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2023-10-29王江燕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
■ 王江燕(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想行为意识、树立“三观”、塑造健康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课堂教学的成效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科素养,还影响着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与未来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自控力,在课堂上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与目标,采用多种方式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重要意义
1.加强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有利于减少他们犯罪的概率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平台越发便利,很多小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而一些不法的网站便利用这一漏洞向人们输送错误的信息,并向外传达违反法律的观念,成年人对此都很难分辨,很多人甚至因此误入歧途。而对于“三观”尚未发育完全的小学生,他们的社会阅历尚浅,更加无法分辨这些信息的真假和对错,所以他们很容易从网上获取到错误的信息,从而诱导他们走向犯罪的道路。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师能够为学生们普及各方面信息的真假对错,让学生们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降低学生们犯罪的概率。
2.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学生们用来自我保护的一种法律武器
小学生们的“三观”尚未形成,他们不了解法律也无法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随着小学生的成长,校园内经常会出现校园霸凌事件,很多被霸凌的小学生由于缺乏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他们大部分都将自己被霸凌的事情隐瞒,并不知道如何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校园内部的事件发生概率上涨,即使很多教师都重点排查了此类事件,也无法彻底禁止霸凌事件的发生。所以,为了降低此类事件发生的概率,教师要对小学生们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让小学生们了解法律的正确用途,鼓励他们积极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基本权益,避免自己受到他人的侵犯。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落后
在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很多教师忽略了这堂课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没有重视对学生们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法治观念的普及。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了主动的地位,整节课堂上教师都在向学生们讲述道德与法治的相关内容,而学生们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的结果往往导致学习效率降低,使得学生无法从课堂上接收有用的知识。因此,教师们必须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2.课堂氛围枯燥
与此同时,在很多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在教授学生们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都希望学生们能够牢牢地记住这些知识。但是因为这些教学内容比较严谨,而很多教师所用的教学方式不正确,因此没有给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呆板的教学方式使得整体的课堂氛围枯燥无聊,也使学生们忽视了这堂课的重要性,从不主动参与其中。
3.很多教材对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表现力不足
当前,很多小学生所使用的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在内容存在着较多的不足,没有充分地展现道德与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给学生们普及足够的法律法规。同时,这些教材中存在着以下问题:大多教材的内容重复率比较高,很多教材的顺序比较乱,内容之间缺乏连贯性,甚至有部分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内容都不适合小学生学习和了解。
三、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科学设计教学内容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道德与法治科目是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学科,其德育价值能否在课堂教学中高效呈现,将直接制约着课堂教学效果。从实际层面观看,基于新时期视域下,尽管大部分教师较为关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但也有一些教师并未切实对教学内容模式细心处理,致使德育不能和课堂教学效果保持较好的一致性。另外,鉴于德育注重理论教学,教师并未从孩子的实际认知层面来解读其中内涵。针对该种状况,教师应该完成好教学内容的挖掘与设计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切实对教学内容做好相应的准备分析工作,需要以孩子的视角为依托,如此方能让教师摒弃教学的理论化,让实际教学内容更切合孩子的实际认知。
例如,在教授《网络新世界》一课时,教师首先应该掌握到网络对孩子来讲是一种较为稀奇的、有趣的、新鲜的媒介,孩子们对其缺乏全面的认识,倘若教师硬是告诉学生要全面抵制不良信息诱惑,那么通常会使其产生疑问:何为不良信息?为何要我们去抵制呢?这样做反而会激起孩子们的探知欲与好奇心。故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教师应该全面思考孩子们会有哪些疑惑或问题,同时引进具有说服性的一些实际生活案例,由此来辅助孩子们理解教材内容。从中领略到道德与法治的德育内涵,这样做不但展现出孩子们需要德育来辅助自身成长,还能让实际案例教学模式更具真实性。
2.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增加课堂知识深度
课堂教学的完成并不仅仅是将课本知识完完全全地传授,而是需要教师将书本中的知识内容以客观、公正、清晰的方式和途径告知学生,提高授课内容的有效性。
比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本节授课内容的知识点事先进行巩固和充实,从而让知识内容更为丰富、深刻。例如,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以及其他的多媒体等渠道,搜索相关的案例和结构图,从而让知识内容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让学生真正体会法治与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项措施也是提高学生们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另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向其他教师寻求帮助,并且应该以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进行教学,从而给学生们做出一个榜样,让学生们以严谨的态度进行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们对于该课程的严谨态度,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一过程中,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既丰富了课堂的趣味性,也提高了课堂内容的真实和有效性,这是对于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深刻发展的积极探索。同时,通过互联网的融入,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社会中发生的事情,从而充分培养和调动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教育目标的价值所在。
