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疗理念下的自闭症儿童数字健康产品设计研究

2023-10-27江平

美与时代·上 2023年9期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

摘  要:融合艺术疗愈理念,探讨自闭症儿童数字健康产品的功能框架。对自闭症儿童产品现状的产品类别、行为功能展开综述,并从中寻找出数字健康产品的设计途径,提出从艺术疗愈、数字疗法两个层面进行优化,结合相关案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艺术疗愈;自闭症儿童;数字疗法;产品功能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T190713)研究成果;2019年三明学院科学研究发展基金“基于疗愈理念的自闭症儿童五感康复系统及产品技术设计”(B201926)研究成果。

《2021年度儿童发展障碍康复行业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明确指出了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基本情况和窘境,将自闭症儿童发展康复系统的机遇点对焦于数字化技术的助力,同时指出“数字化+医疗”可以打破地域屏障的限制,让科学系统、定制化的康复系统服务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达到普适性的标准。自闭症群体问题俨然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性问题,几乎每个自闭症家庭为了给自闭症儿童获得充足的康复时间、良好的康复机会,都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蓝皮书》(如表1)显示,占比超过一半的家庭情况为夫妻一方全职带娃,没有经济来源,从而家庭收入水平下降,其中主要带养者多为女性,六成以上的母亲会为了配合和照顾自闭症儿童的治疗而辞去工作。其实更为严峻的问题还是家庭在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方面的支出,70%的家庭月收入均低于1万元,虽然近些年来国家政策层面有相关举措的介入,但依然有约25%的自闭症家庭的收入难以负担昂贵的治疗费用。根据当前情况反馈,不能单从国家层面着手,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给予政策或费用补贴上的支持,而是更加需要从自闭症家庭人群实际的需求切入。家长们期待出现有效的数字健康产品,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家庭干预指导,继而使得家庭干预模式取得成效,最终实现家庭康复费用合理化[1]。数字疗法介入的技术成为机会点,融入艺术疗愈理念,从而实现自闭症儿童数字健康产品的研发目标。当前,这一领域的相关辅助产品在我国的应用并不普及,这也是自闭症儿童产品设计面临的巨大挑战。常规的辅具产品设计介入途径,主要参考基本设计模型来进行主观划分,很大程度上缺乏当下经验以及体验,更是缺少生理过程的论证。

一、艺术疗愈理念及应用

玛格丽特·南伯格(Margaret Naumburg)、艾德里安·希尔(Adrian Hill)和伊迪丝·克莱曼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分别提出有关艺术疗愈的理念,艺术疗愈源起心理治疗并继而发展。在治疗过程中,以美术为介质,这种疗愈最早适用于精神病患者治疗[2]。在60年代之后,艺术治疗不断深化完善,并推广至更多专业、行业乃至国家。不同的艺术治疗协会继承发展艺术疗愈的理念内涵。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公室发布的关于艺术疗愈应用报告,其中明确指出:“艺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等,艺术可以帮助管理与治疗身体及精神疾病。”[3]埃莉诺·乌尔曼(Elinor Ulman)、伊迪斯·克莱默(Edith Kramer)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将美术治疗与特殊儿童的康复教育相结合。在对艺术治疗、艺术疗愈相关理论的梳理中,最具代表性的绘画艺术治疗就充分论证了艺术互动创作的过程具有疗愈作用。艺术疗愈以表达性艺术治疗方式为主,通过音乐、绘画、手工艺等手段达到身心一致,以艺术的方式进行表现创作,着重关注生理以及体验感受。例如,基于维以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克多·罗恩菲德(Viktor Lowenfeld)繼而延展出“绘画发展阶段说”,就首创了儿童美术治疗的新模式[4],从而实现以艺术干预为手段来达到疗愈定位人群的目的。

