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魏晋南北朝时期“移文” 文学性研究

2023-10-27王立洲张盈

今古文创 2023年38期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文学性

王立洲 张盈

【摘要】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移文,是用于政治和军事领域的平行文,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呈现出不同于先秦两汉的实用性、政治功用和唐宋之后的规范性,而是兼具实用性和文学性,大多数学者对其文学性很少深入全面探究,本文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文坛环境和文体独立等因素,重点分析了移文文体骈散结合、独特的修辞和表现手法、个人意志的增强、独特的行文特色等文学性特征。

【关键词】移文;魏晋南北朝;文学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8-003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8.010

移文,“移”作为一种为具体政务而服务的平行公文,在春秋之际就已萌芽,其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及较强的实用性价值,在各级官府政务往来发挥着重要的工作指导与信息交流作用。①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作“遗书”,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南朝梁大臣刘勰的《文心雕龙》对移文进行了详细的注解;梁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收录《北山移文》;北宋李昉的诗文总集《文苑英华》收录了《为东魏与梁请和移文》《梁报东魏移文》《答魏初和移文》等移文佳作,这些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对移文文体的重视可见一斑。纵观移文的发展階段,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不同于先秦两汉的实用性和隋唐之后的政治功用,而是兼备实用性和艺术性。魏晋南北朝大部分的移文明显地表现出文学性增强的特点,出现了很多极具文学价值的移文作品。同时在行文方向、行文对象、文体功能等方面逐渐明确、清晰,发展为更成熟的文体。

众多文体论著作中,基本都是按照产生、特点、发展、分类、职能和评价典型文章这个路数来进行论述的。刘彦和在《文心雕龙》中,“移者,易也;移风易俗,令往而民随者也” ②,并将移文划分为武移和文移,刘壮在《中国应用文发展史》中,将移文划分为公务移文和私人移文,公务移文和私人移文主要的不同就是受众的对象不同。这说明从古至今,移文一直是作为一个重要的文体,吸引文学理论和批评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公文正在进行规范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移文有着不同于其他时代的特点,也具有了不同于其他时代移文的文学特点,那个时期的移文并不像现在的公文以简明达意为宗旨,而是明显地表现出由单纯的实用性渐趋于实用与文学并重。现代的大多数学者主要是对其辩章源流或者从实用性的角度对移文的实用价值进行解析,对其文学性较少进行系统全面的探讨。

在一些因素的共同促进之下,移文的文学价值越来越高,史忠义认为,“文学性”是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比较笼统、广泛、似可体会而又难以言传的概念。文学性存在于话语从表达、叙述、描写、意象、象征、结构、功能以及审美处理等方面的普遍升华之中,存在于形象思维之中。③

一、语言特色:骈散结合

语言是作品文学性中最为集中的体现。移文语言由散文化逐渐骈体化,最终骈散结合的语言直接影响了之后的公文写作。先秦时期的公牍文以通俗简单的散体文为主,无论是史书还是应用文,散文化的写作方式更适合于那样一个严肃的政治环境。最早的应用文文集《尚书》,记载了虞夏商周四代的一部分有关学术、政治、以及政府公文等,其中涉及的应用文体已经有八种之多,如今读来有些佶屈聱牙,但是已经初具应用文的模式。先秦两汉时期遗留下来的移文文章较少,《韩非子·存韩》:“二国事毕,则韩可以移书定也。”以此可以得知,当时已经出现了移文这种文体,并且主要应用于国家的外交,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对外交文书非常重视,用词极其考究④。当时的创作环境决定了移文的文学体裁,而散文恰好也能体现出这种文体的严肃性。之后西汉刘歆的《移书让太常博士》,全篇意在宣扬圣王之道和孔子事业,使用义正辞刚、道理明晰的散体文,整篇文章行文流畅、气势充沛。

