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沙坦与氨氯地平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2023-10-30杨智敏陈颖张艺羡冯惠平
杨智敏 陈颖 张艺羡 冯惠平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older primaryhy pertension,OBP)作为老年群体常见原发性疾病,常引起脑卒中(俗称中风)、心脏肾脏衰竭、冠心病变等一系列并发症[1]。既往研究已证实,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主要分布在器官组织中,参与机体免疫活动及控制血管收缩及舒张、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参与血管生成、防止血栓形成等生理过程,因此VEC 功能受损被认为是原发性高血压引发上述并发症的重要病理机制[2]。目前临床控制血压水平的药物主要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类药剂、钙通道阻滞类药剂、β-受体阻滞类药剂、利尿类药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类药剂等[3]。尽管此类药物在临床过程中都表现出显著效果,但其副作用也较为突出,如长期服用利尿剂会导致患者痛风症状加剧,同时也会引起患者血尿酸升高和低钾反应;长期服用普利类抗压药物会引起患者出现高钾血症,严重者甚至引起患者心脏骤停[4]。为避免这些抗压药物的副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氯沙坦、氨氯地平的小剂量联合方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取得一定成果。文章中体现了中国老年学会指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临床指南及执行标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12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9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各30 例。A 组男性14 例,女性16 例;年龄60 ~83 岁,平均(71.50±3.12)岁;体质量42 ~68 kg,平均(55.00±4.31)kg;病程2 ~7年,平均(4.52±1.01)年。B 组男性15 例,女性15例;年龄60 ~78 岁,平均(69.50±3.04)岁;体质量43 ~69 kg, 平均(56.00±4.11)kg;病程2 ~6年,平均病(4.12±0.88)年。C 组男性18 例,女性12例;年龄60 ~82 岁,平均(70.50±3.21)岁;体质量40 ~68 kg,平均(54.00±4.67)kg;病程1 ~7 年,平均(4.12±1.03)年。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
纳入标准:(1)诊断标准符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制定《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5]中临界标准为准,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 ≥140 mmHg, 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90 mmHg。(2)年龄均≥60 周岁。收缩压、舒张压排除标准:(1)<60 周岁。(2)患有精神类疾病或存在意识障碍等无法进行日常交流。(3)既往对研究药物有过敏史者。(4)自身患有免疫性疾病。(5)心脏和其他脏器功能障碍。(6)假性和继发性高血压患者。
1.2 方法
三组患者于初始进院时获取最初血压值与VEC 功能数据,于4 周后评估疗效,进行对比。
A 组患者服用氯沙坦片(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264,规格50 mg/ 片)治疗,早餐后30 min 口服,100 mg/d,1 次/d。B 组患者服用氨氯地平(施慧达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083,规格2.5 mg/ 片)治疗,早餐后30 min 口服,5 mg/d,1 次/d。C 组患者服用氯沙坦片加氨氯地平片,早餐后30 min 口服,氯沙坦50 mg/d,氨氯地平2.5 mg/d,均1 次/d。三组患者均在治疗4 周后进行疗效观察。
1.3 观察指标
血压测定:均在早餐前空腹状态下进行,使用欧姆龙(OMRON)血压计HEM-7200(上臂式)。收缩压与舒张压测量方法[6]:将臂带套于右上臂,臂带底部位于肘关节上侧1 ~2 cm 处,彩色标记位于臂弯内侧,保证空气管对准小指;正式测量时先让患者做3 次深呼吸,放松心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血压有效率评价标准[7]:(1)显效:经过服药治疗以后,舒张压下降≥20 mmHg 或收缩压下降≥40 mmHg,血压趋于正常水平;(2)有效:舒张压下降10 ~20 mmHg 或收缩压下降30 ~40 mmHg,血压在正常范围内;(3)收缩压与舒张压无明显下降或存在持续走高的趋势,需要调整用药方案或者需长期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VEC 功能指标:分别在入院和治疗4 周后严格按照操作说明采集三组患者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浆中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 1,ET-1)、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水平[8]。
观察治疗期间三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恶心、肢体肿胀、皮肤潮红)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行配对t检验,组间相同时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对有统计学意义者进行LSD-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 组、B 组、C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 组、B 组(P<0.05),见表1。
表1 A 组、B 组、C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A 组、B 组、C 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者SBP、DBP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SBP、DBP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三组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 组明显低于A 组、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A 组、B 组、C 组治疗前后SBP、DBP 水平变化(mmHg, x- ±s)
2.3 A 组、B 组、C 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血液NO 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ET-1 和TXA2 显著降低(P<0.05);三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 组NO 水平高于A、B 两组,ET-1 和TXA2 均低于A、B 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A 组、B 组、C 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2.4 A 组、B 组、C 组不良反应比较
三组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A 组、B 组、C 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引起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高危因素,目前其发病机制及原因尚无统一定论。可能与摄入身体代谢过剩的高脂、高糖食物导致血液中的黏度、糖分持续上升有关,直接引起血液灌注量减少、流速减慢,增加血液阻力,诱发高血压[9]。目前,降血压单一药物种类众多,但其副作用也较为明显,因此探索多种降压药物联合使用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氯沙坦是一种新型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类药剂与利尿类药剂的复合制剂,通过调节血管收缩功能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氨氯地平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是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收缩达到降压的目的[10]。周觅[11]研究显示,氯沙坦对降低SBP 和DBP 有显著效果。李春玲等[12]研究显示,氨氯地平也能降低SBP 和DBP,但仍然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欠佳。本研究结果显示,A、B 组患者SBP、DBP 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C 组患者显著低于A、B 两组,且C 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B 两组;说明两者小剂量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更为显著。
患者通过服用小剂量的氯沙坦和氨氯地平后,能够强效收缩血管。氯沙坦能在多种组织内与受体(如肾上腺素)结合,产生血管收缩的多种生物学效应,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以达到降压目的[13]。VEC 功能是反应血管紧张素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外在指标。血管因子ET-1 主要作用为收缩血管,当其释放过多时,血管收缩过度会导致血液压强增大诱发血压升高。血压升高会反作用于VEC,释放TXA2,促进ET-1 分泌,ET-1 和TXA2 形成恶性循环;VEC 是血液NO 的主要来源,起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增生等作用,减少血栓的形成、防止动脉粥样硬化[15]。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服用药物后,血液中的NO 显著增加,且C 组患者显著高于A、B 两组,ET-1 和TXA2 显著降低,且C 组显著低于A、B 两组;说明使用小剂量的氯沙坦加氨氯地平治疗后有助于提高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血管中NO 表达,增强血管弹性张力,减轻血管内部负荷;打破ET-1 和TXA2 之间的恶性循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逆转血压升高趋势。
综上所述,氯沙坦和氨氯地平能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且两者小剂量联用,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SBP 和DBP;并抑制ET-1 和TXA2 分泌,提高血液NO 浓度,安全性良好。此文的研究结果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团体后期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