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小学数学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2023-10-26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许明坚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28期
关键词:小棒圆柱平行四边形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 许明坚

新课标明确指出,实践操作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操作水平等实际情况,科学地创设动手操作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争论等活动中更有效地领悟数学知识的本质,实现学习活动有效性的不断提升。与此同时,真切的实验教学活动会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经验得到有效的积累,也使得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归纳能力和抽象思维都朝着理想的层面发展,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一、遴选实验内容,让教学更精细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并非都可以用来做实验,实验教学也不是万能的。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审视教学内容,深度研读这些内容的特点,又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教学中,教师会先鼓励学生试一试,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积累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感知。因此,学生会在课堂学习任务的引导下进行个性化学习探索。有的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方格纸去覆盖平行四边形,数出整格数和半格数,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有的学生用剪刀把平行四边形先剪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可以轻松地得到长方形的面积;等等。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学习现象分析。在讨论时,有的学生提出:“把平行四边形剪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的方法非常好,不过再用方格纸去覆盖计算面积就多此一举了,因为那两个三角形也是可以拼成长方形的。”不同思考的碰撞,形成了有效的智慧交互。学生会发现,这样就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了。最后,学生围绕这个话题开展新一轮的学习实验。他们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再把两个部分拼在一起,就得到了一个长方形。他们发现,剪拼过程中面积是没有改变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变成了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变成了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所以顺利地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从上述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内容的本质,科学地设计实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实验中积累学习感知,形成学习体验,进而为顺利地得出概念提供强劲的助力。

二、准备实验器具,让教学有底气

在教学中,教师要想顺利地开展实验教学,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器具。学生在动手中动脑,在动脑过程中才能更有效地感悟各种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相应的猜想、验证和推理,使得实验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比如,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教学中,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为学生能顺利地进行实验学习提供有力支持,使得实验活动能够高效地、便捷地开展。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好实验器具。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及保证学生实验探究的有效性,教师要精心地准备好实验要用的小棒等器具,比如,为实验教学准备一组组标有刻度的小棒,并按照实验预设把不同类型的三根小棒捆成一捆,为学生实验学习的顺利开展提供最适合的器材。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材料的支持下,学生能够较快地参与到小组实验之中,他们会拿出一组组小棒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这为他们的实验学习汇报、分析和推理等学习活动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学生会在用小棒围三角形的实验活动中发现,像3厘米、3厘米、3厘米和3厘米、3厘米、5厘米等长度的小棒是可以围成三角形的,像3厘米、3厘米、6厘米和3厘米、3厘米、8厘米等长度的小棒是不可以围成三角形的。

随着实验现象的展示,以及学生学习互动的开展,学生会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相应的分析与整理,形成各种学习猜想。经过实验现象的解读与师生互动,学生能够获得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认识,明白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本质关系,顺利推进整个学习进度,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从上述教学中我们能够看出,为学生准备好充足的、精准的实验器具,可以满足学生实验学习的需要,促进整个实验学习活动有效开展,使得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效性大幅度地提升。

三、明晰实验目标,让教学有方向

明确数学实验目标,是有效开展实验教学的前提,是确保学生数学学习成效的重要维度。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在甄别教学内容的同时,学习遴选教学内容,还要重视实验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实验要达成的期望。这样才能引入必要的实验学习,鼓励学生动手、动脑,使学生的实验学习与思维活动有机地连接起来,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奠定基础。

比如,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准地设计实验教学流程,精准地把握实验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实验中更有效地把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由来,真正建构起圆柱体积计算的思维模型。

首先,设定实验教学目标。针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的教学,教师要咬定教材编写特点,以及学生对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学习的经验积累,精准地把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的教学策略,特别是其中有关体积计算公式推导中实验教学目标的设定,为调控教学进程、把握学生学习状态指明方向。

依据教材内容、知识体系,以及学生学习水平等要素,教师要确定实验目标:一是鼓励学生进行不同的实验尝试,感受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的区别;二是引导观察,帮助学生从圆柱底面构造引发积极的学习联想,为后续切割圆柱提供经验和知识支持;三是通过切割、组拼等,促使学生进行实验分析与思考,从中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四是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以及归纳、推理和抽象思考等数学能力。

其次,围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实验学习,让他们在实验中理解圆柱与长方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行合情推理,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形成圆柱体积计算思维模型。在实验中,学生能够发现,将圆柱切拼成近似的长方体时,其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体积是没有改变的,圆柱的底面变成了长方体的底面,高变成了长方体的高,由此可以科学地推理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由此可见,精准的实验学习目标能够促进学生进行精准的实验活动和实验学习,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四、预设实验活动,让教学有活力

为达成实验教学目标,教师还要组织与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能让实验教学按序推进,促进学生实验学习的高效开展。基于此,教师要预设好实验教学流程,扎实地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学习活动。在实验教学中,学生会经历实验学习的数学化体验,从实验中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本质。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真正悟出数学知识的本质,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培养,最终实现有效的学习构建,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比如,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和实验目标,预设一组实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验学习中形成感知、获得体验,形成有效的认知学习,建构起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数学认知。

首先,开展实验,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师设计实验任务,引导实验学习。“是不是任意一组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呢?”学生会拿出任意一组小棒,观察长度,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学生会发现,有的可以围成三角形,有的则不可以。

其次,鼓励学生再度实验,进行深度探究,验证猜想,感悟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什么有的可以围成三角形,而有的则不可以呢?是不是小棒中还藏有什么秘密呢?”新的问题任务会刺激学生的神经,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热情。在如此情境下,学生会继续投入后续的实验学习之中。于是,学生会在实验数据分析中生成一些直觉:三根长度一样的小棒,一定能围成三角形等。

最后,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猜想,从实验学习中获得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感知。“是不是只要有两根小棒的和大于第三根就可以围成三角形呢?”新的任务促进学生深入开展实验学习。学生在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完成教师的新任务中发现,如果三根小棒中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的和大于第三根,则一定可以围成三角形。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扎实地开展好数学实验教学活动,要立足儿童立场,遵从学生的认知心理,以及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精准地把握数学实验内容,思考实验学习活动的引导策略,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动起来,让他们的大脑也随之动起来,让“做”和“思”得到较好的融合,助力学生数学学习体验的形成,促进其学习感悟不断加深。通过扎实的数学实验活动,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够得到较好的锻炼与发展,高效数学课堂也能得以形成。

猜你喜欢

小棒圆柱平行四边形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一起数小棒
巧移小棒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