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
2023-10-29王建业东平县东原实验学校山东省泰安市
■ 王建业(东平县东原实验学校/山东省泰安市)
课堂提问其实是现代教育中衍生发展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课堂艺术,也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来说,提问环节必不可少。语文不能只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在教师进行输送知识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学生的理解效果,提问环节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堂提问对学生进行启发式诱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转变思维模式,从而获得一个更好的课堂效果。
一、初中语文课堂的现状分析
1.缺乏有针对性的提问
语文学科是诗意而又充满艺术的一门学科,所以语文学科的提问环节同样应该充满艺术性,无论是提问方式还是提问内容,都应该是艺术的、美好的同时又具有针对性的。但是在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的提问都是盲目而随机的,没有针对性。很多教师都是学到哪提问到哪,学到哪个章节提问到哪个章节,泛泛而谈,没有重点地提问学生,提问内容也是浅层次的,不具有代表性。总而言之,语文教师没有根据所学的内容深挖课本分析,并根据分析出来的思想层次理念去提问学生。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一般提问的都是一些好不好、对不对等等只需要判断对错的、停留在表层的浅显问题,提问这种浅显问题显然是没有意义的,不能够深挖学生的思想,也无法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总结,无法激发学生深度总结篇章大意的积极性,以至于拉低了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在语文课堂中,语文教师的提问内容应该是具有针对性的,要带有目的地去引导学生深层思考,深抓课文内容,思考篇章主题,升华精神境界。
2.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不只是语文学科,很多其他学科也是这样盲目追赶课时进度,盲目注重给学生输送大量知识,课表上满满的都是教学目标,一整节课几乎都在赶教学进度,留给学生自我消化思考的时间不多。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如果盲目地追赶教学进度,就压缩了语文的提问环节,也就是说,语文教师经常在抛出一个问题之后,就立刻提问学生回答,而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不多,再加上很多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强,会因为没有提前做好准备而出现紧张、焦虑、结巴的情况,最终导致整个问题的回答效果差,这也容易打消学生在语文提问环节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时,部分教师还出现了专门提问学习好的学生,提问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有效压缩提问环节的时间,省去不必要的评讲评析,更好地追赶教学进度,但这种情况也是不对的。只提问学习好的学生,就忽略了中低等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利于精准反馈语文课堂的学习效果,教师往往容易出现一叶障目的问题,错把学习好的同学的学习情况当成全班的学习情况,其实不然,这样的提问设计两极分化,更不利于语文课堂中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
3.缺乏精准、有效的评价
在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环节中,很多语文教师只停留在提问环节的表面,没有真正意识到提问环节的重要作用,部分教师在提问完学生后会直接选择让学生就座,并没有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及时、准确、有效的分析评价。其实,评价学生的问题回答情况是非常重要的。还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只是简单地评价好不好、对不对,这种提问的设计效果也不佳,学生在回答完问题之后更需要的是教师精准、及时、有效的评价分析,要根据教师的评价分析去找出自身回答的不足并及时反思改正。如果教师只注重提问而不注重评价分析,甚至对于学生回答的精彩之处不做任何点评,那么长此以往就会打消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应该清楚,提问不应该只是教师的权利,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让学生根据回答问题中的疑惑来反问教师也未尝不可,这点也是今后语文课堂提问环节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才是语文课堂上学习的主体,提问环节的重心应该是学生,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提问环节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从而提高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
1.丰富提问内容,优化提问形式
语文课堂的提问环节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控课堂进度,同时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所以,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提问环节,丰富提问内容,不要为了盲目追赶教学进度而压缩提问时间、降低提问质量,使提问环节丧失其原有存在的意义,语文教师在提问环节中提问的内容应该具有针对性,针对本篇文的学习内容、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提问。在提问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明确提问目的和提问方向,注意引导学生的回答方向向课题方向靠近,对学生进行启发式诱导提问,帮助学生转变思维模式,同时,语文教师也应该转变自己的思维观念,突破传统课堂提问环节的模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思考,改变原有“一提一问”的问答模式,可以适当开启“一题多问”的模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回答方向,同时也可以根据一个问题延伸多个扩展方向,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在提问内容的设计环节上,教师的提问内容应该采取层层深入的方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教师选取的提问对象水平也应该恰当,提问的目的不是为了难倒学生,更不是为了贬低学生,打消学生的自信心,而是为了鼓励学生思考,培育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学会根据题目的难度来选取适合回答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课堂上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在语文课堂的提问环节,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逆向思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反推问题的正确答案,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转换思维模式,这样或许能够收获出其不意的教学效果。
