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课堂“拐角”处,点石成金
——打造语文生活化课堂案例叙述

2023-10-26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梅龙湖学校史梦丽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28期
关键词:拐角曹操青蛙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梅龙湖学校 史梦丽

在语文课堂中,也许时常会发生一些“意外”事件,它将顺畅的课堂教学推到意外的“拐角”处。在这时,教师是按照预设“流畅”到底,还是接过学生踢来的“意外球”?这是每位教师在课堂上都会面临的难题。

笔者以打造学生生活化语文课堂为着陆点,让课堂教学生活化,将生活属性融入课堂教学,发掘语文课堂中蕴含的生活智慧和能量。教师要善于延展课堂教学的边沿,让语文学习与生活资源、生活经验相互融合。语文教学不应该成为工业式的流水线操作,也不应拘泥于教师原先设定好的课堂预案。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丰富性赋予了语文课堂生机与活力,在教学中应该呈现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教学真实场景。

一、创生活之境,在“拐角”处“峰回路转”

【案例1】笔者曾给五年级学生上整本书的课外阅读交流课,在课上主要交流三国时期的两大重要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大战役分别讲的是曹操战败袁绍,为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孙、刘二人联盟之战,成功打败曹操大军,形成不久后魏蜀吴三国并存的局面的故事。在交流环节,笔者笑着问学生:“赤壁之战中,英勇的周瑜智用谋略,以寡敌众,大获全胜,以周瑜自负自傲的性格,肯定会在军中大摆宴席,酒后一定会大肆宣扬说自己是如何以少敌多、一战而胜的。如果你是当时的周瑜,你会怎么和将士们说?而对于现在的曹操,他输的极不光彩,差点在华容道上丢了自己的性命,那这时的曹操又会和军中将士们如何交代呢?以四人为一小组,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组内讨论交流吧!”

大家正讨论得激烈,班中被称为“百科全书”的小李却高高地举起手来,笔者以为他肯定想出了特别精彩的发言,于是欢欣鼓舞地大步朝他走去,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他说:“好,你说!”“我觉得您的提问有些小问题,纵观全书,我们都知道曹操傲气逼人,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他也从不向别人认错总结,他又怎么可能向自己的部下交代呢?”小李的这几句话让教室顿时鸦雀无声,有的学生在下面应声道:“是啊是啊!骄傲的曹操一定不会向他的下属认错反思的!”笔者先是一怔,心里暗想:你这小子可真会给我“使绊子”,没事,看我怎么给你牵回去!

笔者微笑着说:“你说得非常有道理!曹操确实是个不会认错的人,那我们就不让曹操向部下总结反思了,但是,同学们想想看,虽然曹操不会认错,但是曹操吃了这么一个大亏,对于他这么一个有谋略的人来说,会不会自我反思呢?”学生立刻响亮地回答:“会的!肯定会啊!”笔者心里暗暗得意,微笑着说:“那曹操会如何反省呢?我们把他的内心独白说出来,好不好?”学生纷纷点头,问题的改变顿时又让学生的发言踊跃起来,之后,大家果然把曹操的内心独白说得既贴切又深入。

【反思】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上所有细节,而在于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形,巧妙地在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进行预设时,没有想到学生会质疑这一问题,从这质疑中,教师也认识到问题确有不妥,而面对这一场突发意外,教师没有向学生“低头”,而是转换问题的角度,首先表扬小李说得有道理,然后顺水推舟,把这一问题变成让学生说说曹操内心的独白。教师的不拘泥、灵活变通,在面对课堂上随时呈现的意外事件时,及时改变预设,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在课堂的“拐角”处“峰回路转”,又是别有一番天地。

二、借生活之力,在“拐角”处“豁然开朗”

【案例2】学生在课堂上犯一些不应该的、比较小的错误时,教师大多会如何处理呢?记得在一次校内公开课上,笔者在执教《纸的发明》这一课时,课文中有一个词语“竹篾”,笔者让小王同学来读这个词时,他读成了“竹mì”,纠正了两次,结果还是读错,班级里的学生窃窃私语:“怎么这么简单的词都不会啊!”“对啊,老师都帮他纠正了。”“他的舌头是不是有问题啊?”细细碎碎的声音虽然不大,但这声音一定像一把把利剑一样,已经深深地扎痛了小王同学,他已经没有了继续朗读的勇气,声音越变越小,紧张而不安地低垂着头。

笔者在内心暗自思考,决定换种方式进行教学。班级黑板右下角专门开设了一块“光荣印章栏”,小组或者个人在学习、常规等各方面表现出色的话,都可以加盖一个红灿灿的光荣印章,想到这,笔者神秘地说:“现在我给大家一个加盖荣誉印章的好机会哦,想要的同学坐端正。想要加盖印章的那一小组可以派出一位优秀的小老师,帮助老师教教小王同学,好吗?”

