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行保护性回肠造口患者术后不同时期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相关性分析
2023-10-28孙霞,李芹,荣菲,蔺潇,孙敏,刘婷
孙 霞,李 芹,荣 菲,蔺 潇,孙 敏,刘 婷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徐州221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变化,结直肠癌(CRC)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1]。由于治疗需要,约有15%的直肠癌患者需行保护性回肠末端造口术,且数量呈逐渐增加趋势[2]。预防性回肠造口一般在吻合口的近端肠管进行造瘘,能暂时性地转流粪便,降低对吻合口的刺激,减少造口下端肠段蠕动,促进吻合口愈合,患者通常需携带3~6个月,后续会进行造口还纳[3]。中国抗癌协会相关研究显示,临床约有57%的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4]。回肠造口患者的营养状况不仅影响组织修复与免疫功能,还与二次手术创口愈合、吻合口漏密切相关。肠造口患者由于排便方式改变,给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不便,常引起失落、自卑、焦虑等心理变化,影响术后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提高造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热门课题,关于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结肠造口,且以预防并发症、提高自护能力及改善健康教育方法为主。本研究调研回肠造口患者不同时期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分析其相关性,为回肠造口患者营养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1日~2022年1月31日我院收治的90例直肠癌行保护性回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多变量分析经验和统计的主要规则,样本含量需要依据研究变量数4~10倍进行分析,该量表采用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共20个条目)进行调研,依据所采用变量数的4倍进行计算,本次需调研80例,考虑到研究过程中样本的流失、患者不配合等因素,故增加约10%的样本量,共90例。纳入标准:①规范依据符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操作指南(2018版)》[5];②明确自身疾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者;③年龄≥18岁,沟通无障碍;④未发生远处转移的肠造口术后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②姑息性手术患者;③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患者。剔除随访资料缺失患者。其中男54例,年龄(63.58±7.17)岁;女36例,年龄(64.57±7.68)岁。所有研究资料均上传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经批准后开展研究。
1.2 研究工具
1.2.1 基本调研表 量表包括患者性别、居住地、工作状况、婚姻状况、人均月收入、照顾者等。
1.2.2 营养状况 采用患者主观整体营养状况量表(PG-SGA)评估,该量表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患者自我评价,包括体质量、进食情况、症状、活动和身体功能4个层面的运动与生理机能;第二部分是由专业技术人员评估,包括疾病、压力、体格检查。PG-SGA总分为患者自我评价(A评分)+疾病(B评分)+应激状态(C评分)+体格检查(D评分),得分范围为0~52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营养水平越低。此外,根据患者的营养情况及总体得分,分为0~1分(营养良好)、2~8分(轻度/中等营养不良)、≥9分(严重营养不良)。此量表灵敏度97%,特异度86%,能对患者的营养情况进行正确评价[6]。
1.2.3 生活质量 采用造口生活质量中文版量表(STOMA-QOL-C),该量表由周光霞等[7]翻译并推广,Cronbach′s α为0.731~0.899,效度良好。同时该量表包括社会交往(4项)、造口管理(4项)、日常起居(4项)等共4个部分,涵盖了造口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的各方面。所有项目均以Likert 4级进行计分,其中1分表示总是、2分表示有时、3分表示很少、4分表示完全不会,得分范围为0~8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3 调研方法 ①调研方案:成立调研小组,小组成员为6名具有5年以上专科工作经验的护士,调研前,调研员将接受统一培训,包括量表测评操作和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具体过程,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调研员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行一对一调研,分别调研患者术前、出院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术前和出院前的调研在病房完成,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调研在造口门诊完成。②质量控制:根据研究内容对调研员进行培训,并获取相关部门的支持,问卷当场回收。问卷脱落标准为问卷填写不全者、问题答案有矛盾者、问卷损毁者。对体重秤、握力、皮褶厚度等测量仪器进行定期校准,并对人体学的测量、资料的收集、复核、编码和资料的记录等进行规范。数据采集工作由研究者完成,使用标准的指导语,患者独立完成调研表,填写时间为10~15 min。如患者因受教育程度低或年龄较大等问题不能自行完成问卷,可由调研员逐条为患者讲解,根据患者回答内容进行代填,调研员不得给予患者任何暗示,现场取回调研表,检查所填资料是否完整。本研究共发放100份调研问卷,90份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90.00%。
