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家科技思想及当今启示

2023-10-27李宛津

今古文创 2023年38期
关键词:墨子

【摘要】墨家思想不同于其他诸子百家,在注重实践与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科技思想,表现出了“道技合一”与“利人为巧”主要特征,这同样源于墨家思想核心“兼爱非攻”。对墨家科技思想的研究对当今科技人才培养,树立正向的科技研究观念,并在“兼爱非攻”中展现中国力量,为人类贡献中国智慧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墨子;道技合一;利人为巧;兼爱非攻

【中图分类号】B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8-011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8.037

春秋末年奴隶制度走向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士大夫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奔走于各国传播自己的新思想。在各家思想中儒家与墨家思想最为当时所推崇,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1]显学可见在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和墨子思想影响之深,地位之高。中国古代先哲探讨的问题虽各有差异,却无外乎天道人伦、社会政治等几方面,墨家思想虽然也探讨了此类问题,但不同的是墨家学派表现出了对科学技术的极度重视,并在科学理论探索与理论实践都有许多卓越的成就,展现出了独特的科技思想,这使得墨家思想在先秦诸子百家中独树一帜,别具魅力。

一、墨家科技观的主要特征

(一)道技合一

“道”最初为道路之意,随着文字的逐渐演变“道”的象形字最终演变为,上首下走的结构,头行走也,蕴含了意识带领身体与创造一切的力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四十二章是老子哲学中对“道”的理解,“道”是生命的本源一切都由“道”而来。儒家思想中有“道不同,不相为谋”[3]卫灵公,这里的“道”又指思想学说。在践行社会理想的道路上,儒家和墨家都寄希望于君子,但对于君子的具体要求,儒家和墨家的主张是存在分歧的,这种分歧也展现出了两家学派对道与技截然不同的态度。“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3]述而是儒家对君子之道的概括,但孔子说:“君子不器。”[3]为政孔子认为,君子不能如同器具一样,只有单一用途。[4]“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3]卫灵公在孔子看来君子不应劳动耕作去谋食,君子应当求道学道并以此获得俸禄。在孔子的言论中可见孔子对君子之道的概括是包含着对劳动与技术的排斥的,并认为去学习掌握这样的技术并不是君子所需。墨子对君子之道概括为:“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5]修身同样表达了对君子的道德要求,但与孔子不同,墨子把圣人自身比作器具“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5]亲士可见墨子在强调君子要修“道”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技”的重视,墨子的这种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与孔子自称少时卑贱不同,墨子并不讳言自己平民的出身,他善做器械并乐于以百工之事做比喻:“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圓。”[5]天志上天志是墨子思想中最高思想,这里可以理解为崇高的志向,是君子之道的来源,墨子用制造车轮人的圆规和木匠的矩尺,来比喻天下方圆的规矩,说明他认为是以客观的态度对待“道”与“技”这两个概念的,“道”与“技”应是两个平等并可以互补的概念。其次,墨子认为能进行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行为是君子之行。墨子极力反对儒家思想中的“述而不作”的观念,他说:“古者羿作弓,伃作甲,奚仲作车,巧垂作舟;然则今之鲍、函、车、匠,皆君子,而羿、伃、奚仲、巧垂皆小人耶?且其所循,人必或作之;然则其所循,皆小人道也?”[5]非儒下后羿、伃、奚仲、巧垂,是古时的能工巧匠,他们善于发明创造工具,他们的技艺也被后人传承,在墨子看来这样的技艺传承行为应当是君子之行,而有君子之行的人也必然是君子。最后,墨子作为墨家第一位巨子,身体力行,从事科学技术实践并作出巨大贡献。墨家弟子多出身于社会下层的手工业者,对各种劳动技术有着丰富的生产与制作经验,对当时的科学技术十分重视。在《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中记载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内容涉及力学、光学、几何学、宇宙观以及时空观,《墨子》中还详细记录了许多御敌攻城的器械机器制作方法,其科学思想水平在诸子百家中独树一帜,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

