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课堂评价催生“儿童好问题”的实践研究

2023-10-29李伟荣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莫厘实验小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评语评价课堂

■ 李伟荣(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莫厘实验小学)

农村小学借助课堂评价为“儿童好问题”的实践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但能够最大化展现出“儿童好问题”的利用价值,而且还能确保教学效率的提高,进而通过课堂评价,促使他们成为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学生,进而推动小学生的均衡发展、健康成长,并且还可结合“儿童好问题”制定科学的课堂评价方法,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获得进步。

一、农村小学课堂评价综述

课堂评价是教学期间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农村小学不同于城市小学,其对于课堂评价的要求往往更高,因为很多农村小学生都存在父母外出务工、家庭条件不佳等一系列问题,而此类学生对于周围的环境往往更为敏感,自卑、不自信。通过合理开展课堂评价,能够让教师在缓解学生压力的同时帮助学生稳定情绪,进而提高农村小学的课堂质量。在开展课堂评价时,要注意灵活应用评价手段,例如激励性评价可以为学生指明未来前进的方向。对于在课堂中勇于发言并具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无论学生表达的内容是否正确,都可以通过激励性评价来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学习道路。而在面对性格内向的学生时,则可以优先将提问机会让给他们,然后用鼓励的目光、言语、微笑来帮助学生缓解紧张,培养学生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在课堂中,还可以注意延时性评价的使用,很多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会选择在提问过程中进行即时评价,这样过于权威的“一次性评价”有时会给学生带来非常大的提问压力,并挫伤学生深入研究问题的积极性,此时便可以合理采用延时性评价,暂时融入学生群体作为听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可以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缓解学生们的紧张心理。

二、农村小学课堂评价的特征

(一)评价用语的特征

农村小学课堂评价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关键影响。因此,在进行课堂评价时应紧密结合具体的课堂评价特征,以便实现最佳评价效果。通常情况下,课堂评价往往需要运用合适的评语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客观评价,从以往教学经验中总结出评价用语具有下述特点:

其一,针对性,教师在课堂上实施课堂评价时一般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选用不同的评语,这也展现出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此,课堂评价用语应趋于特色化发展。

其二,引导性,由于小学生正处在思维趋于完善的时期,常会出现多样性的疑惑。因此,教师应注重评语的引导性,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基础能力,确保评语能够为学生带来重要启示。

其三,创新性,小学课堂评价应随着学科、学情、教学场景的转变而有所创新,不能单纯地选用类似的评语进行评价,否则将难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评价方法的特征

农村小学课堂评价面对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还需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一般可将评价方法归纳为以下三种:

1.鼓励式评价

小学生在心智发育不成熟的阶段,十分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因此,教师应尽量结合学生的闪光点适时给予评价,以便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小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可给出“语言流利,语速适中,富有感情”等正面评语,让学生深受鼓舞,进而有利于在后续取得更大进步。

2.幽默化评价

某教育家曾就课堂评价给出指示“幽默是课堂评价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选用评价方法时,应运用幽默的评价语言与评价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如此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保持专注的听课状态。如教师在评价学生词语发音准确时,可运用“听你的发音就像喝饮料一样,滋味十足”,并搭配喝饮料的动作,这样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加深学生对教师评价内容的理解。

3.具体式评价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语言素养对课堂评价有着重要影响。以往的简单式评价法,如“你读的真棒”“你真厉害”“你读得非常流利”,虽然也能起到课堂评价的作用,但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故而应采用具体式评价法来实施课堂评价,比如具体说明学生的某一句发音标准、感情如何丰富等,如此有利于学生明确改进方向。

三、课堂评价催生“儿童好问题”的主要类型与原则

(一)类型

在利用课堂评价引导学生提出“好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视角出发,使其在课堂上产生主动提问的意识,进而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其取得更大的进步。一般而言,在实施课堂评价期间,学生可在教师的评价结果中提出以下三种类型的“好问题”:

其一,记忆类问题,教师在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时,可利用客观的评语引导学生对某些固定含义的词汇产生疑惑,由此提出与课堂主题相契合的“好问题”。好比在朗读《少年闰土》的课文时,可在“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一句中,对学生的语速、情感丰富度进行评价,然后让学生从评语中对“猹”的概念产生探究欲望,并问道“教师,猹是刺猬吗”,以便在探索中开阔学生视野。

其二,实践类问题,教师在利用课堂评价手段引导学生提问时,还应从实践类问题出发,让学生关注到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自然现象,进而产生疑惑,以便在课堂上提出“好问题”,此种问题的提出往往与生活实践有着紧密联系。

其三,创意类问题,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有些存在固定答案,有些没有标准结果。因此,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提出创意类问题,以便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原则

优质的课堂评价往往需要遵循下列原则:

第一,有效性。教师在课堂上给出的评价应具备总结与引导作用,还应重点体现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由此获得有效的评价结果。同时,教师还应重点关注“不爱提问”的学生的具体反应,进而采取有效措施转变他们的认知观念,摆脱“课堂紧张感”的束缚,使其能勇敢提出自己的疑惑。

第二,真实性。教师应在课堂评价中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以免学生出现叛逆心理,影响他们的课堂学习效果,还应保证课堂评价内容的真实性,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从正面视角对其进行评价,由此在良好的氛围下,促使学生愿意与教师互动,进而增加学生提出“好问题”的可能性。

第三,主体性。教师在应用课堂评价时,需要始终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无论是指正还是夸赞,都需要以学生为评价对象,让学生在备受重视的前提下,愿意积极开动脑筋思考学科知识点,并从中发现不解的问题。

