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猎人手记
2023-10-28鲨鲨
鲨鲨
达尔文说:“人不以狩猎为生,这是人合理的进化方向。”狩猎作为一种求生手段陪伴了人类很长一段时间,但随着时代发展,狩猎逐渐淡出视野。
美国狩猎历史悠久,发展出一套极为严谨的狩猎规则。如今,美国狩猎有严格的法律规定,但合法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狩猎。什么样的人可以去狩猎,狩猎什么动物,以及狩猎动物的“额度”,如何在猎杀时减轻动物的痛苦等都有明确的要求。最后,狩猎所得的收入也会投入到野生动物、自然环境的管理和保护中去。对美国人来说,合法的狩猎是一种人为控制野生动物数量的方式,且有助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在北美洲,居住着一个名为“因纽特”的民族,这是一个在北极永久性冰原上繁衍生息的神奇民族,他们代表人类在地球的最北端顽强地生活着,被称为“北极猎人”。
作为北极原住民中分布地域最广的民族,因纽特人的足迹从俄罗斯的楚克其半岛、美国的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遍布到格陵兰岛西南沿海等地区,但总人口只有20万。由于他们生活的地方大都与世隔绝,外界对他们知之甚少。
从人类学划分来说,因纽特人属于蒙古人种,尽管起源于亚洲,却和亚洲人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自迁移到北极圈周围后,历经数代繁衍生息,他们的身体在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渐渐产生了变化。为了呼吸时冷空气可以回旋变暖,他们的鼻子变得高且呈鹰钩状,浓眉细眼可以减少雪地光线的刺激,敏锐的眼睛可以让他们在黑夜看清远处的目标,辨别方向,矮小的身材和厚实的脂肪可以在极端天气下抵御严寒。
阿拉斯加跨越北极圈,那些生活在北极圈内的因纽特人,食物匮乏且难以生火,于是北美驯鹿、海豹、三文鱼等含有大量脂肪和蛋白质的肉类便成为他们的主要食物。作为游猎民族,吃生肉几乎是一种常态。然而,北美的印第安土著部落却十分鄙视这种行为,将他们称为“亚洲爱斯基摩人”。用来称呼身穿兽皮,檀长狩猎的邻族,意为“吃生肉的人”,并且这种称呼只针对北美地区的因纽特人。后来“爱斯基摩人”普遍为欧洲的探险家所用,如今应用更加广泛,但因带有贬义,因纽特人对这个称呼十分反感,坚持将自己称为“因纽特人”,意思是“真实的人”。随着人们对这个民族的了解,对他们的尊重意识逐渐增强,“因纽特人”的称呼才渐渐取代“爱斯基摩人”并广为流传。
因纽特人在一定程度上过着游动的生活,因为他们生存的地理环境极其恶劣,平均气温很低,冬季长达数月,夏季十分短暂,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之一。大面积的冰川和冰冻土层以及地面厚厚的积雪覆盖,给因纽特人的生活和日常出行带来极大的影响。这也导致生活在此的居民不得不采取特殊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他们会随着季节的变化改变营地和捕猎的类型。在夏秋春季时,两到六个家庭会组成一个小营地,冬天则由更多的家庭组成一个营地。但迁徙不是毫无目的,他们会年复一年进入同一地点,所以无论怎样都不会超过群体所在的范围。
在广袤酷寒的极地地区,因纽特人充分利用大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材料,抵御严寒,并代代相传。
他们的服饰十分特别:男女老少都穿动物皮毛制成的衣服,男人穿的叫“喬其”,女人穿的叫“迪米”。两者的区别主要在袖子,男士服饰袖子宽而长,便于在冬季拉弓射杀野兽;女士服饰的袖口窄而短,便于劳作。最为奇特的莫过于因纽特人居住的“雪屋”,顾名思义,那是由雪砖、冰块制成的住房,当地人把这种屋子称为“伊格鲁”。从外观上看,雪屋形似冰雪版的蒙古包。但他们并不是直接住进去,而会在屋内铺上一层皮毛。这样因地制宜筑房大多出现在冬季,既能抵御严寒和强风,还可以保持室内的温暖。
