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作品中豫剧元素的融合与影响
2023-10-28王文秋
王文秋
钢琴作为西方乐器,自19世纪末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中国音乐家的不断探索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钢琴音乐风格。豫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深受中国民众喜爱,其独特的旋律、节奏、和声以及表演方式,成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珍贵遗产。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交流的深入,豫剧元素逐渐融入到中国钢琴音乐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融合形式。这种跨文化交流在音乐领域中的探索与实践,吸引了许多作曲家和音乐家的兴趣。豫剧元素在钢琴音乐中的融合不仅体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为中国钢琴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因此,本论文旨在深入研究中国钢琴作品中豫剧元素的融合与影响。通过对融合的具体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探究豫剧元素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与表现形式的影响。此外,还将探讨这种跨文化融合在音乐领域中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中华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豫剧与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
1.豫剧的发展历史
豫剧又名河南梆子,是中国戏曲的五大剧种之一,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传承,经过数百年的文化沉淀以及中原地区独特的民族元素影响,使豫剧具备了独特的音乐特征。豫剧最早记载于《东京梦华录》,起源于开封勾栏瓦舍中,其中杂剧《目莲救母》影响较大,在明朝时期,大量小调在开封盛行,这个时期的音乐已经初步具备豫剧的萌芽,后期小调与北曲弦索以及秦腔的融合下,形成了河南梆子的最初形式,新中国成立之后,改称豫剧。豫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音乐风格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豫剧音乐通常由梆子、二黄、京胡等乐器演奏,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其表演形式包括平板、颤音、花腔等特色,而戏曲的传统曲式,如起承转合、穿插唱等,也是豫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豫剧从创立至今经历了三次改革,中间也经历过从繁荣到低迷,但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国家大力发展豫剧,并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突破地域局限性,向国际性发展,豫剧需要我们继续传扬下去,使我国的传统文化真正的成为国际流行趋势,最终由国人共赏发展至世界共赏。
2.豫剧元素钢琴作品的发展
钢琴在中国出现,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结果。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在明末清初时期,西方传教士纷纷而来,随之带来的也有“古钢琴”。这架古钢琴被献给皇帝明神宗,钢琴音乐开始在中国萌芽发展,并初步在中国传播起来。然而,受到西方音乐传统的影响,初期的中国钢琴作品大多是模仿西方经典作品的改编。
在新学堂以及教堂音乐的影响下,钢琴逐步开始普及,后又得益于第一批留洋归来的教育家所带来的各种音乐教学材料,逐渐成为教学的主要教材,并影响至今。1921年由李荣寿先生发表的钢琴作品《锯大缸》,曲调选自河南戏曲《王大娘补缸》,中国钢琴艺术初期发展较为缓慢,虽在技术上达不到专业程度,但这个时期的音乐家已经开始创作具备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曲,并对钢琴曲创作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1935年,由俄罗斯作曲家亚历山大·车列普宁(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格钢琴曲”创作评奖活动掀起一股热潮,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曲争相出世。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钢琴创作空前繁荣,作品数量较多,1960年由郭祖荣所创作的《小奏鸣曲“五月歌”》其中第一乐章运用了豫剧的曲调选段。后期钢琴改编曲大量现世,大部分以民族传统乐器改编或者歌曲改编的钢琴曲,以及通过戏曲进行改编的作品。这是时期的钢琴创作已达到新的水平,例如《百鸟朝凤》,由王建中根据民间唢呐曲改编而来;另外还有李其芳的《河南曲牌》。在此期间可发现,与豫剧元素相关的数量还是较少。
