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探究

2023-10-29陈洁瑜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明德初级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班级班主任

■ 陈洁瑜(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明德初级中学)

素质教育是指以身心健康、个性发展、能力培养、道德素质为支点展开育人活动的一种教育模式。自教育改革以来,班主任始终深耕于素质教育领域,确保学生可以全面成才,在新时代为了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班主任亦需加大素质教育力度,使学生可以具备自学能力、创造力、合作能力等。初中是学生人格、习惯、价值观等方面初步成型的阶段,班主任需通过班级管理来增强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基础性与发展性。然而,有些班主任存在班级管理理念陈旧、形式僵化等问题,影响了班级的管理成效。基于此,为使学生增强核心素养,对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的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要点

1.班主任需以身作则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班主任的价值追求、思想观念、心理状态、行为习惯等方面均会影响到本班的学生,班主任只有以身作则才可以取信于学生,与学生维系平等关系,拉进两者的距离,而这为班主任高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使班主任能以身作则,初中院校需注重师风师德建设,加强思想引领,组织班主任研学国家政策,使班主任能增强“四个自信”,还能在日常工作中做到“两个维护”,利用党的精神、红色文化展开初中班级管理活动,继而增强班主任的凝聚力、向心力及影响力。初中班主任在接受培训、考核、监督的过程中需看到自身的不足,要能主动补短板、提素养,致力于成为“四有好教师”,在学生学习成长历程中争做“四个引路人”,进而提升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

2.明确管理目标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班主任若想加强班级管理需率先确立目标,其目的是实施目标(成果/需求)导向理论,确保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行为及结果能无限趋近管理目标,继而提高基于素质教育的班级管理质量。第一,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能仅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风气,还需关注学生的心理、身体是否健康,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道德修养并能具备审美力、创造力、实践力等核心素养。第二,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给学生搭建一展身手的平台,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在多元智能,如沟通智能、自省智能等,使学生能在发掘潜能的基础上健全个性。第三,协调个人与社会间的关系。素质教育活动高效开展的目的之一就是培育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是实现国家进步、社会发展的一大前提,所以班主任需在班级管理中指引学生回归社会、融入生活,正确地理解与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国家、人与自然间的关系,进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成长夯实基础。

3.合理制定管理方案

在班主任准备好开展班级管理活动且明确管理目标的前提下,其需要合理制定管理方案,确保班主任能按部就班地展开班级管理工作。以实现学生全方位成长这一目标为例,班主任可指引学生以周为单位创设板报,想要参与板报创绘活动的学生需提前2-3天递交草图,班主任将收到的草稿贴在墙上,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与赏析草图并用贴小红花的方式投出自己的一票,得票最多的草图就是本周板报的设计方案,这不仅可营造公正、开放、民主的班级管理氛围,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力、实践力、创造力等核心素养,亦可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其乐于参与班级中的各项活动。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把握住更多全面发展的机会,继而实现基于素质教育的初中班级管理目标。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原则

1.差异性原则

素质教育要求班主任指引学生健全个性,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求,能将学生视为单独的个体并展开教育管理活动。基于此,初中班主任应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差异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日常表现、心理需求、行为习惯加强差异性管理,有效解决部分学生不在班级管理范围之内这一问题。为了凸显班级管理的差异性,初中班主任需积极观察学生,走进学生的世界,确保学生可以在班级管理中有收获。例如,班主任可基于生涯教育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聊一聊梦想,因为学生的个性喜好、价值追求等方面不尽相同,所以对梦想也有不同的解读与憧憬。学生的梦想是助其学习、成长的一大动力,班主任要在尊重学生梦想的前提下加以引导,发挥自身“四个引路人”的重要作用,使每位学生能以实现梦想为导向制定个性化的成才计划,能妥善且高效地安排学习生活,在此基础上改掉不良习惯,自觉增强实践力、自学能力、创造力等核心素养,继而有效提高初中班级管理质量。

2.综合性原则

素质教育要求班主任指引学生全面成长,在重视智育的同时需加大德育、劳育、体育及美育的力度,还需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工作,使学生可以增强核心素养。基于此,初中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实施综合性原则,为的是统筹利用教育管理资源,搭建利于学生全方位、个性化成长的实践平台。例如,班主任可从劳育、德育、智育交融的角度切入,利用校内资源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如“我来修桌椅”“种出七彩花圃”“刷出新世界”等,使学生能在本校后勤部门的协助下利用多元智能参与修理桌椅、种花种草、粉刷墙面等活动,助力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与辛苦,能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在劳动中还能产生同理心,通过换位思考想到父母、教师及环卫工人等人的不容易,在此基础上产生感恩之情,助力学生健全人格,实现学生全方位成长的班级管理目标。

3.渗透性原则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需具有渗透性,班主任不能仅通过讲解学校与班级的管理规定、提出学习与日常班级生活要求等方式实现管理目标,需赋予班级管理以春风化雨之感,使班级管理能在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发挥积极作用。为了增强班级管理的渗透性,班主任可抓住机会与学生交流,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道德高度、价值追求,由此为班主任制定与优化班级管理方案提供依据。需要注意的是,师生沟通需学生放下戒备、班主任主动“放下身段”,避免二者的沟通流于形式,班主任在爱护、尊重、关心学生的基础上积极调整话术,避免因措辞不当致使学生心扉紧闭,使学生能在班主任的循循善诱下说明苦恼、表明心声,在此前提下得到班主任的帮助。初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特殊阶段,而学生会在生长发育、学习实践、交友、处理与父母的关系时承受较大的压力,班主任只有将班级管理工作渗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才能及时帮助学生排解压力、解决问题、消除困惑,继而助力学生全方位、个性化的健康成长。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阻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阻力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班级管理理念较为陈旧,有些班主任习惯将班级管理事务“大包大揽”,使得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表现得较为被动,还有些班主任不善于“借力使力”,未能充分利用校外的教育管理资源,这就会影响班主任班级管理成效。

