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信息技术,激活语文教学

2023-10-26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王林波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28期
关键词:生字习作课文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王林波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助力,教师的教变得更加轻松了,学生的学也变得更加有效了。信息技术已然成为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

一、借助在线表单,让学情了解更全面

学习一篇新课文,教师会组织学生先进行预习,无论是自学生字词语、读通课文,还是了解课文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都是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通过预习,一方面,学生能够先行进行尝试性的学习,这样,之后的学习效果就会更好;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教学时,教师就能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用传统的方式进行预习,往往在课堂上教师才能看到学生的预习情况。这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如果教师能够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统计学生的提问,比如,通过填写问卷或者表单,教师就能在课前获取相关的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也就有更多的时间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让教学设计基于学生真实的学情、真实的需求。这样,目标定位就会更精准,教学环节就会更具针对性,教学的效果自然也就会更好。

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从众心理。比如,教师请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时,往往因为大家都不提问,原本想提问的学生也会放弃提问;或者一两个同学提问了,其他人会习惯性地说自己的问题是相同的,提问至此便结束了。教师如果能够提前通过问卷或者表单收集学生不懂的问题,就能及时获取学生最真实的困惑,了解最有价值的学情,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当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后,他们就能够发现共性的问题,从学生真实的学情出发,从共有的问题着手,教学也就会更有效。

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这是一个策略单元,是要教会学生提问的策略。教学这一单元第三篇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时,教师要建立在前两课学习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要让学生不仅能够从内容的角度提出问题,还要从写法、启示的角度来提问。从内容的角度提问,无论是从整体内容的角度,还是从部分内容的角度,相对而言,都是较简单的。但是,从写法和启示的角度提问,就有一定的难度了,特别是从写法的角度提问,对学生来讲,确实不易。教师如果课前能够使用问卷或者表单分类收集学生的提问,就能通过对问题的梳理,发现真实的学情,从而对教学做出调整。精准地把握学情,才能让教学更具针对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运用多媒体,让情境创设更真实

创设真实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应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教师要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当学生进入情境后,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越好,学习的收获就会越大。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往往能够创设出更真实的学习情境。当学生融入真实的情境中,开始沉浸式学习和体验时,他们的感受一定会更加深刻。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也会想办法创设情境,但方式还比较单一,如播放音乐、展示视频,或者呈现图片,这些还属于单向的信息传递,缺乏互动性。比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葡萄沟》一课时,教师尝试过播放图片、视频,并且辅之以音乐渲染,来创设情境,效果还不错。但是,如果能够加强互动,情境不就更加真实,效果不就更好了吗?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实现情境中的互动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如果教师事先联系到当地的朋友,在上课时拨通视频电话,学生不仅能够看到葡萄沟的景象,听到极富民族特色的音乐,还能跟电话那头互动、聊天。相信通过这样的视频通话或者视频直播,学生的感受会更真切,更容易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融入情境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VR技术其实也是可以走进课堂的,它会带给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VR技术就是虚拟现实技术,又称虚拟实境,它可以让人们在视觉上产生一种沉浸于某个环境的感觉,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海底世界》是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课文中所提到的海底的声音、动物、植物、矿藏等,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都是极为陌生的。教学时,如果学生戴上VR眼镜,就能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海底世界,他们的耳边响起的就是鱼类的窃窃私语,眼里看到的就是颜色各异的珊瑚和姿态不同的鱼类,而且,转向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就是不同的景象。这样的视觉盛宴是令人震撼的,这样的感受是令人难忘的。

教学这一课,很多教师会创设情境,请学生当小导游,介绍海底的景象。如果教师不仅创设了情境,赋予了学生小导游的角色,还让学生戴上了VR眼镜,这时,学生完全进入到虚拟的情境之中,四周就是海底奇特的景象,再进行介绍。相信学生一定会融入情境之中,开启一段沉浸式体验,他们的介绍一定会更加生动、更加全面。