此外,在寒冷的极地脱衣服睡觉,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却是因纽特人的传统习惯。如果一家人在雪屋睡觉,他们会脱光衣服相互依偎,做法虽有些令人瞠目结舌,但背后的科学依据一点也不含糊。因为人类是恒温动物,裸露身体紧紧依偎,能够使彼此的体温相互传递和平衡,从而让整体的体感温度升高。其次便是这种做法有利于保持身体干燥,避免皮毛制成的衣物变得潮湿。
因纽特人的雪屋,是对生活的智慧总结,更是文化和传统的体现。如今,北美有一种既可家用,又可放在车上的小型冰柜就叫做“伊格鲁”,或许可以看作是世界对因纽特人传统文化的发扬。
除了住房,因纽特人的智慧还体现在,根据不同的季节改变不同的狩猎策略。
因纽特人的社会组织大多处于以父系为中心的父权制氏族阶段。他们主要靠狩猎、捕鱼和采集为生。居住在内陆的因纽特人主要猎取驯鹿、麝牛、北极熊,鸟类等,居住在海边的则主要靠猎取海象、海龟、鱼为生。矛、弓箭、叉、刀、网等都可作为他们的狩猎工具。
由手工打磨而成的驯鹿角材质的箭头,就是因纽特人的传统狩猎工具和武器,因为与其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因纽特人的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用这种箭头捕食体型较大的鱼类甚至是北极熊。这种高硬度的箭头几乎可以射穿生活在北极的所有哺乳动物的皮毛。带有倒刺的箭射中动物后,即使没有一击致命,倒刺也会让它们无法将箭矢挣脱,最终死于失血过多。这也是因纽特人千百年来总结出的经验。
因纽特人喜爱狗,狗是他们必养的动物。他们的陆上交通多用狗拉雪橇,这种狗叫爱斯基摩犬,由狼和狗交配繁殖而成。每个雪橇套上七八只强壮的狗,系上铃铛,奔驰在白雪皑皑的原野上,带领因纽特人穿越北极广袤的土地,为北极荒漠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夏季狩猎时,男人们会划着北极特有的,由多张海豹皮制成的皮划艇“卡雅克”,带上鱼叉、弓箭等工具在海豹常出现的海面游荡,以寻找猎物。因为环境而逐渐养成的好视力,使他们能很快发现远处的猎物。一旦发现猎物,因纽特人会进入静默状态,缓慢靠近到可攻击范围,然后使迅速出手。
在这个季节,因纽特人的女人和孩子负责采集野生浆果、嫩草,全家人在石梁拦成的河塘里捕鱼。八月末到九月时,人们溯流而上,来到内陆开始狩鹿。因纽特人在岛上驯鹿的行为最早可追溯到3500年前。驯鹿与自然,驯鹿与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维持着奇妙的关系。漫长的岁月里,因纽特人早已深谙驯鹿的习性,他们将猎取视为一种收获。
上世纪40年代,驯鹿种群数量跌入低谷,猎鹿变得困难无比。于是,他们便坐上狗拉雪橇,奔徙几百公里,前往隐蔽的地方捕获驯鹿,往返的行程几乎要持续一年之久。捕获的驯鹿皮肉作为居住在沿海家人们的冬季食物,皮则制成保暖的衣物。在没有猎驯鹿这种体型足够大的哺乳动物时,鸟禽就会成为夏季捕猎的第二选择。
到了冬季,由于海面冰封,因纽特人必须采取不同的方式狩猎海豹。海豹是哺乳动物,靠肺呼吸,在冰封的海面下,海豹必须寻找呼吸孔或制作呼吸孔来保证呼吸。而这些呼吸孔正是因纽特人成功猎杀海豹的关键。他们坐上狗拉雪橇行驶在冰面上,发现呼吸孔后停在周围,静默不动,等到海豹浮出海面,便伺机猎杀。海豹的肉可以食用、油可以作为燃料、皮能制成一双防水的靴子御寒,或者缝合用来储存食物。
因纽特人信奉“万物有灵论”和萨满教,他们习惯将逝者埋在村子的最高处,坚信如此他们的灵魂就会一直关注这片土地。他们会在捕获或杀死动物后举行仪式,用舞蹈、烟熏、祭祀来纪念这些动物的牺牲,感谢为他们提供食物。更多时候,因纽特人甚至会把鱼肉埋起来,等待稍微腐烂时再挖出来食用,也会在出海捕鱼前举行海洋仪式,祈求海洋之神的庇护。他们相信自然界中的神灵可以控制自然现象和动物行为,是这些动物使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因此他们崇拜敬畏动物。
因纽特人崇拜图腾,图腾即代表“亲族”,无论何时他们都不会击杀同一图腾的亲人。他们举行各种仪式和风俗活动,用音乐舞蹈表达情感,披着兽皮,装扮成野兽的样子纵情跳舞,用来祈福,用以预防危险。
