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23-10-28杜维韩祥宗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18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高职院校

杜维 韩祥宗

摘   要:高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发展普遍存在招生难、师资难、资源条件跟不上发展等困难。为了实现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合力优化扶持政策,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聚力招生与师资培养,稳定办学规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改革,提升办学质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18-0139-03

一、政策背景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样重要。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职责。“十四五”期间将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职业教育体系面临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2021年,我国针对职业教育发展,相继发布《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等重要文件,旨在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特色要更加鲜明,办学格局要更加优化,办学条件大幅改善,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基本建成。《纲要》指出,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优化结构与布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支持建设200所以上高水平高职学校和600个以上高水平专业;要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十四五”期间,我国产业经济发展正值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高质量发展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2015年国家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设计了顶层路线图。未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硬核科技的突破都需要大量的产业技能型人才。产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最有效的途径是职业教育,因此,未来势必会兴起一场职业教育的大改革。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机遇。

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由中职院校、高职院校、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三种类型组成。以江苏省为例,目前江苏省共有重点中职院校87所、高职院校90所(其中民办高职院校21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1所。高职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办学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民办高职院校和公办高职院校两类。本文以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研究思考在新的政策背景下如何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推动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前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困难

(一)招生难

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生源。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数量、质量的需求是不断攀升的。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总体来讲,目前高职院校的招生还是有些困难的。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来源主要是两类,一类是高考成绩欠佳的高中生源,一类是中职院校的毕业生生源。近年来,随着招生竞争的激烈演化,各高职院校千方百计抢夺学生生源。

一方面,家长对于高职院校认可度不高,对于职业教育的学历、就业并不乐观,多数家长不情愿将孩子送到高职院校学习,宁可多花钱走三本。传统教育观念认为,高职院校只能拿到大专学历,毕业后也只能去公司做一线技术工人,文凭和就业方面的认可度不高。

另一方面,随着普通本科院校的招生扩展,以及本科职业技术大学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挤压围剿,导致高职院校生源紧张。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办高职招生问题还好一些,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办高职也存在生源不稳定的现象[1]。民办高职的招生问题更是紧张。招生难、生源不稳定,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师资难

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师资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民办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以本科、硕士学历为主,职称以讲师为主,博士及副高以上职称的老师比例很小。民办高职院校另有部分来自企业的技术工程师及公办本科院校退休教师返聘人员作为师资补充。公办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情况稍好一些,但也存在师资资源不稳定的情况。年轻老师一旦职称评聘任上正教授,其主观意愿上就会选择转投公办本科院校做教职。校内的具有技术工程师背景的老师是高职院校的特有师资资源,但是现实情况下还缺乏“传、帮、带”阶梯团队和顺畅的职称晋升发展空间[2]。高质量的师资资源,是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的有力保障。师资资源短缺及不稳定的現状,严重阻碍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三)资源条件跟不上发展

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办学条件。目前,高职院校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影响,普遍存在资源投入不足、办学条件不优的现象。实践发现,高职院校建设情况较好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经济较发达、市场经济较活跃地方的民办高职,这些地方的政府及社会力量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较高,同时因民办高职院校的机制灵活性,可以充分调动各级政府扶持、社会力量扶助的发展资源,更好地解决高职发展中的融资、聘用师资、学生就业等瓶颈问题。另一种是所在地区区位比较核心、专业建设有一定特色的公办高职院校,这类高职院校,由于其所处地区是比较核心的(比如省会城市等),所以毕业生的招生和就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公办高职院校有政府拨付的生均拨款,其发展经费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高职院校发展除了受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及社会力量扶助的力度因素影响之外,还受影响于社会教育需求的广度,比如在生源大省,由于其教育资源的溢出效应,职业院校的发展也会相对成熟一些。同时,高职院校在资源条件上还受到本科院校及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挤压,办学条件普遍跟不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此外,地方政府给予高职院校的政策扶持不够。地方政府对于中央扶持职业教育的政策缺乏细化落实、配套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并没有充分激活。很多高职院校想升本,但是现有资源条件下很难。

三、高质量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合力优化扶持政策,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

全社会都要提高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社会各界要多方合力,各级政府要优化扶持政策,营造高质量发展的育人环境。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地方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面齐心协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地方政府要提供配套扶持政策,针对职业教育发展探索实施单独招生、定向招生、经费扶持等方面扶持政策,推动当地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对于职业教育的特色发展,政府可尝试设立职业教育发展特色基金,对于特色发展的高职院校给予专项基金扶持。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推广力度,逐步提升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认同与尊重,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更好外部环境。对积极参与高职院校发展,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减免等政策优惠[3]。

高职院校要处理好办学目标与办学质量之间的关系,抓住国家高职院校“双高计划”的发展机遇,积极整合办学资源,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支撑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优秀专业。同时,要真正按照职业教育的规律来办学。在人才培养定位上遵循职业教育的特色,不能趋同于普通本科的学术教育。

(二)聚力招生与师资培养,稳定办学规模

学生和教师是高职院校的两大主体。学生端要做好生源的招生和毕业生的就业,稳定办学规模;教师端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生端方面,要探索新型的“职教高考”制度,采取“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保障职业教育能接收到有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好生源。逐步打通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多层级的技术技能人才上升通道,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加强社会舆论与招生宣传,鼓励学生就读高职院校,打通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发展通道,真正实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教师端方面,《纲要》明确指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要逐步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建立高水平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完善教师管理和教师发展的政策体系,为建设高水平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探索建立“双师型”教师机制,高职院校可与普通高校、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师资,共同培养、多重身份,切实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对于高职院校的职称评聘采取专门通道,适当提高高职院校老师的待遇水平,使职业教育真正能留得住优秀教师,充分激发职业院校的教学热情。

(三)推進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纲要》指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推动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坚持思政育人、立德树人。推进三全育人新的格局形成,着力构建十大育人体系,以“十大育人体系”为方向,着力构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的质量提升体系,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齐心协力,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实现思政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统一。

(四)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改革,提升办学质量

《纲要》指出,要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匹配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更加专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要结合当地产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开设专业,制定并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继续深化与当地知名企业合作开展“订单班”等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唯有如此,才能逐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匹配度。

高职院校要聚焦专业,增强办学特色,走特色化、优质化路线。《纲要》提出,要建设一批公共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基地;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推进现代学徒制,鼓励企业和学校共建实训基地,通过实训为学生提供“师傅”,提供“练手”平台,把学生培养成能工巧匠,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要发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的龙头作用,坚定不移推进教学改革。实现全面学分制改革,探索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学分互认、纵向流动的新模式。应积极探索与普通本科院校或职业本科院校专业合作开展“4+0”(4年全部在高职院校培养的职业教育本科试点)以及“3年高职+2年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4],也可采取多所学院合并联合的方式,取长补短,提升办学条件,争取发展资源。

四、结束语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期。职业教育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通过我们全社会的不懈努力,立足于职业教育的现实问题,因地制宜地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德文,冉云芳,王一涛.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基本现状、困难挑战与应对策略[J].评价与管理,2019(1):11-18.

[2]   冉云芳,王一涛,张文静.我国民办职业教育的功能、困境与突破路径[J].当代职业教育,2020(4):32-39.

[3]   张锦.职教本科纳入学士学位体系 学位证书与普本具同等效力[N].中国经营报,2021-12-20(A4).

[4]   余智慧,陈鹏.科学逻辑主导下职业本科高校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1(12):97-102.

[责任编辑   兴   华]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高职院校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