(二)利人为巧

“利”在春秋战国时期多被理解为财货、好处等意思,如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3]里仁。在这里“利”与“义”是一对矛盾的存在。“利”指的就是就是一己私利。《墨子天志下》篇有云:“若事上不利天,中不利鬼,下不利人,三不利而无所利,是谓之天贼。”[5]天志下在墨子的观点中“利”仍可以理解为谋求好处,但这里“利”所谋求的好处不止于一己私利,是要上利于天、下利于人,在墨子看来君子是应当谋利的但谋取的不是一己之利而是民众的利益,可见墨子对于“利”的理解更为广泛。墨子首先肯定了“利”的重要性,并明确了谋利的对象“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5]耕柱可以把其视作宝物的原因是,它可以有利于民。墨子的科技贡献主要集中在数学、物理力学与光学、机械制造,其中重要的原因便是这些领域与当时的人民生活、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墨子·鲁问》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公输子用竹子和木头做了一只可以在中飞三日而不落的喜鹊,他认为自己的技术巧妙至极。墨子却认为用须臾之间做出的车辖,因可以装五十石重的东西“利于人”更能称之为“巧”。墨子始终把“利人”和“不利人”作为衡量技术行为活动“巧”与“拙”的根本标准,明确了科学技术的功用便是“利人”。做衣裳是为了“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建造房屋宫殿是为了“冬以圉风寒,夏以圉暑雨”。为什么去建造舟车?“以为车以行陵陆,舟以行川谷,以通四方之利”[5]节用上。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生产力,社会资源十分有限,墨子站在劳动人民的角度希望可以节约社会资源、减少奢靡与浪费,墨子推崇以实用为主,因此他始终把技术实践是否有利于社会、是否造福于民,作为评价技术活动价值的重要标准。

《考工记》中有云:“智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6]卷上认为发明创造是智者之事,继承是巧者之事。回到技术本身这样的观念颇有将技术束之高阁的意味,势必会造成技术壁垒,有碍技术本身的推广和普及。墨子则认为“巧者能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放依以从事,犹逾己。”[5]法仪只要依照一定的章法规则,无论行事者本人巧与不巧,都可以成事。墨子对技术本身的认识是非常理性的,他强调了依照技术法则的重要性,破除了技术的神秘性。“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5]法仪墨子认为,天底下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应有相应的法则去遵循,无论是士、将相、百工,若不依照本身法则行事是不可能成事的。墨子从技术原理中总结出了一般事物的实践规律,是技术哲学思维萌芽的表现。

(三)兼爱非攻

春秋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已经瓦解各种政权被不断推翻,新的秩序尚待建立,权力交替中战争与杀戮接连不断。百姓生活困苦,生产和生活都难以得到保障,墨子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有着深切的了解和体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墨子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核心“兼爱非攻”。“当察乱自何起?起不相爱。”天下之害中“至大为攻国”[5]非攻上,率军出征因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所以这两个季节不宜行军,然“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5]非攻中春秋两季是百姓播种与收获的季节,耽误了这两季节便是将无数百姓置于饥寒交迫之中。“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意在推翻旧的宗法制度,建立新的道德原则,消解战乱,化解社会矛盾。

清末著名学者俞樾说:“墨子唯兼爱是以尚同;唯尚同是以非攻;唯非攻是以讲求备御之法。”[7]这段话道出了“兼爱”与“非攻”之间的关系,“非攻”是“兼爱”的前提条件,可以借助技术手段以器止攻,也借助道义反对攻伐,“非攻”思想更为核心的要义是、反对独裁、反对专制,崇尚和平,主张民本思想。墨子主张“非攻”,不仅仅做出道义的谴责,而且通过自己的技术实践巧作器械,以實际行动达到了止攻的目的。

公输般为楚造云梯,造成以后将用以攻打宋国,墨子得到这个消息后行十日到达楚国,称有人欺侮自己想让公输班帮忙杀人,公输班自诩正义道:“吾义固不杀人。”[5]公输墨子叹道,如今要攻打宋国。宋国何罪之有?楚国土地富余人口不足,楚国借不足争有余,攻打无罪的宋国,是不明智不仁义之举。崇尚仁义不肯杀一人,却要因攻打宋国而杀众人。公输班与楚王虽赞同墨子所说,但楚王认为既已造云梯势必要攻打宋国。墨子见劝谏无用,便解下腰带当作城池,用小木片当作守城器械,与公输班展开攻防演习,演练中公输班多次变换攻城的方法,墨子便多次击退了他,“公输般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5]公输。墨子防守之道游刃有余,公输般屡屡受挫,心生杀机,欲除掉墨子行攻宋之举,墨子察觉到了公输班的心思,早已派三百弟子持守城器械在宋国的城墙上等待“虽杀臣,不能绝也。”[5]公输见此情景无奈之下,楚王只得放弃进攻宋国。墨子欲行“兼爱非攻”之义,但若只有道义上的劝诫那必定失败,墨子巧妙运用防御器械演练了行之有效的防御方法,用技术实践阻止了一场战争。墨子止楚攻宋正是借助技术手段,以正义克服非正义达到了“非攻”目的的典范。