进入改革开放之后,钢琴发展迅速,作曲家也争相创作,打破传统,对民族元素大量运用,诞生了大量的豫调元素作品,如陈怡的《豫调》;朱晓宇的《戏曲组曲之三:豫剧小段》;麻书豪的《豫沙河》等等作品。
钢琴音乐作为西方音乐传入中国后,经过中国音乐家的改编与创作,逐渐融入了中国音乐文化。从早期的模仿西方经典作品到现代创作的多样性,中国钢琴音乐展现出丰富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作曲家开始尝试将豫剧元素融入到钢琴作品中,探索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的融合之道。
钢琴作为西方乐器,在音色上与豫剧的传统乐器有所差异。然而,演奏家们通过特定的演奏技巧,如用力、用踏板等,尽可能地模拟豫剧乐器的音色,使豫剧元素更加真实地融入到钢琴作品中。
二、中国钢琴作品的豫剧元素
1.豫剧音调的运用
豫剧元素逐渐融入中国钢琴音乐,成为一种独特的融合形式。在中国钢琴作品中,豫剧元素的运用呈现出多样性。例如旋律与调式:一些中国钢琴作品中融合了豫剧旋律,如悠扬的豫剧唱段、常见的五声调式以及婉转的行板曲式等。作曲家通过借鉴豫剧旋律,为钢琴作品注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优美特色。
王建中的《百鸟朝凤》是中国钢琴作品中较为熟知的曲子。作品中段旋律取自豫剧《抬花轿》周凤莲唱段《周凤莲坐轿喜气盈盈》的曲调,作品至今采用豫剧曲调,调式调性仍为E徵调式,开头以激昂欢快的旋律作为开端,展现出一幅喜庆,热闹的场面。作品反复出现豫剧旋律,使听众对于豫剧有深刻的印象,使豫剧的音乐特点更加鲜明,更加深入人心。
陈怡的《豫调》在创作上进行了中西技法融合,同时又保留了豫剧的鲜明特点。该作品短小精悍,虽没有《百鸟朝凤》的篇幅长,但创作上极具特色,从名字可以得知,这是一首与河南音乐有关联的作品,主题旋律选取豫剧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中唱段的曲调旋律,通过这段旋律的多次重复,使听众加深对曲调的熟悉感,同时在此基础上运用西方技法进行装饰音加花创作,中段采用复调的手法,使旋律更加生动俏皮,更加凸显出来豫剧曲调的特点。
李其芳的《河南小曲》与《豫调》一样,篇幅较小。曲调旋律选自河南民歌小曲,作品中大量出现重复音以及f记号,具有浓厚的河南方言特色,表现出河南人民质朴豪迈的性格,其中创作手法使用了戏曲中的“一板三眼”,“紧打慢唱”形式。整首作品通过琴键的连续快速弹奏,模拟了豫剧演员高亢激昂的表演风格。
近些年,作曲家对豫剧元素格外注意,并创作出众多具有豫剧元素的钢琴作品,以上三首作品从名字看来代表着民族特色,极具地方性特色。另外郭祖荣的《第六钢琴奏鸣曲》在曲调创作上也运用了豫剧的音调,所选取的音调来自豫剧《拷红》选段,作品是无标题性音乐,有6首作品,既是创作又是教学示范,将这首作品以西方奏鸣曲结构为基础,采用中国五声调式以及丰富的传统音乐元素进行创作,展现了中西音乐文化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特点。
2.豫剧曲式节奏结构的运用
豫剧的快板和慢板等节奏类型,也常被融入到中国钢琴作品中。这些节奏元素的运用,使得钢琴作品更具节奏感和动感,增强了音乐表现力。
豫剧为板式结构,其中有二八板、慢板、流水板以及非板,这4个合起来被称为“豫剧的四大正版”,其他的板式都是由这四个衍生而来,亦可被称为“变格板式”。
豫剧作为地方性的特色文化,离不开方言的特点,河南方言在激昂,语调有重音,这两个特点在作品中多有体现。例如在《豫调》中,大量出现f、sf以及重音记号,打破传统的拍子重音,凸显出来方言的抑扬顿挫,以及河南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点。在开场部分,作者采用了豫剧的平板和快板节奏,为作品奠定了豫剧元素的基调。随后,主题部分中出现了豫剧唱段式的旋律,通过琴键的连续起伏,模仿了梆子乐器的音色特点。这些融合的元素使得作品在音乐表达上更具戏曲舞台的气势和魅力。
在《百鸟朝凤》作品中,王建中巧妙地结合了豫剧的花腔和旋律,使得作品的音乐风格更具中国古典音乐的气息。乐曲轻快活泼,调式为豫剧常用的五声调式E徵调式,乐曲开始运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曲中大量使用装饰音、切分音以及重音标记,体现出了河南方言语调重音的特点。另外作品在采用豫剧中散拍子等自由节奏,结尾部分的急板运用中板眼和紧拉慢唱的特殊节奏,使音乐保留了民间音乐和传统豫剧独特的韵律。
在《第六钢琴奏鸣曲》的演奏中,钢琴家常常采用平板的奏法,通过轻柔的指法,模拟豫剧梆子乐器的音色特点。这种演奏技巧使得作品更具豫剧元素的特色,让听众仿佛置身于豫剧的舞台上。随后,作品的主题部分中出现了豫剧行板的节奏和和声,使得作品更加富有变化和层次感。这种融合让作品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上更具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性。
