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古汉语研究》词汇研究综述

2023-10-27李盼

今古文创 2023年36期
关键词:词义词汇

【摘要】基于对近十年《古汉语研究》中研究词汇的文章研读,发现近十年词汇研究的大方向仍是对词汇意义的考释,同时也对构词法、词汇演变理论等进行研究。这一时期词汇研究材料较多,如对字典辞书、出土文献、佛教文献等的研究;方法上也借助其他語言或学科的方式进行。另外,对未来的词汇研究材料、方法与系统性等做出了期望。

【关键词】《古汉语研究》;词汇;词义

【中图分类号】H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6-011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6.037

《古汉语研究》是一本专门研究古汉语的学术刊物,发表包括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音韵、训诂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是语言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刊物①。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②,对古汉语中的词汇进行研究能够明晰古汉语的实际状况。本文用分类归纳的方法对《古汉语研究》中的词汇研究进行了梳理,从词义考释、词汇与构词法、词汇演变理论、字典辞书编纂等角度对文章进行分类,并对分类的结果作出分析,以期对汉语词汇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分类

从2010年到2020年,《古汉语研究》共发表词汇方面的论文127篇,根据所研究词汇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词义考释研究

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的过程中,因时有古今,地有南北,词语的意义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而对词语意义的解释是疏通古汉语意义的重要内容[1]。古汉语文献大多通过流传下来的书籍碑文以及出土的简帛等存世。

1.传世文献

传世文献指一直流传、没有亡佚的文献资料。《古汉语研究》发表的研究传世文献的文章可以分为专书著作、诗词曲、佛典和禅宗语录三类。

(1)专书著作

传世文献中专书是古汉语研究的重要资料,它保留了古人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学者们对前人的研究或是进行了一些补充,或是提供了新的观点。

蒋冀骋的《〈说文解字〉注音释义小记》(2018.4)[2]大量引用各家的资料,对《说文解字》中的部分玉部字做了新解,如释“桓圭”为“在圭上作桓表之状”,对前人的说法做出了一些补充。郑贤章《〈龙龛手镜〉疑难注音释义札考》(2013.2)[3]举了大量从语音角度校正字形和字形相似导致讹误的字例,校正了《龙龛手镜》的32例注音释义的失误。

(2)诗词曲

中国古代诗词曲作品很多,对这些字词进行解释或是探源,有助于对词语及作品本身意义的理解。

汪维辉《〈诗经〉“谁适为容”“谁适为谋”解》(2019.4)[4]对绝大多数学者们对“谁适为容”和“谁适为谋”的解释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犯了“虚词误解以实义”的错误,赞同了杨和鸣的宾语前置说法,但补充了杨说“适”为宾语前置后的衬音助词。赵家栋,殷艳冬的《古代戏曲词语探源二则》(2019.4)[5]认为南戏中“盆吊”一词中“盆”表“倒悬吊”,并且论述了“盂兰盆”一词的来源及该词与“倒悬”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认为形容女子丰满富态的词“ (肉建)(肉爱)”应该写作“暧曃”。

(3)佛典和禅宗语录

佛教传入后佛经的翻译促进了汉语的发展,汉语的不少常用词都源自佛经。研究佛经词汇能使佛教经义更为明显,对解释已经被汉语吸收的词也有重要意义。

李维琦《佛经释词三续》 (2012.1)[6]引《大藏经》《道行般若经》等佛经,将“自然”解释为“无自性、无本性、无性、无有”,并验于《道行经》中其他语境;将“恍惚”解释为“虚幻不实”,再补充了书证;解释“佛种”为“生佛果之种子”。曾良,江可心《佛经异文与词语考索》 (2013.2)[7]引用大量经书指出佛经中由于字形讹误、正俗体的差异造成的异文,并根据异文得出字形的演变原因,如《经律异相》“画作绳像着其口喙”中“绳像”应为“蝇象”,指苍蝇的形象,《杂譬喻经》“画作蝇鸟着其口啄”中“鸟”为“象”之讹,“喙”与“啄”俗体相近也致讹。

2.出土文献

对出土文献的研究主要是金文简帛。

张玉金《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否定副词“勿”》 (2012.4)[8]

相较于前人的研究而言,使用了更新的文献;在语义上“勿”除用于表对动作行为的禁止、劝阻外,还可以表示对动作行为必要性的否定或一般否定;在语法上也说明了“勿”的否定范围及对前后成分的限制作用。王锦城《释西北汉简中的“冒”——兼论“皮冒”“草萆”及相关词语》(2019.1)[9]认为“窅”字是“冒”字的误释,并且西北汉简中的器具不存在“皮窅”这种东西。“皮冒”指的应该是草雨衣,和“皮窅”并列出现的“草萆”一词中“萆”指雨衣,两者搭配使用,是指用来防雨的雨具。

(二)词汇分类研究

词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遵循一定的规律。研究单个词汇可以厘清该词语的发展过程,对某一类词或者整个词汇系统的梳理则可以找出词汇发展的相应规律,能更宏观地明晰词汇的发展史;对构词法的研究可以厘清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发展状况和原因[12]。

