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2023-10-26黄莉茜

参花(上) 2023年11期
关键词:群文群众基层

◎黄莉茜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随之不断高涨。人们对群众文化活动愈加重视,群众文化发展也迈入了新的阶段。然而目前相关部门和地方群文机构对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开展还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认识,导致群众文化活动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基于此,本文将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概述,并探讨群众文化活动该如何创新开展,以期为群文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为群众文化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现状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基本满足,逐渐重视和追求精神层面的发展,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1]基于此,群众文化越来越得到群众的重视,群众通过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放松身心,同时,群众文化的辅导培训也可以提升群众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另外,群众文化活动的受众范围广,各年龄段的群众都能够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既可以丰富业余生活,也可以提升文化素养。

在群众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地区的群众个体广泛参与各种群众文化活动,进而使不同地域文化产生交集与活动,并由此促进了跨地域群众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尤其在进入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新阶段,在各地区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的过程中,加速推进了文化的流动与融合,而在这一过程中,基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各地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也有所不同,并由此造就了群众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2]以广东省广州市为例,当地文化馆结合大湾区特有的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南音”,创作出彰显当地文化特色的群众文化曲艺精品《同心结》,并于2022 年荣获我国群众文化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文艺奖项“群星奖”。广州市以此打造群众文化品牌,推动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在2023 年参加了在武汉举办的全国非遗曲艺周开幕式上,当地群文团队中的诸多粤曲传承人共同演唱了这首歌曲,不仅展示了地方群文的优秀创作成果,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广州南音”这一非遗文化的传播。由此可以认识到,群众文化工作要深入了解到地域文化差异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并把握其文化独特性,由此推进地方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开展。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面临着困境

1.区域经济不平衡影响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成效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由于在政策和经费支持方面都存在不足,不仅难以有效统筹协调文化资源和文化人才的配置,甚至连基本的活动经费都难以保障。在实践过程中,很多群众文化团体只能采用自筹经费的方式维持自身团队运转,这极大地阻碍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同时,基层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对在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缺乏明确的方向,不管是工作思维还是工作路径,都局限于传统模式,进而导致区域性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内容单一,难以吸引更广泛的群众参与其中。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须进一步完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体系性基础,其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规划属于逐级落实,通常是由上一级部门进行设计和规划,分配到下一级部门执行和落实,在此,基层文化馆和基层群众的主体作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在新形势下,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对公共文化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及充分利用,有效发挥基层文化馆的阵地作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而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提供基本保障,使群众文化真正深入到群众当中。[3]在这一过程中,相关部门和基层文化馆也要明确自身的服务定位,保证在群众文化开展的各个环节切实履行自身职能,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督,确保基层文化馆的工作落实到位,从而促进群众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上升。

三、新形势下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路径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在取得新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新挑战和新问题。基于此,群文工作者要拓展思路、探索方法,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创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长效开展和形成系统性的相关工作机制是一个需要长期摸索的过程,群文工作者要充分汲取已有经验,避免走老路和走弯路,时刻把握当下时代背景,使新形势下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能够适应广大群众的需求。

(一)坚持群众文化活动公共属性,深入推动文化惠民工程

群文工作者应认识到,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要充分坚持群众文化的公共属性,不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的落实。要通过设施网络的完善构建和文化资源的供给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优质开展提供保证,同时,要通过群众文化品牌的建设,打造精品活动,进而带动地方群众文化活动质量得以提升,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不断提升群众文化的获得感、幸福感,并最终以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助推地方文化事业建设。

基于此,一是要完善服务网络,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建设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依托城市社区,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示范点和示范项目。二是要丰富文化供给,开创新型服务形式。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可以通过促进文化消费,文化消费又反哺提质公共服务的新型模式,将春节、元宵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同地区特色、体育赛事、非遗等内容有机结合,积极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地方节庆活动。同时,可以开展送文化下乡、送戏下基层的“送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地方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三是要创作文艺精品。通过组织举办文化旅游节等系列主题活动,发掘和创作特色歌舞剧目和文艺精品节目。[4]例如,开展“文化旅游推介会”,举办相关的推介巡演活动,带动群文工作者和群文爱好者激起群文创作热情,以便于更好地展示和传播地方群众文化艺术精品。