三、搭建资源平台,让素材运用更灵活

课堂时间有限,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有所取舍,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教。教师在课堂上教的,往往都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内容。比如,一、二年级的写字教学,一篇课文的后面往往有十多个生字,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可以选择笔画最多的生字来指导,也可以选择最易错的生字来指导,还可以选择相同结构中的某一个字来指导,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进行自主练习。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教师都不可能做到一一指导,这就存在着某些学生想得到指导的生字在课堂上没能得到讲解的情况。如果教师能够搭建一个资源平台,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学生就能按需取材,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了。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建立这样的资源库并不难。一方面,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本册书中生字的书写视频,按照课文进行分类整理;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手机拍摄的方式,自己录制生字书写的讲解视频,补充完善资源库的内容;同时,还可以联合书法教师,请他们录制范写讲解视频,形成微课资源。内容完备之后,教师可以将这些微课视频上传到学校的局域网络或在线平台上。这样,学生就可以选择自己想要得到指导的生字书写视频,进行观看学习了。借助资源平台中的素材,学生从实际出发,自主选取自己需要的资源进行学习,针对性更强了。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班额较大的情况下因材施教不到位的问题。

进行习作指导时,教师会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同时,也会提供相关的语言素材,如与本次习作相关的好词佳句。不过,全班学生也会有共性的问题需要当堂指导,同时,每个学生所面临的困难也会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可能不知道该怎么写开头,有的学生可能不知道该如何把事情写清楚,有的学生可能不知道该如何结尾,还有的学生可能缺乏语言素材,这都需要教师提供帮助。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教师是无法一一满足学生的需求的。教师的写法指导并不能“包治百病”,这时,如果教师能够提供素材包,给出多样的选择,学生就能从自身的需要出发,选取有用的素材进行阅读,从而获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完善自己的习作,找到自己需要的好词佳句,丰富自己的表达。这样的资源库建设,对于提升每一个学生的习作能力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是“介绍一种事物”,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以动物为例,教材中提供了恐龙、袋鼠的自述、动物的尾巴三个主题。我们会发现,虽然只是三个主题,但写法却不尽相同。显然,介绍恐龙和动物的尾巴时,学生可以采用平实说明的方式,客观准确地进行介绍,但是,要完成袋鼠的自述,学生就需要转变角色,将自己当成袋鼠,通过生动的表达来介绍。再看看与物品相关的主题:灯、扫地机器人、溜溜球的玩法。溜溜球的玩法需要有条理地介绍,把玩的步骤写清楚,可能用不到某种说明方法,但是,介绍灯或者扫地机器人就不同了。学生的选择不同,想要得到的指导方法就不同。进行这个单元的习作指导时,一节课的时间,教师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此,建立资源库,提供不同的范文、好词佳句以及相关的介绍性资料,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借助不同媒介,让互动交流更及时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一种交流,离不开互动,充分的互动能让阅读教学充满活力。其实,不只是阅读教学,整个语文教学都离不开互动,特别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从教师那里及时得到帮助,就能不断改进,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在生生互动中,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启发,有助于方法的交流、思路的拓展,对于不断优化学习方法和提升综合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多样的平台。信息技术的助力,必将有效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指导学生学写生字时,教师讲解了方法,进行了示范,接下来,一定要让学生拿起笔,动起来,进行实践练习。以往,学生进行了书写,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台进行展示,而现在,呈现方式就更多样了,操作也更便捷了。一方面,可以使用手机拍照,通过微信或者智慧黑板,将学生的书写作品直接传输到大屏中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评价,实现生字书写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通过“云纸笔智慧课堂”,现场直接将学生的书写情况呈现在大屏上。这套系统呈现的不仅是最终的书写情况,还能实时再现学生的书写过程,包括笔顺等都能清楚地呈现出来。这对于实现师生、生生的互动评价,特别是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是非常有好处的。

