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写作思政教学实证分析

2023-10-26哈丽丹买买提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思政英语评价

哈丽丹·买买提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教育学院) 外语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英语教育属于一种全人教育,集能力教育、知识与教育及人格塑造于一体。课程思政有助于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POA非常符合新课标下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教育教学理论的需求。在产出导向法背景下,开展大学英语写作思政教学活动,将英语写作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有效结合,可以实现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不仅在英语写作中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而且还可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使之成为明事理、懂是非,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有利于满足学生对学好英语的需求。从而为英语行业注入更多鲜活的生命力。

一、大学英语与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跨语言能力及人文素养[1]。思想教育与人文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存在共同特性的价值理念,促使大学英语在课程育人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2]。基于此,教师在课堂及课下都要做好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积极引导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可以客观、科学地思考,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应用优势。随着中国与国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日趋频繁,可以熟练运用英语交流、谈判和合作的人才逐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这对当前公共英语教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下,促进学生学习公共英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是目前非常棘手且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3]。

二、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是由文秋芳团队提出课堂教学理论体系,发展了预热期、形成期、多次修订。经过几十年反复多次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4]。POA理论体系日趋完善,逐渐形成了由教学理念、教学假设、教学流程三大部分组成的理论体系,见图1。

图1 POA理论体系

教学理念中包括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文化交流及关键能力。POA认为教学活动需要以教学目标和学习的有效发生作为其服务对象,外语教学过程中的输入生学习与其产出性运用是紧密相关的。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促进文化交流具有至关重要地促进作用[5]。外语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及文化和创新能力均作为英语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教学假设包括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性学习和以评为学。POA认为外语教学中的输入需要明确交际产出的目标性服务,根据其具体目标对材料进行加工[6]。同时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均作为强化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学流程需要在教师主导下,构成师生共建的“驱动一促成一评价”三环节多循环体系。

三、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写作思政教学实践

本文基于产出导向(POA)理念,以大学英语写作为例,科学合理的设计出以“驱动—促成—评价”三大步骤组成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主要对大学英语写作思政教学的模式及流程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以“性别差异”为主题,主要介绍对比类说明文的文章特点及写作的要领,同时还需要对信号词的用法和不同局部模式进行介绍。最终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混合式方式展开学习,更好地掌握对比类说明文的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7]。线上教学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为学生提供多种资源和学习方式,利于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8]。而线下课堂教学依然处于重要地位,课堂教学的系统性、条理性和结构化依然是网络环境下所不能够被取代的,课堂教学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则是目前教学的主要趋向,有利于满足学生对学好英语的需求。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文秋芳教授创立的产出导向法相契合,并在课程设计和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严格遵循“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步骤,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产出任务作为活动开展的起点和驱动条件,通过开设内容促成、形式促成、话语结构促成等环节,能够针对性学习写作的具体要领,将产出任务和整体评价作为整个教学流程的终端,真正地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驱动阶段,课程通过线上进行,学生需要完成的内容如下:(1)阅读完课本后对文语篇进行说明;(2)对作者的结论进行分析并将内心疑问提出,与此同时对班级的男女进行采访,将调查完成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对比,并让自身的观点得到验证,将其为课前产出任务提供合理的写作依据;(3)完成本单元写作的产出任务后,对自身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产出的意愿全部的激发出来;(4)通过线上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通过对线上作业评价来诊断学情,积极组织师生进行讨论。

促成阶段,教师可以直接从“内容”“语言形式”“话语结构”三个方面完成环环相扣的输入促成。同时还可以实现课堂输入与输出的紧密联系与对接,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输入内容与输出操练做到一一对应,在促成阶段能够设计出多个符合整个教学情况的子任务,促使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从而达成高质量的产出目标[9]。内容促成环节中,学生需要完成的内容如下:(1)学习小组展示采访任务,并将自身观点表达出来,这就会让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以及思辨能力都得到有效地提升;(2)通过围绕写作目的、语体、结构、论证等关键因素对课前写作产出进行系统性、科学性、辩证性的评价。(3)对范文深度解析,并与课前产出任务进行对比,让自身能够对课前任务的优点与不足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评价阶段,本单元均是采用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师生合作评价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课前准备、课内实施、课后活动三个层面。教师事前需要先对较为典型的样本进行详细的改进并做出相应的批注[10]。

下面对本单元总产出任务Differenc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when they are interacting with the world的评价进行具体说明:

(1)课前。学生在线完成写作产出任务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完成的作文进行浏览,然后聚焦作文中存在典型的共性问题,根据评价焦点合理选择典型的样本对其他作文给予详细地批注,随后根据写作的重难点知识,编制练习,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线将批改的结果反馈给学生,并做好师生之间的交流,有效解决学生写作过程中的疑虑。

(2)课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任务要求及步骤进行合理布置并做出有效的评价,通过相互交流和沟通对评价样本提出合适的修改方案。同时完成相应的练习,促使学生可以掌握更多重点语言形式。

(3)课后。学生需要根据课内评价步骤和要求完成自评和互评。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对部分批改结果及修改的问题进行抽查,最终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将其全部反馈给学生。因此,本单元的评价模式可以概括为集教师互评、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为一体的“多层次评价主体”;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为一体的“三位一体评价目标”,集“语言知识”“输出能力”“职业技能”为一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

(三)语言与育人的融合

本课程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设计了一系列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渗透在大学英语写作思政教学中。 驱动环节,学生需要在阅读说明文语篇之后,对作者的结论进行分析,并提出质疑的观点。同时通过访谈和统计完成对比,分析不同性别的差异。这个环节中的“产生问题-提出观点—验证观点—得出结论”四个步骤及现场采访,全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思辨能力。

内容促成环节,教师需要对范文中提及到的科学家Simon教授及其优秀事迹进行介绍,同时将我国为科学献身的研究学者的经历不断引出,如钱学森、袁隆平、钟南山等。本环节通过将科学家的先进事迹呈现给学生,可以唤起学生坚守科学岗位的精神,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另外,在话语结构促成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及西方批评中国人就餐习惯的报道,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西方就餐文化,引导学生构建说明文语篇“Different Table Manner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的思维导图。整个环节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说明文对比的技巧,对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均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经过本次教学实践研究,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

猜你喜欢

思政英语评价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读英语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酷酷英语林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