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玉米田间管理技术

2023-10-26刘敏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缺苗喇叭口斑病

刘敏

一、玉米苗期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苗期即出苗-拔节(播种后25 d)。夏玉米苗期主要是生根促根、增叶、茎叶分化,是决定叶数和节数的关键时期,耐旱怕涝。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促根壮苗,争取苗全、苗匀、苗齐、苗壮,为高产打下基础。

(一)及时查苗补种

播种后5~7 d,要不间断地到田间检查玉米的出苗情况,发现病苗要及时剔除,发现缺苗要及时补种。如果缺苗较少,可以采用移苗栽培的方式补苗;如果缺苗较多,就要浸种后再补种到田间。

(二)间苗、定苗

间苗、定苗的目的是苗匀、苗齐、苗壮,并保证合理密度的要求。间苗时间宜早不宜迟,应在3~4叶期进行,这时玉米根系开始增多,对营养非常敏感,可选择在晴天下午进行间苗,选留那些大小一致、植株均匀的壮苗。

(三)病虫害防治

1.玉米苗期害虫种类较多,如地老虎、蝼蛄主要取食植物近土面的嫩茎,使植株枯死,造成缺苗斷垄。一是药剂防治。每667 m2施用50%辛硫磷兑水 6000~7500 kg灌根,或5%高效氯氟氰菊酯加水在傍晚进行喷雾。二是撒施毒土。每667 m2施用50%辛硫磷乳油拌细沙土,在作物根旁开沟撒施药土,并随即覆土。三是毒饵诱杀。将鲜嫩青草或菜叶切碎,每667 m2施用 50%辛硫磷兑水喷洒在切好的草料上,拌匀后于傍晚分成小堆放置田间。

2.二点委夜蛾主要咬食玉米茎基部,形成3~4 mm的圆形洞,导致心叶萎蔫枯死。一是药剂防治。每667 m2施用5%高效氯氰菊酯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500倍液,用去掉旋片的喷雾器将药液灌入玉米幼苗茎基部。二是毒饵。用48%毒死蜱乳油拌炒香的麦麸在傍晚顺垄撒在玉米苗边。

(四)苗期蹲苗

蹲苗的目的是控上促下,促进根系下扎,预防倒伏。当土壤田间持水量在55%以上,即壤土为16%、黏土为20%、沙土为9%时,可以不浇水,以利蹲苗,否则要解除蹲苗。蹲苗时要注意不能过度,同时应在6叶后解除蹲苗,适量浇水。

二、玉米中期田间管理技术

(一)适量追肥

大喇叭口期是需肥高峰期,不仅需肥量大,而且肥效发挥作用最大,可以适量追肥,每667 m2可施尿素20~25 kg、钾肥5~10 kg。

(二)水分管理

大喇叭口期是玉米需水临界期,抽雄期如果发生卡脖旱,就会影响抽雄散粉,甚至降低结实率而影响产量。玉米抽穗开花期是玉米需水量最多时期,所以要保证玉米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土壤湿润,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0%以上。如果雨水过大造成水肥流失,注意排涝,可适量追肥或叶面喷施氨基酸液或缓释氮肥加磷酸二氢钾。

(三)病虫害防治、化控技术

7月上中旬,玉米进入7~9叶期进行化控,选择晴好天气,用胺鲜·乙烯利、助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地降低穗位、缩短茎基部1~3节节间、增加茎粗,增加霸王根数量,提高抗倒伏能力,每667 m2用玉黄金30~35 mL加水15 kg。化控时注意化旺不化弱,化高不化矮,如遇干旱不宜化控。大喇叭口期,当玉米螟、蚜虫为害株率达10%时,同时预防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等病害,每667 m2可用氯虫10 g+吡虫啉40 g+四水苯甲酸锰40 g+15 kg水喷雾防治病虫害和化控。

三、玉米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一)肥水管理

玉米抽雄散粉后进入籽粒形成和灌浆期,是决定粒质量的关键时期,要求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5%~80%。针对脱肥的地块和高产攻关田,如遇干旱及时浇水,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作为花粒肥。

(二)病虫害防治

8月上旬至9月中旬,正处于玉米散粉、灌浆至乳熟后期,大斑病、小斑病、锈病、青枯病易造成为害。叶斑病、锈病在发病初期用苯醚甲环唑、氟环唑、戊唑醇、三唑酮等杀菌剂防治;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特别是雨后猛晴易发生青枯病,当青枯病病株率达到10%时,采用可杀得三千1000倍液,或松脂酸铜1000倍液,或氯溴异氰尿酸500倍液,混合氨基酸液肥在发病初期喷施,每隔7~10 d喷施1次,连治2~3次。

玉米螟、蚜虫为害对产量影响较大,应及时做好防治。每667 m2用1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0 g,加水15~30 kg,或用25%噻虫嗪1500~2000倍液,或25%吡蚜酮2000倍液喷雾。

(三)适时晚收

玉米穗下垂、苞叶松散、变黄,籽粒变硬有光泽,穗子中部籽粒乳线消失,此时收获产量最高。要在果穗苞叶发黄后,往后延6~7 d,穗子中部籽粒乳线消失后再收获。

(责任编辑   刘素芳)

猜你喜欢

缺苗喇叭口斑病
茶轮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尾管固井回接筒铣锥限位清铣及修复技术
双层喇叭口结构连接管密封性能研究
喇叭口内径的理论估算
玉米缺苗坏种的原因及保苗栽培技术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田间出苗率和保苗率
致候鸟(外一首)
带压作业喇叭口的改进与应用
烟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