“艺术治疗”(Art Therapy)旨在实现个体疗愈,是将艺术作为手段和形式的治疗方式。这种治疗方式是一种非语言的形式来链接物质信息之间的关系,运用非语言的介质为传递方式从而使得信息可以产生联系和互通。艺术疗愈应用价值虽然被官方认定较晚,但在不断推动下,有了多年的研究实践过程。大卫·爱德华斯(Edword Adamson)作为英国艺术疗法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人物[5],阐述了艺术的治愈能力,即艺术表达本身就是治愈的过程。艺术表现过程的关键在于艺术疗愈中的唤醒或平复舒压,这种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艺术疗法,注重用表现性的艺术媒介帮助个体开发,通过艺术性的表达找到干预康复的途径,进而达到疗愈效果。艺术疗愈通过干预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心理疏导和智力开发。通过分析艺术治疗中体现的艺术疗愈,从而探究和归纳出艺术疗愈的疗愈性、疗愈机制和疗愈作用。利用自闭症儿童需要协调视觉、听觉、触觉并以身体活动来感知世界这一特殊性,配合相应的干预疗法,完善系统框架和构建产品。但目前艺术疗愈所融入的干预治疗手段样本过少,普适度与普及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实际应用于产品的市场反馈数据显示,还存在形式单一、需求片面、功能局限等情况。除此之外,虽然艺术疗愈近些年来受到关注并也有获得认可的报告,但依旧受到质疑,它的疗效是否真实有效是不少学术界讨论的命题。艺术疗愈的应用还需要更长的探索之路,也需要融合跨学科、跨专业的理论和技术来完善其系统构建,进而针对自闭症儿童设计出可复制、可定制、可辐射的科学、有效、系统的艺术疗愈数字健康产品,也能给自闭症儿童相关产品设计提供有效参考。

二、自闭症儿童产品现状分析

2019年我国所发布的《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3》数据表明,自闭症发病率日趋上升,最新统计的发病率中自闭症儿童数据已升至1/45。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自闭症发病人数约有超1000万人,其中还包含了200多万的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已高达7/10[6]。以此推算,国内每年有近20万自闭症儿童的涨幅,全世界共确诊儿童自闭症数百万例。这一疾病不仅是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严重危害儿童精神健康的头等疾病。由于当前关于自闭症的病因仍不明确,也没有研发出特效药物及根治方法,所以基本都采用以特殊矫正训练和行为干预为主,以药物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调研关于干预治疗的方案数据归整后显示约有30余种,但是缺乏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应用于所有不同程度的自闭症儿童,由此导致干预成效不佳且消耗大量康复成本[7]。实验表明,在初期进行干预,对自闭症儿童的治愈有显著成效,这也使自闭症儿童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有着极大的人文价值和市场需求。

(一)自闭症儿童产品的类别

针对自闭症儿童专门设计的辅助产品,目前国内外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和分类。根据市场调研后呈现的划分种类,大致将自闭症儿童辅助产品分为两种,一种是注重游戏趣味的玩具,另一种是专门针对自闭症儿童或其他精神疾病儿童所设计的玩教具[8]。以平衡板作为代表的玩具为例,自闭症儿童通过滑板进行游戏互动,可以锻炼自闭症儿童的运动平衡能力,使动作协调,从而提升肢体及感知觉控制能力,促使性格及情绪产生积极效益。但是,这也体现了目前自闭症儿童产品的一大弊端。很多自闭症儿童使用的产品都是根据普适产品来进行再设计,并没有考虑到目标人群自身独特性的行为特征,在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方面也存在缺漏等问题。但随着我国领导层面聚焦关注人民的健康状况,为了有效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相关部门实行了早期干预诊断措施,并改善全民健康服务行业,这也为自闭症儿童的疗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相关理论的普及落实、论证提供了研究的途径,比如贾春艳、李遥、胡凯萌的《面向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塑造与交互产品设计研究》,武杨菲的《基于自闭症儿童表情认知的玩具设计研究》,程艳然、熊振芳、贺安妮的《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自闭症儿童个性化干预实践》。这些研究呈现了对自闭症儿童产品分类的梳理以及自闭症康复治疗研究的综述,理清了自闭症儿童的干预产品特性功能,探讨了多种治疗与辅具结合的落地性,其中多以玩具形式为主。大部分的探究都将自闭症儿童产品定义为干预治疗过程中的辅具产品,玩具形式为主要设计目标,产品使自闭症儿童更有针对性、更有趣味性、更高效地进行训练[9]。与国内的产品进行竞品分析后,可以看出国外有关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和产品起步较早并逐渐成熟,一些特殊儿童的专用玩具都可在相关网站进行购买,这些辅具产品关注人文关怀,基于系统完善的干预康复应用理论,着重人性化设计功能,注重特殊儿童本身的痛点问题,使包括自闭症儿童在内的特殊儿童在开发智力、纠正行为及改善社交沟通等方面更加便利和轻松。

(二)自闭症儿童产品的行为功能

通过查阅文献显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和不寻常的刻板行为三个方面是自闭症儿童的主要行为特点,几乎所有的自闭症儿童都有着社会交往障碍这一症状。为满足有不同心理行为缺陷的自闭症儿童人群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融合或有偏重地选取不同干预手段,取长补短,利用高科技带动低技术,形成个性化综合干預方案。

