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逻辑与创新发展

2023-10-29荣华伟

江苏高教 2023年9期
关键词:育人政治思想

荣华伟

(南京工业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 211816)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回望过去,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的百年不同时期,始终坚持正确定位,以党的中心工作为指向和服务准绳,把高校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领域,面向青年学生群体传播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在不断探索总结、发展进步中弘扬优良历史传统,守正创新,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理念方法,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系统发展。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早期探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20 年3月,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由李大钊、邓中夏等人发起并在北京大学成立,组织青年学生学习、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标志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式开始。在党的一大、二大等会议上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内容等,为党在高校开展革命教育提供遵循。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加强了党对青年学生的领导。1924 年黄埔军校在广州创建,军校的管理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思想。在后期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建了一批高等学校,如红军大学、苏维埃大学等,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加强对学生进行党的革命思想和理论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党的革命事业输送大量高素质人才。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发展。1949 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迎来除旧布新的阶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由此开启新篇章。国家首先面临的是接收、改造国民党实施的旧的高等教育,发展新民主主义的高等教育。各级高校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中心,取消反动课程和反动制度,开设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理论课程,结合各种社会运动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1952年10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地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提出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处,指导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956年9月,教育部下发《关于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程的规定(试行方案)》,确定马列主义基础、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四门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标志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初步形成。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曲折前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入曲折前行阶段。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报告中阐释了处理不同性质矛盾的基本原则和思想方法,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理论遵循和具体的工作指导,成为新中国首个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献。1958年全国范围掀起“大跃进”运动,在“左”倾错误思想干扰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明显的“跃进”色彩,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干扰和损害。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影响下,高校各方面工作陷入瘫痪,俨然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遭受严重破坏,建立的规章制度被否定和废除、有效的工作方法被丢弃不用、倡导的价值理念发生错位,初步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逐渐瓦解。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对我国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整顿恢复、全面发展,其中一个重大突破和重要成果就是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科学研究、学科建设。1984年4月,教育部在12所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一样采取正规化的方法招生培养,之后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从理论、人才等方面提供支撑。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围绕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增强针对性、有效性,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性意见和纲领性文件。2006 年教育部制定《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及《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聘任、培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并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建设,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发展新阶段,肩负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时代新人的重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到治国理政的全局战略性地位,在召开相关会议、考察调研期间,着眼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围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聚焦、回应、求解高等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立足新时代、新特点、新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做出一系列高屋建瓴的部署安排,成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近年来,各高校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立足新时代新使命,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引领,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工作理念,努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用新思想铸魂育人,加强观念更新、方法跟进,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实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改革中提质增效。

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改革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了大量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推动了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种种挑战。在新的伟大征程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战略思维、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系统谋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出整体部署和安排,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想新理念。高校要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回应新发展新挑战,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铸魂育人,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1],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积极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路理念和方法举措。

1.全面落实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各项事业稳定发展的主心骨,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统领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生动诠释和证明了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彰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质和政治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2]。学校党委和党的基层组织要高度重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政治责任,牢固树立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政治任务、责无旁贷,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渎职的意识,切实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

高校党委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力、组织力、渗透力、影响力。一是要把准政治方向。高校党委要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的作用,站稳政治立场,保证办学正确方向,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培养政治素质高的国家需要的人才,增强政治敏感度,确保高校在政治方向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的政治领导落到实处。二是要做好思想引领。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主题学习,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指导工作,加大对广大师生理想信念教育;要牢牢把握高校的舆论导向,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宣传。三是要加强组织领导。高校党委要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领导水平,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扎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激发和调动党员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建立一支政治过硬、领导力强的干部队伍,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3]。高校党委要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全面统筹整合学校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4],建立健全协同联动、线上线下互融、多主体参与的工作机制,更好地推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生活服务、学生管理等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形成闭环,确保发挥巨大育人合力。

2.打造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证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要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队伍。新时代催生新命题,新形势提出新要求,高校要时刻以立德树人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在配备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上下功夫,加大经费投入、人事编制、业务培训等保障力度,统筹师资力量,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理论知识要扎实、工作方法要科学的精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一是要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二是配齐建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三是号召高校其他领域人员要因时而进,提高育德意识、育人使命、育人能力,打通“条块”区隔,实现学校德育工作人人有责、人人负责的整体化格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强化政治信仰和使命担当,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和新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提高工作能力和育人水平,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生活服务、校园文化等各方面各领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在立德树人的实践中做出更大贡献。要以身作则,坚定理想信念,做胸怀“国之大者”的示范,要站稳政治立场,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知识储备,提升职业道德和人格品质,坚持师德为上,以德育德,率先垂范,带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树立正确的观念;要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疏通思想堵点,教育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积极应对各种错误思想的挑战,把好人生方向,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品格、品行、品味;要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饱满的工作热情、模范的言行举止打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表率,激励学生担负起历史重任,自觉投身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之中。

3.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思政课”体系。

构建“大思政课”体系是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针对性、外延性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5]。这一重要论述为高校如何抓好“大思政课”建设指明方向、提供根本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实践工作创新,在不同学科间构建横向“大思政”育人体系,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碎片化问题,深化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改革,凝聚学校和社会各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体合力,发挥多样化的协调育人成效。