四、农村小学课堂评价催生“儿童好问题”的实践策略

(一)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刺激探究欲望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想促使学生从不善提问转变到善于提出“好问题”的状态,还应在课堂上积极为学生创设对应的问题情境,以此刺激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有机会提出“好问题”。以往学生课堂不提问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点:其一为内心胆怯,担心提的问题过于简单而受到嘲笑;其二是学生心有不解,但不知道如何将其转化为问题在师生面前表述出来。对此,教师在课堂评价过程中,需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提问的情境,并从中刺激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由此提出“好问题”。

比如在《少年闰土》中,教师在备课环节应先行按照教学目标“有感情阅读课文,通过动作外貌了解人物形象”开展教学活动。之后,教师可为学生描述“闰土刺猹”的场景,通过闰土与鲁迅人物形象的对比,促使学生对二人的身份产生疑惑,教师可让学生逐字逐句朗读“刺猹”自然段的内容,体会闰土的活泼与聪慧。此时,教师可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如“你利用不同的声调突出了两个人的个性特点,表现出了闰土刺猹的灵敏与鲁迅的惊叹”,此时学生就可从教师的课堂评价中判断出闰土与鲁迅的形象差异,并提出“鲁迅是不是比闰土有钱”的问题。据此,教师可继续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拓展与评价,以便让学生对鲁迅作为“城里的少爷”到闰土“海边农家”做客的情节产生深刻认知,从而打造一个良性互动的课堂环境。

(二)营造轻松氛围,教授学生提问技巧

在语文课堂上实施课堂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公正的学习氛围,以便降低学生对课堂的恐惧感,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课程学习内容。从以往调查结果中可知:激励性评价与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打造敢问、善问、想问类学生的关键因素。对此,教师应在采用课堂评价手段期间,为学生创造一个“零压力”的思考环境,进而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同时,使其产生突出的质疑思维。此外,还应在课堂评价中教授学生提问的技巧,使其掌握最基本的提问方法,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正确表述自己的疑惑。

比如在《月光曲》的教学期间,教师可为学生进行示范,好比在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总结文章所述问题时,教师可以“如何分析幽静、陶醉、传说等词汇的含义”来引导学生在学会提问方法的前提下勇敢提问。

(三)注重课堂适时评价,强化问题意识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想通过课堂评价手段引导学生从中产生较强的质疑意识,具体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

1.及时答疑解惑

教师在课堂评价期间,应注重“适时性”,即在学生出现疑惑时及时进行干预式评价,也可针对学生提出的、具有开发价值的“好问题”进行拓展。

比如在《伯牙鼓琴》中,教师可以先行利用“伯牙子期”的小故事吸引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力,然后对二人因“琴”成为知己的起因着重说明,此时教师可对课程题目中的“鼓琴”进行延展,并询问学生“同学们认为这里的琴是指什么琴”。对此,学生回答的内容各不相同,包括“钢琴、小提琴、口琴”等,教师应对学生充满新意的想法予以赞赏。

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宜采用“由浅入深”的互动原则,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深层次的探索兴趣。比如教师可对某位同学给出的答案“吹口琴,因为吹口琴需要鼓腮”进行评价,虽然此答案并不是正确答案,但教师也可侧面夸赞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并运用“说的也有一定道理,只是不知道伯牙有没有机会见到口琴啊”等反问式的评语,引起班级内对历史兴趣浓郁的学生的关注,使其不愿在语文课堂上提问的前提下也会产生疑问“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教师,口琴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中国的呢”,由此达到借助课堂评价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效果。

2.挖掘问题价值

“儿童好问题”具有多重可开发的价值,故而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给出客观的评价,并运用课堂评价促使学生提出“好问题”,以便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

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地球为关键点,从地球移居、地球资源等方面实施课堂评价,以便学生能从教师的评语中产生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也能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人类的生存条件”“星球种类”为讨论重点,分析地球的独特性与唯一性,以此使学生心生疑惑。比如教师可就学生的回答,如“水,空气”等答案予以肯定的评价,“没错,我们平常需要喝水,需要呼吸,所以地球有这些适合我们生存”。从教师后一句的评语中,喜爱天文的学生就有可能对其产生回应,“老师,学森星也有水,是不是以后我们也能去那里住”。对此,教师在实施课堂评价时,应善于利用引导性评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阐述心中疑惑,最终确保学生在后续课程学习中有方向地学习新知识。

(四)问题串讲,培养自主探索能力

问题串讲的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对这节课的内容产生深入的认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问题的串讲也可以引入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问题串讲时,教师也是在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应对串讲的问题进行分层,难度应该逐层增加,因为前面的问题是为了引出下一个问题,如此才能结合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因为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宇宙生命之谜》时,教师首先播放宇宙的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文章:宇宙有着很大的谜团,在古时候因为科技的不发达,人们一直向往着宇宙,所以同学们先阅读第一段,发现这一段对后文的作用。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接着阅读后面的内容,提出问题:这些年,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有什么发现?最后,教师提问:我们人类以后有机会去其他星球吗?通过问题的串讲,步步深入,由此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课堂评价可在小学生的课堂提问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善于运用适当的评价方式促使学生提出“好问题”,以此为小学生的良性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同时,还应从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轻松氛围、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等方面着手,由此最大限度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提供新的方向。

猜你喜欢

评语评价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作文评语探讨
如何写好作文评语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