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引领青年志愿服务的历程与启示
2023-10-28张瑞张双鹏
张瑞 张双鹏
摘 要: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引领下,中国青年运动蓬勃发展。回顾和分析中国共产党对青年志愿服务的百年引领历史,可以从不同历史阶段的志愿服务历程中发现个性特征和共性经验,为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经验启示。结合新时代的特点,立足新征程的使命,新时代的青年志愿服务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彰显中国特色、完善制度体系、构建信息平台,不断促进我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体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年力量。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青年志愿服务 党的领导 历程启示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胜利,顺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国的青年志愿服务事业正是在党的领导下随着中华民族的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而蓬勃发展。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光辉历程,党的宗旨和远大理想激励着无数青年投身革命事业、服务广大人民、促进社会进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敢为人先的“热血青年”所体现的青年觉醒,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雷锋精神”所展現的青年作为,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涌现的一大批“中国青年志愿服务行动”所展示的青年风貌,最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更具组织化、规范化、现代化的青年志愿服务全新面貌高质量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青年力量。通过考察中国共产党引领青年志愿服务的百年历程,能够理清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逻辑理路和历史意义,为新时代的青年志愿服务发展提供经验启示。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引领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
在党的百年历史中,中国青年志愿服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大青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积极参与,在党的领导下敢为人先英勇救国、义务奉献建功立业、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民服务与党同行。广大青年与党的百年奋斗光辉历程有着密切联系并做出了重要贡献,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志愿服务道路。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青年敢为人先英勇救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任。这一时期,青年率先觉醒,以救亡图存为己任,为如何挽救中国积极探索,带有浓厚的民族感情和阶级色彩。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先进青年和热血青年将自己的个人奋斗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结合,体现了敢为人先、英勇救国的奉献精神。在大革命时期,中国青年跟随中国共产党“打倒列强,除军阀”,跟随毛泽东等人办夜校,授知识。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青年积极参与革命根据地建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青年彰显出强大民族气魄,不怕牺牲,保家卫国。中国青年在民族遭遇危机、人民饱受苦难时实现自我觉醒,解放思想勇敢探索,为民族独立出谋划策;在国家遭受侵略、百姓水生火热时挺身而出,救亡图存保家卫国,为民族解放英勇献身。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虽然尚未完全出现,但自我觉醒与自我牺牲成为了当时中国青年对志愿服务的独特诠释,与志愿服务精神高度契合,为之后的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源泉。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青年义务奉献建功立业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各项事业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青年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广大青年展现出了义务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青年突击队”、“青年扫盲队”、“青年志愿垦荒队”、“青年医疗队”等“青”字头队伍,他们在国家的“急难险重”重点领域任务中义务奉献、建功立业,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1]“党号召什么,青年就做什么;人民需要什么,青年就做什么”成为当时青年群体中的时尚话语,体现了中国青年的奉献热情。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无数青年互帮互助义务奉献,“雷锋精神”便涌现出来,成为广大奉献者奉献热情的集大成者。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向全社会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广大青年迅速响应,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学习雷锋的热潮,青年志愿服务得到进一步升华。雷锋精神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展现了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生动诠释了志愿服务的精神内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志愿服务的最早体现。直至今日,“学习雷锋精神”仍然是全社会影响力最大、涉及面最广的志愿服务行动。雷锋精神对广大青年的激励价值体现在弘扬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了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的精神,这也成为了我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12年):青年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步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新阶段。这一时期,人民对物质生活的需求更加多样,对社会文明也有了更深层的追求。在党的引领下,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在组织形式和思路方法上大胆创新,青年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实现组织化、体系化、规范化。1983年北京大栅栏街道发起“综合包户”志愿服务项目、1989年天津市“义务包户服务小组”诞生,由此开启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志愿服务探索历程。其后,深圳借鉴外国及港澳地区经验,依法建立了全国首个志愿服务组织“义工联合会”,广东颁布《广东省青年志愿者服务条例》开启了志愿服务地方立法的先河。国内的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项目不断发展,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创新尝试。1993年12月,2万余名铁路青年为旅客送温暖,率先扛起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1994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充分传达了党和国家对志愿服务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倡导,志愿服务成为了青年参与社会治理、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这一阶段,各具特色的青年志愿服务组织遍地开花,如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关爱行动”、扶残助残的“阳光行动”、服务春运的“暖冬行动”、服务基层的“西部计划”等。另外,青年志愿者在各类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有561.2万人报名参加了抗震救灾志愿服务,让受灾人民感受到志愿者的关爱与温暖。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赛事中,百万青年争先报名,为赛事举办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志愿服务,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青年志愿者的精神风貌。青年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并传播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书写了新高度。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至今):青年为民服务与党同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志愿服务进入组织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新时代的青年志愿服务主要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两方面展开。2016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2]2017年,国务院颁布《志愿服务条例》,对志愿服务机构的法律地位、规范管理、活动开展做出了较为系统的规范,促进了志愿服务的制度化、正常化,提高了志愿服务的总体效率。国家的系列文件接连出台,为青年志愿服务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让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变得更规范、更专业、更有活力,推动志愿服务在各个领域蓬勃发展。青年志愿者依托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主动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领域,培育了一批能够满足群众需求的、质量优秀的志愿服务项目。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强调:“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3]新时代的志愿服务事业有了根本遵循,青年志愿服务有了新的发展方向。青年志愿服务力量下沉基层一线,在社会治理、文明实践、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美丽乡村等行动中展现了强烈的责任担当。青年志愿者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新颖活泼、富有实效的服务项目,为服务社会和帮助群众探索了有效途径,为践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广大青年志愿者响应党的号召,逆行而上,展现了强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人民的生命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引领青年志愿服务的经验启示
