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2023-10-28梁馨熠

北京青年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新形态现代性文明

梁馨熠

摘  要: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对人类以往文明形式的革新性超越,冲破了如“文明对抗论”、“文明单极论”、“西方文明优越论”等以资本逻辑为话语原则之狭隘主张的内在局限及困境,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引领全球文化互融互鉴,推进全球建构文明新范式、塑造文明秩序新格局等系列举措中所体现出的民族自觉、历史自觉和价值自觉。对青年教育而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提出不仅革新了新时期中国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话语体系,指明了当代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时代问题,并且明晰了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未来使命和前进方向,这对深耕青年意识形态“教育什么”、“为何教育”及“如何教育”意义重大。

关键词:人类文明新形态青年意识形态

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要义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在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基础上,对当代国际国内现实课题和时代之问的积极回应,也是新时期中国引领世界文明形态实现升级跃迁的先进成果。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中国在人类文明发展及意识形态理论上所实现的这一“术语变革”和伟大突破,不仅破除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统治下的意识形态神话,并且在科学判断人类文明和意识形态生成逻辑、历史演变、发展趋势之基础上,准确描绘出合乎历史运行规律的新型文明图景;其内在的核心要义不仅为未来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元素,也为新时期我国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守正创新提供了新视野、新理念、新要求。

(一)制度根基:坚持党的领导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要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全国人民,历经国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尘的历史劫难,矢志践行“民族复兴”的初心使命,成功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全新道路,迎来了国家富强、开放自信、文明革新的辉煌气象。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当代中国所实现的伟大变革不仅超越了西方资本逻辑“单线突进”式的现代化模式,并且在国家政治体制、经济结构、社会运行、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创造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全新“现代性”和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历史与实践证明,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在现实性与理想性的有机结合中,形成有效驾驭资本、超越资本的新型现代文明,从而为全球其他国家提供了实现现代化文明发展的新样式和新路径。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自我革新和永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根基,并且提供着永久向前的不竭动力。同时,人类文明新形态内在的科学内核和自觉的历史向度,也为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提供“精神养分”和价值指引,更为国际国内合理应对由文明差异或意识形态冲突所带来的困境和危机提供了全新方案。

(二)实践征程:人类文明新形态熔铸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在论及“现代性问题”时,马克思恩格斯经典理论主要表现为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其批判的前提性逻辑。具体来讲,马克思认为现代性在“市民社会”历史运动的客观进程中,的确有其值得肯定的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由现代性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提升和物质资料的日益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这也即是说,马克思恩格斯对现代性问题所给予的一定程度的承认与肯定,是就其在推动传统封建社会不断实现变革、更新与再造中所表现出的进步意义而言的。但另一方面,马克思又强调,我们对“现代性”的理解应始终保有其历史性维度与生成性、超越性意义。这表明,现代性的发展始终要被视为在人类历史整体发展中的某一个环节、阶段。它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也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被扬弃、被超越。正是基于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判断与辩证原则,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现代性”,在本质上仅是经济的片面发展和资本推动市场畸形运动的“一元现代性”。真正的“现代性”应是在克服了社会关系的物化,扬弃了人与物、人与人的异化之后,在人类社会各领域所表现出的文明程度的整体性进步与系统性提升。在当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以马克思恩格斯现代性的科学论断作为根本遵循和指导思想,在继承以往一切文明积极因素之基础上,全面推进我国社会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领域实现系统性、整体性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了对“现代性即资本至上性”在固有循环打转这一根本困境的有效超越。因此可以说,一方面,新时代中国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道路,为人类摆脱与扬弃西方文明对资本合理性采取永恒化和绝对化抽象理解桎梏,以能形成既合理利用资本、规范资本又超越资本的新型现代文明,提供了重要的道路前提。另一方面,新型现代文明也为引领、规范现代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发展,保持人的自由个性和现代性发展间的张力关系,促进人类社会向更高阶层的文明形态不断迈进,提供了具有世界意义的变革范本。