魏晋时期开始出现了一种不同于散体文的表达方式——骈体文,这种表达方式迅速应用在当时的诗歌、辞赋、应用文等文学体裁中。而骈体文的特点是意在追求词句整齐对偶、声韵和谐有韵律、辞藻华美等。裴燕生学者在《历史文书》中将魏晋南北朝的文书写作分为三派:以曹操为代表的自由派;以曹植、陈琳为代表的文采派;以诸葛亮为代表的实用派。这三种文风或多或少都收到了骈体影响,只不过这种影响体现在文章的不同部分,有的体现在句式上,有的是在字词上,有的是在表达方式上,各有不同。当时大多数的骈体文在内容上空虚贫乏、歌功颂德。所以当这种写作风格运用到移文中,移文本身的严肃性中和了骈体文的娱乐性。现代的很多文体学家认为,从整个应用文发展历程上讲,这是一种利大于弊的文学现象。虽用骈体来写移文,但此时的移文并没有流于世俗,仅仅追求辞采而失之内容,反而是兼备内容与文采,大大促进了移文的发展和成熟。章太炎认为雅正之音都是言文合一的,并不是所有的书面语都是雅正之音,而综合了文学和内容的移文就是雅正之音的代表性文体,像南北朝时期的《北山移文》是一篇很典型的骈散结合的文章,在语言和句式方面兼备骈体与散文的特点,作者很好地将二者结合,一篇讽刺佳作便诞生了。

在这些兼备文采和内容的移文中,北周庾信《移齐河阳执事文二首》属于其中的佼佼之作,这两篇移文作于魏末宜阳定阳大战之前的孔城起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魏末时期的时候移文的内容和文采已经很好地融合,庾信作为徐庾体的代表性人物文采斐然再加上为官多年,他的政府类文书作品具有公文的简明性和严谨性,同时又有骈体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可以说是唐宋之前移文佳作。

“周天和四年四月二十七,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陕西总管府移齐河阳执事。自疆埸卧鼓,边鄙收烽,义让之行,未能期月,孔城诲盗,即值苞藏。是以板载之师,须时而动,自安封域,非求拒防。虽复风尘暂接,旗鼓无侵,五将即回,双崤已静。始奉朝旨,获被移书。令受叛城,使回军实。想彼边司,已奉处分。既有此还,辄须领纳。未知何日可遣戍兵?指附行人,迟能速报,盟且不渝,邻境相善,顾瞻原野,幸甚实多。” ⑤

全文简洁明了,不到200字讲明了孔城起义发生的时间、经过、结果。作为公文“五脏俱全”,作为一篇骈体文,以四字句式为主;没有过度追求字词的华美典雅,而是适应了规范公文的用词简洁严谨,却不落俗套;文章用韵使得整篇阅读起来流畅整齐,朗朗上口。

二、艺术特色: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的娴熟运用

骈体文确立于魏晋,繁盛于六朝⑥,这一类文体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并发展成熟,其中文学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代便是重要的原因,这一时期文人开始将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开始自觉地从事文学创作。这样的一种文学创作,必然会涉及大多数的文体。移文的语言、句式、声韵、用典、辞采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骈文的影响。但是在移文文体的限制下,大部分的移文不失其本色,语言技巧也很质朴,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辞藻,“辞刚而义辨,言约而事显”。传统的“赋”和“比”的手法在移文中较为常见,“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移文是用于政府不同部门之间交流的中介,目的在于说清公务,所以“赋”手法在移文中得到了很恰当地运用。在《艺文类聚》中,“梁简文帝答穰城求和移文曰:属彼数及侮亡,运逢瓦解,石言水斗,实验地凶,飞絮雨粟,还符天怪,故沦俗骏奔,遗黎南请,所以皇略北征。临事同拯溺,悯百姓之未安,伤一物之失所,故馀民襁负。” ⑦

