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故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3-10-28郭喜凤

求知导刊 2023年25期
关键词:绘本故事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摘 要: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运用绘本故事开展阅读教学,既符合当前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能满足他们具象化的求知需求,又能快速激发其自主阅读、自主探知的兴趣,使他们在图文并茂的绘本阅读过程中提高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升阅读学习的效率与效果。对此,为了帮助语文教师真正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文章基于绘本故事,阐述教师通过丰富绘本阅读方法、创新绘本阅读形式、开展绘本阅读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探知能力,改善学生阅读学习效果的具体教学策略。

关键词:绘本故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郭喜凤(1978—),女,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中台镇下河初级小学。

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量不是很多,对自身的控制力也不是很强,所以在阅读探知过程中时常会出现走神现象,从而影响阅读探知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内容生动、画面精美、情节有趣的绘本故事对阅读教学进行合理优化,借助绘本故事的趣味性、直观性、生动性等特点激发小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使其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绘本阅读学习活动中。同时,让学生在阅读探知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较强的思维能力,进而更好地提升阅读学习质量。另外,绘本故事也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成长和思维发展特点,能够更好地辅助他们加深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在提高其阅读能力的同时,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一、绘本故事的特征

(一)图文并茂

绘本故事主要以文字搭配图画的方式呈现故事内容,这使得其能发挥出“话中有画,以画表话”的信息传达作用。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精美的图画引发小学生对文字内容的好奇心,让他们结合文字解读图画的意思,从而有效提升其绘本阅读的效果。

(二)趣味直观

绘本故事还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直观性特点。绘本中的图画大都具备非常丰富的色彩,其角色造型也非常灵动有趣,这不仅可以给小学生带来较强的画面冲击感,还可以改善他们的阅读体验,使其充分感知到绘本阅读的乐趣,进而提升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

(三)内涵教育

绘本故事还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每一个绘本故事都不是简单地讲述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其中还包含了作者深刻的情感内涵和思想观念,能够有效传达出作者的精神内核。而小学生通过深度解读绘本,既可以加深对故事内涵的理解,又能提升情感感悟的能力。

二、绘本故事在低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师指导低年级小学生科学阅读绘本故事,能够有效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想象思维等多种思维,使其在绘本思考、绘本联想、绘本续编过程中形成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提高其绘本阅读兴趣和自主阅读信心的同时,提升他们阅读理解的质量。

(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绘本故事中,大部分插图都具有画面精美、色彩鲜艳的特点。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特点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画面感知、画面理解、画面品鉴过程中逐渐形成较强的艺术审美素养,同时让他们充分感知到绘本故事中的文学魅力和艺术魅力,进而真正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绘本的喜爱之情。

(三)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语文教师还可以借助绘本故事的教育作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绘本故事这种图文并茂的内容呈现形式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直观认知的特点,能满足他们直觉思维的发展需求,使其能够借助形象生动的图画透彻理解文字的意思,并根据文字内容感知图画所表现的各种情感,从而加深他们对绘本内涵的感悟,使其在形成正确观念意识和思想情感的同时获得身心健康成长。

三、绘本故事在低年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一)优化阅读教学方法,提高阅读学习效率

语文教师若想让绘本故事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就需要科学运用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方法,让低年级小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朗读、角色扮演、结局续编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提升其自主思考、自主想象、自主创新的能力,在提高他们阅读探知效率的同时,增强其绘本阅读学习的动力。

1.巧用故事朗读法,激发阅读兴趣

在以往的绘本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通常会使用指读法引导小学生阅读绘本故事,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生字读音的认识与记忆。此种方法虽然能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但是却会降低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朗读法开展绘本阅读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教师需要声情并茂地朗读绘本故事中的文字内容,巧妙运用声音、语调、语速、声线等要素的变化,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知到绘本故事中所包含的各种情感。同时,能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主动探知故事内容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他们阅读学习的效果[1]。

