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赋能劳技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3-10-26刘雪英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小学
刘雪英 _ 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小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劳动技术课堂教学应当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学科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设计与制作中。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动画情境。从刺激—反应的心理测量角度看,动画的刺激最强,图形次之,文字最弱。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要选择合适的色调,合理组织画面,不仅可以传播大量教学信息,而且给学生清晰、明快的感受,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布贴绣——生肖”一课,笔者先用计算机播放了一段生动、形象的动画:森林里的动物在进行跑步比赛,小老鼠站在老牛的鼻子上第一个冲过了终点,最终成为十二生肖的第一位。动画情境让学生了解了“生肖”这一概念,同时也让学生对不同生肖的基本形态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创设影像情境。劳动课教学,将音像教材等现代教学媒体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例如,“纸立体桥梁”一课,先播放一段桥梁的影像,展示世界各地有名的大桥,它们造型独特,有的气势雄伟,有的简单实用。学生们一边观看精美的图片,一边听教师的介绍讲解。在动静结合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极大提升了学习效果。
现代教学媒体能再现声形、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观察和思考环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因此,劳动技术课的教学难点可以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突破,变抽象为具体。例如,“制作小挂件”一课,制作的方法是本课的重难点。笔者把制作的过程用三维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先把各部分分解,再展示如何切割、粘合、调整。学生看后一目了然,很快就掌握了制作要领。再如,“包装盒”一课,笔者为学生提供形象、清晰的图片动画,由拆开的包装盒六个面的平面图变成一个立体的包装盒,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从平面到立体的变化。这样就更容易突破难点,促进知识迁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和创新意识。
2.“放大”教学过程,提供学习示范
劳动技术课教学中,示范操作往往可视范围小,很难让每个学生都观察清楚。利用多媒体展示平台,可以将示范操作的整个过程清晰地投放到大屏幕上,让每个学生都能观察清楚。例如,在学习“中国结——吉祥结”编结课时,虽然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吉祥结的制作步骤,但是在实际编结时还是不能够掌握要领。这时笔者利用视频直接演示编结方法,反复细致地展示给学生,并通过一些特写镜头对关键、细微部分进行放大、突出,使学生观察得更准确、更全面。在学习过程中,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加强了学生对吉祥结技法的掌握,也获得了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