1.常用词历时演变

很多日常使用的词语或是人们不知其源,或是因为长期的频繁使用而发生语义改变,这些情况不易为人们察觉,故有必要对这部分常用词进行研究。

汪维辉《说“困(睏)”》 (2017.2)[10]认为“睏”本作

“困”,指“疲惫、困倦”,唐代引申出“困倦欲睡”义,又因常与“睡”义动词连用,取得了“睡”的意义;宋代以后逐渐形成了南“困(睏)”北“睡”的对立格局;明代出现“睏”的写法;“睡”义动词的演变历程为:南北朝用“眠”→唐代用“睡”→宋以后北方说“睡”,南方说“困(睏)”。真大成的《论常用词“替”之替代义的产生时代及其唐代用字——以〈匡谬正俗〉卷八“替”条为中心》(2014.2)[11]赞同颜师古“替”字的“替代”义源于其本义“废弃”的引申,此义最早出现于南北朝史书。在唐代“替”字也写作“□”,是人们为表“剃发”义所作的俗字,两者并存一段时间后“替”使用渐广,“□”成为“剃”的历史用字,最终被归并。

2.构词法研究

词与词的组成方式被称为构词法。在早期语素组合成词的过程中,语素的次序和词的结构都是不固定的,研究构词法能够补充汉语词汇理论,也能用于指导某具体词语的研究。

王云路《試论复音词的结构关系与成词理据》(2013.4)[12]借用了“草拟”“隐痛”“败绩”三个词语说明结构分析在理解复音词词义上的作用。“草拟”“隐痛”两词本是同义并列结构,但都变成了偏正式;“败绩”一词是定中结构,“绩”在汉代之前既可以指成功,也可以指失败,而不必认为“败绩”指“车倾覆”。洪帅的《复合词历时结构变异的分类描写与成因考探》 (2020.4)[13]认为由于历史演变复合词的结构会被重新分析,汉语的复合词会因为语素意义的变化而影响到词汇结构的变化。文章分析了复合词结构变异的五种类型并分析出三种原因。

(三)词汇演变理论研究

对词汇发展演变理论的研究也是词汇研究的重要内容,探讨理论可以清楚词汇演变的原因与机制,预测单个及部分词汇在当下及未来的发展状况。对词汇演变历程的研究可以厘清词语的源流,探讨词义演变的规律。

吴福祥的《语义演变与词汇演变》(2019.4)[14]论述了语义演变是指义位的增加或消失,区分了词义的发展与词义的变化;而词汇演变则指的是词意演变和词汇的产生、消亡、更替和词汇系统与词库结构的演变,且论述了两者所包含的内容及相互影响的关系。胡平的《词汇演变创新、传播的动因和机制》(2020.2)[15]阐述了个人的表达性需求及从众心理促进词汇的创新与传播,创新阶段的机制牵涉转喻、隐喻、借用等,传播阶段的机制有筛选和重复。

(四)词汇与辞书编纂

字典辞书是词汇研究的基础,研究其编纂也能为词汇研究提供参考。

董志翘《〈汉语大词典〉 (第二版)第一册刍议》(2020.

3)[16]认为第二版辞书编纂所引用的首证文献年份提前,并且扩大了参考文献的范围,使结论有更强的事实支撑,理清了词语的历史演变,也提出了不同于辞书的意见以供参考。同时第二版也纠正了第一版词意训释的不足之处,如“七宝庄严”由“形容佛教建筑富丽堂皇,气象尊严”改为“用七宝装饰”之意;对书证以及标点等细节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熊加全《〈汉语大字典〉 (第二版)字际关系认同失误类析》(2020.3)[17]对《汉语大字典》 (第二版)中部分字组的字际关系作了新解,援引各种资料论证了《汉语大字典》收录字词的不足之处。

(五)学者间的商榷与述评

就同一个问题,学者们提出个人的见解,力求将对词语的理解趋近于语言事实。

邵天松的《“帐下”有“厨房”义之说辨正》 (2018.1)[18]

对张徽的《试说“帐下”有“厨房”义》 (《语言研究》(2016.2)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文章对张徽的中古文献用例重新做了解释,认为“帐下”的“厨房”义之说证据不足。

二、近十年语言研究的趋势

(一)内容和材料

1.内容

近十年学者们的词汇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某具体词语意义的解释上,如黄树先《疾病名与身体部位名》(2013.3)、汪维辉《释先秦文献中的“先子”——附论“先君子”》(2016.4);除了对单个字词的解释以外,词汇的理论研究也有加强,如王云路《试论复音词的结构关系与成词理据》(2013.4)、吴福祥的《语义演变与词汇演变》(2019.4);佛教禅宗文献的研究文章数也有所增加,如姜南《再探指示代词“那”的来源——来自汉译佛经的证据》(2020.2);同时由于《汉语大词典》 (第二版)的出版,董志翘《〈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一册刍议》(2020.3)等学者也对其中的疑义内容也进行探讨。

