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文化学视角下俄汉语“совесть/良心”观念对比研究

2023-10-27周玉蓉

今古文创 2023年38期
关键词:观念

【摘要】“观念”是语言文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对一个民族的文化观念词进行研究,能够展现出该民族的民族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心智。本文运用观念分析法,依托一定的语料对俄汉观念词“совесть/良心”进行对比研究,探究俄汉民族文化内涵,以期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促进文化传播。

【关键词】语言文化学;совесть/良心;观念;俄汉对比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8-013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8.042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的符号。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了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而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又对该民族语言的发展起到某种程度上的制约作用。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可以看作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可以理解为文化的部分和文化的工具。”(В·А·Маслова,2001:48)“语言的载蓄功能成为研究语言文化学框架下观念的理论基础。深入到民族精神文化意识深处,探究该民族心理特征、思维方式、文化特点等,人们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和他们不同的思维特征是出现民族差异的原因。观念属于看不见的意识世界,这个世界努力在某种感觉形象中获得物化表现,它们通过形象隐喻和文化联想得到表达。”(李向东,2015)“语言世界图景理论,是世界图景在语言中的语言化、符号化、语义化表达。”(彭文钊、赵亮,2006:288)

本文依托语言世界图景理论,通过对民族文化观念影响深刻的“观念词”的研究,揭示不同民族文化观念的核心及其精神文化内涵。“совесть/良心”在俄汉语中都属于道德评价核心词,本文从观念词“совесть/良心”出发,有助于探讨俄汉民族语言世界图景,更好地了解民族文化,为中俄文化交流构建桥梁。

一、俄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совесть观念

(一)词源与词典释义

对词源的查找可以追踪到观念词初始意义,观念词的语义都是在原始概念的基础之上进行演变,在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查找语词的词源和相关词典的释义可以在源头上了解词的内部形式,有助于對观念词的清晰把握。

совесть一词来源于希腊词συνείδησιζ,是由前缀συν-«со-(表示联合、共同» 和名词είδησις «(по)знание»构成,来源于动词είδω–«видеть,созерцать,познавать»(看、注视;冥思、认识)。“良心”一词在俄语中与сознание (意识)密切相关,该词由拉丁语conscientia演化而来。拉丁文的conscientia也可以追溯到相应的希腊文,因此在俄罗斯语言文化中,出现了“良心—意识”的对偶。由此可见,俄语中“良心”一词的初始含义为“意识”。

借助词典可以对俄语“良心”一词进行更深入的了解。《Словарь Ушакова》词典中指出:“良心是内在的评价,一种对自身行为道德性的内在意识,对自身行为负责的道德责任感。”«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по психологии и педагогике» 词典中的“良心”释义为:“人类一种与生俱来的、最高形式的道德感,是人类实现道德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①总结俄语词典对“良心”一词的释义共同点可以得出:“良心”一词与“意识”词义相关联;“良心”是一种道德鉴别力和道德意识;“良心”是人与生俱来的、上帝赐予人的能力。

(二)俄语熟语中的“良心”观念

(1)在俄语中“良心”以生命体的形式存在于人体内,如совесть терзает良心的折磨(有忧虑的东西);угрызения совести良心的责难(为了某些不好的事情感到悔恨);(2)“良心”是上帝赐予人的东西:совесть―голос Божий。良心是上帝的声音。Побойся бога!敬畏上帝!(感到羞愧,有良知)(3)“良心”与“灵魂”是一致的:потерять совесть–загубить душу失去良心就是毁灭灵魂;Остаться на душе(остаться на совести),保留灵魂(保留了良心);(4)“良心”在俄罗斯文化中是十分强大的存在,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欺瞒自己的良心,如:от человека утаишь,а от совести не утаишь可以瞒过所有人,但无法隐瞒过一个人的良心。(5)“良心”在俄语中与责任息息相关,有良心即是有责任心的表现,反之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例如взять на совесть что-л(对……承担起责任);Этот поступок лежит на его совести这一行动他负有责任;(6)“良心”还是行为的凭借,如брать деньги на совесть凭信用借钱;по(чистой) совести凭良心,问心无愧。

(三)俄语中“良心”的隐喻形象

(1)隐喻为“人”。俄罗斯人认为如果做了违背良心的行为,就会遭到它的批判:Ведай,что совесть всегда,как друг,остерегает прежде,нежели как судья наказывает,要知道,良心作为朋友,总是会在法官进行刑罚之前发出警告。(2)将“良心”隐喻为“商品”。如За что же я совесть свою?我为什么要出卖我的良心,我的父亲呢?(3)隐喻为“液体”。如И когда драгоценными каплями расплавленная совесть полилась из их душ...当宝贵的融化的良心(良知)水滴从他们的灵魂中涌出的时候……(4)隐喻为“光”。如Как свет совести,горели звезды на небе良心散发出的光芒就像天空中的星星一样闪闪发亮。(薛文博,2017)

