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2023-10-26马斌锋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生活实际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马斌锋

【摘要】小学数学采用生活化教学,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施知识的传输,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也符合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其次从教学语言、教学导入、作业设计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最后,让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体会数学知识,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数学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实际;教学策略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枯燥乏味,但如果教师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采用生活化教学,让学生从生活角度看待数学问题,理解书本中的数学内容,并在生活实践中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不但可以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鲜活有趣,而且能够很好地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真正认识到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的作用,然后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对具体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数学学科本身与生活实际就有着密切关联,学习数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对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都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具体来讲,采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能让小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将抽象复杂的数学内容变得简单直观且生动有趣,降低了小学生的理解难度,有利于他们开展自主探究式数学学习,也更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次,教师结合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元素实施数学教学,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更利于他们熟练掌握书本上的数学知识,也能够有效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发展,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最后,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新鲜活力,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采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降低小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难度

语言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要载体,也是知识传输的一个重要方式.数学语言虽然要求严谨规范,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一味使用晦涩的数学语言往往会给他们带来很大学习压力,影响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挫伤他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存在着一定局限,面对抽象的数学理论,难免会产生畏学心理.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应采用生活化语言,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心理距离感,降低对数学内容的理解难度.小学数学教师采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为了将所表达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更便于小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但也要注意数学语言的严谨性,不能为了追求语言生活化,而给学生造成认知误差.教师采用生活化的语言实施数学教学,需针对具体教学需要,合理使用.比如,针对某些枯燥难记的数学知识点和概念,教师可借用俗语、顺口溜、儿歌等方法来帮助小学生强化记忆.

例如,在讲到“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利用顺口溜:“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来帮助小学生对年月日相关知识的快速记忆.对于数学公式、法则等枯燥晦涩的数学知识,教师同样可借助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水平的顺口溜或儿歌,来帮助他们理解记忆,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具趣味性.

另外,針对小学生难以理解的一些数学名词和数学概念,教师可采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将生活元素与数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便于学生深入理解.例如,讲到“利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发问:“我手里现在有5000元钱,带在身边或放在家里都不安全,怎么办呢?哪名同学可以帮我想想办法?”有的学生便会提到:“到银行存起来.”从而引出利息相关的一系列数学知识.在师生对答交流中,教师便可轻松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让小学生意识到生活与数学有着紧密地联系.

(二)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导入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方法得当,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快速进入新课内容的学习.增强他们对新内容的学习积极性.这种生活化的教学导入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较为常见,而且,教学效果也较为令人满意.有熟悉的生活经历作为基础,小学生在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会更加容易.在备课时,教师通常会从互联网搜集与教学内容密切关联的动画、视频、图画等生活化教学素材,为学生创设生活化场景,以作为必要的教学辅助手段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难度.在课上,教师会利用多媒体将学生带入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探知其中隐藏的数学元素,分析其中所体现出的数学问题,从而导出新课要讲知识点.例如,在讲到“克”与“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时,教师可以截取或设计一段点心制作的动画视频,其制作过程中会一一呈现食材用量,如盐2克,糖50克,牛奶100克,面粉1千克,水500克等.为了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这类视频可以从小学生所熟悉的动画片中截取.让小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视频,了解思考“克”与“千克”之间的差异以及其换算方法.小学生在视频观看过程中也会自发地去探知其中的数学元素,比较不同重量单位之间的差异.这样生活化的情境创设,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能够有效降低小学生的理解难度,帮助小学生快速实现知识内化.

当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环境,和学生一起创设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去体会所学内容.例如,针对“克”与“千克”的讲解,教室可将天平、电子秤、体重秤等各种称量工具拿到教室,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使用这些称量工具亲身体会不同物品的轻重,如,1枚硬币,一包纸巾,一本书等.小学生在称量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称量工具了解事物的重量,还可以通过“手掂”来感受其轻重,更加真实地感受“克”与“千克”之间的不同,了解不同称量工具的具体用途.

(三)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便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让学生习惯运用数学思想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导入环节,教师经常会采用问题导入法,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出新课要讲的数学知识点.要想让问题导学法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师还需要对于这类生活化数学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筛选,所提问题既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要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自主探究意识的形成,能够确保小学生可以从生活角度去观察分析数学问题.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在采用问题导入法时,教师却不必拘泥从教材中选择具体事例,可以从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中选择,让学生可以更加容易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例如,讲到“统计”这一课时,教师提出本周日组织大家出去玩并给了几处地点供大家选择,征求全班同学意见,选取投票人数最多的地点.这就用到了统计,让小学生初步了解数据整理过程和数据统计方法.这一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十分轻易地激发起了小学生的思考兴趣.小学生会积极提出自己的统计方法,如举手表决、投票选择、“正”字计数法.然后教师要求学生针对提出的各种统计方法,展开讨论选出其中的最优方案,并付诸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统计方法的优劣.这样的问题设计,充分结合了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且能够有效激起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另外,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对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好地促进作用.

