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背景下寄宿制中学预防校园欺凌的策略研究

2023-10-28董芳霞卢莉莉

求知导刊 2023年25期
关键词:预防策略校园欺凌

董芳霞 卢莉莉

摘 要:在寄宿制中学这样特殊的教育环境中,校园欺凌问题较为复杂,因此这一问题的预防和解决尤为重要。在法治背景下,探索并实施适合寄宿制中学的预防校园欺凌的策略,既是保护学生权益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一步。文章阐述了校园欺凌的定义、类型和危害,分析了寄宿制中学在预防校园欺凌方面存在的挑战和问题,探讨了一些预防校园欺凌的策略。

关键词:法治背景;寄宿制中学;校园欺凌;预防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法治背景下寄宿制中学预防校园欺凌的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2]GHB044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董芳霞(1984—),女,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城关初级中学。

卢莉莉(1983—),女,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城关初级中学。

校园欺凌事件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寄宿制中学特殊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管理模式,使其在预防校园欺凌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在法治背景下,如何有效预防校园欺凌,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寄宿制中学预防校园欺凌的策略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以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校园欺凌的定义、类型和危害

校园欺凌是指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出现的,具有恶意、反复、不平等和侵犯他人权利等多方面特点的行为[1]。根据欺凌的形式和受害者的性别、年龄、身份等不同,校园欺凌可以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男性欺凌和女性欺凌、身体欺凌和心理欺凌等多种类型。

校园欺凌不仅会影响受害者个人,还会影响整个学校的发展。受欺凌的学生在心理和身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伤害。他们可能会出现自卑、抑郁和焦虑等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发展。一些受害者可能会出现社交孤立的问题,与同学和教师的互动减少,影响自身的学习成绩和社交能力的提升。还有一些受害者可能会在无法承受欺凌压力的情况下,出现一些极端行为,给学校和家庭带来巨大的伤痛。此外,校园欺凌也会对学校的教育环境和社会和谐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当校园存在欺凌问题时,学生的关注点会从学习转移到自我保护和避免被欺凌上,导致学习质量下降。一些欺凌行为还会破坏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校园欺凌的存在还会对学校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吸引力,进而影响学校的发展。

二、寄宿制中学在预防校园欺凌方面的挑战和问题

寄宿制中学的学生在学校内住宿,生活与学习相结合。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生相对独立,师生关系也相对紧密。然而,寄宿制中学在预防校园欺凌方面还面临一些特殊的挑战和问题。首先,由于寄宿制中学学生相对独立,与家庭的联系较少,导致欺凌事件更加隐蔽,较难被外界察觉。在学校环境中,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学生行为隐蔽性的提升,监督和管理会变得更加困难。学校管理团队需要面对大量学生,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欺凌问题。同时,监督力度相对不足也导致了学校对欺凌行为的制止和惩处不够坚决,无法有效预防欺凌问题出现。

其次,学生在寄宿制中学的时间较长,生活与学习的相互交织使得欺凌行为更容易发生。学生不仅会在课堂上一起學习,还会共同生活在一个宿舍内。这种密切的生活环境使得学生之间的互动更频繁,而欺凌行为也更容易在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发生。在长时间的相处中,一些学生之间会产生矛盾、竞争或排斥,最终导致欺凌行为的发生。此外,寄宿制中学的学生晚自习时间较长,晚自习阶段通常是学生集中在教室或宿舍内自习的时间,学生在这段时间内相对集中且紧密相处[2],受学业压力、竞争关系等因素影响,一些学生可能会通过欺凌行为来释放自己的压力,或通过欺负他人来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在晚自习时间,欺凌行为更容易发生。

最后,寄宿制中学的师生关系相对紧密,在这种环境下,一些不负责任的教师可能会滥用职权,对学生进行身体或心理上的欺凌。这些欺凌行为不仅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影响,还会降低学生的安全感,让学生对学校教育不再信任。学生在寄宿制中学中的生活通常依赖于教师的照顾,但当教师本身成为欺凌行为的施行者时,学生往往难以寻求帮助和保护,会陷入无助和恐惧之中。

三、法治背景下寄宿制中学预防校园欺凌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寄宿制中学应建立健全的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的规章制度,明确校园欺凌的定义和处理流程,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权益得到保护。首先,学校应与相关法律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密切合作,制定专门针对校园欺凌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应包括欺凌行为的定义、学校的预防策略和处理程序以及惩罚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学校还应向学生和教职员工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加深他们对校园欺凌的认识。学校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学校广播等形式进行法律教育,以提升学生和教职员工对校园欺凌的警觉性和自我保护能力[3]。在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的同时,学校还可以与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校园欺凌的预防工作。一些社会组织在校园欺凌问题的预防和解决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可以为学校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支持。学校可以邀请相关社会组织开展关于校园欺凌的心理辅导和防控培训,以增强师生的意识和应对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或社会组织合作开展相关研究项目,深入探讨校园欺凌的成因和防控策略,为校园欺凌防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二)推行校园文化建设