萧纲针对求和的穰城守将做出的一篇移文,他直截了当地细数在魏统治下,各种灾害发生,天灾人祸,百姓民不聊生,为梁北征寻找一个恰当的理由。读者通过萧纲的文笔,了解到魏统治的不合理,梁出兵行为的正当性。

“置之不争之地,虚出韩郑之间,曾无战伐之勤,可言摧陷之绩” ⑧,《为侯景叛移梁朝文》中,魏收运用了连串的排比,形式上有一种整齐的美感。在声律上,平仄协调,具有音乐美;对仗工整,词约义丰。通篇读下来,顿感语言精美,韵味无穷。例如:“上或凭陵乘疾,专擅纵横;下则鸱峙淮肥,觊觎叛换”, 《为侯景叛移梁朝文》通过骈文特色对仗,字词相对来达到劝说的目的,魏收劝说梁武帝不要纵容侯景,并把侯景交给东魏。这句话也是在批判侯景这一方专断独行,凶暴跋扈,字词相对,例如:凭陵和鸱峙、专擅纵横和觊觎叛换。这使得整句话工整严密,说理简达。通过各种修辞和表达手法的运用,整篇文章文笔酣畅,理直情切,也表现了魏收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个性耿直、敢于直谏的忠臣形象。类似的文章还有孔稚珪的《北山移文》,另外,孔稚珪还用讽刺的手法,对比假隐士周颙隐居时与出仕后截然不同的行为,层层揭露其虚伪本质,描绘其丑恶面目。

三、情感特色:个人情志意识的增强

移文作品体现出那个时代作者的人格美和政治理想,作为移文写作的担当者,作者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都会寄予在文章中,在魏晋南北朝那个动荡的岁月里,有些士人继承了传统的君子人格思想,作为特定年代的精神操守,有的远离政治中心,对高官厚禄不屑一顾,潜心研究经学,闭门自守,实现自己的君子人格理想,“君子俗迷昏,遂闭门自守,不与之群,以六籍娱心而已,君子之达”,这类人有徐干、大儒郑玄等等。当然君子的人格理想也不只是远离政治潜心读书,也有大量的文学家身处政治之中,正如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这也是很多为官者的政治理想,君子人格的构成。他们通过应用文来表达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三国时期的政治家诸葛亮在《诫子书》对儿子训导:“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曹操在《求贤令》中发出:“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对于君子人格理念有着极大的影响。东汉晚年以名教取人的思想以及对于人才的重视,文人对于政治的参与都是典型的体现。

这一批参与政治的君子,作为文学写作的担当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多了一层自觉的意识,文学写作不再是单纯的写作行为,而是成为一种工具,一种礼教下,表达人格理念政治理想的工具,同时也是君子人生价值的表征。例如,像移文这类应用文。当时的文学理论也把君子的人格理想作为一个标准,来判断文章价值高低。当时的大多文人通过文章来表达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志趣和价值理念。刘勰在《文心雕龙》《书记》篇中,指出“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他也认为从一个人的文章中,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品性如何,而君子是原道、征圣、宗经的实际担当者,他们有着神圣的写作使命。

孔稚珪在《北山移文》提出:“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闻凤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濑,固亦有焉。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何其谬哉!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千载谁赏!” ⑨

孔稚珪在这段话中指出了君子高洁的人格情操,“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闻凤吹于洛浦”,尚子平、仲长统就是君子的代表,但是这样的人却很少了,更多的是像墨翟和杨朱这样的人,他们做不到始终如一,苍黄翻覆。最后发出感叹高人隐居的山林显得非常寂寞,千秋万年,还有谁来欣赏!整篇文章借北山山灵的口吻,嘲讽了当时的名士周颙故作高蹈而又醉心利禄。类似周颙的情况,自两晋以来比较普遍,因此此文笔锋所指,并不限于周颙个人。

