贻易玉俞》《别子馥》《学梁武帝体贻子馥京邑》《在龙阳县作》等,均表明曾彦是随易佩绅家眷一起赴湖南,然后前往苏州。张则由水路入京参加拔贡后的朝考,再至苏州。

光绪十三年,曾彦夫妇同游惠山。张祥龄《千岁秋》“恨弥天外”词序云:“丁亥偕季硕游惠山”。[10]

光绪十五年,曾彦夫妇由京都至天津拜谒王闿运。《廖季平年谱》云:“偕张祥龄夫妇出都,至天津,谒王闿运。”[11]45又,《湘绮楼日记》:“(光绪十五年六月)十九日……蜀士张、廖来,曾、陈同至……(二十日)张生夫妇均来,及廖、曾、陈留饭去,设瓜藕。留廖宿陈斋,谈今古学。”[12]1566十一月十九日,曾彦作画《瀛洲图》。《李超琼日记》:“过子绂(同,馥)孝廉新居。见其惠助曾季硕女学士,并观画作《瀛洲图》。有德清俞荫甫先生题诗于上。”[13]6

光绪十六年,二月下旬,曾彦为二姊曾懿《古欢室诗词集》作序。十月初五,病逝于苏州。《清诰封朝议大夫张君曾恭人墓志铭》云:“(彦)丁巳十月初一子时生,庚寅十月初□丑时卒于苏。”[3]又,《李超琼日记》云:“(十月初五日)子绂之配曾氏季硕与寅初病逝。早起往之经纪,然不能坐兼也……(初七日)辰间至子绂寓,其室季硕女士大殓。”[13]54

二、曾彦交游钩沉

长期以来,囿于女性身份和环境限制,闺秀的生活范围主要是在亲缘之间,她们满心满眼都是后宅中的一方天地,无法像男性那般随意出游,因此交往对象大多和她们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姊妹及丈夫。彦却是少有的能跳出后宅家长里短,真正的走出了闺房,把视野延伸到外面广阔天地的女诗人,这既得益于曾彦母亲左锡嘉的教育,又与其夫“好奇通脱,无故挈妻子”[2]7的思想有关。因此,曾彦诗集里酬唱赠答类诗歌,不仅有写给兄弟姊妹、丈夫,还有随夫宦游时所交的闺中挚友。人际交往的真情往来,在“赠”与“答”之间实现了情感交流。

(一)鹣鲽情深

同治十一年,曾彦与张祥龄成婚。张祥龄,字子宓、子馥,四川汉州人(今广汉市),生于咸丰三年,光绪二十九年病逝于大荔任署。光绪十八年进士,授翰林庶吉士。散馆,授怀远县(今陕西省横山县)知县。光绪二十六年,兼署长安县。后任大荔、南郑知县。善书法,工诗词,名列“近代蜀四家词”“蜀中五少年”,著有《子宓秘钞》一卷,民国十年成都存古书局刻《六译馆丛书》本;《双伽陀词》一卷,清刻本;《和珠玉词》一卷,光绪二十年刻本;《半箧秋词》一卷,民国十三年石印本;《受经堂集》一卷,民国十年成都存古书局刻《六译馆丛书》本。

曾彦与子馥情投意合,婚后生活幸福和谐,琴瑟和鸣,两人的诗词中有较多唱和互答之作。如《别子馥》云:

自古咏仳离,嚣嚣争言悲。今我与子别,愿言舒胸怀:嗟余少闻识,柔弱无威仪,隐忧神不泰,多虑志恒衰。年来慕贤达,亦解悲素丝。养心至玄默,欢怨不少羁。居安惧将盈,处苦念当亏。丈夫志九州,雄心万里驰,安得生踟蹰,呴濡相愁思。矧乃嘉遁举,垂光于虹霓,原各保德行,勿为君子嗤!双龙虽渐分,会合在良时。[2]34-35

此诗吐辞澹远,而能直抒胸臆,大家可以意象到一个贤惠的妻子在丈夫远行之前,温静地叮嘱他旅途珍重,本人心中虽然十分悲苦,还要顾虑到对方的伤心,只好以大义来互相慰勉。一往情深,蕴而不漏。《酬子馥富顺》《于成都答子馥》《答子馥》皆是与祥龄酬唱之作,有选体诗的高格而能充分表现自己的情绪。