通过以上著名的中国钢琴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豫剧元素在其中的融合形式各具特色,丰富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风格。豫剧的独特旋律、节奏、和声等特点为钢琴作品注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使其更具个性和民族特色。
融合豫剧元素有助于促进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融合的过程中,中国钢琴音乐吸纳了豫剧的精华,同时推动了豫剧音乐的传播和发展。豫剧元素的融合为这些作品增色不少,使其更具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和独特性。
三、豫剧元素钢琴作品在高校教学中的影响
钢琴作为西方乐器,这些年大学生弹奏的作品大多数为西方作品,中国作品演奏较为少见。豫剧元素的钢琴作品完全符合国家教育部所要求的本科教学大纲范围,笔者通过为学生讲解关于豫剧的钢琴作品,希望学生可以重视传统文化,真正热爱豫剧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发展豫剧,同时,在融合豫剧元素的钢琴演奏中,由于西方乐器与中国乐器的音色以及制作原理不同,个别音色的模仿需要演奏者面对一些技巧上的挑战。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要重点强调的,可以增加他们对豫剧的兴趣,主动在下面查阅资料,加深对豫剧的了解,在达到期望的演奏效果同时又能对豫剧进行了解。大学生是这个时代的新生力量,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引导教授,使他们在毕业走出校门工作的时候,仍然可以将知识传递下去,如此也做好了文化的传承工作,使河南豫剧不再被大众所遗忘,这个过程需要长期引导,文化自信指的是深入人心的自信,只有人人都尊重本土的文化,才能真正的实现强国的文化自信。
豫剧元素在中国钢琴音乐中的融合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其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豫剧元素在钢琴音乐中的应用和价值,推动中西音乐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中国音乐在世界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四、豫剧元素在中国钢琴音乐中的影响
融合豫剧元素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影响和意义不可忽视。首先,这种融合形式丰富了中国钢琴音乐的表现手法,为音乐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资源。通过运用豫剧元素,音乐家可以更好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使作品更加富有内涵和情感。其次,融合豫剧元素也有助于促进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这种融合的过程中,中国钢琴音乐不仅汲取了豫剧的精髓,同时也推动了豫剧音乐的传播和发展。此外,豫剧元素在中国钢琴音乐中的应用还有助于促进中西音乐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通过这种跨文化融合,中国音乐家可以更好地与国际音乐界进行交流,展示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
通过对豫剧元素在中国钢琴音乐中的融合与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豫剧元素在中国钢琴音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融合豫剧元素不仅丰富了中国钢琴音乐的表现手法,还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豫剧元素与其他音乐风格的融合,如流行音乐、爵士乐等,探索更多样化的音乐融合方式。同时,我们还可以关注豫剧元素在国际钢琴音乐领域的传播和影响,探索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更多可能性。
总的来说,豫剧元素在中国钢琴音乐中的融合与影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能够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一份贡献。同时,也希望这种跨文化融合能够推动中西音乐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中国音乐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