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各民族口头传统演述探析

2023-10-30布沙热木依明

新疆艺术 2023年5期
关键词:江格尔木卡姆口头

□ 布沙热木·依明

阿肯在阿依特斯比赛中对唱

精神家园是建立在文化认同基础上的精神文化、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的系统。本文以口头传统演述艺人为中心,分析口头传统演述艺人对新疆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实际作用与影响,阐释口头传统演述艺人在实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的能动作用。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构筑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形成牢不可破的大家庭。研究新疆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过程,挖掘其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不断强化中华民族凝聚力,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新疆各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在认识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了与环境相适应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形成了新疆各民族文艺的多元性特点。民间文艺成为连接不同民族生活和思想的桥梁,而作为口头传统主体的演述艺人则成为构筑这座桥梁的重要基石,他们通过自己的演述活动,对进一步加深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新疆各民族民间口头传统与传承人

新疆各民族拥有丰富的口头传统艺术。各族人民用口头艺术来记录历史,表达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情趣等,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代代相传流传至今。《玛纳斯》《江格尔》《格萨(斯)尔》以及“京剧”“新疆曲子”“哈萨克族阿依特斯”①“回族花儿”“维吾尔族民间达斯坦”②“哈萨克族民间达斯坦”“柯尔克孜族民间达斯坦”“蒙古族图兀勒”③“柯尔克孜族约隆歌”④“维吾尔族恰克恰克”⑤等口头传统艺术,是新疆各民族文学艺术创作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奇珍,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瑰宝。

学界对口头传统的界定和分类已经形成共识:“在民族民间文化中,口头传统居于特殊地位。在民俗学的领域中,口头传统有广义和狭义的范畴。广义的口头传统涵盖了口头交际的一切形式,狭义的则特指传统社会中的口头艺术。”⑥本文中的口头传统是指狭义的口头传统。口头传统是一种集体记忆,是通过几代口头传统演述艺人的不断传承与创编,在代代传唱与传播中积累和提炼的民间文学类型。民间口头传统演述艺人是口头传统的重要传播主体,他们在口头传统艺术的继承、传播、精炼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以自己精湛的演唱艺术,将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历史事迹、爱情故事,以及生活上的种种趣事不断地在民间传唱,用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赞美劳动人民、赞颂高尚品德、鞭挞丑恶行径、表达人民心愿、丰富人民的日常精神文化生活,在这些艺人的不懈努力下,口头传统得以流传至今。

《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文化中珍贵的乐舞艺术精品,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无价之宝,它是集音乐、舞蹈、歌曲、诗歌(歌谣)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艺术形式。它运用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绚丽的生活,反映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喜怒哀乐,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20 世纪50 年代,新疆唯一能演唱全套《十二木卡姆》的艺人是吐尔迪·阿洪(1881-1956),他的录音资料为当代《十二木卡姆》的传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传承经典的民间艺术作出了杰出贡献。《哈密木卡姆》是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木卡姆。著名木卡姆艺人阿洪拜克(1901-1988)和阿克帕夏(1915-1989)为《哈密木卡姆》的普及和传承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在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下,《哈密木卡姆》得以传承。2006 年《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十二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8 年《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十二木卡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人民的英雄史诗,一部大型口头史诗经典,是柯尔克孜族精神的代表和依托,可称之为民族之魂。《玛纳斯》在不同时代的柯尔克孜族歌手们的演述及创编下变得更加丰富,更具传奇色彩。2006 年《玛纳斯》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 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居素甫·玛玛依(1918-2014)是诸多玛纳斯奇中最杰出的代表。⑦他是一位知识渊博、即兴创作能力极强的玛纳斯奇,他所演唱的8部《玛纳斯》唱本是他哥哥记录整理并教唱的。他参与整理出版《玛纳斯》史诗18 卷,⑧因此,被誉为“活着的荷马”。

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它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京剧有“国剧”之称,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京剧流传全国,影响甚广。2006年京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0 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江格尔》是蒙古族英雄史诗。从形式上看,可以称作“史诗集群”(epic cycle,或者叫作“套迭史诗”)。⑨《江格尔》描述了以江格尔为首的十二名大将和数千名勇士为保卫宝木巴家乡而同邪恶势力进行艰苦斗争并终于取得胜利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理想和美学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2006 年《江格尔》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坡·冉皮勒(P.Arimpil,1923-1994)是当代最伟大的江格尔奇,他是会演唱最多《江格尔》诗章的文盲歌手。⑩加·朱乃(1926-2017)是著名的江格尔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江格尔》的传承人。他说唱和书写了《江格尔》故事共32 章,依此整理的《江格尔专集》共25 章也已出版。他能用较高的调子说唱《江格尔》,有时用托布秀尔或胡琴为自己伴奏。⑪他是蒙古族民间和学界公认的能够较为完整地演唱《江格尔》的艺术家,并获得过“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此外,还有夏日尼曼(1946-2018)、李日甫(1941-2016)、甫·巴达(1962-2022)等优秀的江格尔演唱艺人。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也叫阿肯阿依特斯、阿肯弹唱,是哈萨克族民间传统艺术,是一种竞技式的对唱表演形式。阿肯弹唱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也是一种智慧和才华的竞技,展现了草原游牧民族的勇敢和好胜。2006 年“哈萨克族阿依特斯”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著名阿肯有司马胡力·哈里(1900-1979)、胡尔曼别克·再腾哈孜(1941-2011)、加玛勒汗·哈拉巴特(1940-2022)等。

