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2023-10-26时继超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中华育人传统

时继超 _ 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

从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等内容作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任务,到2022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党和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阐明了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任务,对本课题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奠定了课题的政策背景和时代基础。

本研究拟针对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少年教育活动课程的实践,总结活动课程的特点与经验、归纳不足、提出建议,以期为活动课程研发贡献智慧。

1.活动课程特点与经验

近年来,中心积极打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体验式教育活动课程,形成包括国学书院、中医药、传统节日节气、文人雅艺、戏曲、舞蹈、器乐、美术等项目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式教育平台。

第一,多元活动课程,着力“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五育”并举的校外教育平台,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国学浸润式课程、非遗体验式课程、艺术素养类课程、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中。在各项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注重德育价值的挖掘,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国学浸润式课程:多元感知历史文献经典。弦歌雅韵课堂将《诗经》与古琴相结合,感受中国文人雅士中“诗、礼、乐”合一,全面塑造听众身心。

非遗体验式课程:体会传统技艺的文化精髓。蓝染几何变奏课程以古法蓝染为载体,使学生认识中国传统草木染色的概念和工艺流程,采用传统“夹缬”技法为主要实践内容,了解中华传统色彩观念的精神内涵。

艺术素养类课程:鉴赏艺术背后的民族精神。在京剧素养课堂上,学生观看经典剧目,聆听历史背景、人物性格特征,体验勾画脸谱,模仿京剧唱腔,感受传统艺术韵味,体会传统精神风貌。

中心还积极开发以志愿服务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感召下,唤醒道德情感和奉献精神,感受中华民族爱岗敬业、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

第二,师生良性互动,形成教学共同体。活动课程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实践、亲历、体验、提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践中“学”,辨思中“学”,追求学生从学习者向探究者的身份转变。教师与学生建立信任、平等的合作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探究精神,形成教学共同体。

一是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以中医药趣味耳穴课程为例,课程导入环节即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学生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不经意间完成思考与实践,感受中医的魅力。

二是教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活动的实际内容和情况,辅助学生掌握基本针法,引导学生对活动体验进行多方面启发、总结和反思。

三是评价方式多元,教学相长。京剧体验课、印染课、中药课等均采用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注重多元评价主体,师生分享感悟心得,形成多方共同激励的机制。

第三,注重体验探究,突出实践育人。中心的优秀传统文化实践课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各项活动,在动手实验、探究、设计、创作、反思的过程中,进行体验、体悟、体认,从而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创新能力。

一是分年龄、分阶段设置进阶课程,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初中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不同阶段的体验课程,满足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是课程重视与生活的联系,在学习内容上强调对文化的学习、认识、理解和应用。中医课堂上根据时令学习制作中药包、香囊包,学习耳穴贴等,将中医药文化与生活结合,使学生理解传统中医“辩证论治”理念。

三是为学生打造沉浸式体验学习环境,环境育人。教室装修风格与教学内容相得益彰,环境育人不仅是纯粹的物态布置,更是在活动中聚焦共同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价值,彰显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创造的生命成长的物境和心境。

2.活动课程有待提升之处

一是课程内容设计有待完善。课程的内容设计体系有待完善,不同活动课程的丰富程度参差不齐,未能形成完备的课程理念、教师用书、学生用具等课程产品体系,距离定位尚有差距。

二是课程评价体系有待健全。活动课程种类繁杂,不同门类对教师的技能要求不同且具有专业门槛,在多元评价方式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水平难以量化、评定。

三是协同育人水平有待提升。未能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少年宫、博物馆、特殊服务机构等社会资源,家校社的协同育人水平有待提升。

3.活动课程实施与建议

一是研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课程体系。立足核心教育理念,深入细化每一门课,每一堂课,每一份教案,细细研磨,深入教研。一方面,教师凝练清晰的、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的课程目标,确定课程方向。另一方面,匹配知识情境,开展探究式学习。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将关于具体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想法与行动匹配到知识情境之中,积极地与知识建立情境性的联系。

二是进一步优化活动课程的评价方式。在教学管理中看规范,在课程过程中看表现,在课程结果中看成效。在基于管理功能的教学评价中,不定期检查活动课程教学方案、开展记录、学生活动课程情况;在过程性评价中,内容多样,主体多元,方式多种;在学习结果评价中,通过作品展示、活动展演、技能竞赛等学生成果汇报的方式,体现活动课程的实施成效。

三是整合家校社多方资源,构建协同育人支撑机制。校外机构为主导,社区为依托,家庭为基础,构建思想共识、目标共同、信息共享、行动共振、责任共担的家校社教育共同体,促进青少年幸福成长。利用和优化各方资源,致力家校社一体化教育活动开发,探讨设计家校社一体化教育活动项目。

猜你喜欢

中华育人传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