(二)手足情深

古代女性的活动空间有很大的局限性,除父母之外,能接触到的只有自家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感情大都相当深厚。在曾彦的亲情诗词中,不仅洋溢着亲人共处时的喜悦之情,又饱含离别的伤感,同時寄托着深厚的思念之意。如《答兄旭初定襄》云:

凤凰翔高冈,众雏相追随。一雏羽毛弱,不得与之俱。号泣堕沙渚,索侣鸣声悲。岂不恋骨肉,奈何雨雪霏。行行一反顾,飞飞复迟回。恻恻入云汉,凄凄竟孤遗。饥乌绕我啼,缯纹向我垂。徬徨失所依,空巢独自归。讬身高梧中,常得露华滋。饥不食粱稻,渴不饮江湄。韬精复潜声,鹰鹯不我疑。荏苒畜道义,六翮先光辉。当待风云会,奋翅同来仪。[2]22-23

前半部分凄婉哀伤,自有一股抑塞不平之气,后半部分激越昂扬,特别是“当待风云会,奋翅同来仪”一句,激励兄长与自己来日一举千里,奋翅高飞。再如《答弟蜀章》:“闻君在京华,情思与之驰。离怀不可寄,怅望徒增悲。”[2]该诗大致作于光绪十三年,该年二月曾光岷与二姊曾懿于皖江相见后,匆匆一别赴京,曾彦听闻蜀章抵达京师后,心中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这首诗便是她心境的真实写照。在《豫章行寄弟嵋》中曾彦以“郁郁涧底松,根株茂且坚,上枝鉴明月,下枝濯清泉”[2]27-28赞美弟弟的品性犹如松树一般坚忍不拔,又以“慊慊尤扣天,愿使根株连”一句表明自己不愿与弟弟分别。再如《发江中贻双流伯专大姊》:“凄恻君音容,仿佛犹闻见。晤对邈胡越,当离情偏眷。别时强作欢,别后增悲恋”,“倾想寄君书,飞鸿忽轻过”[2]31-32与《谢法曹赠别寄伯渊二姊》“相离㦄九秋,双怀劳悲切”“音容虽存心,思多已将竭”“荆倾想寄佳音,琼玖报来章”“重会期若何,重离悲难任”[2]56-57等句均淋漓尽致的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短暂的相聚是何等的喜悦,离别时的不舍亦早已蔓延。

(三)交友酬唱

曾彦在蜀中与兄弟姐妹度过了几年欢乐的时光,于光绪十二年自蜀都赴姑苏。在尊经书院她结识了山长王闿运之女王帅芳、四川布政使易佩绅之女易俞玉。随夫宦游苏州期间,还与郑文焯之妻张眉君有往来。才媛之间的切磋请益,赘韵唱和,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也催生了许多佳作佳话。

与曾彦交往较深者是王帉。王帉(1868—1886),字帅芳,湘潭人,王闿运四女。有《湘影楼烬余诗》一卷,《诗余附》一卷。曾彦较帅芳年长,但这并不妨碍两人酬唱,曾彦《赠湘潭王帅芳》夸赞其“善诗礼”“明经纶”。诗云:

炎天忧愁思,驾言访伊人。伊人非婀娜,淑德诚可亲。清谈涤烦念,妙语阕嚣尘。洞房幽且清,凉风拂锦茵。金罍充芳醴,玉盘承羞珍。婉嬺善诗礼,慧智明经纶。日余倦文翰,屏居习负薪。菜蕨其中馈,织纴足萦身。君子固高尚,弱质难从循。内美重修能,捐疴贵养真。含情归故园,相思结兰津。

除王帉外,张眉君也与曾彦交情笃深。张眉君,郑文焯之妻,热河总管裕泰长女,善鼓琴,喜绘画。因其夫张祥龄与郑文焯的关系,曾彦也得以与眉君结识并成为挚友,曾作《六月晦日立秋壶园集听眉君琴》极言眉君琴艺精湛:“娟亲飞玉指,憀亮荡悲心。愔愔楚妃叹,泠泠越溪吟。潜鳞躍蒻藻,灵禽舞园林。英声达霄汉,逸响通幽浔。慧质美天度,爱慕孰能任。”[2]75-76

