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脑部血流灌注的影响

2023-10-27吕晓培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脑小血管病丁苯

吕晓培 ,袁 帅

(1)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2)河北省胸科医院放射科,河北 石家庄 050041)

脑小血管病是诱发急性脑卒中发病的常见原因,脑小血管病引起的局部梗死灶,会进一步诱发脑实质功能障碍,相较于其他原因所致的脑卒中,脑小血管病致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更高,神经缺损更严重[1-2]。丁苯酞可阻断脑卒中引发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扩张脑微血管,改善缺血区微循环,并能保护细胞线粒体,促进脑能量代谢和神经功能重建,具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3-4]。为此,本研究选取石家庄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4 例脑小血管病所致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探讨丁苯酞的治疗效果及对脑部血流灌注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9 年3 月至2021 年3 月石家庄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小血管病所致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4 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 例,其中对照组男23 例,女19 例,年龄37~68 岁,平均(50.16±7.39)岁,认知功能障碍病程1~6 月,平均(2.60±0.85)月;研究组男22 例,女20 例,年龄35~67 岁,平均(51.30±7.51)岁,认知功能障碍病程1~7 月,平均(2.63±0.79)月。2 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 0.05)。纳入标准:符合脑小血管病所致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5];经头颅CT、MRI 检查证实;无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药物、颅脑创伤、癫痫及痴呆等所致认知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精神性疾病及有出血倾向疾病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实施。

1.2 研究方法

2 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并给予常规康复指导(平衡训练、精细运动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及认知康复干预(注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及思维推理训练等)。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每日睡前服用1 次,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胞磷胆碱0.5 g/d 静脉滴注;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了加用丁苯酞胶囊口服,0.2 g/次,3 次/d,2 组均连续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功能评估:于治疗前和治疗3 个月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6]、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7]、Barthel 指数[8]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变化,其中MMSE 量表,总评分0~30 分,评分越高认知功能越好;NIHSS 量表分别从意识水平、最佳凝视、视野、面瘫等11 个方面进行评估,得分高则提示神经功能缺损严重;Barthel 指数主要从穿衣、修饰、进食、洗澡、大小便、上下楼梯等方面进行评估,总分0~100 分,评分越高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越好;并根据MMSE 评分变化,判定临床疗效,MMSE 评分增幅 > 20%为显效,增幅为12%~20%为有效,增幅不足12%为无效;(2)脑部血流灌注测定:于治疗前后行CT 灌注成像评估脑血管灌注情况,扫描参数:重复时间为1 550 ms,回波时间为32.0 ms,层间距1.5 mm,矩阵128×128,视野 230 mm×230 mm,共采集19 层,层厚5 mm,动态扫描中使用medtron 高压注射器经肘中静脉插管快速注射钆喷酸葡胺,速度5 mL/s,完成扫描后使用仪器图像分析工作站计算平均通过时间、脑血流量、血流速度等脑血流灌注参数。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0 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2 组治疗前MMSE、NIHSS 及Barthel 指数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 个月后2 组MMSE 及Barthel 指数评分增加,NIHSS 评分下降(P< 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研究组MMSE 及Barthel 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而NIHS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分]Tab.1 Comparison of functional recover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search group[(),points]

表1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分]Tab.1 Comparison of functional recover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search group[(),point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 0.05。

2.2 2 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3 个月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95%,明显高于对照组54.76%,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研究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n(%)]Tab.2 Comparison of recent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n(%)]

2.3 2 组脑部血流灌注变化比较

治疗前2 组患者的脑部血流灌注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 个月后,2 组患者的平均通过时间降低,脑血流量及血流速度增大,组间比较,治疗后研究组平均通过时间低于对照组,而脑血流量及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脑部血流灌注参数变化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cerebral blood flow perfusion paramete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search group()

表3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后脑部血流灌注参数变化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cerebral blood flow perfusion paramete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search group()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 0.05。

