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伐单抗对于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

2023-10-26沈利捷戴新

系统医学 2023年13期
关键词:贝伐奥沙利单抗

沈利捷,戴新

宜兴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江苏宜兴 214200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多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属于目前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患者在发病初级阶段无明显症状。因结直肠癌在早期诊断确诊概率不高,导致多数患者诊断多已处于进展期或是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需要对结直肠癌患者实施针对性且可靠的治疗[1-2]。靶向治疗是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的基础手段之一,可抑制肿瘤细胞的进一步生长,对患者的病情与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3-4]。贝伐单抗是靶向治疗结直肠癌的基础药物[5-6]。本研究选取2021 年1 月—2023 年3 月宜兴市肿瘤医院收治的50 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软件为基础分为两组,每组25 例,对照组实施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观察组开展贝伐单抗联合奥沙利铂,探究观察组贝伐单抗在结直肠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同时探析贝伐单抗对患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等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50 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软件为基础分为两组,每组25 例,对照组中男15 例,女10 例;年龄29~89 岁,平均(59.00±5.33)岁;学历:高中以上7 例,初中以上10例,大专以上8 例。观察组中男16 例,女9 例;年龄28~89 岁,平均(58.96±5.66)岁;学历:高中以上6例、初中以上11 例、大专以上8 例。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资料完整结直肠癌患者;符合《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5 版)》[7]该疾病诊断标准患者;依从性较高患者。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结直肠癌患者;意识模糊患者;合并肝肾以及心脏等器质性疾病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采用奥沙利铂(国药准字H20113144,规格:20 mL∶40 mg),静滴85 mg/m2,治疗2 h,每21 d 重复奥沙利铂治疗。卡培他滨(国药准字H20073024,规格:0.5 g×12 片)1 000 mg/m2,2 次/d,第1~14 天早餐和晚餐后30 min内口服,每21 d 为1 个疗程观察组实施贝伐单抗+奥沙利铂治疗。治疗第1 天,对其实施贝伐单抗[国药准字S20200013,规格:100 mg(4 mL)注射剂]静滴治疗,治疗时间1.5 h,剂量7.5 mg/kg。奥沙利铂静滴85 mg/m2,治疗2 h,每21 d重复奥沙利铂过程。两组均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生存质量。

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进展、病情稳定,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完全缓解为结直肠癌患者经过治疗之后,临床症状与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为结直肠癌患者在实施相关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与病灶的减少1/3 以上;病情稳定为结直肠癌患者治疗之后,临床症状与之前对比,保持不变,且病灶减少1/3~1/5;病情进展为结直肠癌患者实施相关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存在,且出现新病灶。

不良反应发生率是食欲不振、恶心及大便异常发生率之和。

肿瘤标志物包括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specific antigen, TPS)、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糖类抗原242(carbohydrate antigen 242, CA242);免疫功能包括白蛋白(albumin,ALB)、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G, IgA)。

生存质量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SF-36)进行评定,每项0~100 分,生存质量指标有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评价。评分越高,则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相对越好。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肿瘤标志物水平低于对照组,免疫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SF-36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 评分高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4 两组患者良不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良不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临床的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全球每年结直肠癌的新发病达到1 200 000 人[7-8]。流行病相关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发病与性别有较大关系,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两倍,即男性每100 000 人中有17 人,而女性每100 000 人中有9 人[9-10]。在我国随着目前人们生活水平提升与生活质量改善,人们饮食习惯与饮食结构更加多样化,加上老龄化的加剧,使得结直肠癌发病率有明显提升[11-13]。结直肠癌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尤其是晚期结直肠癌,因为体征与年龄等因素局限无法实施手术治疗,只能通过放疗或是化疗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14-15]。常规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的病情改善与生存质量提升有积极作用,但是效果相对比较局限。贝伐单抗是靶向治疗结直肠癌的一种基础药物,其属于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16]。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结合,可以避免其与受体结合,对血管新生有极大阻断效果,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结直肠癌患者实施贝伐单抗+奥沙利铂治疗,对提高临床效果有一定作用。主要是因为观察组的干预手段结合两种药物的优势,保证药效发挥,尤其是贝伐单抗,使VEGF 在结直肠癌患者体内进行正常代谢,加速内皮细胞增殖,促进新生血管合成,其对肿瘤有一定干预效果,主要体现在肿瘤间质液体压力下降期间,可以在短时间内到达结直肠癌患者肿瘤部位,对肿瘤病变相关细胞产生作用,促进临床效果的改善。贝伐单抗可以阻断VEGF 和其受体结合,从而减少新生血管的生成。而且贝伐单抗还可以使得异常的血管正常化,通过增加血管的渗透性来增强肿瘤组织中药物的渗透性,促进其临床效果的增强。

也可以看出,观察组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基本保持一致,可见观察组的靶向治疗手段对结直肠癌患者的应用,也有一定安全性。

同时,了解到对结直肠癌患者实施贝伐单抗+奥沙利铂治疗,患者的免疫功能与肿瘤标志物水平得到极大调整。多是因为观察组的干预手段两种靶向治疗药物可以互相作用,弥补彼此的不足,改善免疫功能的同时,调整肿瘤标志物水平。尤其是贝伐单抗,属于新型VEGF 靶向抑制剂,阻碍肿瘤新血管生成,提高血管通透性,从而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增加药物吸收效率,实现抗肿瘤的目标,调整肿瘤标水平,促进免疫功能的改善。

另外,观察组干预手段发挥两种药物的优势,特别是贝伐单抗,可以破坏血管癌肿瘤,延缓生长速度,促进化疗药物向癌肿瘤组织扩散,促进生存质量的提升。本研究也与徐琦[17]研究也有一定类似之处,其研究也是将收治的患者分为两组,即实施常规化疗与贝伐单抗化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和预后。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躯体、心理、角色和社会职能评分分别为(68.43±3.23)分、(70.21±3.29)分、(67.93±3.22)分、(70.02±3.87)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本研究中观察组生理功能、活力、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评分依次为(85.63±5.32)分、(84.63±2.62)分、(84.30±5.63)分、(80.63±2.3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前者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说明贝伐单抗对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作用显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且不良反应少,预后良好,疾病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较低,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使用。

综上所述,对结直肠癌患者实施贝伐单抗+奥沙利铂治疗,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与免疫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并改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贝伐奥沙利单抗
FOLFOXIRI联合贝伐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贝伐单抗心脏毒性研究进展
耐奥沙利铂人胃癌SGC-7901细胞具有高侵袭转移性及上皮间质转化特征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使用抗CD41单抗制备ITP小鼠的研究
奥沙利铂联合羟基喜树碱治疗晚期胃癌临床分析
贝伐单抗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应用进展
西妥昔单抗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观察
接受标准方案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采用氟尿嘧啶联合贝伐单抗、单独使用贝伐单抗或不再继续治疗的Ⅲ期非劣性试验(AIO KRK 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