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在线开放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与实践
2023-10-27高启禹李小英杨志军
高启禹 李小英 杨志军
摘 要: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抓手。本研究以省级在线开放课程——酶工程的课程设计及教学目标为例,以讲历史渊源、论当下热点、谈健康生活、话变革创新等为切入点,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初步形成了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课程思政;酶工程;在线开放课程
课程思政建设及思政元素的融入,已成为各类在线开放课程的重要研究方向。在线开放课程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观。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建设目标分散、专业培养空洞、元素选择单一及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不协调等问题。因此,课题组围绕新乡医学院省级在线开放课程酶工程,进行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课题组通过综合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讲历史渊源、论当下热点、谈健康生活、话变革创新,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及荣誉感,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和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家、爱校情怀。同时也使课程的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形式更灵活、教学内容更丰富,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更好地发挥了作用。
一、酶工程课程思政及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不断推进,课题组发现只注重理论学习的模式在“立德树人”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导致学生学习效果较差、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等。从课题组线下的随机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思政教育充满兴趣,也希望在理论学习中无缝链接多形式、多内容的思政元素,让个人的专业素质和政治素养同步得到提高。鉴于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课题组认为实施好课程思政已成为目前酶工程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课程思政能使学生的学习、观察、实践同思考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系统思维,也能让学生具备深入剖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本研究以新乡医学院省级在线开放课程酶工程为例,初步探讨了思政元素在教学中的融入,以期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提高学生线上线下学习效率。
二、课程思政设计
(一)讲历史渊源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有其或长或短的发展历史,其中包含着学科发展的起源、基本概念的形成、经典理论的探究以及重要的科学人物等。而酶作为一种已有4000多年应用历史的生物催化剂,围绕其的课程内容中有很多思政元素能与理论知识讲解相融合。例如,通过讲授麦芽糖(灶糖)的早期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利用酶方面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通过讲解夏禹时代采用曲酿酒、周代开始制作饴糖和豆酱,以及2500年前先民利用酒曲治肠胃疾病、春秋战国时代采用酶制造漆器等相关应用案例,让学生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讲解1965年无锡酶制剂厂的建立,让学生深刻体会建国初期酶制剂领域走过的艰难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图强的精神;介绍酶的结晶方法时,围绕中国科学家在1965年于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讲述老一辈科学家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取得了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勉励学生珍惜当下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努力学有所成,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兴旺发达贡献力量。
(二)论当下热点
在生物技术领域,酶工程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应用已遍及工农业、食品、能源、军事、医药、化妆品、环境保护及理论科学研究范围。自20世纪70年代固定化酶概念形成至今,酶工程产业和酶工程研究已与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技术、细胞工程及微生物学工程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形成了酶学研究的多个热点和前沿课题,如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基因扩增与表达,构建高效表达特定酶制剂的基因工程菌,已成为提高酶稳定性、酶的催化效率及酶的应用范围的有效手段。而酶的人工合成及模拟构建,则大大优化了酶催化反应的特性,特别是在有机介质和其它非水相介质中。在酶的固定化技术上,随着本世纪各种新载体材料的井喷式涌现,酶的固定已不仅仅局限于吸附、包埋、共价结合、交联等常规手段,各种新型固定技术及酶的定向固定技术已为酶在临床分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创造了极佳的条件。因此在讲解专业理论时,教师可围绕多个研究热点开展思政教育,培养学生诚信友善、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等价值取向。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运用辩论、讨论、分析、探究等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育人活动,将学科发展前沿真正融入思政教育,进而深刻体现新时代教育的基本要求,这也是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新思路之一。
(三)谈健康生活
人类追求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归根结底是为了服务生活、改善生活,实现完美生活和健康生活。千百年来,人类对酶学和酶工程的理论与实践始终遵循历史和科学的规律,不断实现突破和创新,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效的应用成果。因此在课程讲授中,教师可以将每个切入点作为一个思政单元,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将思政育人与健康生活更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线上公开课,受众群体较广,而健康又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因此其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传播效果更好。
围绕健康生活,教师在酶工程讲授中首先以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为例,如阐述转氨酶的异常往往由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熬夜、酗酒等)导致的肝细胞损伤引起,同时还可能进一步诱发肝炎、肝癌等一系列严重疾病,以此引导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不酗酒,加强体育锻炼,树立健康生活观念。在介绍凯氏定氮法用于测定蛋白质的含量时,引出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强调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经营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建立诚信观,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增强遵纪守法的法治意识,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酶抑制剂的讲授中,引入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葡萄糖激酶激活剂HMS5552的事例,引导学生将专业课理论知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深刻理解“将论文寫在祖国的大地上”的真正含义。在讲授“酶的发酵工程”这一章节时,教师将脂肪酶的发酵生产与应用穿插其中,讲述由于脂肪酶在人体的消化吸收、脂代谢和脂肪重建过程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备受关注,因此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谈脂色变”的极端言论,甚至有过度减肥导致患病入院治疗的案例发生,引导学生以辩证的眼光和思维看待问题,阐明追求美好生活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为代价的健康主张。
