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惠州:明清的府县双城现象
2023-10-28徐春伟
徐春伟
我国习惯把没有独立县城,而将治所附设于上级政区城郭之内的县,称之为附郭县或倚郭县。一般情况下,府城和首县的县城总是合在一起的,如浙江的钱塘县城,既是钱塘县城,又是杭州府城。不过,在明清时期,也有少数例外,府城和首县县城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城郭,出现了罕见的府衙、县衙不同城现象。因而也产生特殊的文化遗产。
徽州恐怕是目前最为知名的废弃府级地名了,府治位于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它的城墙也有特别之处,今天保存下来的徽州城墙由明代的徽州府城与歙县县城共同组成。城池格局十分特别,是极为稀有的府县双城模式,实际上就是府城东边依山建设外郭墙一道,并把歙县衙门搬了进去。徽州府城和歙县县城既可以说是一个城,也可以说是两个城。
徽州建城始于隋末。大业三年(607年),天下大乱,歙人汪华据新安郡自立为太守。十二年,汪华占有新安、宣城、余杭、遂安、东阳、鄱阳等六郡,自立为吴王。义宁元年(617年),汪华将郡治从休宁迁于歙县乌聊山,筑郡城。内为子城,外为罗城。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十一月,方腊在睦州清溪县息坑(今浙江淳安)起義。十二月初,克睦州(治所位于今浙江淳安西),又下歙州。次年三月,杨可世、刘镇等率兵克复歙州城之时,州城已经毁坏严重。
明初的徽州府衙在城内,首县歙县县衙没有城郭,处于城墙外面的东部。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明朝中叶。到了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患爆发。为防御倭寇侵犯,缓和府城中避难民众的压力,在知县史桂芳主持下,开始修筑歙县县城。县城西接府城东郭,东枕问政山,南接长青山的南山门。新城设东门问政、南门紫阳、西北门玉屏、北门新安。至此,徽州古城“府县双城”的空间格局初步形成。
目前,府城墙西段约1500米,潮水门、问政门、新安门保存完好。城墙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徽州的府县双城可以视作一座城,以徽州城名之。
明代又出现了另一种有意思的现象。县城离府城很近,但两城不相连,甚至连名称也不同。广东省的惠州,府城在西,名惠州;县城在东,名归善。两城相距近千米,隔江相望。这是古代上少有的附郭县城脱离府城,两城相距甚远的城市格局。
明洪武三年(1370年),知府万迪以宋元旧城狭隘,与惠州守御千户所千户朱永开始新修城墙。二十二年,惠州守御千户所升格为惠州卫,知府陈继因此再次扩建城墙。
明代惠州府下辖一州九县,首县是归善县(今惠州市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一带)。在万历六年(1578年)之前,惠州府衙、归善县衙都在惠州府城内,还是常见的首县附郭现象。然而,到了嘉靖年间,事情又发生了变化。究其原因,还是与倭患相关。
惠州府城西枝江对面的水东地区,称作东平。它是来往府城和各县的必经之路,又有东江、西枝江水运的便利条件,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形成了繁荣的居民区。这片居民区却一直缺少卫所或府县城池守卫。这种情况下,该地成为了倭寇和盗贼的同时觊觎之地。而建城直接的导火索,是叛兵掠夺。嘉靖末年,名将俞大猷派遣白头军八百人驻东平。这些官兵趁俞大猷向巡抚汇报的时候,见东平人家蓄积垂涎,夜间防火掠夺。当时,叛军达到人人挟货物到拿不动的地步,可见东平地区的百姓是比较富裕的。
据万历《惠州府志》,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庠生刘确、乡民黎俸等人请求建东平民城防守地方,至万历三年(1575年)城成。时县署仍在府城内,东平只能算当地人民自保的防御工程。万历四年,位于府城内的归善县衙损坏,为迁县衙提供了契机。六年,知县林民止将县衙迁到了东平民城的白鹤峰旁。从此,惠州城市形成了一府两地、隔江相望的双城结构,两城以浮桥东新桥相连接。可惜的是,目前只有惠州府城墙约五百米留存,归善县城只存有不成规模的遗存。
猜你喜欢
——府城鼓楼现状调查与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