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
2023-10-27李晓巧
李晓巧专栏作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南宋“状元宰相”文天祥的千古名句,如果说这两句诗反映出他的忠肝义胆的话,那么“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则凸显他的恪尽职守和奋力担当。
文天祥20岁中进士成状元,考官评价他的答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意思是答卷中流露的古贤之风可供人学习,忠义之心像铁石一般坚硬。
南宋理宗开庆初年,蒙古军攻打南宋,宋廷惊慌失措,一些宦官宠臣建议宋帝迁都,当时还是小京官的文天祥上书,奏请将提议迁都的宦官斩首以统一人心,由此受排挤。此后他又得罪了权相贾似道,而被弹劾,文天祥37岁时干脆离职退休。
咸淳九年(1273年),文天祥被起用为湖南提刑,后为赣州知州。宋恭宗德祐初年,南宋遭到元军猛攻,情势紧急,宋廷“诏天下勤王”。受到宋廷的重视和征召,文天祥“捧诏涕泣”,“尽以家资为军费”,他不顾好友的提醒和劝止,联络募集了一万多兵力恳请保卫皇室,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全力以赴带兵支援宋廷。談及时局国事,他经常向同僚部属们语重心长地说:“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道出了他的职业道德遵循。
然而此时的南宋已然风声鹤唳,根本就难有章法。当时卸任宰相江万里、文天祥等正直有识官员提了很多建议,都没被采纳,甚至还受讥讽,“时议以(文)天祥论阔远”。危机之下,宋廷向元军多次乞和,但是元军统帅毫不理会。
德祐元年(1275年)十月,元军全面进攻,宋军节节败退,很多南宋高官和宠臣弃官而逃,“太皇太后下诏切责”,同时派御史台监督,但依然控制不住局势,平江知府文天祥受命弃城退守,任都城临安知府。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元军逼近临安,南宋投降,左丞相陈宜中等政要逃离京城,宋廷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去向元军请和。临危受命的文天祥同元朝丞相伯颜辩论,不卑不亢,伯颜词穷之下将文天祥扣押带同北归,路经镇江时文天祥与随从逃脱,并试图组织地方宋兵抗击元军,可惜南宋已然瓦解土崩,甚至连文天祥也一度被认为已投降元军而被抗元力量追捕,但他矢志忠于宋廷。
宋恭帝赵显被元军掳劫后,文天祥在福州参与拥立赵罡为帝,任右丞相带兵在江西、福建一带抗击元军,一度收复了一些失地,但毕竟势孤力单,内部也出现了分裂和投降派。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宋军在永丰空坑村惨败,文天祥突围而出,“(文)天祥妻妾子女皆见执”,宋军战死和被元军抓住不降而处死的很多,文天祥的两个儿子文佛生、文环生都死于被押解去元朝大都的路上。
宋端宗11岁驾崩,其弟赵昺8岁继位,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被封信国公,领兵在广东一带抗元,地方土匪势力勾结元军攻击宋军于无备,文天祥被抓,自杀未果,而其追随者至此全部非死即亡。文天祥被解送元军大营,元军统帅张弘范“以客礼见之”,劝其投降并写信招降抗元义士,文天祥坚决不肯,说:“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并且用逼他写劝降信的纸笔,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过零丁洋》诗交给了元军,当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后,完全明白了文天祥的心志。
被押去元大都的路上,文天祥曾经绝食八天、不宿元朝提供的豪华住所。元世祖忽必烈久闻文天祥大名,派人劝说其任元朝官,“百计驯之”但“终不可得”,三年时间劝降无效,在叛宋降元的奸臣怂恿下,元朝最终杀害了文天祥。文天祥临刑前从容不迫地说:“我的任务完成了!”47岁的文天祥对着宋室的方位“南向拜而死”。
《宋史》记载,文天祥很早就在衣带上留下遗言表明心迹:“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后来元朝名相脱脱评论这位前朝敌国的丞相时,感叹“是其(文天祥)所欲有甚于生者”,指出文天祥将维护儒家理想和价值取向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儒家思想讲究经世致用,宋代很多官员和士人很具代表性地以一生言行甚至生命,践行了仁义忠信和奋力担当。“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知其不可为而倾力扶持危局,文天祥以忠贞高节和名言快论,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标杆而垂范后世,正如他在《正气歌》中所言:“天地有正气……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