(四)话变革创新
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时代、新环境、新要求下的教学方法,为实现教育信息化、专业化和科学化打下基础。相较于专业教学,课程思政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素养,还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优良的德育水平,要对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还应该具备丰富的文化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此外,高校教师还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将学生普遍关注和感兴趣的各种创新成果及时融入、展现在教学中,以这些科研创新成果作为思政育人的抓手,在寓教于樂中让学生掌握前沿知识,培养他们尊重科学、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价值取向。
在讲解“酶的非水相催化”内容时,课题组以非水相酶催化的发现过程为例进行了相关教学设计。在早期,酶被普遍认为只有在水溶液中才具有催化活性,而1984年克利巴诺夫成功地证明脂肪酶可以在有机介质中催化疏水性底物进行反应,至此非水酶学才被学界所接受,并在手性药物拆分、导电有机聚合物合成、发光有机聚合物合成、食品添加剂生产、多肽合成、生物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该案例的讲授,可鼓励学生学习科学家敏锐的洞察力和实践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到勤于思考、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同时,教师通过分享酶学研究中合成生物学与酶改造、核酶与肿瘤治疗、基因编辑技术与人工酶、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及酶的定向进化等技术应用的案例,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更好地培养专业技能优秀、思想品德高尚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模式开展与效果分析
(一)模式开展
新乡医学院酶工程课程思政教育自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开始,以酶工程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契机,在新乡医学院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等专业中开展。2021年至今,该课程先后被立项为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省级一流课程和校级思政课程。该课程的建设和应用以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的“1+1”模式进行,目前已在超星学习通和慕课平台上线,为学生学习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员工培训提供了相应资源。
(二)效果分析
围绕教学的长期目标开展酶工程课程思政具有重要意义,但现阶段教学效果评价和教学目标达成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为客观评估“1+1”模式下的课程建设满意度,课题组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筛选使用在线平台学习的177名学生作为匿名调查对象,就课程认可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优化和线上学习等问题进行调查,回答选项包括满意、不满意和有帮助、无帮助。调查结果显示,177名学生中有168人更倾向于思政模式下的教学,认为其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有156人认为思政模式下的教学对自己优化学习方法有帮助,但也有21名学生觉得帮助不大,说明这方面尚需深入探讨、继续加强;对课程在线资源的评价上,所有学生都认为线上资源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学习内容,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酶工程作为生物技术领域的四大工程之一,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大多数高等院校生命科学、医学等领域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所涉及理论及实验技能在医药、食品保健及农产品加工等方面都意义重大。因此,授课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学好该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前提来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围绕目前学科的发展现状,引导学生树立更高的职业理想和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力争为我国的酶工程研究及应用走在世界前列做出贡献。同时,授课教师要围绕课程每个章节中的知识要点,通过融入不同的思政元素,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厚植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此外,授课教师在课程思政育人素材的深度挖掘中,还可进一步拓展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团结协作、尊老爱幼、勇于探索、乐于奉献等方方面面。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应采用自然引入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熏陶,这样才能让思政教育发挥隐性作用,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真正体现协同育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帅.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1).
[2]邹承鲁.科学研究五十年的点滴体会[J].生理科学进展,2001(3).
[3]徐丽华,杨伟,何红连,等.“互联网+课程思政”在测绘类课程中的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
[4]白延泉,初秀伟,刘永昌.“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3(4).
[5]孙杰,方东霞.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融合路径探析[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3(1).
[6]王烜,李春晖,刘强.思政元素融入高校通识课的教学探索:以“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3(22).
[7]周香艳,张宁,王翠玲,等.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8(4).
[8]孙秀丽,周铉博,左雪松.高校课程思政元素“四有”建设研究[J].教育评论,2023(2).
[9]高启禹,张文博,李小英,等.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1).
[10]陈万和,张泽欣.多维挖掘思政育人元素,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2(6).
[1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责编:文 墨
基金项目:河南省生物医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特色化示范中心;新乡医学院教育改革立项课题(编号:2021-XYJG-96)
作者简介:高启禹(1979— ),男,新乡医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制药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微生物学;李小英(1979— ),女,新乡医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神经生物学;杨志军(1972— ),男,新乡医学院法医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医用分子探针合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