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2023-10-26王妮
王 妮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 外语系,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引言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版)中要求语言学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语言学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1]。但语言学课程理论性强,难度高,在实际教学中遇到较多难题。本文以笔者所在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希望能对其他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建设现状
笔者所在的高校英语专业为优势专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应用型英语人才,但由于专业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所以学生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听说读写等基础技能上,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语言学课程并没有太多的关注,也没有太大的兴趣。笔者对于所在高校2019级和2020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于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了访谈。
(一)学生维度
笔者一共发出去621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89份,以下是问卷调查结果。
语言学课程学情调查结果
在问到是否喜欢语言学时,只有20%的学生明确表示了喜欢。问到考研是否会考虑该方向时,也有20%的学生表示会选择。对教师的授课语言方面,满意度较高,因为教师在课程中中英文兼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也说明了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高,对课程满意度不高。以上问卷结果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学生在大一、大二年级学的太过于“专”,对于高年级的专业课并没有太多的认识,对于语言学这一门课并没有正确而清晰的认知;另一方面,学生在大三年级已经开始考虑就业和考研等方向,比较关注于功利性的学习,而不是语言学这一门科学的研究。
(二)教师维度
笔者对所在高校和兄弟院校的语言学课程教师做了相关访谈。70%的教师认为学生对语言学课程没有正确的认识,20%的教师认为语言学的课程性质,学生不喜欢是正常的,10%的教师表示能去继续学习语言学的人本身是少数,因此对于学生是否热爱语言学课程并不影响自己的教学。黄永亮(2007)认为国内大部分语言学课程的教师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自学,只有学生主动的学习语言学,在教学过程中是教学的主体对象,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学习语言学,并应用到实践当中去[2]。岑海兵(2010)认为长期以来英语专业都被当作是工具类专业,学生更关注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专四专八通过率以及职业技能,所以语言学课程不能引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3]。姜晖(2010)在其文章中指出,学生对于语言学课程的兴趣不大,一方面取决于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认识不足,另外一方面取决于教师对于该门课程的定位不准,教学方法略显单一,内容与当下社会有些脱节,过程性评价力度不够,因此语言学课程必须进行改革,才能够符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4]。基于以上研究,语言学课程目前教学内容单一、课件陈旧、教师对课程的认识不足,学生对语言学课程的兴趣不够高,语言学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一)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语言学课程是大三年级的专业选修课,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第一节课时要向学生介绍该门课程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语言学课程的难度较大是使得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兴趣的原因(潘之欣,2002)[5]。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首先应该援引一些科学且生动的例子,避免引用那些听起来有趣但和内容无关的“段子”,一方面这些例子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关注该现象背后的语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6]。其次,教师应该让自己的授课语言“可接受”,语言学课程理论性、科学性极强,教师应该努力让学生“吸收”课程内容,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讲得有趣、生动,让学生对语言学产生兴趣,并有继续学习下去的想法。再次,教师在课堂当中要适时与学生互动,通过让学生做调查报告和辩论赛等形式,引导学生有研究意识。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对语言有进一步的了解,对语言的本质有进一步的了解,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促进作用。
(二)调整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与教研室负责人应该根据教学目标重新调整教学大纲,以语言学的六大板块为基础,适当地加入一些时下热点的语言学知识,并对所选教材进行分析论证,可考虑更换为较简单的基础的语言学教材并在保证知识面和考研成果的情况下,形成学校独特的语言学课程内容。讲第二章超音段特征中的重音时,教师对于英语和汉语的重读部分进行对比分析,胡壮麟老师在课本中用到的例子为John bought a red car[7],教师汉语所选取的例子为“我没说她偷我钱”,在课上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重读位置将句子读出来,在该部分的讲解中学生兴趣盎然,并积极分析,大家认为这样的例子很符合日常交际,也能感受到英语和汉语的不同魅力,体现出语言的多样性,也让学生对语言学有了更多的认同感。
语言学课程的第三章构词法当中介绍的coinage指的是词语新造,教师在课上紧跟时事,引导同学们说出最新的新造词,比如2020年开始的“新冠肺炎”“同时空密接”“核酸”“小阳人”学生“气溶胶”等,通过提问互动后,再对学生们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想一下汉语当中的新造词汇,学生给出了很多网络词汇“u1s1”“srds”“ptsd”“老六”和“牛马”等等,教师慢慢将话题转到一个拟声词“biang”上,通过陕西民谣,告诉大家写这个字的方法:“一点立上头、黄河两道弯、左一撇、右一撇、左一扭、右一扭、言字往里走、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坐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带个勾勾挂麻糖,坐着车车逛咸阳”[8],通过在黑板上对该字的书写,让学生领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语言的了解不仅仅拘泥于英语,更要对自己的母语进行深入的了解,真正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国文化,这样课程内容的调整,不仅提高教学质量,更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三)引入课程思政,做好人才培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建校80周年时给北外老教授们回信,他强调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大批外语人才,外语院校应努力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在推动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上作出新的贡献[9]。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西方国家通过西方媒体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并通过BBC等媒体从民间对中国的形象进行抹黑,强调中国是“唯金牌论”的一个国家,我们的马术运动员华天在BBC新闻下回击到自己并没有得到任何奖牌,但依然收到了中国网友对自己的鼓励,并强调大家不要相信BBC的谣言。华天地道的语言、有力地回击得到了全世界网友的点赞[10]。因此,英语专业到了今天这个时代,并不再是单纯的交流工具,而是有着自己的新使命,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语言学课程通过对语言基本理论的分析掌握,最后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因此在语言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势在必行。
文旭(2021)认为课程思政真正落实到语言学课程的关键在于教师,语言学教材是我们落实的基础,教师应该在讲授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打造特色的语言学课程。其次,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立德树人”观念,在语言学课程中潜移默化达到教书育人。再次,他强调教师应该语言优美,发挥语言的作用。第一章讲到语言的移位性特征时,教师应该引入一些生动且有教育意义的例子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人类如何在说话中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并有一定的思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虽然谎言和瞎话不会影响语言的交际,但会损伤别人的情感,因此引导学生要通过学习语言而去更好的实现语言的交际。课上适时的根据课程内容引入甲骨文、英美文化的对比,让学生不仅能掌握语言学的理论,更能够对汉语、中国文化有更多的思考,最终将思考转化为动力,培养真正有家国情怀、有理想信念的当代大学生。
结论
语言学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门课程的改革,更多的是对英语专业其他课程改革的尝试。在明确教学目标的情况下,教师要通过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知识储备,将课程思政逐渐引入课堂,不仅要通过生动的、科学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要调整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在整个过程中贯穿“立德树人”的理念,培养出有家国情怀、有理想信念的大学生,最终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