(三)价值旨归:“人民为中心”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主张

以往一切的人类文明,在政治上无一例外地体现着某一特定阶级的特殊利益。当代中国提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新”,在本质上是以“源于人民”“兴于人民”作为内在的价值尺度与根本追求,因而完成了对人类文明,尤其是对以往政治文明的真正超越。首先,人类文明新形态“源于人民”。这即是指,其作为人民群众历经伟大实践的历史成果,始终植根于人民主体在认识和改造客体世界的现实活动之中。这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2],人民群众是文明创造的历史主体,人民的物质生产活动是文明优化革新的根本动力,人民的思想与精神是构成文明的基本要素。因此,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并非是某个个人独立意志的体现,而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本质力量经由思想认识加工的外在显现。其次,人类文明新形态“兴于人民”。这即是说,人类要想迈向更高的文明境界、实现新型文明转型,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判断一种文明是否先进,要以其能否促进人类思想进步,能否使得主体获得能动、自主地摆脱思想束缚的能力,能否使得主体锻造出免于遭受来自物质、资本、科技、虚假意识奴役的批判精神。简言之,关键要以其能否真正促进人类在精神层面实现自由解放为根本依据。而相对应的,人类文明也只有依靠人民主体不断发挥自由、批判的精神力量与集体智慧,才能实现不断优化、自我革新。时下全球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刻,在新兴技术与全球化的双重催化下,人类文明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同一时空,新旧文明交汇冲突、意识形态碰撞、重组。在人类文明历经深刻变革的重要关头,党和国家准确把握文明发展的演进规律,深刻揭示文明的本质特征,充分重视“人民主体”在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时刻“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3],最大程度地推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与完善。

(四)意义图景:“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然逻辑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推动全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倡议表明,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应当摒弃西方世界广为流行的“独霸”“独占”“独尊”的狭隘思维和“中心主义”“一元主义”等独尊思想,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并不只有一种模式、一种社会制度。人类的思想文明纷繁多样、各有所长,这既是由文明内在属性所决定的,更是理应被世界各国所承认、遵循的客观事实。新时代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开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不以扩张主义为出发点、也不以霸权主义为必然归宿”[4]的民主、开放之路,更是以人类共享式发展实现人类和谐共处的新文明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其现代化的丰硕成果与伟大成就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中华民族历经艰辛探索,不仅实现了民族振兴、国家崛起,同时也向世界证明,并非所有文明都要以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为其最终归宿,人类通往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可以是多样的,而并非是唯一的。因此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然归宿,蕴含着真正意义上的文明超越。人类文明作为“共同体”中的重要组成因素,应体现出其作为整体“之一”的积极效应。这即是说,全球各国文明并非仅仅要止步于吸收对方的有益成分来充实和提高自身文明,而是应当跳出两者文明碰撞的思维禁锢,“从全人类文明发展的总体高度,对东西方文明都进行超越”。[5]唯有如此,才能在文明大交汇的基础上构建起人类新文明,以文明的整体交汇促成各文明升级,从而构成文明新形态的自觉意识。

二、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当代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意义

时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时刻,全球治理、世界格局、国际秩序均处于深刻变革与转型重组的关键阶段。面对当前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纷繁复杂、激烈交锋的严峻形势,习近平总书记从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强调:“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共同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之路。……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差异自古就存在,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属性。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多样性是客观现实,将长期存在。……各国应该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基础上实现和平共处,促进各国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注入动力。”[6]立足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青年意识形态教育面临全新的现实形势。青年教育工作者们应做到积极响应时代发展要求,坚持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时刻以培育青年筑牢理想信念为实践自觉,以弘扬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精神内核为价值指引,着力优化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推动当代中国青年教育在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迈向新境界、新高度。

