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优化设计
2023-10-30邓意环
邓意环
“双减”政策的提出对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有了更高要求,不仅要保证作业总量的合理,还要提升作业质量。为了落实“双减”政策,学校道德与法治学科组对作业进行了相应调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准确把握。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书面作业,二是实践类作业。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书面作业时要注重趣味性、多样性和个性化;为了提升实践类作业质量,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设置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实践活动;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优化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有助于学生的德育和法治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首先,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过去,小学生常常面临大量的作业压力,导致学生缺乏运动和休息时间,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合理规划作业量和作业内容,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使他们有更多时间从事其他有益的活动,如体育锻炼、社交和兴趣培养等。
其次,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可以提高学生对道德和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然而,过多的作业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缺乏对道德和法律知识的深入理解。优化作业可以确保作业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例如,实践性的项目式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分析和判断能力。
最后,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道德与法治不仅是理论知识,更是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实践技能。通过作业的优化设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模拟法庭和辩论等实践活动,将所学的道德与法律知识应用于实际中。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懂得尊重他人、遵守规则。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优化设计
(一)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设计作业时,教师要将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注重趣味性和个性化。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任务形式提升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任务、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探访古代文明”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学习方式,每个小组扮演一个古代文明的代表,设计一个展示该文明特点的活动或演讲,以提高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和参与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研究资料、查阅书籍或互联网资源,编写一份古代文明的旅行手册或导游词。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古代文明,收集相关信息,并整理成有趣且具有吸引力的手册或导游词,向同学介绍该文明的历史、文化、建筑和风俗习惯等,既能够培养学生的研究和整理能力,也能激发他们对古代文明的好奇心,增加学习乐趣。
其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丰富作业内容,引入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元素,生动地展示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案例、故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探访古代文明”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邀请专家通过视频分享相关的历史文物、考古发现或实地考察经历,让学生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和互动性强的作业形式,如迷宫、填字游戏、角色扮演剧本等,让学生在解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份任务单,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完成古代文明的探险任务,解决其中的谜题,以体验探险的乐趣并巩固学习成果。
(二)拓展作业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不再限于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而是要突出学科教学的内在价值,从学生的成长出发,因材施教。随着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介入,作业创新设计有了充分的技术支撑与条件。如“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主题,以时间为脉络,以精神为核心,呈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路程,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近代中国的爱国志士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走进历史与回归生活相结合,课前布置小组作业:一组学生查找生活案例视频,以“这种‘花’种不得”为题,让学生认识到罂粟当花种行为涉嫌违法。二组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了解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鸦片仓库和1979—1839年鸦片输入中国的数量,并制成统计图,通过数据图感受鸦片长期泛滥对中国的危害。三组学生制作《林则徐虎门销烟》小视频,并向全班同学宣讲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四组学生收集史料《南京条约》条款和香港回归视频,从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到振奋人心的香港回归谈思考、写想法,并与全班同学分享。从而让学生聚焦特定时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开展自主探究,感悟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思考历史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必然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從内心深处形成正确的家国情怀和政治信仰。
(三)增加实践类作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实践类作业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一课时,教师将教室作为一个公共的“劳动基地”,将60平方米的日常管理细化为二十个项目,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图书角、植物角、卫生角、讲台、黑板、课桌、窗台、篮球架……每个项目有2名管理员,落实开展每日自评、每周互评,每月有小结,每学期有表彰。将一、二课时学习延长为一个学期,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又如,在教学“学会沟通交流”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与人说话和交流的技巧相关信息,然后用文字演讲或书面写作等方式表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掌握交流技巧的重要性,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实践类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能够锻炼自己。
(四)设计家庭类作业,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
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教师应该注意学生作业负担的减轻和学生作业质量的优质。家庭劳动类作业不仅让学生从书面作业中解放出来,还能推动学生综合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设计家庭类作业,引导学生参与实际劳动,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在设计家庭类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设计家庭类作业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业内容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二是注重实践操作。作业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际劳动活动,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三是注重个性发展。作业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选择和发展空间。四是注重学生与家人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及关系的和谐发展。家庭作业的设计应该考虑家庭的独特性,给予学生与家长沟通交流、互帮互助和相互了解的机会。
其次,家庭类作业的具体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务劳动。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参与家庭的日常家务劳动,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和劳动习惯。二是社区服务。学生可以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以上两个方面的家庭类作业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与家人和谐相处。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让我们的家更好”和“弘扬优秀家风”时,教师就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设计合适的家庭作业,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
一方面,根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原则设计家庭类作业,要求学生参与家庭的日常家务劳动,如打扫卫生、买菜、做饭、洗碗、整理房间、美化家居等。教师要求学生在完成家务劳动的过程中,观察家庭成员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线上交流平台引导家长及时给予学生科学合理的引导和鼓励式的评价,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劳动习惯,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注重实践操作的原则,要求学生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学生每学期至少选择参加一个社区公益活动,如清理垃圾、垃圾分类、美化社区设计、创建文明社区宣讲等,并用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记录下自己参与活动过程中的苦与乐。如此,学生可以与家人一起参与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涵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结合生活实际,实现作业内容的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并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生活化的作业内容。例如,在教学“公共生活靠大家”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如绘制一幅保护校园环境的宣传画、用绘画作品记录自己发现的校园环境问题等。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就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指导。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爱护公共财物、节约资源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道德与法治教师设计作业时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一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实践类作业。例如,在教学“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等方式了解城市中一些常见的生活垃圾是怎样产生并被随意丢弃的。此类作业应结合生活实际,将学生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六)注重情感教育,增强学生的价值观念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人为本的课程,既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也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而价值观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地球——我们的家园”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需求的增加,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出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讓学生收集各种关于环境污染的图片资料,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使其意识到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教育纪录片,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完成作业后,教师还可以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一是让学生查找一些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资料;二是组织学生进行环境调查活动,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三是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宣传活动。作业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设计中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优化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教材内容,遵循“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优化作业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对作业进行优化设计,结合生活实际,设置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