1.干预疗法与功能结合

通过分析现有产品基本功能,发现大多基于干预疗法设定基础能力训练功能,自闭症儿童与产品进行互动的同时接受干预训练,从而促进其交流、学习、行为等能力的开发。产品的基本功能框架设定,通过指令发送、模仿行为同时将环境氛围设计融入,使自闭症儿童沉浸在场景之中,集中注意力。产品多为积木、卡片、彩球等,强调感觉干预,利用产品功能使得自闭症儿童理解情境,并积极主动与产品产生互动。目前大部分治疗机构会选用这类产品来配合治疗,以S形平衡木为例,在娱乐效果下也能锻炼感官功能,从功能性出发,考虑到自闭症儿童的认知水平障碍和肢体不协调等问题,更加注重干预功能,针对自闭症儿童症状分析并改善,从而达到一定程度上的应用意义。

2.智能理论与互动结合

分析自闭症儿童优势智能,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通过高科技和低技术辅助,形成具有针对性的综合互动干预体系。美国知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80年代在其著作《智能的结构》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10],文中列举并说明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具有特性的干预方法对自闭症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开发均有显著成效,也以此验证这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干预手段。对于有社交障碍的自闭症儿童,当直接的治疗干预方法存在弊端时,可以把智能理论的个性化干预作为基础,以视觉官能和听觉官能为切入点,并将美术疗法、音乐疗法介入,开发视觉智能、音乐智能,引导提升语言交流能力和社交能力,从而取得积极有效的疗愈效果。以NAO 机器人[11]为例(如图1),它是一个多元智能的人形机器人,自然流畅的肢体能模仿人类大部分动作,并且具有面部识别及声音识别的能力。NAO机器人配有一系列传感器包括摄像头、超声波距离传感器、红外线发射器和接收器、麦克风、压力传感器、触觉传感器及惯性板等器件。这些传感器可以记录整理每一位自闭症儿童的相关数据,如专注时间和概率,还能观察面部表情便于情绪识别梳理,并进行互动。同时为了与自闭症儿童之间的交流更具有亲和力,机器也设定了用于自我表达的构件包括语音合成器、LED灯以及优质的扬声器,可以实现高智能的对话交流。在交互的同时,机器人的动作设定均由脑系统自动产生,已经不再需要人为控制或提前编写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控制,大大降低了机器人NAO的应用门槛,便于不同情况的自闭症儿童或家庭都能在短时间内上手并互动。目前有关智能理论介入的缺乏产品研究样本数据多样性、干预时间不足等问题,最大的局限性还是对临床实践的借鉴意义缺乏实际性成果导向。但从不同角度研究以智能理论为支撑并优化自闭症儿童的干预康复治疗方式,继而推证智能理论对研发自闭症产品实践设计的导向意义,促使自闭症儿童的诊疗手段不断改良并优化,最终能够实现自闭症儿童康复系统的升级。

三、融合艺术疗愈的自闭症儿童数字健康产品设计

在进行融合艺术疗愈的自闭症儿童数字健康产品设计之前,要通过多种调研方式归纳并提炼数据分析结果,构建产品设计的框架和需求目标。产品的设计将围绕设计定位展开,产品设计的成效结果与设计定位的精确性密不可分。因此从目标用户体验要素分析的角度展开挖掘,从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五个层面切入并完成整个产品构架思维(如图2)。从用户需求角度分析自闭症儿童需要从数字健康产品设计获得什么,而且通过达到怎么样的目标可以满足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的其他需求。通过划分各个层面的模式,有利于考虑到自闭症儿童在体验中的痛点及痒点。以此推证,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需要能居家自主学习和自主干预治疗的个性化、定制化辅助产品,能够将训练内容与实际社交生活场景相结合的辅助数字健康产品,沉浸式地进行干预训练,同时也需要具备阶段性的、满足不同干预强度的功能设定。综上所述,结合相关案例设计的参照依据,明确了数字健康产品的设计途径,提出从艺术疗愈、数字疗法两个层面进行优化。数字健康产品应当注重设计的理论和产出所产生的关联性,根据自闭症儿童辅助干预产品设计原则中的科学性、整体性理念,在自闭症儿童数字健康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以系统的设计思维逻辑、理论系统方法为基底。自闭症儿童数字健康产品的设计应该与艺术疗愈、数字疗法相结合,以此赋能的产品才能够提升自闭症儿童各方面能力,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并进行有效良好的社交。

