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天恩墓表》书法艺术研究
2023-10-30□徐林
□ 徐 林
从公元455 年的《且渠封戴墓表》至公元782 年的《高耀墓志铭》,高昌墓表书迹时间跨度三百二十多年。高昌墓表与中原地区的碑刻资料为研究古代高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宗教等提供了重要线索。高昌墓表所遗存的作品多数以书而未刻的形式存在,很好地再现了当时西域书法的特点以及与中原地区碑刻书法的异同。本文将高昌墓表中的《令狐天恩墓表》与北魏《牛橛造像记》在点画、字法、章法方面进行对比,以此窥探高昌墓表与北魏石刻之间的联系。
公元2 世纪后期,东汉先后经过了两次战乱——“黄巾起义”和“董卓之乱”,公元220 年,曹丕强迫汉献帝禅让,建立曹魏,到公元589 年隋灭陈完成了大一统,在这近四百年的时间里,中原经历了三国两晋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政局纷乱,政权更迭频繁,史称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域也处于动荡重组、相互兼并的时期,天山南北各有龟兹、于阗、鄯善、车师、乌孙等,并有高车、坚昆等游牧民族。
魏晋时期,碑刻数量极少,其主要原因在于禁碑。《宋书·志第五·礼二》:“至建安十年(205 年),魏武帝以天下凋敝,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①这条政令执行得很严格,即使王公贵族也不敢违背,加之战乱频发,社会动荡不安,魏晋时期所存碑刻极少,因此在魏晋时期碑刻书法发展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在南北朝时碑刻得到复苏,尤其是北魏,碑刻、墓志、摩崖刻石、造像题记大兴,开启了魏碑时代。中国书法在南北朝时期开始进入“北碑南帖”的时代,也是楷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当时南北分割,南北两派形成两种不同的书法风格。南派以王羲之为代表,风格疏放,多尺牍,北派则以碑刻为主。康有为在其《广艺舟双楫》中提到:“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②魏碑在继承了隶书的法则后,增加提按与欹侧,并逐渐形成楷法,从而使魏碑成为楷书系统里重要的一部分。这也是书法发展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其上承汉晋,下启唐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是非常特殊的。
从两晋到北魏经“五胡乱华”时期得以大一统,西域则经历了柔然、吐谷浑等政权的相继统治。在政治上,中原地区统治阶级对西域的管理仍然没有中断,西域地区各新旧政权依然同中原地区保持联系。西晋前后,为躲避战乱,中原地区汉族人口大量向高昌地区(今吐鲁番)迁移,途经河西走廊一带,使高昌及其周边地带的人口不断增加,社会经济逐渐繁荣起来。公元5 世纪末,张孟明、阚伯周等地方政权出现在高昌地区,并于公元499 年,由汉人麴嘉世统一了高昌地区,高昌地区由此进入了鼎盛时期,麴氏家族是从甘肃迁移至高昌地区的,其将中原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引入这一地区。在文化上,西域与中原地区的交流始终没有中断且不断加强,因此在文化交流交融的过程中,西域文化受到中原文化的滋养、辐射,而作为西域文化之一的西域书法,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中原书法文化的影响,得到蓬勃发展,也因西域所遗留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作品较为丰富,包含墓表、碑刻、石窟题记、纸帛文书、简牍等,其中尤以碑刻书法遗存最多,如墓表形式的砖志,多数作品可与中原地区的魏碑相媲美,较为典型的就是《令狐天恩墓表》。
《牛橛造像记》原石
