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下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的培育

2023-10-29贡洁静大庆市第二十三中学黑龙江省大庆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政治信仰教师应思政

■ 贡洁静(大庆市第二十三中学/黑龙江省大庆市)

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标》明确了政治认同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首要任务。那么,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应该如何发挥它的作用呢?如何培育政治认同这一核心素养呢?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就曾明确给出答案,即关键在于思政课教师。会议指出思政课教师应聚焦“六个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其核心要求就是培育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因此,思政课教师应认识到自身政治素养的重要性,并着力培育政治素养,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练就扎实的理论功底

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应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即将思政课的政治属性建立在严谨的科学逻辑基础上。那么,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涂好青少年的青春底色,就必须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发挥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作用。因此,作为一线思政课教师,既要始终修身正己,保持清醒坚定的政治立场,又要苦练内功,练就扎实的理论功底。

1.回归经典

思政课教师应追本溯源,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与精神实质,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理解世界,培养学生高度的政治认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思政课教师应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如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我与社会》中,要求学生掌握“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社会是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人的身份就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关于这一知识点的讲授,一方面我们可以引入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人的本质的定义,即“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帮助学生在认识人的本质的同时了解其理论来源。同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社会发展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帮助学生理解高深的理论。以解释关于“人的本质”这一问题为例,思政课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如,以班级的某位同学为例,这个同学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便拥有不同的身份,该同学在学校学习时是学生,在商场购物时是消费者,在景区游览时是游客……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与哲学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

2.与时俱进

世界是发展的,思政课教师应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学会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理论知识,厚植爱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首先,思政课教师应学会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在学习工作中,思政课教师要保持学习状态,坚持学无止境,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强国APP,广播、报纸、书籍、培训等多种形式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了解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及时将最新的动态与思想传递给学生。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变化、“第一个百年目标”已经实现等内容,都要在教学中以结合教材重难点的形式进行呈现,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态势。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政史结合,准确阐明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与家国情怀。如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中,要求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并掌握我国的根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及国家机构。作为思政课教师,首先就应具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相关知识,有理有据地讲述制度产生的原因、现状,价值以及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同时,要聚焦社会热点,让理论落地。如可以从抗击新冠疫情出发,从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等角度剖析中国制度的优越性,进而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

二、树立忠诚的政治信仰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传递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主阵地,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培养合格公民,更在于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思政课教师应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自内心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毫不动摇地认同马克思主义,凭借忠诚的政治信仰和扎实的理论功底,理直气壮地上好每一节思政课,为铸魂育人贡献力量。

1.政治教育

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积累的重要方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之所以能从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离不开政治教育。思政课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应积极主动接受政治教育,不断丰富政治知识,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对每一位身为党员的思政教师来说,都应积极主动参加学校党支部组织的支部活动,拥护党的纲领、路线,积极完成学习笔记,系统化地汲取最新精神及理论成果。同时,党员教师要学会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好学生的表率和榜样。对于非党员身份的思政课教师,应主动进步,向优秀的共产党员学习,坚定信仰,及时进行思想汇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主动为人民服务,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除了通过党组织接受政治教育,在“互联网+” 的教育时代,思政课教师应学会合理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学会随时随地接受政治教育,将政治学习常态化。如可以每天关注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官媒的公众号的信息推送,了解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也可以认真学习学习强国等APP,深入了解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相关理论成果。此外,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利用社会这一第二课堂,自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动态,传播政治知识,以巩固政治理论学习的成果,进一步坚定政治信仰。比如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关于思想政治理论的学术研讨会、讲座、培训等,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实践能力。

2.创设环境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社会各界需要积极创设利于思政课教师树立政治信仰的外在环境。一方面,学校党委应充分发挥其在政治信仰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可根据思政课教师的特点,结合学校的工作部署,制定科学的政治信仰教育目标,组织开展政治信仰教育活动,并将其纳入教师的工作考核,在评奖评优等环节中有所考量,从制度层面上确保思政课教师重视政治信仰教育,积极接受政治信仰教育。同时,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鼓励思政课教师积极开发思政类的校本课程。如通过组建思政类名师工作室形式,将有经验的思政课教师聚集在一起,形成学习共同体,以教研团队的力量完成课程开放与课程讲授。通过这样以研促学、以学促教、以教促研的联动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促进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的提升。

另一方面,社会应着力营造培育政治信仰教育的氛围。就宣传方式来说,可以通过传统媒体,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积极营造“看得见”的政治信仰教育氛围。也可以开展研学活动,充分发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辽沈战役纪念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积极弘扬红色文化、彰显革命精神。同时也可以积极开发利用新媒体,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APP等新媒体及时传播网络热点、时代主题,以更便捷、更新颖的形式激发思政课教师的学习热情,有效推进政治信仰教育。就制度层面来说,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针对思政课教师建立科学合理的沟通机制、激励机制、评价体系等,力求从多角度、全方位地为政治信仰教育保驾护航。

三、打造高效的课堂阵地

思政课堂既是学生接受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又是教师提升自身政治素养的主阵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思政课高质量教学指明方向,指出教学应“坚持八个相统一”,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因此,思政课教师应立足于新《课标》,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完善课程体系,着力打造有亲和力、有吸引力、有感染力的高效课堂阵地。

1.落实素养导向教学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环节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坚持落实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这种核心素养导向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流程、过程评价和及时反思四个维度。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落实呢?课标中指出,鼓励教师要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和项目式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思政课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投身于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实践,通过创设情境等形式实现课程内容与活动形式的统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方向,学会着眼“两点”,即一方面着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另一方面聚焦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有了这个方向,在实操环节思政课教师应坚持“两个立足”。一是立足经验,让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学会总结规律、认识社会,进而提升其自身素养。

如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有格》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到“青春不可肆意妄为”,教师可要求学生分小组分享与讨论日常生活中某些青少年“以恶小而为之”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事例及对自身的启示。二是立足情境,教师积极创设符合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级上册《延续文化血脉》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入冬奥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这一情境,结合其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迎客松”“折柳送别”等环节提出不同的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使其学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政治认同。

2.探索多样化课型

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不仅体现在理论功底、政治信仰,更体现在对多元化课型的掌握与运用。一般来说,课型分为新授课、练习课与复习课。思政课教师要想讲好思政课,必须认真钻研不同课型,掌握不同课型的核心,培养自身的教学能力。基于新《课标》的课程理念,思政课教师可结合核心素养,将情境教学巧妙地与不同的课型结合,增强思政课的感召力与亲和力,实现统一性和多样性。如新授课,可基于社会热点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学会用政治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培养政治认同,提高政治素养,实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统一。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例,教师可以以中国政府对于“佩洛西窜台”事件的系列反制措施为情境,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政治认同。如复习课,可设置富含情境的游戏环节,通过竞赛答题等活动形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学生可以直观地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参与民主生活》的复习课为例,教师可以设置“垃圾分类”听证会这一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听证制度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具体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主决策、了解我国的政治生活。当然,每一种课型都不仅限于一种活动形式,教师可根据基本学情与教学内容,有选择地优化组合各种活动形式,着力打造高效的思政课堂。

总之,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的培育意义不言而喻,培育工作也任重道远。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的培育不仅仅是自身的神圣职责,更是德育课程的使命所在。学习政治理论、坚定政治信仰、坚守课堂阵地是思政课教师培育政治素养的重要法宝,更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政治信仰教师应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论政治信仰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代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坚定政治信仰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杭州市“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与分析
美育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