(一)融合艺术疗愈的产品设定

将游戏、音乐、戏剧等艺术方式融合,通过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全方位的艺术疗愈产品设定。从现有的融合艺术形式的疗愈产品来看,围绕自闭症儿童、康复师与艺术三者的模式中,绘画艺术疗愈的应用相较其他形式是最为成熟的干预方式。目前的文献佐证及临床试验显示,积累了较为完善的治疗技术,例如动态家庭绘画(KFD)等。以音乐和绘画两种艺术疗愈治疗介入的设计方案为例(如图3),将魔方作为载体产品,与不同疗愈音乐所对应的插画场景联动。外观结构参考魔块结构形式,因魔块玩具的设定也偏向于解压舒缓情绪的产品,通过不同角度翻转,可以进行简单互动舒压。配合音乐疗法的艺术疗愈形式应用到插画场景,结合不同音乐的音律结合磁吸板块,可以随用户的自主意识进行拼装,还可以针对不同的需求情况来定制场景模块,更好地培养自闭症儿童的感知力。

同时自闭症儿童数字健康产品的艺术疗愈设计内容也涉及了视、觉、味、听、触五个感官,是产品设计的表现属性的具体设计部分。在数字健康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设计心理学中的心理舒适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等。其中数字健康产品艺术设计的视觉层面最主要的是衡量产品的视觉舒适度,满足用户群体的亲近需求和心理暗示。自闭症儿童数字健康产品的造型、色彩等都暗含着设计者的人文关怀。

(二)介入数字疗法的交互应用

数字化时代引领着健康医疗产品市场的发展。研究以自闭症儿童的干预康复问题为出发点,根据艺术疗愈心理机制下数字健康产品的构建原则和方法,对介入数字疗法的数字健康产品进行设计转型。提供创新的产品和模式赋能以及循证医学的干预应用,提升数字健康产品投入比例,达到康复系统升级效用[12]。根据数字疗法的定义,基本可以将框架概括为产品载体开发并结合APP应用及相关网站建设的软件部件设计,数字健康产品区别于传统的辅具及医疗器具,投入的成本费用有所缩减。在设定框架的过程中,尊重科学数据,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并合理充分地融合临床经验,制定合理的诊治方案[13]。数字疗法的应用包含了精神类、眼科、皮肤、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内分泌等方面,主要是关于精神类疾病以及慢性病等的相关治疗康复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大数据、虚拟现实、AI人工智能技术等形式,数字疗法以预防、干预疾病障碍或治疗疾病为目标,为患者提供科学专业的治疗干预,数字健康产品中有些样本已获得循证医学的依据,并逐渐被业界认可。因为自闭症儿童通常在三岁之前都无具体的显性特征,并且传统的醫疗筛查需要前往专门机构进行长时间的预约及候诊,从而导致很多自闭症儿童误诊或无法及时确诊。全球首个致力于将机器学习应用于自闭症儿童早期筛查的公司Cognoa,设计并上市了一款APP,通过分析家长提供的儿童基本信息以及自然行为信息和视频,使用数字智能自主筛查识别儿童的自闭症,设备导出的检查报告准确率超过80%。除了提供筛查检测之外,还设定了社交平台,能够使自闭症家庭之间产生交流,因同理心产生共情互动以此缓解他们的焦虑。《A SUNNY DAY》[14]是专门为自闭症的儿童开发设计的一款关爱型教育软件,由中央美术学院联合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设计并推广(如图4)。视觉官能主要是以具有趣味性及亲和力的角色形象设计呈现,并配合美式英语发音的听觉官能展现。产品体验交互的框架设定以游戏的方式串联流程,将儿童日常行为和基本动线划分为各个环节,提升交互体验感的同时并不断熟习和训练。界面设计方面从儿童的视角考虑,以简约、卡通趣味的模式呈现,能够更加有效地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学习与操作。

数字疗法在2022年世界孤独症日数字医疗展望峰会上被重点关注和讨论。软件部分配合硬件设备的运用,不仅从用户体验角度贴合人群需求,并符合交互设定,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自闭症病症的治疗效果。数字疗法能够给服务局限以及不发达地区的自闭症儿童提供治疗机会,改善区域间不均衡的医疗水平,同时提升专业康复师的工作效率,实现儿童康复系统的普适性、普及性。数字疗法的感应、操控等技术还减削了大量的康复成本,可以有效降低康复家庭费用,硬件设备只需要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就能够轻松操作并提供帮助。

数字疗法初露锋芒,但目前国内显示的有关数字疗法介入措施都有待完善。数字疗法驱动数字健康产品并推动健康服务产业,仍需要从各个领域的大数据技术、大容量信息设计整合、数字医疗、智能产品中汲取有效信息及经验作为聚类分析和数据支撑。