(一)應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挑战

所谓“百年未有之变”,是指当前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一系列根本性变化或历史性变革。具体来讲,这既包括在当前全球范围内,经由国际主要行为体间力量博弈后所形成的,关于国际格局、治理秩序、发展模式、科学技术等领域的结构性、系统性、复杂性的客观之变;同时,也包含着人类主体在现代世界发生诸多重大变革的前提下,对客体世界进行再认识、再思考、再反思,从而在主观思维方式、主体行为方式上所发生的广泛而深刻的主观之变。总体来看,一方面,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为当代中国实现伟大崛起提供了新的机遇、新的视野。另一方面,“百年未有之变”又不可避免地包含着新挑战、新风险、新任务。就国家意识形态问题而言,在当下国际社会中,意识形态话语权博弈与斗争已成为大国竞争的新焦点。这尤其表现为在东欧剧变后,以亨廷顿、福山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大肆鼓吹“意识形态终结论”“意识形态淡化论”“文明冲突论”等政治论断。他们一边宣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将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一边又试图利用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全球霸权并实现全球扩张提供“战略性”遮蔽。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错误思潮、极端主义对我国主流思想的恶意侵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7],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在当代,中国青年群体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作为坚守我国社会主义旗帜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保障,不仅是关乎党和国家政治稳定、振兴发展之根本大业,亦是关乎厚植青年爱国情、强国志,增强青年赓续弘扬中国精神,提升青年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的一项基础工程。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8]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凭借剥削和压迫走上现代化道路所根本不同的是,新时代的中国以马克思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为思想指引,致力于开辟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和平发展的新型现代化道路。可以说,立足新时期,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全局就是要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推进实现伟大复兴梦。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则意味着当代中国既要在全面推动国家各领域、各行业高质量发展,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充分享受现代化发展丰硕成果的同时,还应规避现代性要素在运行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祛除技术、资本、劳动、交往在实际运动中产生的异化因素,保持“利用现代性”与“限制现代性”间的内在张力,将现代性转化成为人民群众获得美好生活的工具性手段。因而,在思想层面上,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广大人民获得物质解放、思想解放,未来通向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了“超越现代性”的文明发展新指引。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大成果,不仅标志着新时代中国在现代化伟大实践中超越了旧的单向度现代性文明,更表明社会主义在历经艰难曲折后开始走向辉煌时刻。立足新时期的历史性变革,我们应当意识到当代青年教育所处的历史条件、客观环境都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强国梦”“复兴梦”赋予新时代青年意识形态教育以新使命、新要求。当下,我国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应时刻以“中国梦”武装青年、教育青年,始终将推进和实现“中国梦”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根本内容,凝聚青年意志、汇聚青年力量,助力新时代青年主动肩负起“筑梦人”、“追梦人”和“圆梦人”的时代重任。

(三)引导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意识形态教育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当代中国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应时刻贯彻以青年主体的未来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以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为导向,以促进青年群体在思想观念、政治观点、行为方式、实践创新、品德修养、价值取向等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当代青年群体作为推动新时代中国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中坚力量,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和创造活力。一直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青年、赢得青年、依靠青年,將国家命运与青年未来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9],青年成长成才是国家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性基础。当今,面对复杂而艰巨的时代重任,青年一代如何通过变革思想,实现理念创新、知识更新,以促进我国核心技术转型升级,如何通过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更大成就,以实现自身理想抱负、彰显自身价值,关键在于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发挥什么作用、取得什么成果。新征程上,当代我国青年意识形态教育也应在内容与目标上实现新的变革、新的突破。这就要求在新的阶段,青年思想教育工作不仅要把握社会发展新趋势、顺应时局变化新要求,还应注重认识、结合青年群体成长发育新特质、成人成才新需求,充分挖掘、发挥青年群体的潜力优势和才能特长,将青年一代培养和塑造成为符合时代要求,兼具世界视野、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三、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守正创新的现实路径

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完整而严密的科学理论系统,不仅颠覆了西方现代性文明的话语垄断,并且实现了人类文明在现代发展范式、文明秩序、文化价值上的话语变革。人类文明新形态内在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先进精神、超越向度与包容开放的文明自觉、世界视野,为新时期我国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守正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养分和精神支撑。

(一)以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视野塑造青年教育指导思想

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其独特的“历史主动精神”,立足于全球性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拓宽了人类文明进步的世界历史视域,完成了人类文明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伟大跃迁。人类文明新形态以“人民逻辑”超越“资本逻辑”,以“系统和谐”超越“分裂对抗”,以“各美其美”超越“尽我之美”,开辟了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新道路、新视野。立足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新图景,当代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应积极吸取先进文明新成就,培植文明教育新理念,开拓文明教育建设新格局。首先,应引导青年辩证看待全球范围内的意识形态之争,理性处理我国文明与其他文明、主义之间的差异与异同,使青年一代在叠加多变、相互交织的意识形态对抗、文化思潮冲突、价值观念碰撞中保持清醒头脑。其次,应呼吁青年成长发展要立足人类共同福祉,培育青年以开放、自信、包容、共享的姿态,批判地学习、吸收外来文明的进步因素与积极成果,以长远、开阔的历史眼界和世界视野,接纳、传承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推动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促进人类精神世界丰富发展为己任,以对世界深切关怀为价值旨趣。再次,应不断增强青年群体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补足青年理想信念之钙,铸就青年文化强国之魂,倡导青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青年在保护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实现对中华民族优秀文明和先进思想的代际传承。