2 结果
2.1 不同人口学资料直肠癌行保护性回肠造口患者PG-SGA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资料直肠癌行保护性回肠造口患者PG-SGA评分比较(分,
2.2 不同时期CRC术后行造口患者营养状况 见表2。
表2 不同时期CRC术后行造口患者营养状况[n=90,例(%)]
2.3 CRC术后行造口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心理负担(22.45±5.13)分,社会交往(25.04±6.73)分,造口管理(23.07±5.93)分,日常起居(24.19±4.03)分,总分(81.00±13.26)分。
2.4 不同时期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分析 见表3。
表3 不同时期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分析
3 讨论
3.1 直肠癌行保护性回肠造口患者术后营养状况较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习惯的改变,CRC患病率逐渐增加。WHO于2018年癌症报告显示,全球CRC新发病例为184.62万人,较2012年增长35.75%[8]。CRC中以中低位直肠癌最常见,有研究显示,我国直肠癌约占CRC的60%,而直肠癌中60%~80%为中低位直肠癌,通常采取肠造口术治疗[9]。消化道肿瘤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主要由进食困难、食欲减退、腹胀及肿瘤消耗等引起。据报道,在直肠癌患者中,约15%需行回肠末端造口术,且该手术量逐渐增多[6]。肿瘤相关性营养不良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进食困难、食欲减退、腹胀等。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时期CRC术后行造口患者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认知不足,在营养教育中可改善患者自我效能,促使营养行为发生变化。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时期直肠癌行保护性回肠造口术后患者营养状况不容乐观,与杜茜茜等[10]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为回肠造口术缩短了消化道长度,水分、无机盐等物质不能被有效吸收,引起患者缺水、食欲缺乏;其次,回肠造口排泄物较稀薄且量大,造口护理困难,术后造口护理及并发症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再者,由于肠造口改变了正常的生理结构,患者形象受损,后续放化疗对患者的营养状况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直肠癌回肠造口术后早期患者营养状况有所差异,出院前最差,术后1个月优于出院前,术后3个月优于术后1个月。出院前由于手术创伤、饮食限制、肿瘤消耗等,患者营养状况较差,术后随着患者逐渐康复,营养状况逐步好转,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改善直肠癌行保护性回肠造口患者营养水平,制订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必要。“H2H”营养管理模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改善后护理效果显著,说明有效的营养管理能改善胃肠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为本研究临床护理提供了参考,期望在日后的研究中深化此方面内容。同时也可通过开展膳食营养讲座,为其提供符合直肠癌行保护性回肠造口患者的营养方案,让其保持较高的营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转归与预后恢复。
3.2 直肠癌行保护性回肠造口患者营养状况与其生活质量存在负相关关系 回肠造口对肿瘤及正常组织均有一定损伤,可能会引起切口感染、疼痛等,加剧患者不适感,影响患者食欲与进食能力,进而导致营养不良。直肠癌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在携带肠造口期间存在复杂症状(伴随肛门和回肠造口特殊症状、造口排泄物量大和睡眠障碍交织)及消极自我感受(自尊受损、自责愧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1]。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负担、社会交往、造口管理及日常起居与不同时期营养状况存在负相关关系,可知营养状况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与苏向妮等[12]研究结果一致。曾小庆等[11]报道胃肠肿瘤患者营养支持率低,仅17.69%的患者得到营养支持,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状况普遍较差,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分析原因:术后患者造口护理水平对术后生活质量和适应力造成较大的影响,在术后准备的基础上行相关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可帮助患者在出院后处理生活自理问题。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护理过程中注重对肠造口患者术后营养评估,并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随着直肠癌行保护性回肠造口患者营养状态的改善,其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因此在直肠癌行保护性回肠造口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其营养状态变化,予以针对性饮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