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

2023-10-29赵谦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深圳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学科

■ 赵谦(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深圳中学)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各行业都获得了快速发展,并全面进入到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对于现代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养。面对全新人才培养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及时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向,相关人员则应该加强对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实现对课程教学的优化创新,凸显课程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创新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

针对我国中小学阶段教育,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指导政策和意见,如新课程、双减等,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向和目标。与此同时,在这些政策文件中也对中小学课堂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即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规律,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不断优化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理念和方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课堂及教材。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特殊德育课程,推动该课程优化创新,能够有效提升初中德育有效性,更加准确地落实党和国家提倡的教育方针路线,促进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二)有利于道德与法治学科价值的实现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和全面实施极大改变了我国的教育面貌和生态环境,相关的课程标准、教学方法、考试测评和教师培训等都进入升级转型阶段。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学生成长转型期间的重要课程,将核心素养渗透到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收获到更多有益的成长启示,给学生的后续发展带来深刻、积极的影响,进而充分体现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科价值。

(三)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政策中回答了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具体问题,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中将学生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包含大量的社会化教育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共鸣责任意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优化,有利于学生社会综合性能力的全面提升,满足学生的社会化发展需求,促使学生今后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亟待改进之处

(一)重形式,轻实效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很多信息技术研究成果被运用到教育教学互动中,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教育的信息化改革进程。这种运用也给教学带来了很大便利,但有些教师对信息化教学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多媒体、电子白板、计算机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成为教师教学的“宠儿”,导致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程陷入“电教使用凌驾于教材,课件替代板书”的怪象。这种一味追求教学过程的“奢华”,而忽视了真正教学内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必然是无效的。

(二)重分数,轻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着较强的综合性,其中涵盖道德、品质、思想、法律、心理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初中生成长的营养大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排上,也契合了初中生的成长规律和生活逻辑,由浅入深、由己到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正确的方向。也有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尚未得到完全更新,依旧将传授课本知识和应试技能作为教学重点,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接收和理解这些知识,导致课程教学异化为对“分数”的单向摄取,严重影响到了课程育人价值的体现,限制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重广度,轻深度

要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仅凭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内容还远远不够,而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和拓展,帮助学生打开通往现实生活和社会的窗口,促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增强课程教学实效性。不过由于部分教师对教学拓展缺乏正确认知,在教学设计中只是为了拓展而拓展,即便是教材阐述已然非常到位且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内容,教师也会搜集与之相关的课外资源,并将这些内容灌输给学生。这种不切实际的拓展,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将道德与法治课堂转变为“杂烩课”,导致学生难以找到学习重点,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四)重经验,轻创新

多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都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得心应手,对其中知识点也是信手拈来,这不论是对教师教学还是对学生学习而言都是非常有利的。但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也极易被画地为牢模式的“经验”牵着鼻子走,无法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进行优化调整,导致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都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固定要素对知识点开展教学,很少会综合考虑基本学情,对教学预防方案进行调整,从而影响到了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点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人员必要具备的观念,也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摒弃传统、滞后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通过对课程实施标准和实施方法的创新,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知识探究和实践,促使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建构过程,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创新性原则

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视域下,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路和方法显然是不适用的,为此教师必须要摒弃以经验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遵循创新性原则,根据学科素养培养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增强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适配性,最大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增强教学效果。

(三)开放性原则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将课本知识内化为具体的思维方式和道德品质,推动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而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将理论学习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将课本知识吸收内化。为此,教师需要遵循开放性原则,为学生提供自我表达和展示的平台,促使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创新路径

(一)创新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对于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因此,教师应意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通过对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充分体现出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针对以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缺乏有效互动、学生主体性难以得到体现的问题,教师则需要就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创设一个相对自由、民主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有更多自由表达和自我展示的机会,凸显学生主体性。比如,教师可以将生活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知识探索和建构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以“网上交友新时空”为例,为了凸显学生主体性,教师则需要一改以往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设计和组织“辩论赛”的方式,促使学生对这一课时的内容进行深入探究。根据教学主题,教师设置“网络交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题,让正反两方拿出论据证实自己的观点。在辩论中,学生可以形成思维碰撞,意识到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网络交友,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案例背景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初中生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其中很多知识都可以给学生的现实生活带来启示。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促进知识内化,增强教学实效性。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则可以通过创设案例背景的方式,促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视角创造性的解释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内化。在案例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一点,即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以“成长的节拍”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成长经历,创设一个学生步入初中时的场景和心情变化的生活化情境。由于学生也有相似的经历,在情境探究过程中就会自动带入自己。同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1.由小学步入初中后,学习、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2.自己面临着哪些压力和挑战?3.应该如何迎接初中的学习、生活。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对案例情境进行分析和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当前的处境,并传授学生面对处境的正确方法,促使他们以积极、乐观心态面对成长的变化,增强课程教学实效性。

(三)开展差异化教学

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且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过程中。不过,在以往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为了便于教学和管理,教师多会采取“一刀切”的教学管理模式,导致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体现,限制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人员应引起重视,并通过采取差异化教学方式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了推动差异化教学有序实施,教师可以采取分组分层教学策略,即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将学生合理分层,然后再结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和指导策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获得相应的进步和提升。

以“活出生命的精彩”为例,教师可以按照科学的分层分组原则,将学生分为快、中、慢三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比如,让慢层次学生搜集整理关于实现生命价值的名人资料;让中层次学生结合资料分析和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快层次学生综合讨论和分析的结论,阐述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精彩。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可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并在相互帮助和促进的过程,更加高效地完成对知识的探索和建构,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四)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具有反馈、监督、激励和调节等重要功能,提升教学评价有效性对于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基于核心素养视域,应对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提升教学评价有效性。首先,教师应采取多元主体评价模式,即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可以让学生以评价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评价中,通过师生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增强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其次,在教学评价中,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根据学生的各项表现,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让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发挥教学评价的价值。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视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进行优化创新,有利于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课程教育价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人员应意识到这一点,并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就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具体分析,积极探索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实现对课程教学的优化创新,引导学生在高效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强化自身的综合素养,进而充分体现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超学科”来啦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