(三)结合特定需求的产品优化

当下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国家层面对于健康行业给予高度关注,同时云计算等新型科技的运用和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数字健康产品的开发和延展。为了优化自闭症儿童相关的辅具产品,除了需要传统疗法的基础设施改良,更加需要借助数字信息时代的数据资源。因此目前阶段数字健康产品更多地还是作为配合专业性疗法的家庭辅助性工具产品,也是为了解决自闭症治疗产品无法家庭化和普及化这一瓶颈,最终达到的产品目标可以实现优质资源的开放共享。

但因自闭症儿童本身具有的特殊性,需要针对其特定需求,来优化产品属性以及产品参数。使用“自闭症儿童行为评定量表”进行测试实验,聚类分析自闭症儿童与电子类产品互动时长、频率、光感、视距等物理刺激,明确感觉阈限数值。产品保障自闭症儿童用眼卫生以及情绪调节,产品功能根据其等效用反馈来进行产品参数设定。为了逐步减少数字健康产品对自闭症儿童本身病症的干扰影响,在数字健康产品的界面设计部分根据用户需求的优先级别判定标准,在表现层方面,如配色方案、材质方案、光感方案,针对自闭症儿童来进行测试设计方案。数字健康产品为了达到可用性标准来实施开发方法,并关注视觉设计,旨在视觉如何呈现更加合理化、绿色化以及舒适化。

四、结语

自闭症谱系障碍目前已经成为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成为儿童精神健康的主要严重疾病之一。 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最终愿景是逐渐与社会接触,提升社交性,继而能够生活自理并正常学习和社交。所以在进行自闭症儿童数字健康产品设计时,以自闭症儿童或其家人需求为导向,应当介入数字疗法措施,通过操作该产品得以达到对自闭症儿童的生理机能或疾病的康复过程中的准确性和个性化的干预效果,可实现医疗辅具产品从医学专业转向到全病程多元化手段介入。然而,市面上部分产品缺乏完善的人群考量与功能设定。本文运用艺术疗愈理论,通过数字疗法介入找寻自闭症儿童数字健康产品的设计构想和设计实践的机遇点。通过文献综述以及市场数据分析,数字健康产品运用自闭症常用的干预方法同时以多元化、多角度进行切入,从用户体验要素层面分析梳理出目标人群的痛点及痒点,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解析关于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征,还要了解其家庭对于这类产品的内容需求和功能需求,明确了艺术疗愈理念、数字化技术对自闭症儿童数字健康产品设计效率及升级的作用。例证案例参考显示,数字健康产品设计将艺术疗愈和数字疗法整合介入的途径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因自闭症儿童的病症和其家庭情况各有不同,所以利用数字健康产品介入干预,准确性和定制化更是当下需要关注和解决的课题。

參考文献:

[1]2021年度儿童发展障碍康复行业蓝皮书[EB/OL].[2022-04-02].https://m.gmw.cn/baijia/2022-04/02/35632689.html.

[2]蔡娟.艺术疗愈视角下的“创造力疗愈”探究—基于阿瑞提“创造力”过程论[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21.

[3]The Lancet.Promoting and Prescribing the Arts for Health[EB/OL].[2023-3-10].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9)32796-5.2019.

[4]马芸.美术治疗在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干预中的应用[J].美术观察,2020(8):25-28.

[5]爱德华斯.艺术疗法[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7.

[6]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

[7]程艳然,熊振芳,贺安妮.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自闭症儿童个性化干预实践[J].护理学报,2018(1):62-64.

[8]武杨菲,郜红合.基于自闭症儿童表情认知的玩具设计研究[J].设计,2021(5):11-13.

[9]肖菁.自闭症儿童社会互动类玩具的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6.

[10]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56.

[11]NAO机器人.NAO官网[EB/OL].[2023-03-15].http://www.naorobotics.com/autism.asp.

[12]全球医生组织北京代表处.国际数字疗法协会解读数字疗法产品的十大基本原则[EB/OL].[2021-05-16]. https://www.163. com /dy /article/GA43JU5F05149U3U.html.

[13]刘露,崔馨月,张字晶.系统综述、循证医学与医疗器械上市前临床评价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9(9):157-167.

[14]A SUNNY DAY.APPstore[EB/OL].[2023-03-13].https://itunes.apple.com/cn/app/a-sunny-day/id427518400?mt=8 .2011.

作者简介:江平,硕士,三明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疗愈产品设计、智能产品设计。

猜你喜欢

自闭症儿童
交互式电子白板对提高自闭症儿童数学课有效性的个案研究
从关注到行动: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的困境与对策
基于自闭症儿童情感特征的陪护机器人设计研究
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教育探析
自闭症儿童共同注意早期干预研究综述
自闭症儿童生活技能社会化问题研究
奥尔夫音乐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研究
浅谈对自闭症儿童实施“行为疗法”的干预策略
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训练的研究综述
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训练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