获得成就感,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是非常有帮助的。以往,学生完成了一次习作,教师会选出佳作,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的黑板上或者外墙上,给学生一种“发表”的成就感。但是,因为空间有限,能够“发表”学生人数有限。另外,这样的“发表”,读者只能看,想要发表意见和提出建议是不方便的。现在,教师有了更多的渠道去“发表”学生的佳作,而且数量上不受限制,阅读的时空上也没有限制。利用网络空间,教师可以发布学生的佳作,只要有网络,学生无论身处何地,无论什么时间,都可以进行阅读,还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建议,无论是署名的留言,还是匿名的建议,都是可以的。想阅读哪篇文章,想给哪位同学提出建议,学生有着完全的自主权。留言一旦发出,“小作者”就能及时看到,甚至两人还可以通过留言,进一步进行互动交流,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学生在进行随堂练习时,难免出现错误,而往往每个人的错误还不尽相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会在课后收齐学生的练习作业,批阅后再进行反馈,这样做的滞后性不言而喻。当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时,效率就会高很多,互动性和针对性也会更强。比如,使用平板进行课堂练习时,当平板与智慧黑板连接后,教师就可以通过智慧黑板向全班学生发布练习题。当学生作答后,答案很快就被统计出来了,正确率如何、哪些人出现了错误、他们的座位位置等都能清楚地呈现出来,教师会一目了然。多次练习后,大数据会进行分析,生成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再次进行练习,改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这样查漏补缺的练习是非常有效的。如果要让一位教师为多个学生出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但使用智能软件,借助大数据分析,实现这样的目标还是比较轻松的。

五、巧用各类工具,让教学操作更便捷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曾经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如今,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有可能就是几分钟的事情。过去,要输入书中的一大段文字资料,没有半天时间很难完成,如今,只需要拍照,通过AI识别,就能够完成。过去,学生的佳作要打印,先得花时间输入文字,再进行校对,如今,语音输入一篇学生习作,也就是几分钟的时间,完成后不用自己校对,打开文档中的写作模式,进行智能校对,就能将错别字和不规范的标点符号识别出来。确实,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教师的工作更轻松了,也让学生的学习更高效了。

习作是很多学生深感头疼的事情,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开始动笔。当习作本打开,笔拿起来时,学生不由得小嘴也撅了起来,眉头也皱了起来。抓耳挠腮,咬着笔头,这是不少学生写作时的标志动作。确实,写作不易,有的学生缺乏方法,没有内容,无从下笔,还有不少学生有话可说,而且很能说,说得头头是道,但是一拿起笔,就词穷了。确实,说比写要容易得多,写作教学讲究的是先说后写。从这些写作有困难、善于说却不会写的学生的现状出发,教师可以尝试改变思路,让学生想好了先说出来,把学生说的内容录制成音频,再借用现代信息技术,将音频转化为文字。有了转换后的文字为基础,学生只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就能够解决写作难的问题了。

学生完成了习作,教师会进行批改。常用的方式是课后批改,批改完成后发给学生,学生看教师的评改情况及评语,然后进行自我反思及再次修改。我们知道,当堂修改,面对面指导的效果更好。为了取得好的修改效果,有的教师会将学生的习作用纸抄写下来,张贴在黑板上进行讲评,如今借助实物投影,教师可以现场展示学生习作,用红笔进行修改的示范。不过,这样操作依然不是很便捷。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习作拍照上传至智慧黑板,需要放大时,只需要双指拖动即可,想要修改标注,可以运用智慧黑板的批注功能,想使用哪种颜色的笔,就可以选取哪种颜色,勾画、批注等功能都能轻松实现。这些功能的使用,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关注重点内容,这对于习作的点拨修改,是非常有益的。有些教师在现场示范修改大屏上的习作时,将平板与智慧黑板连接,运用同屏功能,教师在平板上修改,所有的圈点勾画、增删词句等都能同步呈现在大屏上。关于整个修改的动态过程,学生能够看得清清楚楚。因此,使用平板、智慧黑板等信息化的产品,借助各类功能丰富的软件,能够给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

猜你喜欢

生字习作课文
读儿歌识生字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生字辨识大闯关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背课文
生字变身
习作展示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