《令狐天恩墓表》原砖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书法艺术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同时也是西域书法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中原与西域之间一直保持着政令传递,民间一直保持有频繁的书信往来,书面文字的交流频繁。文字在这种情况下,得到更广泛而频繁的应用,其艺术价值也在不断提升。在这个时期,西域书法一方面传承学习中原地区书法艺术,另一方面又将西域的风土人情及粗犷的民风融入其中。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高昌墓表中,保存有大量成熟时期的魏碑体墓砖,如:《王亢祉墓表》《苏玄胜妻贾氏墓表》《令狐天恩墓表》等。高昌地区虽与中原地区相隔甚远,但其书法与中原的北朝石刻碑版遥相呼应,成为西域魏碑体书法的典范。中原地区北朝石刻中的《牛橛造像记》,全称《太和十九年十一月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造弥勒像记》,龙门二十品之一。碑高100 厘米,宽34 厘米,是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氏(后改为“尉”姓)为亡去的儿子牛橛所造,过去曾有“牛橛龛”之称。造像碑座中间雕刻莲花一朵,左右二力士抬手作托举状,形象生动逼真。《令狐天恩墓表》书写时间近北朝末期,1930 年出土自新疆吐鲁番市西部,此墓表为砖质,墨书,有界格,六行,行八字,共四十八字,纵41.6 厘米、横41 厘米、厚4.8 厘米。墓表中郡内干将、户曹参军为官职名,官在七品,交河郡北朝时为高昌国郡城。
点:在《令狐天恩墓表》与《牛橛造像记》中,点画的形态大多都呈三角形,雄浑俊厚。于笔迹而言,都是露锋起笔,行笔至点的中部时顿笔直行,收笔处做回锋处理。正如康有为评:“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轨。”③
《牛橛造像记》中的“于”“亮”二字
《令狐天恩墓表》中的“辛”“交”二字
横:在《牛橛造像记》中,横画大都横切入笔,笔画中部方曲并用,收笔处,向右下做顿笔处理,呈方切状,左低右高的斜势明显,如:“十”“王”“一”等字。《令狐天恩墓表》中,横画斜切入笔较多,同时也有逆锋入笔,横画中断曲直并用,左低右高的斜势明显,收笔处既有顺锋出笔呈尖状的,也有回锋收笔呈圆润状。如:“延”“未”“一”等字。
总体来看,《牛橛造像记》中的横画相对单一,变化不够丰富。而《令狐天恩墓表》中的横画,不仅在起收笔上有丰富的变化,而且在横画的行笔过程中粗细变化也是丰富多样。
《牛橛造像记》中的“王”“十”二字
《令狐天恩墓表》中的“未”“延”二字
《令狐天恩墓表》中的“水”“户”二字
撇:《牛橛造像记》中的撇画,以斜切入笔,起笔处大都以方整为主,其中也有起笔较圆的,如“太”字。收笔处既存有顺锋出尖,也有回锋收笔呈圆厚状。通观全碑,撇画变化较为丰富且整体书写比较灵动。
《令狐天恩墓表》中的撇画,约有横切和逆锋向上起笔两种,收笔既有顺锋出笔也有向左推笔后再顺锋自然出锋,还存有含蓄收笔,如:“水”字。撇画在单字间的对比没有明显变化,但字与字之间的撇画在粗细、形态以及起收笔形态上的变化较丰富。
《牛橛造像记》中的“太”“像”二字
竖:《牛橛造像记》中,竖画以方切入笔,横切或方切为主。竖画起笔处朴拙浑厚,金石味十足,点画终段较细,凸显了点画整体的灵动性;收笔处作悬针状,稍含蓄,部分字的竖画略带弧度,极具趣味性。如:“生”“尉”等字。
《令狐天恩墓表》中竖画变化丰富,起笔形态多样,约有顺锋横切入笔和逆锋向上起笔两种,寓圆于方,方中寓圆。点画有明显的粗细变化,大部分竖画略带弧度,相比《牛橛造像记》更富趣味性。
《牛橛造像记》中的“尉”“生”二字
《令狐天恩墓表》中的“十”“转”二字
捺:捺画约分为两种:“平捺”和“斜捺”,此两块碑版的捺画书写方法大抵一致。《牛橛造像记》中捺画逆入起笔搓锋行笔,行笔至捺脚出锋处稍作停顿,然后折笔出捺脚,收笔作含蓄处理。《令狐天恩墓表》中的捺画起笔大都顺锋尖入,中锋行笔,行笔至捺脚处折笔出捺脚,收笔尖锐,但有刀刻意味。
《牛橛造像记》中的“永”“造”二字
《令狐天恩墓表》中的“天”“春”二字
结构:观《牛橛造像记》,字形趋扁,字法茂密而左右舒展,神态宽博旷达而意境高远。其书法字法属“斜划紧结”之势,内密外疏。康有为曾对“龙门二十品”有详细论评:“体裁俊伟,笔气深厚,恢恢乎有太平之像。故言碑者,必称魏碑也。”④在宽厚方拙的点画组合中,将结构的紧密突出的尤为明显,“体庄茂而宕以逸气,力沉着而出以涩笔,要以茂密为宗”,⑤碑刻中的每一个字都体现了收与放、疏与密、正与斜的辩证统一,与南朝飘逸之风截然相反,欹侧之势尤为突出,大多呈左低右高之形态。