2.抓住最佳提问时机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学会善于抓住提问的时机,尤其是要注意在学生困惑的地方设置问题。初中学生的思维比小学生更加成熟,有一定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与此同时,这种成熟度并不高,初中生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所以教师就要学会在学生的思维障碍处进行设问,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转变思维模式,提高学习能力。在新旧知识学习的交接点上,语文教师可以抓住新旧知识的紧密联系处,根据两者的联系进行适当地发问,如此既能够很好地复习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也能够为接下来学习新的知识做铺垫,打下一定的基础,使学生顺利地完成知识的迁移和渗透,自然地融入新知识的课堂。初中语文虽然不像数学、物理、化学那样存在逻辑理解上的重难点,但是它也对学生的思维提出了一个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深入思考的能力,能够深度理解语文知识内容。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令学生最为感到吃力的其实是古诗词部分,古诗词晦涩难懂,是旧时代文人士大夫的思想结晶,与现代的白话文具有一定的差异。两者的差异性也注定了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会遇到语言理解障碍,而这个障碍点就是语文教师设置问题的时机点。在语文古诗词学习的课堂上,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古诗词理解的重难点,巧妙设问并及时发问,在问题中给出学生的思考方向,引导学生突破思维障碍,进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和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把握问题的度,活跃课堂氛围
语文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置符合学生水平的问题,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设计问题,这样容易导致问题设计过难,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往往会出现在课堂上抛出一个问题之后,无人举手回答的寡淡现象,这也使得台上的语文教师出现尴尬的状态,制约了语文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度,从初中学生现阶段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问题的设置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难度兼顾班级整体水平,有易有难、难易结合地覆盖全体同学,如此才能实现最好的提问效果和最佳的提问效率。此外,语文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也应该把握好提问频率,提问不应该过于频繁,过于频繁的提问,会让初中学生的思想长期处于疲劳紧张的状态,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提问的问题也不应该过少,过少的提问次数会使学生容易在上课过程中出现走神、开小差的现象,这样会降低教学进度,制约教学效率的提高。最后,语文教师的问题设置不仅仅要注意深度,更应该注意问题设计的广度,应从多元化的角度去设计问题,在提问的过程中,适当添加一些拓展性知识以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这也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
4.注重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因为初中生来自不同的小学,而不同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都是不同的,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上也并不相同,也就是说,这些初中生的基础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性应该成为教师问题设置的考虑对象,语文教学的对象是面对全班整体同学而不是单独某一个同学或者某一群同学,所以教师应该一视同仁,在问题的提问环节应该注重分层次提问,问题有难有易,既有适合好学生提高思维深度、拓展思维宽度的问题,也要有适合水平一般学生的巩固基础、突破重难点的问题。例如,对于语文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应该设计的是开放性、拓展性问题,对于语文基础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设计的是重基础、抓知识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分层次设计,不同水平的学生匹配不同的问题,面对全班同学,要综合考虑后再进行提问,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去回答适合个人能力和水平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以一种更加积极配合的状态跟着教师的节奏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使提问环节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5.巧妙设置问题
教师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要巧妙地设置问题,精巧构思问题设计的原则要根据行文内容、行文重难点,设计出具有实际存在意义的问题。同时,问题布局也应该能打基础、抓重点,教师的提问也应该具有巧妙的艺术性,教师应该以一种活泼生动的语气对学生进行提问,以此活跃课堂的氛围,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走入学生的心灵,切实地为学生设计问题并进行巧妙提问。
例如,教师可以以一则启发式视频或者案例来抛砖引玉,在学生情绪最为高涨的时候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巧妙发问,让学生既感到新颖,又能学到知识,如此才能够收获良好的提问效果。
6.及时做出评价分析
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提问过程中只注重提问的形式,而不注重提问的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回答结果,也就是说,教师缺乏对学生回答结果具体、精准的评价分析,这容易导致很多学生陷入语文学习的困境,找不到语文学习的方向,摸不准语文学习的重难点,制约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其实,课堂的提问环节就是语文教师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最好时机,对于回答问题正确的学生,教师要毫不吝啬地给予称赞表扬,让他再接再厉;对于回答失误的学生,语文教师也不要过多地指责批评,而是要表扬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积极态度,端正其思想观念,并对其错误之处进行分析指导,帮助学生纠正,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优秀之处,培育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才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提问环节中应该做的事情。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的课堂提问环节中要注重提问的艺术,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充满艺术性的学科,所以提问艺术也至关重要。在目前的语文教育阶段,很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时语文知识过于枯燥,而提问环节就可以减弱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过度反感,将语文知识以一种新颖有趣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减轻语文教师的教学压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一种更好、更高昂的精神状态融入语文学习的过程,这才是提问环节真正的艺术魅力所在。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值得我们不断分析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