在推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寄宿制中学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以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首先,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培育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如开展团队建设训练、户外拓展活动、文体比赛等,让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减少欺凌行为的发生,还能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其次,学校可以倡导尊重、公正、友善和包容的价值观。学校可制定相应的校规校纪,明确规定师生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准则,让师生懂得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歧视、不欺凌他人[4]。学校还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如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公民素养,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判断能力。最后,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主题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教育活动来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如开展关于友谊、互助、尊重和公平的主题讲座、演讲比赛、德育活动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相应素养在校园生活中的重要性。学校还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情景模拟等教育形式,让学生深入体会欺凌行为对受害者的伤害,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寄宿制中学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一方面,学校应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并提供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这些课程包括自尊和自爱、情绪管理技巧、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内容,能帮助学生增强心理抵抗力和适应能力[5];另一方面,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机制,为相关人员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学校可以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或与专业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个体咨询、小组辅导和心理咨询热线等服务。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面对欺凌困扰时及时获得帮助,解决心理问题,恢复自信。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和寻求支持。此外,学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建立互助小组或同学支持网络,让学生能够互相分享心理困扰,互相支持。这样的小组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减轻他们在面对欺凌时的孤独感,增加他们应对欺凌的勇气。

(四)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

为了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预防和应对寄宿制中学的校园欺凌问题,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议,邀请家长参与讨论校园欺凌问题和预防策略。在会议上,学校可以向家长详细介绍学校的校园欺凌预防措施、教育计划和相关措施,让家长了解学校在保障学生安全方面做出的努力。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心理咨询师参与会议,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家长更好地认识校园欺凌问题。学校应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交流,可以通过家校互动平台、家长微信群等途径,及时向家长传达学校的最新动态和重要信息。家长也可以通过这些渠道向学校反馈学生在校外的情况,或提出一些建议。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环境和安全措施,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家长应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家长还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鼓励孩子主动向家长说明自己的困扰。当发现孩子可能受到欺凌时,家长应及时与学校联系,共同保护孩子的权益。

(五)建立有效的监督和举报机制

寄宿制中学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举报机制,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校园欺凌行为能被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学校可以设立校园欺凌监测小组并指定专门的责任人,负责搜集和分析校园欺凌事件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评估。监测小组可以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观察校园环境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以发现潜在的欺凌问题。一旦发现校园欺凌事件,学校应及时调查和处理,确保受害学生的权益得到保护,并对施暴者进行教育和惩戒。同时,学校应建立匿名举报渠道,为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一个安全、私密的举报平台。这样的渠道可以鼓励受害者或目击者积极举报欺凌行为,保护举报者的隐私和安全。学校应确保举报制度的透明性和公正性,对每一份举报都进行认真调查,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举报者的隐私和安全。此外,学校还可以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以提高学生和教职工对校园欺凌的敏感性,让他们了解欺凌行为的特征和危害,并掌握应对欺凌的方法。

(六)加强教师培训

为了提升教师在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方面的作用,寄宿制中学应重视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应对校园欺凌的能力。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培训课程或研讨会,邀请专家进行校园欺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分享。培训内容应涵盖校园欺凌的定义、类型、成因、预防和处理策略等方面。教师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能够更好地了解校園欺凌现象,提高警觉性,及时发现和干预欺凌行为。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开展心理辅导技巧培训,给教师提供相应的指导,让教师具备更专业的心理辅导技巧,能为受害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促进受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恢复。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研讨会、学术会议和专业培训课程,丰富知识储备。教师通过与其他学校老师和专业人士的交流互动,能汲取成功经验,不断提升自己在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结语

校园欺凌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教育质量,在法治背景下,寄宿制中学预防校园欺凌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分析校园欺凌的定义、类型和危害,以及寄宿制中学在预防校园欺凌方面的挑战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校园欺凌的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校园欺凌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寄宿制中学校园欺凌问题的预防和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李珂.防治寄宿制初级中学校园欺凌行为的社会工作介入[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22.

王登武.农村寄宿制中学加强法制教育预防校园欺凌的具体措施[J].新智慧,2021(5):1-2.

柳桔红.农村寄宿制中学校园欺凌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教育界,2020(44):6-7.

李清清,娄博华,刘曼.农村寄宿制初中校园欺凌起因的德育审视[J].教学与管理,2020(24):63-65.

崔瑶,张珊珊,胡佳丽.农村寄宿制初中生羞耻感与校园欺凌的关系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36(7):119-121.

猜你喜欢

预防策略校园欺凌
带式输送机胶带跑偏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超临界直流锅炉氧化皮脱落原因及预防策略探讨
普通高校大学生篮球爱好者运动损伤状况及预防策略分析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论电力工程建设内部控制关键风险点的预防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专项治理“校园欺凌”
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6号小儿哮喘临床治疗和儿童冬天呼吸道疾病预防初探
大学生运动性猝死与体育运动的医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