第二,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形式较为单一,部分班主任实施“从上至下”的班级管理模式,虽可增强班级管理的权威性,但并不足以调动学生自主管理、个性化发展、挖掘潜能的积极性,进而降低了班级管理质量。

第三,班级管理评价缺位,有些班主任虽针对班级管理效果进行了评价,但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结果缺乏导向性等问题,因而无法起到评价促管的作用。

第四,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效果有待优化,存在未能基于“双减”政策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的问题,基于此,班主任需在打造高效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花心思,使学生能在减轻学习成长负担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四、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1.理念优化,奠定高质量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需推行家校共育理念。实践证明,班主任仅在校园中指引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养成良好习惯、积极创新实践并不能达到理想中的班级管理效果,主要源于部分学生在家较为懒散,一回到家就将班级管理规定及班主任的期许抛诸脑后,这就会出现班级管理“治标不治本”的现象。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班主任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推行家校共育理念,致力于建成家庭、学校的素质教育统一阵线,将家庭视为班级管理场景之一,使家长亦可协助班主任在家渗透素质教育。主题活动是班主任与家长一同展开素质教育的支点,例如班主任可在校推行“我来修桌椅”素质教育活动时,指引家长鼓励孩子在家积极参与劳动,让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在家长与班主任的共同指引下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值得一提的是,在家爱劳动的孩子在班级管理中可成为标杆与榜样,可以对其他学生带来积极影响,有效减小班级管理阻力,继而奠定了班主任高质量开展初中班级管理活动的基础。

2.创新争优,拓宽基于素质教育的班级管理渠道

班主任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需积极创新班级管理模式。例如,班主任可推行“电影观赏+议题探究”班级管理模式,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看《长津湖》《八佰》等利于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电影,用电影艺术感染学生,指引学生优化价值观,厚植爱国情感,增强“四个自信”,进而助力学生提升道德修养,凸现班级管理的德育价值。为了加大电影的艺术熏染力度,实现德育、美育、智育交融的班级管理目标,班主任可在学生看完电影后化身“评论员”,围绕“电影美在哪里”“我在电影中看到了……”等议题进行大胆探究,使班级管理活动能为学生审美观的塑造带来良性影响,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核心素养。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议题探究强调以学生为主,但班主任在打造言论自由探究环境的同时需参与其中,其目的是通过正向引导助力学生激活思维、拓宽眼界,在探究中传递正能量,同时学生可以从探究活动中获取对个人审美观、价值观发展有益的能量。

3.高效评价,实现评价促管目标

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具有促进初中班级管理提质增效的积极意义。首先,增强班级管理评价主体的丰富性,班主任需以月为单位针对学生及学生家长分别设计调查问卷,其目的是指引学生、家长对本月的班级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确保评价公开、全面、科学,问卷调查结果可以作为初中班级管理对策优化升级的依据;其次,增强班级管理评价方式的多元性,除了针对班级管理效果进行结束性评价外,班主任还需在班级管理中加强过程性评价,为的是及时发现班级管理与预设目标不符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管理脱离正轨的原因,为进一步调整初中班级的管理策略给予支持。

例如,有些班主任在过程性评价中发现因鼓励不到位而造成部分学生缺乏自信、胆怯,对此,班主任需在评价结果的指引下加强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引入赏识因子,在课上、课下主动赞赏学生,肯定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付出的努力与做出的尝试,使学生能在学习生活中敢于迎接挑战,用乐观、自信的态度战胜困难,继而基于素质教育提升班级管理水平;最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评价需定量、定性并重,例如10分为满分,能主动帮助学生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可得2分,能与学生、家长积极、高效的沟通可得1分,能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可得4分,能增强班级管理的综合性、生本性可得3分,继而通过评价指引班主任补全管理短板,达到不断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的目的。

4.“双减”驱动,优化初中班级管理效果

从班主任的角度来讲,其在班级管理中践行“双减”政策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构建高效管理平台,减轻学生的学习生活压力,例如班主任可基于支架理论组建学习生活帮扶小组,在尊重学生主动精神的基础上为其打造生态化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学生可以在互相帮助中全面成长;二是加强课后服务,在课后服务中,班主任以学生健全个性、个性化发展为导向鼓励其展开各类社团活动,如跳街舞、画国画、戏剧表演、合唱歌曲、剪纸、做小实验等,进而有效培育学生的多元智能,实现美、体、智、德、劳全方位融合教育的目标;三是注重五项管理,依托读物管理、作业管理、睡眠管理等加强家校共育,进而优化初中班级管理效果。

综上所述,初中班主任若想通过班级管理提升素质教育水平,还需以身作则、明确目标、合理制定班级管理方案,在管理过程中实施渗透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及差异性原则,在此基础上优化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手段、加强评价、“双减”驱动,继而提高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质量。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