2.材料

材料上对重点文献的研究一直持续着,如对《说文解字》《玉篇》《正字通》等的研究有蒋冀骋的《〈说文解字〉注音释义小记》 (2018.4)、熊加全《〈玉篇〉释义失误辨正》(2016.4);同时也逐渐关注对宗教文献的研究,如李国英《〈大正藏〉疑难字考释(二)》 (2015.2)。相较于前几年,近年学者们对域外文献的研究也更加关注,如姚尧《古代日本汉文对汉语典故词的吸收与改造》 (2017.3)对日本文献的研究。

(二)方法和角度

研究方法除了传统的引用大量资料进行对比、梳理总结之外,还使用外国学者所作的中文文献来研究汉语词汇的面貌,如使用梵汉对译的姜南《再探指示代词“那”的来源——来自汉译佛经的证据》 (2020.2);以及使用跨学科的术语和方法来研究语言文字,如利用传播学、心理学的胡平《词汇演变创新、传播的动因和机制》 (2020.2);以及使用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吴福祥《试谈语义演变的规律》(2017.1)。

三、展望

《古汉语研究》刊发了许多优秀学者的文章,在词汇研究方面已经有了许多优秀的成果,但在材料、方法及系统性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一)拓宽研究范围

汉语词汇的研究材料不局限于文学、宗教等领域,医药、农学等领域的著作也可以纳入材料范围;由于汉语对周边语言的影响,可以通过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文献研究汉语,如李无未、张辉《朝鲜朝汉语官话质正制度考论——以〈朝鲜王朝实录〉为依据》 (2014.1)研究中文对朝鲜语的系统影响。

(二)创新研究方法

语言会在接触过程中产生新的词汇与用法,故词语研究可以通过语言对译研究某具体词汇的由来及发展历程,如王继红《从梵汉对勘看全称量化限定词“所有”的形成》(2015.4);当代西方语言研究所使用的各种研究方法或许也可以为汉语词汇的研究提供借鉴,如吴福祥《汉语语义演变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2015.4)。

(三)注重词汇的系统性研究

就目前的发文比例来看,《古汉语研究》中词汇研究占比较高,词汇研究中对单个字词意义阐释的文章数量最多。但是古汉语的词汇有几千年的发展史,学者们可以对整理词汇的发展阶段、梳理词汇的发展脉络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在词汇系统内部也应更关注词汇之间的孳乳等,故对词汇进行更系统的研究也是有必要的。

总之,词汇研究还需要前辈学者们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做出更加严谨准确的结论,才能使古汉语词汇研究成果更加丰富。

注释:

①孙文颖:《近十年〈古汉语研究〉词汇研究综述》,《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8卷第2期,第83-86页。

②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200页。

参考文献:

[1]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2.

[2]蒋冀骋.《说文解字》注音释义小记[J].古汉语研究,2018,(04):89-95.

[3]郑贤章.《龙龛手镜》疑难注音释义札考[J].古汉语研究,2013,(02):83-88+96.

[4]汪维辉.《诗经》“谁适为容”“谁适与谋”解[J].古汉语研究,2019,(04):11-21+103.

[5]赵家栋;殷艳冬.古代戏曲词语探源二则[J].古汉语研究,2019,(04):22-27.

[6]李维琦.佛经释词三续[J].古汉语研究,2012,(01):2-9+95.

[7]曾良,江可心.佛经异文与词语考索[J].古汉语研究,2013,(02):43-48+95.

[8]张玉金.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否定副词“勿” [J].古汉语研究,2012,(04):73-84+96.

[9]王锦城.释西北汉简中的“冒”——兼论“皮冒”“草萆”及相关词语[J].古汉语研究,2019,(01):85-90.

[10]汪维辉.说“困(睏)” [J].古汉语研究,2017,(02):2-11+103.

[11]真大成.论常用词“替”之替代义的产生时代及其唐代用字——以《匡谬正俗》卷八“替”条为中心[J].古汉语研究,2014,(02):2-12+95.

[12]王云路.试论复音詞的结构关系与成词理据[J].古汉语研究,2013,(04):51-59+96.

[13]洪帅.复合词历时结构变异的分类描写与成因考探[J].古汉语研究,2020,(04):16-23+126.

[14]吴福祥.语义演变与词汇演变[J].古汉语研究,2019,(04):2-10+103.

[15]胡平.词汇演变创新、传播的动因和机制[J].古汉语研究,2020,(02):86-93+128.

[16]董志翘.《汉语大词典》 (第二版)第一册刍议[J].古汉语研究,2020,(03):2-11+126.

[17]熊加全.《汉语大字典》 (第二版)字际关系认同失误类析[J].古汉语研究,2020,(03):32-40+126.

[18]邵天松.“帐下”有“厨房”义之说辨正[J].古汉语研究,2018,(01):21-24.

作者简介:

李盼,女,四川人,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汉语词汇。

猜你喜欢

词义词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法律解释中的词义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试论汉日同形词词义的异同
字意与词义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