(四)开展生活化的数学实验,将数学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直观想象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等多方面能力还不是很强,对于某些抽象性或逻辑性较强的数学内容,理解起来会感到十分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通常会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数学实验,亲身体会数学概念模型的构建过程,验证自我的数学猜想,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去发展数学思维.生活化的数学实验不仅可以有效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可以有效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实验验证意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依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设定实验探究题目.

(2)分析具体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

(3)准备实验材料,进行实验验证.

(4)结合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知识延伸,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课前教师会让学生准备A,B,C三种类型的纸片若干张.A为边长为a的正方形,B为边长为b的正方形,C是长为b,宽为a的长方形.实验探究题目为:用这三种图形的纸片通过自由拼组,拼成一个边长为2a+b、宽为a+b的长方形.小学生很快会想出多种拼组方法.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拼组,然后进行展示.通常教师会结合这一图形拼组实验,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拓展和知识延伸,鼓励学生去发现拼好的图形中隐藏的等式,研究长方形的面积以及纸片数目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五)通过生活化的作业设计,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布置数学课后作业练习的目的,便是帮助小学生巩固新知,快速完成知识内化.这就要求每名小学生都要认真对待作业内容,积极完成相应练习,才能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准确判断.如果作业内容是完成教材中的课后习题或者练习册中的题目,脱离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元素,难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作业完成积极性大大降低,作业练习效果也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需在作业设计时细心挖掘生活素材,将生活元素融入作业中,增加数学课后作业的新鲜感和亲切感,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小学生能够每天主动去完成数学作业.

例如,在讲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在作业练习中设计一个超市购物的题目.题目内容为:妈妈给了你50元钱,让你去超市买些水果和蔬菜,如果钱有剩余,可以用剩余的钱买自己喜欢的零食.超市里各种货品价格为:苹果5.99元/斤,橘子2.98元/斤,梨1.98元/斤,香蕉4.99元/斤,火龙果3元/斤,西红柿5.98元/斤,小油菜2.10元/斤,黄瓜3.20元/斤,芹菜2.80元/斤,茄子3.50元/斤,巧克力32元/斤,奶糖30元/斤,小甜点9.9元1个.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购物清单,确定买哪几样货品,各买多少,并计算出共花费多少钱,还剩多少钱,剩余线数还够买多少巧克力、奶糖、小甜点.该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不唯一,给了小学生充足的自主选择空间,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思考兴趣.这个作业内容呈现的是小学生所熟悉的一个生活场景,面对的也是熟悉的各类货品和单价,能够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亲切感.小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通过对各种货品价格的比较分析,会思考如何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的东西,好赢得妈妈的夸奖.同时,他们会思考买完妈妈要求的蔬菜和水果后,剩余的钱还够买多少自己喜欢的食品.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完成了小数加减法练习,实现了对新知识的巩固,而且充分锻炼了他们对比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六)渗透生活常识,提高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力

很多小学数学题目与生活实际密切关联.如果学生的生活經验不足,缺乏相关的生活常识,那么不论是在题目理解还是解题过程中都会感到困难,直接影响到答题的正确率.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开展,可适当渗透一定的生活常识类知识内容,来弥补小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的问题.在解答某些生活化数学问题时,教师可给予小学生一定的生活常识方面的提示,帮助他们消除解题过程中的思维障碍,让他们可以针对数学问题合理开展逻辑推理.特别是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适当增加相关生活常识的介绍,帮助小学生加深对生活常识类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为方便小学生的理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直观呈现题目中的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提示,去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理清解题思路.

结 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是数学学科特点所决定的必然选择.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让生活化教学充分发挥作用更好地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需针对小学生的具体学情,从教学语言到教学方式再到教学内容,合理融入生活元素,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去思考数学问题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包含川.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J].学周刊.2022(13):77-79.

[2]周琳.以教材为依托,让小学数学教学走进实际生活[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06):88.

[3]袁爱华.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智力,2021(26):13-14.

[4]王芸芸.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读写算,2021(24):187-188.

猜你喜欢

生活实际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新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深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