在诸名媛中,曾彦与易玉俞的关系最为紧密,两人志趣相投,结缘甚深。《桐凤集》中有数首与玉俞赠酬之作。《滞雨不发隔舟贻易玉俞》云:

谁云相离远,咫尺江波中。音容旷不达,所讬心与胸。心胸既默感,渐别亦愁充。矧乃过三期,何如九秋终。理棹朝夕欢,系缆复分踪。嘤嘤鸣思鸟,翩翩飞别鸿。春与润兰皋,轻烟媚远峰。缠绵怀茂德,寤寐忆仪容。岂无偕游览,温仁诚可从。今彼性惋恋,兹情应与同。[2]33-34

往日盛景犹在眼前,虽然如今云树遥隔,山川相阻,但相逢总有时。除此之外,尚有《别玉俞》《五君咏·玉俞》《玉俞言别》《四言诗赠眉君》,可见两人交情笃厚。

三、《桐凤集》刊刻与版本简说

《桐凤集》卷一五言诗一百五十三首,卷二杂言诗一百二十三首。诗集以酬唱赠答、拟古感怀、纪行咏物为主,其诗风与恩师王闿运路数一致,专门学汉魏六朝,王闿运称之:“篇篇学古,格律无复俗华靡,而风骨益洁。”[2]关于《桐凤集》的刊刻时间,王闿运署时“己丑寒露日”,知作于1889年。并云:“张生复以曾诗刻本来质余,云欲改刊。”[2]而《桐凤集》现存版本三种,为光绪十五年(1889)苏州书局刻本、清光绪十五年苏州受经堂刻本以及成都昌福公司排印本。

笔者所见到的版本为光绪十五年苏州书局刻本,该书扉页为牌记,黑色双鱼尾,四周单栏,栏内分三行,从左到右依次小篆题“桐凤集五言诗一卷”,楷书题“蓉湖女史郑瑜署检”,下方还钤有“慧玉”朱文篆印,是而在其后面仍以小篆镌刻“光绪十又五年孟春校刊于苏州书局”,牌记后是《桐凤集序》,乃王闿运所作。书内四周单边,黑色双鱼尾,半页十一行,行二十一字,版心刻有“桐凤集”“受经堂校刊”以及卷数。

综上,可以窥见曾彦在家学母教的影响下,诗、书、画无一不通,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廖平也说过“曾彦诗为四川第一”的话,实则她的诗置于一代作者之林中,也毫无逊色。清代沈善宝《名媛诗话》中言:“窃思闺秀之学与文士不同,而闺秀之传又较文士不易。”[14]548由此可见,一代才媛曾彦的诗作能流传下来属实不易,而曾彦其人其事,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法驾,叶大锵等.华阳县志[M].成都:巴蜀书社,1992.

[2]曾彥.桐凤集[A]//肖亚男.清代闺秀集丛刊[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

[3]廖平.四益馆文集[M].成都:存古书局,1921.

[4]曾彦.虔共室遗稿[M].光绪十七年刻本.

[5]张祥龄.受经堂集[M].民国十二年年刻本.

[6]王闿运.湘绮楼诗文集[M].长沙:岳麓书社,1996.

[7]左锡嘉.冷吟仙馆诗稿·序[M].光绪十七年定襄官署刻本.

[8]舒大刚,杨世文.廖平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9]曾懿.古欢室诗词集[A]//肖亚男.清代闺秀集丛刊[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

[10]张祥龄.半箧秋词[M].民国三年影印本.

[11]廖幼平.廖季平年谱[M].成都:巴蜀书社,1985.

[12]王闿运.湘绮楼日记[M].长沙:岳麓书社,1997.

[13]李超琼.李超琼日记[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7.

[14]沈善宝.名媛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交游
郑巢与僧人交游诗歌考
高启与北郭诗社成员交游考
黑水城所出《慈觉禅师劝化集》作者宗赜生平交游新考
李鱓的生平、宦迹与交游四题
汤显祖与明代理学家交游考略
浅谈刘禹锡交游与创作之间的具体联系
周乐清戏曲活动及交游考
黄公渚与周至元交游考论
黄庭坚谪贬宜州期间交游研究——以黄庭坚著述为中心
袁枚与地域诗人交游交往实证研究——以徽州婺源诗人为中心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