四、行文特色:真实可信,行文流畅

首先移文涉及国家政务军事大事,所以材料来源一定是真实的,移文的作用就是传达和贯彻国家政府的方针政策,体现上层统治阶级的意志,将各级机关部门事件过程中需要进行交流的精神意图、情况内容记录下来,传达开去,以沟通上下左右之间的联系。所以,情况真实是对他的基本要求。移文的主要内容和功能决定了移文的行文结构,刘勰在《文心雕龙檄移篇》中,“刘歆之《移太常》辞刚而义辨,文移之首也;陆机之《移百官》,言约而事显,武移之要者也。” ⑩刘勰把移文分为文移和武移,文移之首是文辞有力而意义明辨的《移太常》,武移之首是言辞简约而叙事明显的《移百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其他军政文牍,也有这些特点。

先来看先秦两汉公文起源时,当时的公文以《尚书》为例,往往用几句话概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概况、结果。例如:《周书·泰誓》中,“惟戊午,王次于河朔,群后以师毕会。王乃徇师而誓曰……呜呼!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⑪一月二十八日戊午,周武王驻兵在黄河之北,诸侯率领他们的军队都会合了。武王于是巡视军队,并且告诫他们。武王激励战士们,最后说,努力吧!将士们。不可出现不威武的情况,宁愿你们保持没有对手的思想。百姓危惧不安,他们向我们叩头求助,额角响得就像山崩一样呀!啊!你们要一心一德建功立业,就能够长久安定人民。

之后的军政文牍沿用了这个大概的模式。魏晋南北朝时期,移文的创作者都是当时有名的知识分子,所以他们笔下的文牍也能体现出他们的文学才能,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是当时军政文牍又一大行文特点。

查阅大量的移文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叙述、议论和抒情相结合,例如《移虏淮阳太守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首先一段议论加抒情,赞美了皇帝圣明和他們的感叹,之后叙述了事情,将俘虏归还。

“永明十年太岁某,淮阴太守某移淮阳长,大齐乘乾,得一清静……故移。”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较为开放,文人意识觉醒,文人喜欢在各种事件中穿插自己的看法以及抒发自己的感叹。文章的作者是南齐的一位官员,他在文章的开篇就通过“今皇上体圣居震,绩戎昌绪,仁泽之所洒沾,惠风之所偃靡,威武之所腾骧,刑政之所宣畅,浩浩乎其不可涯?”这段议论当时皇上的圣明,抒发了自己的感叹。这种议论、叙述加抒情的写作特点使得文章的内容更为充实,也表现出了当时文人的政治思想。

很长一段时间,学者把公文当作“史”在研究,但是在某些时代节点,像文学自觉的魏晋南北朝,就不能单一地再从史学角度或者单纯从它的功用角度来研究,结合那个时代的特点,融合当时文坛、作家的风气深入探究,从移文这一类的应用文来观察那个时代的风骨。从文学性的角度来分析应用文为古代文学的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从而以更加全面的视角来审视应用文体。

注释:

①时英英:《唐前移文研究》,郑州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②⑩刘勰:《文心雕龙注(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③史忠义:《“文学性”的定义之我见》,《中国比较文学》2000年第4期,第122-128页。

④裴燕生:《历史文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⑤⑦⑧李昉、徐铉:《文苑英华》,中华书局1966年版。

⑥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⑨萧统:《昭明文选》,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21年版。

⑪顾迁注译:《尚书》,中州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

作者简介:

王立洲,男,吉林长春人,长春理工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南京大学博士,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

张盈,女,山东淄博人,长春理工大学研究生,古代文学专业。

猜你喜欢

魏晋南北朝文学性
音乐的文学性探究——以李斯特《旅行岁月》为例
毛泽东诗词文学性英译研究
论《阿达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学性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梁亚力山水画的文学性
论魏晋南北朝“礼”与“法”的结合
魏晋南北朝经学的演变与更新
浅析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的特征
18世纪以来西方新闻业的文学性与政论性传统
魏晋南北朝隐逸风尚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