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有效策略探究
2023-10-29李彩霞石家庄装备制造学校河北省石家庄市
■ 李彩霞(石家庄装备制造学校/河北省石家庄市)
针对中学教育中基础性、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较强的语文学科,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立足于教材内容,不断挖掘教材中的经典文学、民族文化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熏陶,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事物认知能力、思想水平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学语文教师需要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和落实,充分发挥出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对语文教学进行改善与革新,引入一些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为学生提供赏析作品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
一、文学作品鉴赏的内涵
说到文学作品鉴赏,有的学生可能认为这是一种很高端的学习方式,因为文学领域博大精深,如果想要具备鉴赏能力,那么一定要阅览群书,才能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鉴别、赏析。其实不然,文学作品鉴赏主要是基于阅读文学作品所获得的真实感受,以此来进行审美、创造的活动,可以说在进行文学作品鉴赏期间,对看待事物会始终保持一种非功利性的心态,能够在精神层面上取得更好的状态和更愉悦的心理。同时,文学作品鉴赏是对学生审美认知的一种启发,能够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在鉴赏中培养情感、对作品的审美和热爱,以此满足精神上的需求。另外,文学作品鉴赏还是一种二次创造的活动,在鉴赏的过程中,可以对文学作品进行修饰、改善,赋予其更多情感和色彩,彰显文学特点、审美、个性,使文学作品更为丰盈。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意义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知识的积累、时间的沉淀,才能实现跨越。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系统性地分析文学作品,包括生活图景、艺术形象、人物特征、人物性格等方面的内容,分析其是通过怎样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如此就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文本分析、探究思考、理解判断、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接触到了丰富多样的写作手法,领会了不同风格的写作技巧,从阅读和写作方面都能有所提升。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这四大基本能力都是一种质的提升,在学习文本的同时,能够锻炼学生的四大能力,使其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分析文本,从分析文本中提升理解能力,再由理解带动思维认知的提升,自然而然地完成文学鉴赏过程。
1.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中学通常情况下更倾向于专业性知识的学习,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对学生未来发展、职业规划等方面稍显重视,但是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无论是今后继续就读,还是参与就业,语文都是当今不可忽视的重要学科,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认知和今后的发展。如果语文基础没有打好,语言文字能力薄弱,那么今后步入社会就会在理解上显得格外吃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具备识文断字的能力,在今后生活与工作中,涉及一些专业性术语,以文学鉴赏能力助力学生成长。
2.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能够帮助学生规划学习思路、知识框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一个人所表现出的知识、能力、精神、观念、情感、人格等包含众多因素,而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准、个人内涵及修养是教育的核心。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改善当前教学现状,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和落实,充分发挥出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对语文教学进行改善与革新,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
3.提升社会生存能力
在受教育阶段把语文学科学好,对今后的职业发展、社会生存等各方面都会有所帮助,中学生若只有专业技术,缺少文化基础也是难以立足的,步入社会不仅要有专业技能,还要具备社会生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如果没有学好语文学科,文学基础薄弱,在与他人沟通交流上也会产生一定的差距,同时对看待事物的角度、判断等方面的能力也会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认真研读教材、细品文本,打好文学基础,为今后融入社会环境做好铺垫。
4.提升学生个人素养
文学鉴赏饱含深意,学生在阅读、学习、思考、实践中能不断完成自我成长,修复自身的短板,以达到“终身成长”的目标,创造和实现人生更大的价值,赋予生命更丰富的意义。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实现知识范围的拓展,认知层次的提升,思考方式的转变以及个人技能的发展,这学生有一种潜移默化又深远持久的作用,文学会带给人们更多的力量。我们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学的价值是不可量化的,持续被文学作品熏陶,给学生带来的是由内而外的提升。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策略
1.注重文学鉴赏,创设互动课堂
在中学教育中,教师应当在语文文学鉴赏方面提高重视度,同时要增加一定课时量,让学生们有更多机会去接触文学、感知文学,在文学作品中赏析、评判、审美、体会,这对每个学生来说会是由内而外的提升。一个人持续被文学作品影响,往往会先从思想开始发生转变,当领略过足够多的优秀文学作品,感受过足够优质的文学作品,内心就会产生一种自信,而伴随自信而生的是眼界和知识,看待事物、思考问题的方式也逐渐优化。正因如此,在语文教学中增加文学鉴赏课时量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应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结合语文教材营造不同的课堂环境,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相互分享文学感受,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在文学鉴赏中,不难发现文学作品的类型颇多,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文学作品进行商讨,并参与角色的扮演,深入了解悲剧、喜剧,获得不同的感受,进而换位思考揣摩文学作品的内涵,发现文学作品中独特的闪光点。在课堂之上,师生互动也十分重要,教师通过引导和启发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通过文学鉴赏让学生们找到更多的乐趣,同时彰显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对文学鉴赏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呈现出一个多样、趣味、灵动的语文课堂。