宇宙长河里,渺沧海之一粟,在浩瀚的星球里,人类也是最坚强的战士,因纽特人更是如此。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他们没有文字,于是用语言来传递信息,用不定型的图案符号来帮助记忆。他们的世界没有货币、没有商品,完全处在自给自足,一种真正的自然经济的生活中。他们建立了独立的社会,从祖辈到子孙,世代传承着独特的文化遗产,使因纽特人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群体。直到16世纪,西方持枪的狩猎者发现了他们的存在,至此,“爱斯基摩”的字眼才出现在各国的报刊中。
而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因纽特人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北极不再是旁人无法到达的荒漠,海豹皮制的划艇变成了快艇,长矛变成了猎枪,狗拉雪橇变成了汽车,稀缺的蔬菜也变得触手可及。圆顶雪屋早已被暖气、水电齐全的房屋取代。
然而,改变原有的生计方式,长久依赖政府福利和救济的因纽特人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就业困难,住房拥挤……长久以来,严酷的自然环境没能阻止坚忍不拔的因纽特人生存下去,现代社会发展看似带来的福音,却使这个备受尊重的民族文化断裂,将他们再一次推向时代的十字路口。
棕熊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壮硕的身体、野蛮的天性让人望而生畏。它们一度游荡在从欧洲到北美的大片区域,比任何动物都更能代表荒野。但如今存活的地界越来越小,阿拉斯加就是棕熊最后的乐土之一。
一只阿拉斯加棕熊重约1500磅(约680公斤),站起来可达10英尺(约3米)以上。庞大的的身躯上附着着蓬松的皮毛,从深棕到近乎金色,棕熊的“肤色”也不尽相同。大多数时候,阿拉斯加棕熊都是独来独往,所以在野外,令人望而生畏的外表既当得了伪装,也可作为对潜在竞争对手的警告信号。
在广袤的阿拉斯加荒野上,棕熊的足迹遍布各个角落。森林、苔原和开阔的平原都可作为它们的栖息之地,从沿海地带到内陆森林和山脉,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阿拉斯加棕熊对不同气候、地形惊人的适应能力,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北方野生之王。
全球最大的棕熊保护区就在气候寒冷的阿拉斯加西南部。这个面朝太平洋、背靠白令海的弧形地区,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卡特迈国家公园。这里是棕熊统治的世界,超过2000只棕熊生活在此区域内。每年七月到九月,是三文鱼洄游期,此时棕熊齐聚布鲁克斯瀑布,懒洋洋地等着三文鱼跳进它们的嘴巴。由此,卡特迈国家公园也成为全世界最有名的棕熊观赏圣地。
美国阿拉斯加州有一项奇葩的法律规定:不许叫醒睡着的棕熊来拍照。但狩獵棕熊是合法的,整个洲一年只有一只狩猎名额,阿拉斯加本地人可以通过抽签来获取猎杀资格。一般来说,为了不影响种群,只能猎雄性。雄性看到雌性带着幼仔,很可能会为了能交配而杀掉所有幼崽。
参与北美猎熊活动需要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包括获得相关猎熊许可证、选择合适的猎具和设备,以及学习基本的猎熊技巧等。这在北美洲算危险性最高的狩猎,一般需要雇用有执照的向导追猎,再选择适合的狩猎方式,如徒步追踪,驾雪地摩托车追猎,也可乘小飞机或船去寻猎。值得注意的是,阿拉斯加规定,在飞机抵达猎区的第一天禁止狩猎,所以这一天可以用来休息准备。
在狩猎前,导猎会教狩猎者一些野外生存的技巧,使用猎枪的方法,寻找棕熊以及在找到棕熊后如何布置现场、设伏狩猎,最重要的是学会防止棕熊致命的攻击以及逃命。在猎熊活动中,猎人们先根据爪印和粪便寻找棕熊的足迹,然后跟踪棕熊的移动路径。一旦发现棕熊的足迹,便采取伏击和诱饵等策略进行猎杀。
随着历史的推进和文化的洗礼,关于狩猎的法律也在逐步完善。无论是以狩猎为生的因纽特人,还是作为兴趣爱好的阿拉斯加猎熊运动,狩猎都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和文化,不断强调自然互动与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让我们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