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前吸入抗胆碱能药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2023-10-26王爱民

系统医学 2023年13期
关键词:胆碱能异丙托溴铵腹部

王爱民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太仓 2154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严重影响全球健康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3]。患者常因长期吸烟或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物中而导致呼吸道气流受限,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部分COPD 患者因其他疾病(如胃溃疡、胆囊疾病等)需要进行腹部手术,然而,腹部手术后的肺部并发症成为困扰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严重问题[4-5]。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术前吸入抗胆碱能药物(anticholinergic drugs)作为COPD 治疗的常规手段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6-7]。这些药物通过阻断乙酰胆碱受体,扩张气道,减少分泌物,从而改善呼吸道通畅度,缓解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症状。然而,在腹部手术后,术前吸入抗胆碱能药物是否对COPD 患者的肺部并发症产生积极影响,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结论[8]。基于此,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术前吸入抗胆碱能药物对COPD患者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回顾性分析2020 年1 月—2022 年12 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00 例COPD 行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00 例COPD 行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抗胆碱药物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 例。对照组有83 例男性,67例女性,年龄41~78 岁,平均(62.64±2.40)岁。观察组有86 例男性,64 例女性;年龄42~80 岁,平均(62.58±2.43)岁。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诊断后为COPD 确诊患者;所接受的腹部手术类型、麻醉类型、手术时间相似患者;具备手术指征患者;病例和资料无缺失患者。

排除标准:术前合并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80 岁以上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麻醉方式和手术方式,并进行相同的生命体征监测,手术开始前,对照组患者接受噻托溴铵治疗。噻托溴铵喷雾剂(国药准字H20060690,规格:18 μg)。用法用量:吸入使用。将噻托溴铵药瓶与吸入装置相连后吸入,1 次/d,吸入2 揿/次,每天相同时间吸入。

观察组患者则在术前吸入抗胆碱能药物,常用药物为异丙托溴铵(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剂,注册证号X19990455,规格:5 mg/20 mL/瓶)。用法用量:手术前,利用合适的雾化器或间歇正压通气机进行雾化吸入。40 μg/次,每隔4~6 h 雾化1 次。

1.4 观察指标

1.4.1 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主要包括:肺部感染、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胸腔积液、呼吸衰竭。

1.4.2 治疗有效性 显效:用药后,患者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得到显著控制;有效:用药后,患者呼吸困难,气促,心悸等情况较用药前比较有所缓解;无效:用药后,患者呼吸困难,气促,心悸等情况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3 讨论

慢阻肺患者在接受外科手术时,迷走神经功能亢奋会导致气管痉挛和狭窄,增加气道阻力,进而导致患者出现痰液引流不畅、通气受阻等反应性高张高阻状态[9-10]。而反应性高张高阻是导致COPD患者在接受腹部手术时肺部并发症增加的主要原因。同时,肺部并发症是COPD 患者在手术后最为常见且最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轻者表现为肺部感染、肺不张,严重的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并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负担[11-12]。

抗胆碱能药物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可有效将患者胃肠平滑肌痉挛现象进行改善。同时还能帮助患者缓解胃肠绞痛以及哮喘等症状。抗胆碱能药物在临床中应用较广,且疗效确切[13-14]。胆碱能受体是毒蕈碱型受体以及烟碱型受体的总称。其中,噻托溴铵作为单药制剂,主要作用是平喘,用于治疗COPD 疾病以及呼吸困难症状,但对COPD 患者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作用较小。而异丙托溴铵作为强效抗胆碱药物,对支气管平滑肌M 受体的选择性较高,其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作用更强,同时其对于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道腺体系统的作用相对较弱。术前接受抗胆碱能药物异丙托溴铵治疗的主要机制在于其对乙酰胆碱受体的阻断作用。异丙托溴铵是一种抗胆碱能药物,属于长效毒蕈碱类药物。它主要通过选择性地与肺部和呼吸道上皮细胞中的M3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乙酰胆碱受体是一种存在于呼吸道平滑肌和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当乙酰胆碱与其结合时,会导致平滑肌收缩和分泌物增加,从而引起呼吸道的狭窄和症状加重。在COPD 患者中,这种狭窄和症状加重尤为显著,导致呼吸困难和咳嗽等不适。异丙托溴铵的作用机制就是通过特异性地与M3 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并抑制乙酰胆碱的作用,从而阻断了这一生理反应链。这样一来,呼吸道平滑肌收缩减少,呼吸道扩张,呼吸道阻力降低,从而改善了气道通畅度。此外,它还能减少呼吸道腺体的分泌物,从而减轻黏液堵塞现象,减少咳嗽和痰液的产生,使患者的呼吸更为顺畅。

术后肺栓塞的发生与手术后气体栓子和深静脉血栓堵塞肺动脉有关,抗胆碱能的应用可以降低术后肺栓塞的发生。在本文研究中,采用术前吸入抗胆碱能药物异丙托溴铵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1.33%,其中包括肺部感染6 例、肺水肿3 例、肺不张2 例、肺栓塞0 例、胸腔积液3 例、呼吸衰竭3 例,对照组为20.00%,观察组发生率更低(P<0.05),本文研究结果与陈萍等[15]研究结果相同,但前人在研究中显示,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本文结果更优,由此可知,异丙托溴铵通过阻断乙酰胆碱受体,扩张气道,减少分泌物,从而缓解COPD 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这使得异丙托溴铵成为COPD治疗中的重要药物之一,特别是在患者需要进行腹部手术前预防肺部并发症的情况下,其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噻托溴铵主要通过阻断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来扩张气道,从而缓解气道阻力[16-17]。然而,它并不能逆转或修复由COPD 引起的气道结构和肺组织的损伤,包括气道炎症、纤维化和肺泡破坏等。因此,对于COPD 患者来说,仅依靠噻托溴铵等药物治疗可能无法完全恢复其肺功能。

除此之外,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ICU入住率更低,拔管成功率和治疗有效性更高(P<0.05),由此可知,在术前接受异丙托溴铵治疗的患者在术后肺部并发症管理方面表现更好。可能由于异丙托溴铵在扩张气道、减少分泌物等方面的作用,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气道通畅度,降低了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风险。较低的ICU 入住率说明这些患者术后病情较稳定,不需要过多的重症监护和治疗。同时,拔管成功率的增加表明在异丙托溴铵治疗下,术后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较为顺利,更容易脱离机械通气。治疗有效性的提高则意味着异丙托溴铵在术前治疗中对COPD 患者产生了明显的正面效果,使得术后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同时也证实,抗胆碱能药物可以有效阻滞乙酰胆碱以及支气管平滑肌中的毒蕈碱型受体结合,有效将细胞内磷酸环鸟苷酸的水平降低,并降低气道平滑肌的张力,同时将气道中反应性高张高阻状态进行缓解,不良反应更小。

综上所述,为降低接受腹部手术的COPD 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在术前指导患者进行抗胆碱能药物异丙托溴铵吸入治疗,安全性更高,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胆碱能异丙托溴铵腹部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赵学义运用四逆散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的临床经验
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老年慢阻肺的临床效果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益智醒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认知能力及胆碱能系统的影响
内侧隔核胆碱能神经元维持慢性炎性痛的神经通路机制
持续静滴氨茶碱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分析
吸入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
苏黄止咳胶囊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感染后咳嗽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