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下高职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2023-10-29杜永鑫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工匠思政精神

杜永鑫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山西 大同 037003)

一直以来,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孜孜不倦的追求,目的是做到极致,精益求精。思政教育是高职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渗透时代内涵、塑造品格、树立正确思想的重要途径,将工匠精神贯穿于思政教育中,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观念,坚定他们的民族信仰,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端正的职业道德素养,对学生终生发展大有裨益。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人才培养须蕴含工匠精神教育,将高职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有机融合,是推动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高职院校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

一、工匠精神对高职思政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能工巧匠既有着高超技艺,同时还蕴含着追求极致、持之以恒、不辞艰辛的工匠精神,在我国许多古典文学中都有记载。爱岗敬业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是工匠精神的力量源泉,更是现代职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1]。在高职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让学生对“工匠精神”内涵进行切身领悟,从而养成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更有助于学生精神文化素养的提升,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多元化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另外,渗透工匠精神符合现代时代发展需求,对高职院校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促使其毕业后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岗位要求。

二、现阶段高职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教学理念未及时更新

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部分思政教师的教学理念未实现与时俱进,依旧把控着课堂主导和掌控地位,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学习兴致显著下降,不利于工匠精神有效融入。另外,部分思政教师在融入工匠精神时,更侧重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淡化了工匠精神的育人作用,不利于学生端正职业精神的形成。

(二)教学方法一成不变

一眼看穿的教学步骤及形式,对学生来说并没有吸引力,因而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导致思政教育沦为形式化,对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精神文化素质并没有太大帮助。另外,由于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应用频率并不高,难以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且部分思政教师将思政理论知识作为教学重点,缺少对工匠精神内涵的深度解读,导致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契合度并不高,育人作用难以充分发挥[2]。

(三)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

年龄偏高、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是现阶段高职思政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高职思政教育创新改革的进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这部分思政教师不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创新和优化教学方式方面余力不足,难以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效契合;第二,对先进教学手段的利用程度不高,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的课堂极其枯燥乏味,难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融合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思政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

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教育能否达到高契合度,与教学方案是否科学合理以及实施效果有着直接关系,而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其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思政教师应积极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进行深度剖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案。在具体实践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学习效果,思政教师应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和理解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将课堂主导地位重新归还给学生,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促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与此同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辅助和引导作用,及时给予学生正确指导,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当前教学方法进行合理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充分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想要做到上述内容,需要思政教师正确领略工匠精神内涵,深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渗透工匠精神,以培养学生端正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二)明确教学目标

清晰的课程教学目标是促进思政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基础。思政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致力于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3]:第一,根据学生主修的专业课程内容,对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应的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工作岗位需求进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创新和改进。另外,对学生身心发展情况进行阶段性关注,清晰学生的未来就业创新方向;第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不能仅靠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工匠精神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思政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及发展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拓展,以提高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度;第三,工匠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在思政教育中进行工匠精神的有效渗透,则要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核。教师可以通过融入典型案例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中国工匠的智慧和执着。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价值连城的工艺品,使其不由感叹工匠精神的卓越内涵,主动将工匠精神纳入到自己的人生格言当中。

(三)创新教学方法

工匠精神的融入,是推动高职思政教育创新改革的重要举措,想要提高二者的融合度,思政教师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思政教师必须对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进行正确认知,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充分凸显工匠精神的教育价值,让学生对工匠精神内涵进行正确解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素养和职业素养。要知道,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实现大容量知识的输出,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能够对这些知识全盘接收,即便可以如数吸收,也并不能代表学生可以做到灵活运用。为了充分发挥工匠精神的育人作用,思政教师应不断创新和改进自身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快速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4]。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思政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活动,打破常规束缚,让思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比如教师可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将教学内容制作视频课件,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体会工匠精神的难能可贵和不可或缺,在不知不觉中把工匠精神植入学生脑海。情境教学同样能够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学习体验,一方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致;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切身感受和体会,掌握工匠精神蕴含的智慧。比如,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编一个工作场景,并将真实的工作状态以表演形式展现出来,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深刻理解工匠精神内涵。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中逐步走出学习困境,让学生的思想素养及精神涵养在工匠精神的熏染下提高一个层次。总之,思政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思路,不断探索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方法,通过对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灵活运用,实现工匠精神培育的教育目标。

(四)加强思政教育实践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实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不论是思政知识的培养,还是工匠精神的培育,都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帮助。渗透工匠精神除了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人生态度之外,更是对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具有深远意义,二者融合,是高职院校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能够使其感同身受的实践平台,让其真实感受基层工作的辛苦,领会工匠精神的实际需求和工作态度,从而加深对工匠精神相关内容的理解[5]。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工作岗位对人才能力素养的要求,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为了增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与感受,可由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带领,让学生切身感受工匠精神中精益求精的品质,从而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另外,还要注重工匠精神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融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身体力行的去践行工匠精神。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校方举办的讲座论坛活动,聘请优秀的道德模范和大国工匠,让学生与这些真实的能工巧匠进行零距离互动和交流,加深多工匠精神的体会。

(五)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在于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教师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充分发挥自身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学生共同践行工匠精神。优化及调整现有思政师资队伍结构,是现阶段高职院校亟待践行的问题。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提高人才招聘门槛。优化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对求职者的综合素养进行全面考核,既要具备扎实的思政理论知识储备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又要具备崇高的职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尤其对工匠精神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作为人才考核重点内容,在众多求职者中筛选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充实到高职思政教师队伍当中,为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人才基础;另一方面,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给在职教师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对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水平有着很大帮助。为了充分发挥培训作用,在开展培训工作之前,需要对现有思政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在此基础上,组织思政教师开展更具针对性、有效性的培训活动,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及职业素养不断获得提升。为了能够实现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培训内容应将重点放在工匠精神及其培育方面的解读,让每个思政教师对工匠精神内涵进行透彻理解,为思政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已获得更加理想的育人效果[6]。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强调的是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恪守职业道德,追求完美极致,是新时代年轻人较为匮乏的精神素质。高职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质、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得以升华。另外,工匠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具有鞭策人生的育人功能,对推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改革具有深远意义。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重视对工匠精神的应用,不断探索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以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工匠思政精神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