(二)以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逻辑设定青年教育整体性规划

任何科学理论从产生到发展,都需要历经具体的、反复的历史演进过程。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以继承性与超越性相统一为原则,对既往人类文明进行伟大革新的历史性结晶。作为“基于历时性考察和共时性对比”而提炼出的新概念,人类文明新形态所“凝练的历史经验”、所“解决的现实课题”和其所提供的“对时代之问的回答方案”构成了自身的历史逻辑。[10]这意味着,首先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提出,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纲领,以全球社会历史条件为客观依据,以历史文化传统、人类已有精神财富为基本底色,历经积淀而形成的体系化的历史成就;其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提出,是对当今全球诸多现实问题和实际困境所作出的科学解答,因此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同时,人类文明新形态中所蕴含的前瞻性视野与超越性价值追求,为人类文明的前途命运与前进方向勾勒出了全新蓝图。相应的,当代我国青年教育工作也应积极贯彻人类文明新形态中的历史视野和历史精神,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实施整体性、系统性的全面规划。这就要求,青年意识形态工作应在回溯教育历史、总结培养经验、探索培育规律的基础上,依据青年教育的现实条件、结合青年发展的现实需要、积极回应青年教育的现实问题。当然,青年一代的意识形态教育问题又是关乎国家发展、民族未来的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因而,青年教育工作不仅要做到“回头看”和“立足看”,更要做到“超前看”。历史逻辑告诉我们,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只有将“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贯穿于培育青年思想工作的始终,全面结合社会未来发展趋势、合理预测未来育人方向和要求,科学规划和布展育人的各个环节,才能使得我国新时代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成为合目的性、合价值性且兼具历史超越性的灵魂工程。

(三)以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理想融通青年意识形态“教”与“育”

从历史的整体进程看,人类自告别了原始野蛮状态并进入文明社会起,已历经了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至后工业文明的数次飞跃。目前,现代文明正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上。在未来,人类能否超越“以个人原子主义”为价值理念基础的工业文明,形成“有效跨越工业文明发展瓶颈”的人类文明新模式,已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时代课题。在这一层面上看,人类新型文明能否实现其对既有文明的有效超越,关键在于其是否以扬弃“原子个人”的价值理想为其顶层设计,始终立足于将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的理想生存方式的追问,扎根于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生存困境的反思,并致力于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追寻。这即是说,是新的人类共同价值理想构成了人类新文明形态的内在灵魂。当代中国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是基于对“全人类共同价值”之意义世界的积极构建,赢得了全球对人类文明未来发展问题的广泛共识。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人类文明形态才能够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普照的光”。同样,我们应看到,青年的意识形态教育在其本质上也是一种“价值理想”的认同与传递。与科学理论知识教育所不同的是,意识形态与思想的教育并非仅限于教与学的单向传递关系,其意在于教授者将先进理念、民族精神、超越意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对青年价值信仰的启蒙与“形塑”。未来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应更多基于从“价值敞亮”达至“价值共识”的育人路径,以此实现外部思想教育与内部价值认同的灵魂相通,并最终促成青年思想从“被教育”转变为“自觉自发式的自我教育”。

总体来说,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现象的重大成果,不仅是关乎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长远大计,更是决定民族国家未来繁荣永续发展的总基调和主旋律。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对我国百年伟大实践成就的科学总结,又是对我国社会未来发展的新规划和新展望。对于青年教育而言,这一全新理念的提出不仅革新了新时期中国青年意識形态教育的话语体系,指明了当代青年意识形态教育的时代问题,更为我们明确了青年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未来使命及任务。

参考文献:

[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10、460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页。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4][5]陈学明等:《走向人类文明新形态》,天津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431、157页。

[7][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53、274页。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4页。

[10]杨彬彬:《“人类文明新形态”概念提出的合理性》,《科学社会主义》,2022年第2期。

Research on Youth Ideolog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Liang Xinyi

Abstract: As an innovative transcendence of the previous forms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has broken through the inherent limitations and dilemmas of narrow propositions such as " civilization confrontation theory, "" civilization unipolar theory " and " western civilization superiority theory, " which take capital logic as the discourse principle. It highlights th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and value consciousness embodied in a series of measures such as leading the global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mutual learning, promoting the global construction of a new paradigm of civilization and shaping a new pattern of civilization order. For youth education, the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not only innovates the discourse system of Chinese youth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of contemporary youth ideological education, but also clarifies the future mission and direction of youth ideological educ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eply cultivate youth ideology "what to educate", "why to educate" and "how to educate".

Keywords: the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youth;ideology

责任编辑  王文影

猜你喜欢

新形态现代性文明
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请文明演绎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漫说文明
浅空间的现代性
新形态西装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