3 讨论

脑小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表现为非典型的脑小血管病、腔隙性中风、认知损害等。病人的临床表现与病变的部位、程度、数量等因素有关。脑小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认知损伤类型,表现为注意力、加工速度、执行等较早发生,且具有较好的记忆能力,严重时可发展为轻度认知损伤和血管性痴呆。还可能伴有步态障碍、情绪行为障碍、膀胱功能障碍等其它非认知损害的临床症状。在临床上,要注意对其进行鉴别诊断。

详细收集与脑小血管病相关的血管因素,卒中症状和认知损害,具体临床表现,疾病进展,诊疗过程和结果;日常活动的能力有没有降低。大脑小血管病变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此外,还需收集其它可能引起认知功能损害的病史,以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脑部小血管病变多合并有括约肌功能障碍,步态异常,以及假性延髓瘫痪等症状,但其早期表现并不显著。在临床上,要注意对其进行鉴别,以明确其原因,并对其进行鉴别诊断。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0%~80%,常导致患者执行能力、注意、抽象和定向认知域损伤[9],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并增加残率与血管性痴呆发病风险。脑卒中引发认知功能障碍病理机制复杂,学者认为脑卒中类型、梗死面积及位置、躯体功能等均与认知损伤有关[10]。目前该病以限制脑组织进一步损伤和促进损伤神经重建为治疗目的,主要采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物理康复治疗及康复训练等方法[11],但患者认知功能恢复仍不理想,仍需寻找更可靠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丁苯酞为轻中度脑卒中救治的重要药物,其主要通过作用于脑卒中所致神经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增加缺血脑组织血压循环,减轻脑局部水肿,并能保护线粒体改善脑能量代谢,拮抗中枢神经细胞凋亡,从而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12]。已有较多研究表明[13],丁苯酞能减轻脑卒中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损害,并能促进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快速康复。由此可知,丁苯酞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具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可靠的临床经验,本研究观察到,治疗3 个月治疗后研究组MMSE 及Barthel 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而NIHSS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80.95%,明显高于对照组54.7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丁苯酞可促进脑小血管病致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与相关研究报道结果相符[12]。笔者分析认为,丁苯酞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2 个方面,(1)改善脑血流量,促进缺血区域微循环。实验证实[14],丁苯酞可通过下调脑部NF-κB/p65 表达,产生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同时,丁苯酞还可诱导脑组织一氧化氮释放促进脑部血管扩张,激发脑血流储备;此外,丁苯酞还可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达到改善脑血流量,减轻脑组织水肿目的,并有助于炎性因子渗出,抑制缺血区持续性损伤[15];(2)丁苯酞保护线粒体作用较强,脑卒中所致的缺血缺氧使脑细胞内的ATP 大量消耗,线粒体作为脑能量的主要来源,在维持脑神经正常功能中占据重要地位,丁苯酞可保护脑线粒体ATP 酶活性,并能清除线粒体周围氧自由基,减轻氧自由基造成的线粒体DNA 损伤,从而改善线粒体功能,减轻神经损伤。

本研究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变化,结果显示,研究组平均通过时间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降幅大于对照组,这表明脑缺血区血流通过时间明显缩短,局部微循环淤滞得到显著改善;同时研究组应用丁苯酞治疗后脑血流量、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脑血流量增加表明缺血区域有明显血流代偿,高灌注;而血流速度增加表明局部微循环血管血流速度明显增加,而有研究指出脑卒中者经血管介入治疗后梗死区域局部脑血流量、血流速度增加,且增幅超过镜像区1/5者认知功能可得到明显好转,本研究结果与之相符[16-20]。这也进一步证实丁苯酞在改善患者脑血流量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丁苯酞治疗脑小血管病致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可改善脑血流灌注,促进患者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脑小血管病丁苯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小血管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伤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杂志》
改变七个习惯 防住六成血管病 我国首次针对生活方式与血管病关系的调查显示
高血压合并脑小血管病患者甲基化标志物研究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