2.古诗词鉴赏,深入文学赏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根和魂,孕育着中华人民敢于追求、自主创新、实现梦想的奋斗精神,体现了中国精神、中国特色下的灿烂文化。而古诗词是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古诗词的美妙和韵味,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情画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社会观。语文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与各个学科存在紧密联系,学好语文是学生的一项学习技能,而古诗词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古文、诗词鉴赏能力,使其从中掌握古文创作的技巧和方法,既深入又全面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在含义,感受古文词句的美学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情怀。不难发现,古诗词的整体篇幅短小精湛、浅显易懂,并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于中学生来说,古诗词这种文体形式并不陌生,但真正深入理解、潜心分析仍会略显吃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全新教学方式,以往全程翻译已成为过去式,用轻松、趣味的方式接触古诗词,发现古诗词中蕴藏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人文内涵、精彩故事,同时能够感受到句与句之间的韵律,在大声朗读过程中押韵,激发学生对古文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词,并为学生介绍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品味其语言和意境,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以及革命情怀,深入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品读、诵读来感受词中意境、把握词作的情感,并与《沁园春·雪》这首词进行对比。在此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引入相关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这样的过程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完善,使其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产生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精神。
3.挖掘教材文本,品味文学之美
在语文教学中,文学鉴赏包含语言、主题、写作手法、风格、背景等内容,其中语言和主题可以说是文学鉴赏中的基础,需要学生对此精准把控,从语文教材中深入挖掘,品读文学作品之美。在文学世界中,一个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形象、流露出的真情实感等会比较抽象,而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文学作品中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写作手法,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品的语言特色,学会运用各种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技巧,掌握对文学作品的文体结构。另外,文学作品的核心部分要属主题,其贯穿文本始终,在鉴赏中需要了解隐藏在创作背后的内容,即作者生平、背景、经历等,体会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年代,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文章内涵,对整个文学作品形成自己的定位和理解。
例如,在学习著名作家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作者采用了以景抒情、以情叙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可以让学生们共同鉴赏这篇抒情散文,分析故都的秋的特点和丰富内涵,并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来欣赏本篇课文的朗诵,共同赏析图片品位故都的秋,体会作者对具有浓厚北国地方特色的人情风物怀揣的热爱之心,同时流露出深切的民族之情。通过这篇课文能够反映出作者高雅的人生境界,让学生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又如,在学习《雨巷》时,这首诗的意境非常唯美,在朦朦胧胧的意境中,从诗中走出一位像“丁香一样”的姑娘,作者通过诗句来抒发出对“她”的向往。在对这篇诗歌讲解之前,教师先为学生介绍这篇诗歌的作者、背景等,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力量为学生播放专业朗诵者朗诵的《雨巷》,浑厚的声音、优美的背景音乐、真情的朗诵,把这首诗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的前期铺垫,可以让学生对这首诗歌产生学习兴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甚至迫不及待地想要朗诵这首诗歌。这时,教师安排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个组朗读出各自的特色和风格,深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从中感受文学带来的无限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以及文学情怀。
4.课外知识延伸,捕捉精彩文学
语文作为每一个学科的基础是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门课程,如果没有学好语文课程会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涉及数学学科题目的理解和历史、政治等课程内容的理解。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阅读是重要途径。高效的阅读锻炼的是学生的语文思维,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能够使自身的知识视野、思想认知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教师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加强学生整本书阅读尤其是阅读名著的能力。
名著是历史的回音壁,自然的旅行册,是真善美的化身,是人生生活中珍贵的一片净土。阅读名著,能够从字里行间中穿越千年,了解几千年的文明史,凝聚人类智慧的结晶。从名著中,了解一段精彩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名著可以给读者带来真实的阅读体验。文学名著与工具书截然不同,不会直截了当地告知答案,也不仅仅是故事的跌宕起伏,情节的精彩纷呈,而是通过阅读来提升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具备总结事情发展的规律,这会给学生带来积极向上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下提升其思想认知,使其了解到世界的发展规律。此外,这些文学名著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能使个人思想不断优化,让学生受益终生。在教学中进行知识拓展,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名著前扩大自身的知识储备,进一步了解名著周边的事物,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在投入阅读时,自己的角度、观点就会大不一样;另一方面,通过知识延伸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真正实现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期间应当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不仅要认真研读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延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在鉴赏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