二、墨家科技思想的当今启示

自《墨经》之后受墨家科技思想的影响,中国出现过多样化的科技著作,魏晋时期鲁胜为墨家作注名为《墨辩》并在文中提出“名必有形”的唯物观点。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的《九章算术注》《海岛算经》,两部著作对中国古典数学理论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为中国古代数学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内容丰富涉及了自然科学、工艺技术、社会历史现象,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这些著作都代表了中国古代先进的科技与先人智慧的结晶。但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血缘宗法制度始终是的主要的政治统治形式,注重礼法的儒家思想自然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在缺乏科技思想对古代中国墨家思想则显得尤为可贵。墨子生活的时代距今2000多年,社会主流价值观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技的发展也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当今的社会,因而研究墨家科技思想在今天对科技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第一,墨子科技思想对我国人才培养的启示。其一,从认识上明确学习科学技术的必要性:对个人而言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是生活和学习的双重需要,简单基础性的科学知识可以让今天的人们更好地面对日新月异的生活环境,并且具备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后为一个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继续再深入学习的可能性;科技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驱动力,对社会发展而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共识,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其二,从实践中明确如何学习科学知识,习得前人的智慧固然是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在理论学习中注重实践锻炼,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在实践中注重经验的总结以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科技人才的培养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回到理论建设,进一步回到实践中进行检验以此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必经之路。

第二,利用科技造福社会是墨家科技思想始终秉持的观念。“利人”是墨子科技观秉承的原则,这里的人在今天应是人民群众,科学技术是为人民服务,是用以推进社会进步。当今科技便民的例子有很多:大数据和信息化在交通出行、医疗教育、日常支付等场景中、为居民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基因工程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人类得以深切是探索生命的进程,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了解一些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利于新药物的开发。风能、潮汐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及既解决了环境问题又优化了能源结构。科技改变生活例子还有很多,这一切是我们今天正经历事情,但同时大数据应用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转基因技术的滥用,核能技术带来的核危机、核泄漏,这些技术的滥用及操作过程的不规范,却常常使个人、集体,暴露在危险之中。相比于墨子生活的战国时代,今天讨论科技“利人”这一问题变得更为复杂,科技是为多数人的幸福而发展的,不应该少部分强权去压榨他人的武器。同时,科技发展应是向善的,涉及公共卫生安全,人伦道德的科技更需要严格控制。

第三,“兼爱非攻”的理念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墨子思想虽经历过兴衰,但治小家有“家和万事兴”,治大国有“政通人和”,追求和谐平衡互利共赢“以和为贵”的思想一直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不变的传承。中国在外交上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民主化的国际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冷战思维,致力于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构建开放包容的世界经济环境。如今大国博弈剧烈,地缘政治紧张,而中国致力于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发展注入活力。作为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国家,高质量的制造业发展,是一个国家迈向强国的必经之路,中国已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8]“蛟龙”潜海、“嫦娥”揽月、“墨子号”的横空出世更是为人类验证了空间量子通信的可能性,大国重器引领科技勇攀高峰。中国不仅有“以和为贵”的底蕴,更有“科技强国”的底气。“兼爱非攻”中国用底蕴与底气为世界发展与人类发展提供了正向合理的方案。

墨家科技思想的内容是丰富的,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对墨家文化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墨家思想中包含着独特的科技思想,蕴含着科学的思维,科学也不只于技术,还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严谨的思维方式。挖掘和阐释墨家科技思想中的精华,对服务于当代科技发展与社会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华平,王齐洲,張三夕译注.韩非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

[2]张景,张松辉译注.道德经[M].北京:中华书局,2021.

[3]陈晓芬译注.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6.

[4]肖双荣.墨子的技术观[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5):47-49.

[5]方勇译注.墨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

[6]闻人军.考工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社,2021.

[7]孙诒让.墨子间诂[M].北京:中华书局,2001.

[8]孟凡君.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启中国创造新篇章[N].中国工业报,2022-10-16(2).

作者简介:

李宛津,女,汉族,黑龙江佳木斯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

猜你喜欢

墨子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当之”——冯友兰武圣观论析
墨子破云梯
墨子修身思想探析
——以《修身》篇为例
墨子训徒
墨子教诲青年
墨子教诲青年
“墨子号”与墨子
“墨子”飞天 中国领跑
《墨子》“戮于社”考——兼谈社的文化功能
先秦诸子之评述与《墨子》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