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分析

2023-10-29赵文萌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中心初中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初中语文

■ 赵文萌(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中心初中)

语文是我国初中教学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新生代的文化底蕴和文学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已经融入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了解较少,同时传统教育理念较深,导致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质量较为低下。为使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需要对当前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情况与加强措施进行探究。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自控能力和认知能力较为有限,同时具有活泼的特点。因此,在语文课程中,学生往往会觉得课程枯燥,容易受外界影响,上课效率较为低下,学习成绩也因此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语文教学,通过计算机将课本知识以图片、视频等较为新颖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在教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有趣,让学生更愿意主动在课堂中集中精神学习知识,以有趣生动的形式将知识传播给学生,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奠定基础。

2.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往往较为枯燥,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主要以口头讲授为主,滔滔不绝的文化知识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同时,学生在课堂中也无法保留主体地位,只能被迫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忙碌地记录知识点。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常较为有限。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融入信息技术,能够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营造轻松、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以一种轻松、专注的状态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另外,初中学生对事物通常较为好奇,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索意识,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知识多样化呈现更容易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探索新事物。这种新的教学方式能够顺应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降低学生对学习的抵触心理,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索意识,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3.为课程信息的储存提供便利

初中语文具有知识点繁多的特点,这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普遍初中学生觉得语文课堂枯燥、知识点多、笔记整理困难等,在课余学习中会更加偏向学习数学等理解性学科。而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中的融合能够为教师开展教学和学生整理信息提供便利,使学生不需要在课余时候花费大量的时间整理课堂学习笔记,课程学习也会相对轻松。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教科书以及教学任务处于一直变化的状态,教师需要根据教学材料以及教学任务的变动及时修改课程教学资料。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得教师在修改教学资料时不需要大费周章,同时还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料,让学生能够以轻松的状态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信息技术设备能够更好地保存教学资料,同时具有可操作的特点,学生能够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设备更好地学习知识,掌握语文课堂学习的主动权。

4.有利于文章人物呈现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属于叙事类短篇小说,在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描述以及人物性格展示上具有独特的文字表现形式。这也就决定了学生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才能够掌握作者想要刻画的人物形象以及学习人物的优良品质。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往往需要根据作者的寥寥几字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情感变化,导致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人物时也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在信息技术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后,教师能够利用先进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文章主人公的形象变化,以影片、录音等形式直观地向学生呈现文章人物形象,对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意义重大。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现状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合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实现情景式教学,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但是,在现阶段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部分教师基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优势,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在教学时缺少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往往是使用现有的课件进行教学,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目标的改变而及时修改教学课件,导致教学活动缺少个性化,信息指导也过于广泛。另外,部分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呈现出内容碎片化的特点。这部分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听、读、写等基本能力,常常会使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相关技能,在课堂讲授的内容过于局限,往往只是对课本的文章进行解读,忽视了对课外知识的拓展,导致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另一方面,学校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同样存在问题,部分在应用信息技术时更加侧重于对硬件设置的建设,在软件建设上的资金与精力投入远远不足,导致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缺少充足的教学软件资源,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开展困难。其次,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设备浪费问题。这些学校大多已经完成了信息技术建设,在软硬件上的投入也能基本满足教学活动的开展。但是,这部分软硬件设备却未能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导致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与其他学校存在较大差距,学科教学水平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此外,部分学校的教师队伍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存在能力不足或重视不足的问题。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因为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而对现代化信息设备产生抵触心理,还有部分教师由于能力不足而无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在课堂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此外,部分学校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方案上缺乏科学性,导致应用水平无法提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不明显。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原则

针对当前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加以重视,在开展相关教学实践活动时,教师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坚持整合思想为指导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应该以整合思想为基本指导,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工具,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获取信息和探索问题。在应用时切忌过分依赖,要坚持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让信息技术能够充分发挥教学工具的作用。

2.坚持探索教学原则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合,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学生探索知识的海洋提供了平台。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以探索性教学为原则,不断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让学生转变被动学习的状态,进而通过信息技术获取更多的知识。

3.坚持创新与实践并重的原则

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时切忌故步自封,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坚持创新与实践并重的原则。通过创新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4.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扮演好引导者角色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素质教育,相关教育改革政策的落实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学生在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背景下,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发展创造能力,以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

四、促进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措施

1.补充教学资源和教学容量

初中学校教学资源的充足程度直接影响着语文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对学生学习思路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作用。在传统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教育资源仅局限于教科书和相关参考书籍,在课堂上也只能利用仅有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上诵读,学校无法向学生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教学质量也因此受到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更无法得到充分培养。因此,在教育改革中声明,学校应该重视对教学资源的开发,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要以教科书为基准,还应该重视对其他教学材料的挖掘,为学生拓宽思维提供有利的物质条件。对此,为促进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要重视对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对网络平台上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并做好筛选和甄别工作,避免学生由于不能有效甄别网络信息而选择错误的教学资料。

例如,在《望岳》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泰山的风貌,让学生在视频和图片中感受泰山的巍峨,体会诗人杜甫在身临泰山时的感受,让学生由此对诗人的情感和诗中描绘的情景有更深的了解,方便学习诗中的写作技巧。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点,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难点进行解剖,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氛围

在初中教学中,语文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同时语文的学习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在讲授知识点时也较为枯燥,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学习效果也难以达到理想状态。对此,教师要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营造良好、轻松的教学氛围。

例如,在《沁园春·雪》一文的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文章进行讲解。一方面,由于学生对毛泽东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师在介绍作者时可以简略带过,要重点讲解词的写作时间和背景,让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词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让学生直观感受词所描述的场景,将“情”与“感”结合,更加深刻地领略毛泽东主席在创作这首词时的情感,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避免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保障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3.推动发展教学创新

要想从根本上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习,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利用信息技术搭建良好的信息教学平台。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往往会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导致学习质量较为低下。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融合,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这一特点,与学生共同搭建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以网络为连接,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交流,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另外,还可以加强学生间的协作,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协作学习,加强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共同提升学习效果。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针对部分学校存在的信息技术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学校应该加以重视,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学校要重视加强专业型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弱的教师,要开展专项培训工作,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信息部门要重视信息技术建设,搭建良好的信息技术平台,不仅要重视硬件设备的建设,还需要关注软件的建设,以此提升信息技术的建设水平,为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此外,教师要重视自身能力的提升,在课余时间不断探索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融合策略,提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水平。

总之,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的融合,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对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当前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加以重视,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策略,以此推动教学体系的改革,推动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