第一,要完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鲜明特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培根铸魂的主渠道,既要阐释好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更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讲好党的光辉历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科学理论。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在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中以“八个相统一”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水平,主打必修课,要用活教材、活用教材,多出优秀教案、示范课件;开设具有学校特色和专业优势的思想政治选修课,编好学生教材、把生动实践转化为鲜活的教学案例,把党的创新理论浸润式融入思想政治课堂,提高学生的“抬头率”和“点头率”,真正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第二,要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根本在思政,关键在教师。专业课教师要立足课程知识体系、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仔细梳理、深度挖掘提炼课程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结合在一起,精准滴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等产生影响,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与“智育”有机融合作用。第三,要拓展实践育人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要充分挖掘社会大课堂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实践活动和第二课堂等形式转化育人形态,坚持学校主导与社会支持相协同、理论指导与实践探索相统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融合,树立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实践意识,让他们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把基层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透过具体案例了解国情民情,激发责任感,增强对我国政治制度、社会制度优势的历史认同和政治认同。

4.遵循学生成长发展需求激发内生动力。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高校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引领学生,遵循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深入细致地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激发其内生动力,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同频共振。

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生力军,是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成长和发展的一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感、获得感要求强烈。他们在思考问题方式上,更强调自主性,通过借助感觉、直觉、表象等来认识自我和社会,获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信息,建构和发展自身的思想政治观念;渴望获得教育者的理解和尊重,更愿意在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更愿意发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培育主体精神,塑造主体人格,显示自身的存在,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回应和关切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准确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他们自身的思想关切、能力提升、成才发展和合理诉求之间有着紧密关系,有效激活学生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6],促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推动青年学生自我教育、朋辈间教育,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夯实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入学到毕业的各个阶段,遵循他们的成长发展规律,研究与其成长成才密切相关的各种急、难、愁、盼问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多为学生办实事、化解思想纠结,增强学生的思想认同和价值认同。要抓住大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采取符合大学生实际需求并为其接受的方式来开展德育,要特别善于运用网络载体,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富有时代感;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开展创新创业,呵护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将党史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只有坚持和坚守历史自觉,不忘历史、还原历史、尊重历史,让历史说话,才能知道过去为什么成功,也才能明白未来怎样继续成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化党史和红色文化的融入,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深刻认识重大历史问题,学习领会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中的智慧,从历史维度准确理解党的崇高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做到学史立大志担重任,努力为国家建功立业。

高校要加强对学生开展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党史学习常态化教育,使学生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百多年历程中深刻感悟思想伟力,充分认识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才能在奋斗征程上战胜强敌、抗击侵略、搞好建设、化解危机、防控疫情、消灭贫困、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教育引导学生要从党史学习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伟大成就,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练就过硬本领,站稳人民立场,勇挑新时代使命,把握机会、迎接挑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高校要大力挖掘党史中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和祖国事业建设、改革过程中,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勇毅前行、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形成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先进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7],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所蕴含的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等精神内涵,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塑造高尚品德、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等价值意义,是战胜各种困难挑战、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打造红色文化育人环境。一是开展实践专题的红色文化教育,二是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三是打造学生红色社团,搭建朋辈教育平台。

6.推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育人新格局。新时代的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成长的一代,新媒体打开了学生的眼界,成为他们获得知识、休闲娱乐、人际交往、了解世界的主要渠道,也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认知情感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8]。高校要紧扣大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及其新特点,主动利用互联网思维,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打造校园网络新媒体传播平台,推动网络思想政治育人创新,将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成果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融入各类智能终端,构建网络语言体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

一是高校要用党的科学理论统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把准政治方向并结合学生实际,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建设适合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将网络空间建设成为引领学生思想的“主战场”。加强学生互动社区、专业学术网站和微信、微博、QQ 群等“微宣传”平台建设;吸收网络中富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容,运用网络流行语,创新表达形式,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的图片、文字、视频,制作学生喜闻乐见、具有时代性的影视作品、思想政治精品微课等,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鲜活生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结合重要时间节点、重大事件,适时将学生使用声像、视频、图片文字等表达的网络诉求、正确观点等发布,用学生的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二是要建立一支由导师、辅导员、学生骨干、新闻宣传员等组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强化互联网思维,提高对网络平台敏感信息的识别运用,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和综合能力,掌握各种网络话语形式,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特点与互联网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做强网上正面宣传,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理论上的疑惑,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及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主阵地。同时组建一支专业化的舆情监管团队,搭建良好的组织架构,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馈问题的全过程,利用网络技术拦截、阻隔不良信息;利用大数据、算法推荐技术等跟踪、推送正面信息;做好热点话题、重要活动、社会突发事件等的网上舆论督查,及时引导和纠正错误看法,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网络正能量和主旋律。

奋进新征程,高校要持续深度挖掘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的育人富矿,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守正创新发展;要与现实紧密结合,以促进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深化立德树人工作,用党的科学理论和路线方针武装学生,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学生,教育引导学生紧密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树立远大理想,筑牢思想根基,以饱满的热情、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努力成为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勇于担当、敢于拼搏、可堪大用、能担重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育人政治思想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