《令狐天恩墓表》在高昌墓志中属“魏碑型楷书”。在字法上具备楷书的基本特征,属“斜划内擫”结构,同时又杂糅魏碑书体结字紧密,点画方劲的特点。在高昌墓志中有墨迹和刻迹两种,墨迹传达出雅致飘逸之趣味,刻迹则变曲为直,传达出方峻森严之审美。
章法:《牛橛造像记》和《令狐天恩墓表》都存有界格。在《牛橛造像记》中每个字都在界格之内,通观全碑整齐统一,仔细观察,每个字并不是板正均匀的排布在界格之内,而是字形有大小、长短、平正、欹侧之变化。“其笔气浑厚,意态跳宕;长短大小,各因其体;分行布白,自妙其致;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内,皆极精彩。”⑥造像题记的章法表现与其字法的险绝中求平稳、平正中生欹侧的特征相契合,表达出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审美逸趣,体现了北朝时期书丹者精熟的书艺,其在对碑版的整体章法安排中,在不打破界格这种呆板限制的基础上,力求突破界格的束缚,表现每个字的灵动性。
在高昌墓表中,章法大抵分无界格、竖线格、横竖界格三种。而《令狐天恩墓表》属横竖界格中的长条形界格,长条形界格是长大于宽的样式。由于是长条形界格,所以造成行距紧,列距松的特点,墓志内容随格而书,字法随格而变,字形纵势明显。《令狐天恩墓表》虽有界格,但书丹者在书写过程中,并没有受到界格的羁绊,而是在界格中将每个字安排得错落有致,使行气非常连贯,打破了界格这种刻板的形式。
高昌故城南城垣遗址
龙门二十品之一《牛橛造像记》造像所在地龙门石窟外景
综上所述,《令狐天恩墓表》和《牛橛造像记》最大的共同特点是呈斜划紧结式,内部收紧,四围放射,结体茂密,在转折处有明显地顿笔,点画饱满、刚劲、有力。《牛橛造像记》体势方峻严整,用笔凌厉果断,横画多侧锋切入,竖画作悬针状,点成三角状,具有挺峭爽朗之意味。其字形趋扁,结体左右舒展,神态雄强恣肆,意境古茂,法度严谨且不失活泼,突显出一种理性的力量美。当然,《令狐天恩墓表》在传达出肃穆庄严的字态的同时,点画的起、行、收上更加注重其笔势连贯与书写意味。高昌国后期出现的墓砖中具有行书笔意的楷书不止一块,《令狐天恩墓表》就是其中之一。
笔者认为在《令狐天恩墓表》中出现此特点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牛橛造像记》刻于公元495 年,《令狐天恩墓表》写于公元571 年,两者在时间上相差76 年,且中原地区与西域在地理位置上相隔甚远,两地区在书法传播中,必然存在些许偏差。西域地区的书丹者在书写过程中对魏碑书法进行了改造,加入个人的书写意趣也是原因之一。
二是书写材料的不同。中原地区魏碑书法都是以石头为主要载体,因石头质地坚硬,书丹者在书写碑文时更容易表现出方整锐利之感,又因北朝刻工大致有政府刻工(即“百工户”)和民间群众刻工两种类型。牛橛生于王公贵族之家,其碑文刊刻所用到的刻工必然是“百工”,这些“百工”在政府管理下,不准许他们读书、转行等,且需终身劳作。他们有精湛的刊刻技术,但他们不认识文字,碑文的文字在这些刻工眼里只是一些简单的符号,他们刻出来的文字外形与书丹者的书写高度相似,但由于刻工对书法艺术的理解程度不一,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存在些许差异。《令狐天恩墓表》则是在砖上进行书写,可能因为时间或风俗等原因,并没有将其刻出来,这才让后人看到了这种笔迹,观察到其生动的点画形态以及字的神态等。《令狐天恩墓表》这类带有行书笔意的砖文,通过点画之间的细微之处欣赏到书法韵味。正如启功先生赞叹:“翰墨有缘吾自幸,居然妙迹见高昌。”⑦
注释:
①许嘉璐主编,杨忠分史主编:《二十四史全译 宋书》,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年。
②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年。
③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年,第836 页。
④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年,第806 页。
⑤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 年,第776 页。
⑥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 年,第809 页。
⑦启功著,《启功论书绝句百首》,荣宝斋出版社,1995 年,第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