(二)建设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引导群众文化活动良性开展

群众文化活动建设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完备的人员队伍为基础,以专业性文化人才为关键。群文工作者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与开展。基于此,如何培养出适合当前群文活动和文化事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提高群众文化活动质量的关键。

1.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

基层文化队伍是直面群众的一线群文工作者,要不断提高其思想、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使之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尤其要重视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开展贫困地区基层文化人才培养,从教育抓起,着力提升基层人才素质,其素质水平会直接影响群文活动的开展效果和群文工作的落实程度。

2.推进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

文化志愿者队伍作为社会力量的重要补充,需要基层文化馆的主动引导,着力推动文化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常态化、品牌化、专业化、社会化、标准化建设。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人士积极参与到文化志愿工作中,建设一支自愿参加、服务社会公众、弘扬人文精神的高素质志愿者队伍,进而有力缓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人力资源短缺的情况,从整体上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也能够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去组织和引导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5]

3.优化用人机制

当前,面临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年龄老化、结构单一的情况,需要不断优化用人机制,推动文化人才更新换代,保持始终有新鲜血液注入文化队伍,充分激发人才队伍的工作热情,进而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作为用人单位,要坚持正确的人才导向机制,培养人才,重用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营造鼓励人才发展的氛围。要建立健全业务工作考评机制,按照岗位需要和社会发展,设定合理的考评方式,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促进人才良性竞争。

(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硬件设施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大投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创新惠民文化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提标升级和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使多种公共文化活动场所顺利建成,为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提供重要的载体,从而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文化馆要重视文化场馆评估,加强设施建设,通过设置古筝教室、声乐教室、器乐教室、非遗传习室、排练厅、多功能厅等场所,构建功能健全、设施完善的区域性文化中心,不仅使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更能在硬件层面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文化馆还要以文化中心为依托,以文化广场、社区文化活动室为节点,充分发挥文化主阵地的作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要以基层文化骨干为主导,以文化志愿者队伍为补充,形成专业化、定向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例如可以组织基层文化小分队,走进社区、走入乡镇,对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进行定向文艺演出,这有效实现了群众文化活动和广大群众“供需双方”的无缝对接,真正让群众在“家门口”也能观看丰富的文化节目,使群众文化活动真正走进基层,深入群众当中,满足当地群众多样性的文化需求。

(四)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形式,利用社会力量推动文化品牌建设

新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此,基层文化馆要在坚持文化惠民这一主旨的基础上,探索群众文化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并广泛引入社会力量,从而推动群众文化事业整体实现创新发展。

以广州市越秀区为例,越秀区深入挖掘地方传统民俗资源,并与地方群众的文化需求相结合,从2011 年起举办地方性文化活动“广府庙会”,并逐步打造成广东省品牌性的文化活动,在广府庙会举办过程中,当地创设了近百个文化项目,开展300 余场文化活动,总人流量多达500 万人次。

这一文化活动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一方面,广府庙会在充分发掘和利用广州当地的地方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的过程中,也充分考虑地方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审美需求,将本土文化与现代文化、潮流文化相结合,推动了传统戏曲、传统舞狮等艺术形式的现代化创新转变。并且还在活动中邀请和吸纳其他地区的艺术团体前来参演,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借助数字时代的信息技术,近年来,广府庙会先后引入了云端、元宇宙等概念,依托互联网平台,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线上线下双向结合,打造永不落幕的“广府庙会”,让广府文化的交流突破了交往的边界、国界,甚至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另一方面,广府庙会在举办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了地方政策优势与社会赞助相结合的模式。将社会力量引入群众文化建设中,有利于打造文化品牌,传承传统文化,建设拓展文化平台,使得社会资源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通过相关部门发挥引导作用,也能够促使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进而推动全民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浪潮的形成。

四、结语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者不仅仅是文化艺术工作者,更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践行者,其不仅要履行工作职责,保障群众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还要主动思考群众文化活动在内容、形式上如何转变以适应新时代、满足新需求。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在长期的工作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在吸取已有经验的同时,向群众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借鉴先进经验,并总结贯彻到实践中,为推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开展,以及群众文化事业的整体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群文群众基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文活动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