(四)小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良心”在俄语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совесть是俄罗斯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文化有时也可成为“良心”文化。它植根于民族文化内涵,在俄罗斯人的灵魂和内心深处,是行事为人的道德规范与标准。虽然“良心”作为一种道德意识,人们无法看见,也无法触摸,但却与俄罗斯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经过千百年的传承,早已内化为每个人心中衡量自身行为的标尺。俄语中的“良心”常与“干净的”(чистая)一词连用,如чистая совесть(干净的良心),可以看出,俄语中“良心”一词的主要特征在于是否干净纯洁;其次,“良心”一词在俄语中强调做了坏事会受到自身“良心”的折磨;“良心”在俄语中隐喻为“人”,会对人不当的行为进行批判;“良心”在俄语中隐喻为液体,认为它能够滋养人的灵魂;俄罗斯人民的信仰使得在俄罗斯文化中认为“良心”是上帝赐予人的一种能力,它是与生俱来的而非后天形成的,不为社会关系所改变。

二、汉语语言世界图景中的“良心”观念

(一)“良心”的词源及其词典释义

在汉语中,“良心”分别由“良”和“心”两个字构成,而这两个字的含义也有所区别,因此,对“良心”一词的阐释需要分别从“良”和“心”出发。“良”在《说文解字》中释义为:“良,善也。徐锴曰:良,甚也。” ②《说文解字》对“心”的释义为:“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凡心之属皆从心。” ③“心被视为人类最早的一种精神活动,所谓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何怀宏,2009)古语中“良心”一词最早的出处为《孟子·告子上》所提出的:“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最初,孔子用“仁”的观点来约束人的行为,这也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对后世影响广泛。孟子将“良心”视为“仁义之心”。这与孔子所主张的“仁”和儒家思想相关联。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这是人之所以为人基本的道德意识,也是汉语“良心”观念最基本的内容。

《辞海》中“良心”的含义为:“良心是人们对自己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应负的道德责任的自觉意识,是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是社会道德内化的结果,是社会的、具体的历史范畴,由一定的社会关系所规定,其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对道德行为的选择和评價上。”由此可以得出,与古语中“良心”语义所不同的一点:现代汉语中的“良心”是人类后天生活和习得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道德层面的意识且“良心”会受到社会体系的制约,存于社会纲常伦理之下。

(二)熟语中的“良心”观念

(1)中国人自古以来都信奉善行,认为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情,就什么都不怕,行得正坐得直。如:为人不办亏心事,半夜叫门心不惊;身正不怕影子斜等。中国人认为做了亏心事的人就会招致祸端,如:作恶恐遭天地责,欺心犹怕鬼神知;作恶多端,必遭天谴等。因此,汉语中有许多劝人向善的句子,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等等。(2)中国文化认为人的“良心”善变,很难完全看清,不能完全相信。如:人心难防,海水难量;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等等。(3)汉语中有很多描写违背良心做事遭到谴责的成语,且一些与动物有关,如:小肚鸡肠;禽兽不如;狼心狗肺;狼子野心;心如蛇蝎;人面兽心等等,都表现出了汉文化中对不讲良心的人和行为的唾弃和鄙视。(4)汉语中通常认为人的“良心”与金钱也存在一定的关联。太过于富裕或贫穷都会导致人的“良心”道德受到一定的影响。如:为富不仁;财迷心窍;好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穷凶极恶;穷凶极虐等等。(5)汉语中通常认为时间是验金石,是考验一个人“良心”的标准,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6)汉语中与“良心”有关的熟语常与“天”“地”等关联,如:丧尽天良;昧地瞒天;天地良心等等。

(三)汉语中的“良心”隐喻形象

(1)隐喻为“人”。例:①当有人把她丢失的钱袋送还她后,良心驱使她保护起那个人来。②因为人人都有天良,做了坏事,必受良心谴责。(2)隐喻为“食物”。例:你打着找角色的幌子骗钱又骗色,你的良心让狗吃了?(3)隐喻与买卖相关。例:①你去别处挨了宰,我不欠你的良心账。②死亡靠近了她,她并没有让死亡吓得想出卖良心。(4)隐喻为重物。例:他奇怪好像出坏书和买卖坏书的人都没有什么良心负担。

(四)小结

通过上述对汉语中“良心”观念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把汉语中的“良心”观念概括成以下几点:(1)古语中认为“良心”为“仁义”之心,即“善”;而现代汉语中则强调“良心”是后天形成的一种道德观念,受到社会的制约。它是评价“善恶”的重要标准,也是被自己和社会所认同和接受的行事准则和道德规范。(2)“良心”在汉语中也包含“真”的意思,昧良心做假账等等就能体现出来,违背良心就是违背“真”。(3)违背良心则为天理所不容,并将这种行为与凶恶的动物联系起来。此外认为“良心”容易因外界因素发生改变。(4)是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自觉意识。