以《小公鸡和小鸭子》为例,教师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课文中所描绘的伙伴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团结友爱、友善相处的美好情感,可以引入谷川俊太郎创作的《朋友》这一绘本开展朗读活动。《朋友》这一绘本讲述的是朋友之间发生的各种暖心小事。比如:过生日这一天收到很多朋友的祝福;探望生病的朋友;旅行时给朋友寄一张明信片;一个人不敢走夜路就和朋友一起走;一个人抬不动东西,会有朋友主动站出来帮忙;等等。教师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绘本文字内容,既可以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友谊的可贵与美好,又可以让他们从多种角度、多个层次出发加深对友谊内涵的理解,真正明白友谊在人生中的作用,知道友谊对人生的意义。同时,教师也能借此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自觉回顾课文内容的兴趣,从而有效提升其阅读理解的质量。

2.运用角色扮演法,增强阅读体验

语文教师若想增强小学生对绘本故事的阅读体验感,提高他们内容表述和情感表达的能力,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开展生动有趣的剧情演绎活动。小学生生动演绎绘本情节的前提条件是对绘本内容有透彻的理解。他们应当知道故事的具体情节、事件的发展脉络、各个角色的外貌特征或性格特点等信息,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对话互动等方式将其完整演绎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强烈的阅读体验感和参与感,还可以得到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情感表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的锻炼与提升[2]。

以《亡羊补牢》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亡羊补牢”这个绘本故事,借助直观形象的画面信息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这个成语的内在含义,之后再鼓励他们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把故事内容演绎出来。在开展剧情演绎活动前,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让他们知道如何用面部表情表现牧羊人从无所谓到懊恼后悔再到幡然醒悟的心理活动变化过程,怎样用肢体语言呈现牧羊人的懈怠情绪和积极情绪。同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根据牧羊人和热心邻居的性格特点思考如何组织对话语言,怎样才能利用对话交流的方式直观展现作者的创作意图,表达故事的本质内涵。例如,在演绎过程中,有学生用疑惑的表情和焦急擦汗的动作表现了牧羊人丢羊两次的前后心理变化,用“反正已经丢了,补了有什么用”这样的话语表现牧羊人错误的思想观念,用“要善于听取他人善意的劝告,积极改正自身的错误”总结绘本故事的深刻寓意。教师通过开展剧情演绎活动,既可以活跃班级的阅读氛围,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感,又可以有效加深他们对故事内涵的理解,提高其阅读理解、情感表达、语言运用等综合学习能力。

3.使用故事续编法,启发想象思维

语文教师还可以借助绘本故事开展情节续编活动,以此来锻炼低年级小学生的联想思维、想象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提升其故事创编的水平,进而有效提高他们阅读学习的质量。在开展情节续编活动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他们充分理解绘本原文的意思,知道作者的写作思路。同时,引导他们思考故事的发展走向,之后再进行合理续编,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语用能力和阅读能力[3]。

以《蜘蛛开店》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蜘蛛开店》这一绘本,利用清晰生动的画面信息引发他们对蜘蛛各种行为的深度思考,分析蜘蛛为什么总是改变自己的工作内容,其根本影响因素是什么,研究如何才能帮助蜘蛛克服困难,让它店铺的顾客越来越多。对此,学生需要先结合绘本图画分析蜘蛛的性格特点,从蜘蛛的各种表现行为中总结出它缺少了哪种精神品质,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想象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情节续编。比如,有学生写道:蜘蛛遇到蜈蚣之后,又萌生了退缩的念头。这时蜈蚣告诉他:“我的脚是最多的,你只要织完了我的袜子,其他小动物的袜子都可以轻松完成。”蜘蛛听了蜈蚣的话,思考了一会便开始安静织袜子。最后,织完四十二只袜子的蜘蛛获得了成就感,明白了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意义,提高了自身的耐力和毅力。同时,蜈蚣的有效宣传也为蜘蛛带来了更多顾客,改善了店铺的营收情况。教师通过开展情节续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思维能力,又能增强其文学创作的动力,提升他们阅读学习的效果。