回顾和分析中国共产党对青年志愿服务的百年引领历史,可以从不同历史阶段的志愿服务历程中发现个性特征和共性经验,给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经验启示。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是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根本保证
青年志愿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在顶层设计上离不开党的思想指导,加强党对青年思想的引领,将对青年志愿服务工作起到指明方向的重要作用。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的英勇冲锋、建设年代的勤奋贡献、改革年代人民群体的集思广益,都是以党的思想为方向引领,青年群体在其中大胆探索、勤奋奉献、创新发展。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政治引领体现在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学习、全面领会、全面贯彻上,体现在对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准确把握、精准理解、精细谋划上,体现在对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充分信任、充分授权、充分放手上。新时期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以党的政治优势引领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对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政治引领,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围绕党政中心任务开展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确保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方向。
(二)广泛动员青年参与是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法宝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动员群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动员群众历来是党克服困难、保持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党号召动员青年们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工作,涌现出“把青春献给祖国”“一切为了社会主义”等口号。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江泽民同志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题词,习近平同志多次给青年志愿者群体亲切回信和给予勉励,每年三月的“雷锋月”更是掀起了整个社会人人争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潮。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青年志愿服务的支持和重视激励了青年群体,使他们得到广泛动员,美好的道德品质深深内化到每个人心中,让青年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青年自发与国家号召相结合,青年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统一。青年群体在志愿服务事业中的突出表现离不开党的广泛动员,对青年的动员工作成为了党引领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和强力保障。
(三)完善回馈激励机制是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不竭动力
当代青年富有远大抱负理想,在志愿服务中也同样注重个人现实利益,在奉献社会的激情中十分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持续完善回馈激励机制,是结合青年自身实际与尊重志愿精神自愿原则的重要抓点,有助于实现志愿精神由认知转化为信念。新时代的志愿服务,需要符合社会实际需求,更应该在志愿者回馈机制上进行完善创新。健全的志愿者回馈激励机制,能够有效提升青年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使青年志愿者在践行志愿精神上充满活力和热情。要充分发挥回馈激励机制对青年志愿服务的促进作用,就要建立统一规范、分级负责、相互衔接的回馈激励机制,对青年志愿者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支持、情感上慰藉,为他们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切实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要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回馈激励制度的宗旨,将青年志愿者的个人成长与学习工作作为重要的激励要素,对他们给予足够社会认可并重视其社会价值的实现,使志愿服务成为社会新风尚,推动我国志愿服務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内生活力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志愿服务所面临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形式时刻发生着变化。正是由于我国青年志愿服务在党的引领下坚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需求不断对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和服务领域进行创新,才保证了我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在内容创新上,青年志愿服务从以往对弱势群体服务为主转变为如今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主。在形式创新上,青年志愿服务得到重视后,各地的志愿服务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上大胆创新,所涉及领域几乎涵盖了就业、民生、医疗、教育、科技发展、赛事活动等方方面面,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随着形式的不断创新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与活力。在领域创新上,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和网民数量的激增,网络志愿服务成为了志愿服务的全新领域,如宣传推广、知识科普、公益捐助等,网络志愿服务的出现也为青年志愿者提供了新平台、新活力。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青年志愿服务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只有在创新的推动下,青年志愿服务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社会公益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走上新高度。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引领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未来展望
回顾中国共产党引领青年志愿服务的百年历程,对新时代的青年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时代志愿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既体现在提升服务能力、扩大服务领域、帮助更多群众、发挥更大作用上,也体现在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规范建设、发展壮大、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上。[4]结合新时代的特点,立足新征程的使命,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青年力量,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为“根本点”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会议座谈、回信批示等不同场合多次就志愿服务相关工作做出重要指示,给青年志愿者群体亲切回信、寄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5]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在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中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高度重视,强调青年只有在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中融入自身发展,社会基础才会牢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是指导我国新时代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科学指南,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的根本遵循。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志愿者的重要指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能够使青年志愿者始终与党同心、与人民同行,成为引领新时期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不竭动力。引导中国青年在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中实现个人理想,在志愿服务中成长成才,在品质锤炼中成长成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二)彰显中国特色,以雷锋精神与志愿服务精神的充分融合为“关键点”