除上述较为典型的口头传统艺术外,新疆还流传着回族“花儿”、塔吉克族民歌、乌孜别克族的“埃希来、叶来”⑫等民间口头艺术。回族“花儿”2008 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塔吉克族民歌2011 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乌孜别克族的“埃希来、叶来”2008 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口头传统演述艺人继承和传播口头传统艺术,并不断创编,使口头传统作品演变成艺术杰作。

在民间,口头传统演述艺人数量可观,他们在各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满足各地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各民族优秀口头传统艺人,不仅是口头传统艺术的传承人,也是传播传统文化的使者。他们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口头传统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事业,不仅为口头传统的流传作出了贡献,同时丰富了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

二、民间口头传统演述艺人在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是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各民族相互交往,共建共享共有精神家园。

各民族民间文艺、口头传统艺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多民族的生活环境中,互相交流、互相影响、互相融合所形成的。在民间,可以看到口头传统演述艺人在熟练掌握本民族文化、口头传统的同时,学习和掌握其他民族的口头艺术的文化现象。例如,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吐尔迪月兰(1884-1981,维吾尔族,原名吐尔迪·阿洪巴依,因擅长即兴演唱歌谣等被称为月兰),福海县的艾海提(维吾尔族)等艺人都会演唱阿肯阿依特斯,他们在哈萨克族民间享有名气并获得尊崇,甚至有些艺人参加“阿肯阿依特斯”演唱比赛并获奖,在这些比赛中他们与哈萨克族阿肯们即兴对歌,因他们的出色表演,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好评,获得了众多荣誉。⑬

在民间,其他民族学习并演唱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情况也不少见,他们与维吾尔族木卡姆艺人一起弹唱木卡姆歌曲,欣赏木卡姆艺术。哈密市五堡镇博斯坦村村民于学然就是一个例子。1957 年于学然跟随父亲从河北来到新疆,在哈密市五堡镇博斯坦村生活。他们一家成了这个村庄唯一的汉族家庭。于学然在村里小学上学,跟维吾尔族孩子一起长大,会说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他喜欢上了维吾尔族古典传统音乐套曲——《哈密木卡姆》。他跟着一些伙伴学习拉艾捷克,学习弹唱技巧,学习木卡姆表演。现在,他能完整地演唱《哈密木卡姆》中的《乌鲁克都尔》曲调。他经常跟维吾尔族朋友聚在一起弹奏乐器演唱木卡姆。⑭

桥丽拜·玉努斯参加《星光大道》节目并获奖

在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学习和演唱京剧的也不少。例如桥丽拜·玉努斯,她从小喜欢音乐,在电视上观看京剧表演后,被京剧表演者的扮相和唱腔所吸引,她开始关注、学习京剧,从这项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她参加《星光大道》节目,在节目中,她演唱越剧《红楼梦》中的著名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豫剧《穆桂英挂帅》选段“辕门外三声炮”、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今日痛饮庆功酒”、京剧《红灯记》选段“我家的表叔数不清”、京剧《玉堂春》选段“苏三离了洪洞县”等。获得了评委和专家们的认可和好评,并进入总决赛,以“民族团结之星”的称号荣获年度总决赛冠军。2020 年她还参加河南卫视《梨园春》栏目,演绎豫剧《大祭桩》选段“婆母娘且息怒”、豫剧《花木兰》选段“ 谁说女子不如男”等。⑮获得了观众的喜爱和好评。

此外,其他民族群众学唱《玛纳斯》的现象也很常见。木沙·亚克甫,维吾尔族,阿克苏柯坪县人。他年轻时来到阿合奇县色帕巴依乡一个富人家当牧羊人。他跟当地柯尔克孜族牧人一起放牧,跟着他们学柯尔克孜语。他在草原上放牧,听艺人演唱《玛纳斯》,他也学会了演唱《玛纳斯》。1963 年搜集整理史诗《玛纳斯》时,也搜集了他演唱的《阿勒曼别特来到玛纳斯》篇章,共900 多行。他的演唱语言优美,感情细腻。⑯