(二)创新阅读教学形式,改善阅读探知质量

语文教师为了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质量,提升他们阅读学习的水平,需要合理创新阅读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亲子互动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探知方法,进而有效提升其阅读学习效果。

1.开展小组合作阅读

语文教师利用绘本故事开展小组合作阅读活动,既可以提高低年级小学生阅读探知的效率,又可以培养他们的互动意识,锻炼其合作学习的能力。另外,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鼓励各组成员大胆表达自己对绘本画面、故事情节的看法,使其能够针对某一问题或某一观点进行深度交流,以此来提升他们阅读学习的效果。

以《曹冲称象》为例,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分成四至六人一组的合作阅读小组,让各组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曹冲称象》这一绘本的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加深对曹冲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提高对绘本内涵的理解。例如,各小组需要带着“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想到了哪种称象办法?他称量大象的步骤是什么?曹冲的办法正确吗?还有其他有效的称象办法吗?”等问题进行绘本阅读,从绘本图画和文字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其中包含一些开放性问题,对此,各组成员需要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提出多种不同的称象方法,通过沟通交流筛选出更为合理的称象方法。教师开展小组合作阅读活动,既可以培养低年级小学生互动交流的意识,又可以有效提高其合作学习的能力与效率。

2.开展亲子绘本阅读

语文教师若想改善小学生的阅读质量,需要充分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可以联合家长开展亲子绘本阅读活动,让家长也参与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在营造良好學习环境的同时,更加高效地提高学生理解绘本内容、感悟绘本情感的能力[4]。

以《刘胡兰》为例,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虽然知道此篇课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但是却很难深切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对此,教师可以开展亲子绘本阅读活动,让家长带领学生阅读与这个时代有关的各种绘本,如《倔强的小红军》《小英雄王二小》《小萝卜头》《鸡毛信》等,同时给他们讲述绘本背后的真实历史,通过信息拓展的方式让学生深刻感悟英雄人物身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感知他们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使学生厚植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家国情怀。教师通过开展亲子绘本阅读活动,既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让家长加深对孩子的了解,又可以借此营造出全方位的绘本阅读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

(三)丰富阅读教学活动,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语文教师若想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增强其阅读信心与动力,可以利用晨读或班会时间开展绘本故事分享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课文和教学目标搜寻相关的课外绘本,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故事进行阅读和学习。在阅读过程中,他们需要探寻绘本中的陌生字词,积累优美的、经典的描述性词句。另外,学生每阅读完一本绘本,还要总结故事内容,记录绘本梗概。在绘本故事分享活动中,学生需要把自己所了解到的与该绘本有关的各种信息与同学分享,以此来拓宽班级整体的文学视野,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和阅读探知能力[5]。

以《狐假虎威》为例,教师可以提供“画蛇添足”“守株待兔”“胸有成竹”“望梅止渴”“闻鸡起舞”等绘本故事,指导学生运用课上所学的阅读探知方法深入理解故事内容。比如:根据拼音认识陌生字词;结合画面思考文字含义;感悟绘本故事深层寓意;等等。在绘本故事分享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先概述故事内容,然后读写生字词,最后讲述自己对绘本内涵的感悟。教师通过开展绘本故事分享活动,既可以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又可以进一步增强其阅读探知信心。

结语

综上所述,在低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若想提高知识讲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效性,需要合理运用绘本故事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活动。借助趣味性绘本内容激发小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利用清晰直观的绘本画面提高其文字理解的效率,提升他们情感感悟与表达的水平,进而真正改善其阅读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孙文娜.基于绘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2(8):10-12.

郑春阳.小学语文绘本阅读教学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22(30):25-28.

李彦龙.绘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19):187-189.

颜素霞.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2):212-214.

聂雅琴.绘本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22(6):103-104.

猜你喜欢

绘本故事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具身教学应用于小学绘本故事课堂的研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重拾绘本故事 撷取别样芬芳
学前儿童汉字识读的新路径
小学英语教学中绘本故事与phonics教学法的整合应用初探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