经过大家的帮助,小王同学在“热心的小老师们”的指导下,终于把词语读对了。当笔者给他们加盖上红红的小印章时,他们都格外兴奋,小王同学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反思】心理学家盖耶曾说过,谁如果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阻碍错误的发生,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在现在的公开课上,我们听到的往往都是学生精彩、流利的发言,似乎课堂教学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每个环节都似颗颗圆润的珍珠那般完美无瑕,一切都在教师的预料之中。如果不敢正视学生会犯的错误,那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还有什么真实的意义呢?教师要勇敢正视学生的错误,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正视“意外”和“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然产物,积极地用教学智慧解决发生的问题,为“问题”中的学生指点迷津,让他们重获自信。

三、蕴生活之情,在“拐角”处“柳暗花明 ”

【案例3】在学校的一次备课活动中,笔者执教的是《青蛙写诗》一课。在学完第一自然段后,笔者要请学生读小青蛙说的那句话——“我要写诗啦!”可当笔者将这句话展示在屏幕上之后,发现在“啦”字后面忘记打上“!”了。几个眼尖的学生立马举起手来,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的发现:“老师,你这上面少了一个感叹号呢!”这一说,唰!全班学生的目光一下子都聚焦到这个地方,心思也不在读书上了。那接下来的教学流程该如何进行呢?笔者决定借题发挥。

师(微笑):小朋友们,你们想一想,下雨天青蛙要写诗了,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1(开心):我觉得小青蛙肯定是非常高兴的!

生2(一本正经):我觉得小青蛙会觉得惊奇。

生3:我也觉得小青蛙的心情是很兴奋的!

师(暗自高兴):你们这么了解小青蛙,真是小青蛙的知心朋友,那你们能帮帮这个丢三落四的小青蛙,给这句话加上一个合适的标点吗?

生4(态度肯定):我觉得可以用感叹号!

师(疑惑):哦?为什么不用问号呢?

生4:因为小青蛙的心中没有疑问,下雨了,他一定是开心激动的,下雨时我也会很开心,就想出去玩,我想它和我有一样的心情,所以是用感叹号。

师(追问):你都会联系自己的心情来说了,了不起!那如果老师非要在这句话中加个问号,那这个句子该怎么改呢?

生4(自信):可以改成“我是不是可以写诗啦?”。

【反思】在上述案例中,笔者因为备课的小失误,造成了课堂上的“感叹号”事件的发生,却又“因祸得福”,有了意外的收获。课堂中,通过笔者的机智点拨,让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其实这样的课堂意外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很常见,教师如果能“误”点巧“拨”,敢于让学生发出他们自己的声音,借题发挥,巧妙引导,在课堂的失误处,来个华丽变身,便能到达“柳暗花明”的境界。

教学“意外”经常在课堂中出现,但并不是所有的“意外”都具有教学价值。教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舵手,准确地把握课堂方向,敏锐地发现课堂中随即生成的教学资源,灵活调整,带领学生在课堂的“拐角”处轻盈转身,踏上新台阶。课堂中的“绊脚石”往往也会变成垫脚石,帮助我们摘取课堂生成的“智慧果”,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善于利用“意外”能让课堂教学成为活水源头,浇灌学生成长的心灵。教师要让一次次“意外”成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新的增长点和活力点,让学生领略自然生成的精彩,让生活的智慧充盈课堂!

猜你喜欢

拐角曹操青蛙
拐 角
Where Is My Home?
1800年后读懂曹操
曹操: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小青蛙捉虫
走过那一个拐角
谁能叫醒小青蛙?
拐角遇到奇迹
青蛙便签夹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