除了以上的吐尔迪月兰、艾海提、于学然、桥丽拜·玉努斯、木沙·亚克甫等民间艺人外,在民间学习其他民族口头传统的艺人还有很多。这些民间艺人以口头艺术的形式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加强各民族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在共同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用实际行动来学习、了解、推广各民族民间口头艺术,成为连接各民族情感的纽带,对新疆各民族口头传统的延续,以及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新时代各族青年对口头传统的接力与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使其焕发新的活力。“非遗作为重要的文化基因,深深融入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生活,也是我们情感交融,彼此认同的源泉。”⑰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学校教育,青少年对《玛纳斯》《江格尔》、“阿肯阿依特斯”、京剧等新疆各民族民间口头艺术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2008 年出生的维吾尔族少年比拉力·阿布力克木热爱京剧,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参加学校组织的京剧班学习京剧。他从2018 年9 月开始在北京戏曲学院附中学习京剧,跟他一起学习的共有20 名维吾尔族学生。现在,比拉力·阿布力克木会演唱《梨花颂》《飞虎山》《豆汁记》等曲目。⑱他多次应邀参加新疆文联、乌鲁木齐市炉院街道管委会以及双河社区等单位社区举办的文艺活动,以自己出色的表演获得观众的好评和喜爱。他还参加了“疆来之星”选拔赛,并成功进入决赛,目前该节目还在热播中。

如今,像比拉力·阿布力克木一样学习其他民族民间艺术的青少年不在少数,很多年轻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新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搬上舞台,成为传承民族民间文艺的创新力量。其中有说唱艺人将民歌与说唱艺术结合的现代表演,维吾尔族女孩与哈萨克族小伙携手将哈萨克族歌曲《黑走马》以超燃的新疆RAP(说唱)形式进行完美演绎,维吾尔族小伙用钢琴弹唱喀什民歌《YARU》⑲。这种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展演方式,得到了群众的喜爱和好评。这些年轻艺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用创新的方式展示民间文艺,传承口头传统艺术,用自己的方式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同时在构筑共有精神家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结语

“文化多样性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它使人类有了更多的选择,得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形成价值观,并因此成为各社区、各民族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一股主要推动力。”⑳新疆各民族口头传统艺术非常丰富,口头传统演述艺人的演唱技艺高超,体现了新疆口头传统艺术的深厚底蕴以及保护和传承的显著成就。每个时代的口头传统演述艺人都在保证口头传统的多样性和持续传承性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除了本民族的口头传统艺人之外,其他民族的口头传统演述艺人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他们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民俗文化、口头传统,融入其他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并把这种口头艺术传播到更广的区域。

比拉力·阿布力克木正在演唱《梨花颂》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尤其是201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和实施,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传承保护文化遗产工程,使许多濒临消亡的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及时抢救和保护。新疆各民族口头传统艺术也得到了相应的保护,但其传承与保护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为了使口头传统得以有效传承,使这门艺术有机融入现代生活,还需要不断丰富保护形式、拓宽传播渠道,充分挖掘口头传统的现代价值。

注释:

①阿依特斯:对唱,对歌。对唱艺人称为阿肯,因此哈萨克族阿依特斯也叫阿肯阿依特斯。

②达斯坦:叙事长诗。

③图兀勒:叙事长诗。

④约隆歌:礼仪歌。

⑤恰克恰克:笑话、幽默。

⑥朝戈金主编:《中国西部的文化多样性与族群认同:沿丝绸之路的少数民族口头传统现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年,第4 页。

⑦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玛纳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国家民委公众号,2022 年7 月24 日。

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相关资料,https://www.ihchina.cn/ccr_detail/734。

⑨朝戈金:《策马天山:蒙古史诗〈江格尔〉田野作业散记》,民族文学学会公众号,2020 年5 月12 日。

⑩朝戈金:《口头史诗诗学:冉皮勒〈江格尔程式句法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 年,第120 页。

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相关资料,https://www.ihchina.cn/Article/Index/detail?id=736。

⑫埃希来、叶来:民间歌曲、歌谣。

⑬引自玉素甫·依莎克、安尼瓦尔·阿不都热依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退休人员)等人提供的资料。

⑭魏辉、贺华:《于学然:我们就是一家人》,《哈密零距离》公众号,2018 年11 月28 日;何进、任佩:《东天山脚下的“河北人家”》《哈密零距离》公众号,2016 年7 月13日。

⑮引自桥丽拜·玉努斯(新疆艺术剧院歌剧团演员)本人提供的资料。

⑯引自玉素甫·依莎克、依斯哈别克·别先别克(两人都是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工作人员)等人员提供的资料。

⑰刘魁立:《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民日报文艺,2022 年12 月17 日。

⑱引自比拉力·阿布力克木(新疆京剧团实习生)本人提供的资料。

⑲吾米旦·甫拉提、爱特肯:《“掀起”民族文化“盖头”的人们》,《我从新疆来》公众号,2022 年9 月30 日。

⑳《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2005),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相关资料,https://www.ihchina.cn/Article/Index/detail?id=15716。

猜你喜欢

江格尔木卡姆口头
论如何传承史诗《江格尔》
关于《江格尔》中的有关海洋词的探究
贾木查搜集《江格尔》工作之回忆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浅谈木卡姆艺术与民间艺人
——以新疆莎车县为例
刀郎木卡姆乐器伴奏模式及其生成过程
从《木卡姆》看新疆人物画的民族性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
吾铁库尔先生和维吾尔木卡姆研究
口头表达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