3.加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为了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通过建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理论的理解程度,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而且还能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果进行测定,发挥教学评价体系在运用过程中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参与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了解,还能针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弥补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同样也能根据实际情况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内进行成长,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4.拓展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涉及小学生群体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以及法治意识相关的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凭借常规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保障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理解。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围绕创新改革的原则,拓展教学方法,确保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以《传统游戏我会玩》为例,其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丰富课余生活,同时对传统游戏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产生足够的理解。在拓展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应从本章节的内容入手,考虑到传统游戏本身对学生有较强吸引力,可以将课堂迁移至户外(操场),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游戏活动。对学生而言,户外教学的形式有更强吸引力,而教师在确定传统游戏项目时则要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尽量规避常见的传统游戏,如此才能拓展学生对传统游戏的认知。游戏过程中,教师要以活跃课堂气氛为主,不断观察每一位学生的状态,在解析传统游戏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时,同样需要把控节奏,确保学生可以充分理解。
再如,在《请到我的家乡来》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展示出自己家乡的风貌,从地理位置、人文特征以及风俗习惯做出详细的介绍,也为了让所有学生可以了解到其他同学家乡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专题手抄报活动,要求学生围绕自己的家乡绘制一幅手抄报。当然,多数学生可能经验不足,此时教师应当以自己的家乡为例,当堂展示手抄报应当展示出哪些内容,又有哪些方式可以让其他同学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当学生在绘制手抄报的过程中,需要咨询父母,或者上网搜集和自己家乡有关的内容,由此进一步提高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对于所有学生来说,浏览其他同学的手抄报可以直观地了解到一些城市的大致情况。
5.组织开展主题月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法治意识
小学生受到年龄和经验的限制,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各章节时出现最多的情况就是理解不深,无法将课程内容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为了解决上述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主题月学习活动,通过延长单章节教学时间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道德法治意识。需要重视的是,教师在确定学习活动主题的时候应当结合时事政治,让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被更好地调动起来。
以《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章节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知行合一、知法懂法的主题学习活动。首先,教师每堂课需要利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开展普法宣传,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民法典》进行分享,并要求学生按照学号顺序上台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法律法规。开展普法宣传,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其次,为了让学生主动联系生活,在遇到问题时懂得如何利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师应当导入案例,并组织开展讨论会——他校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平时性格较为内向,且身形瘦小,近期遭受了同校六年级学生的霸凌。如果你是他的好朋友,应该怎么样帮助他,请大家集思广益,结合《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章节的内容进行讨论。在案例的支撑下,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会主动联系到自己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类似的情况,进而会把自己也带入到案例的情景之中。而在具体讨论的时候,每一位学生又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并在听取其他同学发言时迸发出新的思路。
6.翻转课堂提高探究式教学频次
课改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即需要通过革新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道德与法治各章节的内容。对教师来说,实践过程中可以借助翻转课堂来提高探究式教学频次,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以《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章节为例,该章节的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提高秩序意识,使其能够在学校或者日常生活中遵守公共秩序。为提高该章节教学工作的有效性,教师可以设置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拟定课堂秩序,包括坐姿、课堂表现以及行为准则等方面的内容,最终共同商定出一套完整的课堂秩序实施方案。对目前小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后会发现,大多数小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较为明显,强制要求其遵守课堂秩序则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而通过学生群体自行讨论确定的课堂秩序实施方案,则可以起到良好的约束效果,由此可以提高学生讲秩序的意识。
再如,以《国家机构有哪些》为例,由于大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相关的内容,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不同机构的职责,可能无法使学生有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布置课前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利用课下时间搜集并整理国家机构的具体职责和工作范畴。课堂上,教师应组织学生有序地汇报,每个小组逐一上台和其他学生分享自己整理的信息。以探究式活动的形式组织开展教学工作,可以促使学生对我国国家机构的构成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在整理信息和汇报时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我国国家机构的理解。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学生学习道德、法律知识的基础,虽然之后在学习生活中学生还会多次接触到道德与法律的知识,但是小学阶段是一个打基础的环节,在小学的时候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道德、法治知识基础,对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活会有很大帮助,这也就要求教师要尽心尽力去教授学生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让学生都可以学明白、学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