雷锋精神是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神产物。志愿服务精神是体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具体化的人文道义精神,是展现社会进步和价值观念的时代产物。二者在产生根源上有所不同,但雷锋精神与志愿服务精神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上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具有共同基因。将雷锋精神与志愿服务精神进行充分融合是新时代展现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体现中国风格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6]因此,要深刻把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雷锋精神与志愿服务精神的弘扬传承,将学雷锋活动与志愿服务活动协同推进,在志愿服务中充分融入并体现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实现双轮驱动,在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中不断彰显中国特色,传播中国形象。
(三)完善制度体系,以青年志愿服务的制度化与法治化建设为“支撑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7]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截止2023年6月1日中国志愿服务网数据显示,全国共有2.31亿实名志愿者,135万支志愿队伍,总服务时长达53亿小时。[8]我国庞大的志愿服务事业需要完善的志愿服务制度和成熟的工作体系作为支撑,推动志愿服务的制度化、法治化建设是新时代志愿服务发展的必然要求。2017年国务院出台《志愿服务条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国务院《志愿服务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积极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志愿服务条例”,加快推进全国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各级志愿服务组织机构需要建立完备的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健全的志愿激励制度、科学的志愿评估制度、完善的志愿保障制度,确保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最大效能。政府层面需要完善有关部门的配套立法,形成外在形式完备、内在内容科学的志愿服务保障体系,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法治化的保障和完备的制度依据,充分做到志愿服务有制可循、有法可依。
(四)构建信息平台,以青年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整合为“突破点”
在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通过构建志愿服务信息平台,使我国庞大的志愿者群体的管理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依托互联网技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使信息发布、志愿服务记录、项目报名、活动参与等实现网络化管理,是提升青年志愿服务能力、增强共青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由共青团指导建设的“志愿中国”网站是当前我国级别最高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许多有待完善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青年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要加大对志愿服务信息平台的经费和人力支持,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在平台功能的开发和完善上下功夫,确保对志愿者的注册、培训、评价、时长认定、激励保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管理。在平台中应建立志愿者交流社区,让科学有效的志愿服务工作经验和先进的做法得到有效传播。构建完善的志愿服务信息平台,能够有效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的高效开展,政府和地方部门要加强对各地志愿服务活动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不断完善信息平台的功能,推进志愿服务的专业化、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斯特:《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高校辅导员学刊》,2022年第4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登录自民政部网站
(https://www.gov.cn/xinwen/2016-07/13/content_5090720.htm)。
[3]《习近平在天津考察》,登录自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1/18/c_1124009647.htm)。
[4]譚建光:《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广东青年研究》,2022年第1期。
[5]习近平:《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人民日报》,2019年7月25日。
[6]《习近平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蔡奇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人民日报》,2023年2月24日。
[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8]中国志愿服务网:《中国志愿服务数据统计》,登录自民政部志愿服务官方网站
(https://chinavolunteer.mca.gov.cn/site/home)。
The Course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CPC's Centennial Leadership of Youth Volunteer Service
Zhang RuiZhang Shuangpeng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PC for a hundred years, the Chinese youth movement has flourished. By reviewing and analyzing the centennial history of the CPC's leading role in youth volunteer service, we can find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mmon experiences from the volunteer service history of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s, and provid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youth volunteer service in the new era.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era and based on the mission of the new journey, youth volunteer service in the new era should adhere to the comprehensiv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highlight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mprove the institutional system, and build an information platform, so as to constantly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youth volunteer service in China, and reflect the strength of youth in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CPC; youth volunteer services;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enlightenment from the journey
责任编辑 李秀萍
收稿日期:2023-5-24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郑州大学)2022年度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项开放课题资助“高校辅导员职业守则内化及其促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ZZUKFZD202201)、桂林理工大学2019年党建课题“基于‘党建+理念下的学生党支部建设机制研究”(GUTDJ201903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瑞,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張双鹏,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