三、俄汉语中“совесть/良心”观念异同及成因

(一)异同点分析

综上分析,可以发现俄汉语中对于“совесть/良心”的认知和观念有同有异。

相同点在于:(1)“совесть/良心”在俄汉语中都表达了对善良、美好品质的向往以及对邪恶意识的克制;(2)都是主体精神层面对个体的约束和克制,是人的道德规范和行事准则;(3)俄汉民族都认为遵循良心生活,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反之,就会受到良心的折磨。

不同点在于:(1)俄罗斯文化对于“良心”一词更多的是将其与стыд(羞耻)和честь(荣誉)两词联系起来,这一点在众多文学作品中都得以体现。他们认为没有羞耻心和荣誉心的人就意味着没有良心,“羞耻心”和“荣誉心”是俄罗斯人非常看重的精神品质,认为羞耻感是一切道德感的基石;(2)俄语中“良心”包含着责任的意思,俄罗斯人认为有良心的人应当是具有责任心的人,而汉语中的“良心”则不包含这个意思;(3)俄罗斯文化中强调“良心”是上帝赐予人与生俱来的道德意识,而汉语中则更倾向于“良心”是后天形成的一种道德约束力;(4)“良心”一词在俄罗斯文化中与“灵魂”相关,而汉语中的“良心”与“仁义”相关联;(5)汉语中“良心”一词多与自然界相联系,与“天”“地”、动物等关联在一起。(6)俄语中将“良心”与“光”联系在一起,这与俄罗斯地处的自然环境有关。俄罗斯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光”对俄罗斯人来说具有特殊意义,是幸福和生命的象征。

(二)成因分析

相同点成因:俄汉民族具有的共同生理结构以及较为相似的生理体验决定了道德观念上具有相同之处。俄汉民族都认为违背良心做事,会受到良心的谴责,造成心理负担。

不同点成因:(1)最大的不同在于俄语是印欧语系,汉语是汉藏语系,语系不同自然在构词与词源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2)俄语中“良心”具有上帝属性,俄罗斯民族认为上帝是一切造物的神。自古俄语时期起,“良心”在俄罗斯文化中就与上帝密切相关。俄罗斯人认为“良心”是上帝赐予人类的东西,它是与生俱来的。俄罗斯人认为它的力量非常强大,所有欺骗“良心”的行为都逃不过上帝的眼睛,会受到“良心”的折磨,无法摆脱也无法逃避;(3)汉语中与“良心”有关的熟语与“天”“地”高度相关。汉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浓厚的农耕文化,“地”为农业之根本,而“天”所代表的天象天气则是影响收成的重要因素。因此,汉文化中将“良心”与“天”和“地”等概念联系在一起,足以证明“良心”在汉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意义。汉文化中“良心”也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关,强调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4)俄罗斯民族典型的性格矛盾性导致对“良心”的认识上也存在双重性,俄罗斯人一方面认为纯洁的“良心”是非常高尚的道德品质,保证纯洁的良心即可获得安稳幸福的生活;另一方面,俄罗斯人认为不洁良心的人不用考虑很多,反而生活得更为舒心随性,如Свободный человек без совести―это тоже герой нашего времени,没有良心的自由人,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

四、结语

在语言文化学视角下,对观念词进行研究能够帮助人们去理解不同民族在其独特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中所形成独特的文化背景。以观念词为切入点,可以探讨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及精神世界,更好地促进文化传播,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本文运用观念分析法,在丰富的语料基础上从词源、词典释义、“совесть/良心”分别在俄汉熟语中的表达以及俄汉语中关于“совесть/良心”隐喻角度出发,较为全面地对俄汉语中观念“совесть/良心”的异同点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分析其成因,以此为依据,能够以点及面反映出俄汉民族对道德层面观念所特有的民族文化内涵,可以更好地了解双方的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一定的帮助。

注释:

①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по психологии и педагогике.http://psychology_pedagogy.academic.ru/17410/совесть.

②③許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30页。

④本文汉语语料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

参考文献:

[1]В.А.Маслова,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Учеб.пособие для студ.высш.учеб, заведений[M].М.:Издательский центр «Академия»,2001.

[2]何怀宏.良心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李向东.当代俄罗斯语言与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彭文钊,赵亮.语言文化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薛文博.俄汉语道德观念词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7.

作者简介:

周玉蓉,女,汉族,甘肃白银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文化学。

猜你喜欢

观念
转观念 抓落实 谋安全
维生素的新观念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论唐代音乐的传承观念
观念新 利润丰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中国古代竞渡观念的演变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